【教学课件】第3章存储设备.ppt
《【教学课件】第3章存储设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3章存储设备.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存储设备,3.1 软盘和软盘驱动器3.2 硬盘和硬盘驱动器 3.3 光盘和光盘驱动器,3.1 软盘和软盘驱动器,3.1.1 软盘的使用3.1.2 软盘驱动器的种类和结构,3.1.1 软盘的使用,1.软盘的种类2.软盘的结构3.软盘的格式化4.软盘使用的注意事项,1.软盘的种类,软盘盘片是一种圆形盘片,以厚约76m的软质聚酯塑料薄片为盘基,在其之上涂敷厚约2.3到3m氧化铁磁性材料作为记录介质。常见的软盘尺寸为5.25英寸、3.5英寸、2.5英寸等几种。其存储面有单面和双面之分;按信息的存储密度又分为单密度和双密度,它们并非成倍地增加单位长度的记录位数,而是在记录方式上从调频制编码变为改
2、进调频制编码,使得编码效率提高1倍。由于单双面和单双密度的差别,软盘出现了双面双密度、双面单密度、单面双密度和单面单密度四种类型。目前多数采用的是双面双密度记录类型。,2.软盘的结构,下面介绍常用的3.5英寸软盘,其容量为1.44MB或720KB,3.5英寸软盘结构如图3-1所示,它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如下:(1)塑料外壳:由ABS注塑而成,耐冲击,抗弯曲,起保护盘片的作用。(2)金属环:起定位作用,它与驱动器主轴精密配合以带动盘片随主轴转动。(3)快门:当磁盘插入软驱时,快门自动打开,露出读写窗口以便磁头读写。当磁盘从软驱中取出时,在快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快门,为盘片起到防尘,防触的保护作用。(
3、4)写保护:当将保护块拨向下方时,磁盘处于写保护状态,此时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以保护原有数据。,图3-1 3.5英寸软盘结构,3.软盘的格式化,在介绍格式化之前先介绍软盘的两个技术指标:(1)磁道(Track):由于磁盘在工作的时候是转动的,它所存储的信息是按照一系列同心圆记录在其表面上的,每一个同心圆称为一个磁道。磁道从外向内依次编号为0道、1道、2道,PC机所用的软盘通常有40个或80个磁道。(2)扇区(Sector):进一步将每个磁道划分为若干弧段,称为扇区。扇区是磁盘的基本存储单位,对软盘进行读写的时候,无论数据多少,总是读写一个或者几个完整的扇区。因此,一个扇区又称一个记录。在PC机
4、中,无论哪种扇区,每个扇区的存储量都统一为512字节,每个磁道一般分为8,9,15或者18个扇区,扇区按照1,2,3的顺序编号。,一张新的空白软盘在使用之前必须为它划分磁道和扇区,并建立为使用软盘所必要的各种引导和识别信息,这一个过程就叫做磁盘的格式化。软盘的非格式化容量取决于盘片本身磁介质所允许的记录密度,而磁盘的格式化容量取决于操作系统中格式化程序的参数,即如何为磁盘划分磁道和扇区。但很显然,格式化容量一定小于非格式化容量。格式化容量的计算方法是:格式化容量(字节数)每扇区字节数(512)每磁道扇区数每磁道扇区数每磁面磁道数磁面数,4.软盘使用的注意事项,(1)不要用手去触摸暴露的磁介质表
5、面(三寸盘的有滑动式塑料片保护,但也应注意),以免手上的油脂和灰尘污染盘片和划伤盘片。(2)要往贴在软盘上的标签上书写时,最好用签字笔。如果要用铅笔或其他笔,也要轻轻地写,不可用力,以免划伤磁盘记录面。(3)不可用橡皮擦标签上的字,以防擦下的碎屑进入软盘内损坏磁盘和驱动器。这也是上面第二点所说尽量避免使用铅笔的原因。,(4)软盘存放时不能有重物压在其上。(5)不要随手将软盘放在磁铁、电视机、录音机或其他带磁物体附近,以免软盘上数据丢失。长期不用的软盘要放在防静电盒内(即塑料盒),而且垂直存放,以防磁盘表面受压丢失信息。(6)不要弯曲软盘,尤其是对于没有硬塑料外壳的5.25英寸软盘,盘片一旦变形
6、,就很难保证正常的读写功能。,(7)不要将软盘放在高热环境中,软盘的使用温度是10到30。(8)为防止软盘信息丢失,开关主机电源时,应将软盘从软盘驱动器中取出,除了要读写使用软盘,其余任何情况下尽量不要将软盘留在驱动器中。(9)软驱指示灯亮时,勿将软盘取出或关闭计算机,否则容易造成数据丢失。(10)使用软盘时最好让其处于写保护状态,这样可以防止因误操作而带来的麻烦(即不慎改动软盘里的数据)。,(11)半年到一年左右,应重写软盘上的数据,以恢复由于受自然因素影响造成的磁性减弱,重写软盘上的数据时,最好格式化后再写,以确定有无坏的磁道。(12)注意定时备份软盘上的内容,毕竟软盘的使用寿命并不长,并
7、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损坏,定时备份才能更好地确保内容不丢失。,3.1.2 软盘驱动器的种类和结构,1.软盘驱动器的种类2.软盘驱动器的结构,1.软盘驱动器的种类,在微机的发展过程中,软盘驱动器有以下三种:1)5.25英寸低密软盘驱动器这种驱动器使用的软盘的容量为360KB,该软盘驱动器是IBM PC/XT微机系统的标准配置,可安装在286,386,486及Pentium等微机系统中。但由于容量小,早已被高密度的软盘驱动器所取代。,2)5.25英寸薄型高密软盘驱动器这种驱动器使用的软盘容量为1.2MB,曾经也是IBM PC/XT微机的标准配件之一,也能安装在286,386,486及Pentium
8、等微机系统中。高密驱动器可以读写低密软盘,但低密驱动器不能读写高密软盘。5.25英寸软盘驱动器已经被3.5英寸软盘驱动器所取代。,3)3.5英寸软盘驱动器这种驱动器使用的软盘的容量为1.44MB(720KB),3.5英寸软盘驱动器只用于PC/AT机上,特点是体积小,比以上两种软驱的容量大,软盘基片封装在硬塑料盒中,抗挤压、防尘性能也较好,盘上数据不易丢失。目前,3.5英寸软盘已成为386、486及Pentium等微机系统的标准配件之一。3.5英寸软盘驱动器如图3-2所示。,图3-2 3.5英寸软盘驱动器,2.软盘驱动器的结构,软盘驱动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装置,又称软磁盘机,主要由以下机构组成:(
9、1)盘片驱动机构:由驱动盘片的滞留伺服电机、主轴及稳速电路组成,当驱动器门关上以后,磁头加载电路使磁头与盘片接触,它负责以300r/min的恒定速度带动盘片旋转,等待读写命令的到来。,(2)磁头定位机构:采用四相双拍步进电机,由步进电机带动磁头小车沿磁盘半径方向直线运行。从适配器接口送来的“方向”和“步进”控制脉冲,驱动步进电机使磁头定位到需要寻址的磁道和扇区。(3)数据读写电路系统:读写磁头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一起,上、下两个磁头共用一套读写电路,完成数据的读出和写入。,(4)状态检测系统:状态检测系统包括四个检测装置,它们各自向适配器传送相应的接口信号:00磁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磁头起始道0
10、0的位置,有微动开关和光电传感器两种,当磁头小车回到00磁道位置时,应检测到“00道”信号。索引孔检测装置: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元件组成,用于对索引进行检测。当主轴电机转速为300r/min时,检测的索引孔脉冲信号Index的周期为200ms,脉冲宽度约4ms。写保护检测装置:亦有微动开关和光电传感器两种,用于对盘片的写保护状态进行检测。当盘片处于写保护状态时,输出写保护信号Write Protect。盘片更换检测装置:由光敏三极管组成,用于对软盘更换的检测。,(5)微机控制系统:整机控制系统负责控制软盘驱动器各个部分协调工作。软盘驱动器安装于主机箱内部,前面有插入软盘的缝隙或活门,并有工作指示
11、灯,后部设有连接电源和软驱卡的接口插座。当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内工作时,驱动器的主轴带动盘片旋转,而保护套不动,同时读写磁头与盘片接触,并可以作径向移动,从而可以读写盘片上的所有记录表面。,3.2 硬盘和硬盘驱动器,3.2.1 硬盘的使用3.2.2 硬盘驱动器的种类和结构,3.2.1 硬盘的使用,1.性能指标2.相关问题3.IDE硬盘安装4.SCSI硬盘安装,1.性能指标,考虑一个硬盘的性能,最基本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硬盘的容量,即硬盘有多大;另一方面是硬盘的速度,即硬盘存取速度有多快。这些都涉及到硬盘的一系列的性能指标,接下来将介绍这一方面的内容。,1)硬盘容量硬盘的容量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被
12、淘汰的硬盘都是因为容量不足,不能适应大量数据的存储。容量越大,硬盘上每兆存储介质的成本就越低,从目前情况看,80G,120G乃至150G的硬盘都已经处于市场的主流位置。理论上说,在可能的范围内,硬盘的容量越大越好,一方面用户得到了更大的存储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存储的需要,另一方面容量越大,硬盘上每兆存储介质的成本就越低,无形中降低了使用成本,这一点对于那些从事图形图像处理、音频语音识别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工作的用户和要求大量存储空间的用户尤其重要。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用户都是如此,譬如为办公室里一般办公的PC配备一只超大容量的硬盘就没有必要。,目前推动硬盘容量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随着
13、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各地电信网络不断增容、升级,网络用户能享用到越来越大的带宽,从网上下载的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存到用户的硬盘里。大型文件的下载会变得更加容易,扩大硬盘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第二,数字媒体内容快速增长,一些“存储密集型”的多媒体应用也在刺激着大容量驱动器的发展。这些应用包括数码电视、照片、电影以及音乐等等,它们均对系统的存储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成为持续刺激硬盘扩容的一项重要因素。,2)硬盘速度硬盘的读写离不开机械运动,其速度相对于CPU、内存、显卡等的速度来说要慢得多,从“木桶效应”来看,可以说硬盘的性能决定着计算机的最终性能。硬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转速、缓存大小、平
14、均寻道时间和接口类型,在此可以把转速、缓存大小、平均寻道时间归为内部传输率,接口类型决定外部传输率。在内部传输率(磁头缓存的速率)成为瓶颈的现在,仅仅提高外部数据传输率(改进接口类型)对总体性能的影响不大,因此,在目前可以简单地认为提高内部传输率是提高硬盘速度的关键。,(1)主轴转速。主轴转速是影响硬盘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体现的是硬盘驱动器机械运动速度的快慢,决定了硬盘磁头单位时间内能够读写到的硬盘区域的大小。(2)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体现了硬盘读写数据的能力,一般以毫秒为单位,是指磁头从得到指令到寻找到数据所在磁道的时间。计算机要在硬盘盘片上进行读写操作,必须要首先寻找到相应的存储区
15、域,并把读写磁头移动到该位置,这个定位读写区域的时间就是寻道时间。总体上说,每次寻道所花费的时间越少,平均寻道时间就越小,因此在购买硬盘的时候,应该选择平均寻道时间较小的产品。,(3)数据传输率。数据传输速率从总体上衡量了硬盘和计算机系统其他部分交换数据的快慢。数据传输率分为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和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其中外部数据传输率指的是硬盘的缓存与系统主存之间交换数据的速度,内部数据传输率指的是硬盘磁头从缓存中读写数据的速度。外部数据传输率指的是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目前市场上主
16、要产品的外部数据传输速率有66.6Mb/s、99.9Mb/s和133Mb/s,前者采用了UltraDMA66/100技术,后者采用了UltraDMA133技术。内部数据传输率即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内部传输速率是影响硬盘整体速度的瓶颈,因此提高内部传输速率对提高硬盘整体速度非常重要。内部传输速率常常使用Mb/s或者Mbps作为单位。,3)其他相关参数(1)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称为潜伏期,单位为毫秒(ms)。(2)道至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磁
17、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间隔的时间,称为道至道时间,单位为毫秒(ms)。(3)全程访问时间(Max Full Seek):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时间,单位同样是毫秒(ms)。,(4)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ms)。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现在不少硬盘广告中为了夸张速度,用平均寻道时间代替平均访问时间进行宣传。(5)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6)单碟容量:高的硬盘单碟容量至少可以为用户带来两大
18、好处:一是使硬盘可以拥有更大的存储容量;第二大好处是可以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内部转输率。,2.相关问题,除了上面所介绍的性能指标外,不同的硬盘生产商开发的硬盘处理一些不同的问题,这些不同于性能指标有固定的量化标准,但对于硬盘的使用来说仍然有相当大的意义。1)温度问题硬盘的表面温度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的情况。2)噪音与安全防震技术噪音虽然不是衡量硬盘性能的标准,但是也有必要减少噪音。现在许多厂家都应用了先进技术来给硬盘“消音”。3)数据保护系统现在硬盘普遍采用了(Self-Monitoring,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动监测、分析和
19、报告)技术,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就会发出警告,甚至自动降速并备份数据。,3.IDE硬盘安装,1)安装硬盘时的注意事项(1)每个IDE口都可以有(而且最多只能有)一个“Master”(主盘,用于引导系统)盘。当两个IDE口上都连接有设置为“Master”的硬盘时,一般都可以通过主板的CMOS的设置,指定哪一个IDE口上的硬盘是启动盘。(2)ATX电源在关机状态时仍保持5V电流,所以在进行零配件安装、拆卸及外部电缆线插、拔时必须关闭电源接线板开关或拔下机箱电源线。有些机箱的驱动器托架安排得比较紧凑,而且与机箱电源的位置非常靠近,安装多个驱动器时比较费劲。所以要先在机箱中安装好所有驱动器,然后再进行线
20、路连接工作,以免先安装的驱动器连线挡住安装下一个驱动器所需的空间。并且为了避免因驱动器的震动造成的存取失败或驱动器损坏,要在安装驱动器时在托架上安装并固定所有的螺丝。,(3)在同一个IDE口上连接两个设备时,一般的原则是传输速度相近的安装在一起,光驱的速度是远远要慢于硬盘的,因此硬盘和光驱应尽量避免安装在同一个IDE口上。同理,当使用双光驱或者双硬盘时,可将光驱安排在同一个IDE口上,硬盘安排在另一个IDE口上。,2)硬盘的安装和主、从状态设置(1)正确连线。硬盘连线接口在硬盘尾部,包括电源线与数据线两条(如图3-3所示)。当然在这两者之间的是跳线设置,关于跳线设置在第(2)小点具体介绍。,图
21、3-3 硬盘尾部接口,对于电源的连接,如图3-4所示的电源端口上的小缺口,在电源接头上有类似的缺口,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插反电源插头。对于数据线,现在有两种,早期的数据线都是40针40芯的电缆,而自ATA/66之后就改用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连接时,一般将电缆红线的一端插入硬盘数据线插槽上标有“1”的一端,另一端插入主板IDE口上也标记有“1”的那端。一般数据线插口也通过保留一个小的缺口,以确定数据线的正确连接。,图3-4 硬盘接口示意图,(2)跳线设置。硬盘在出厂时,一般都将其默认设置为主盘,跳线连接在“Master”的位置。如果计算机上已经有了一个作为主盘的硬盘,现在要连接一个作为从盘。
22、那么,就需要将跳线连接到“Slave”的位置。主从设置虽然很简单,但可以说是双硬盘安装中最关键的。一般来说,性能好的硬盘优先选择作为主盘,而将性能较差的硬盘作从盘。例如两块硬盘,一块是7200RPM,另一块是5400RPM,那么最好方案就是将7200RPM的硬盘设置为主,5400RPM的硬盘设置为从。,现在市场上的硬盘正面或反面一般都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及由电缆选择(Cable Select)的跳线方法,按照如图3-5所示的设置就能正确进行硬盘跳线,假如用户的硬盘上没有主从设置图例,那么可以到该品牌硬盘厂商的官方网站查找相关资料得到跳线方法。,图3-5 硬盘跳线的设置,
23、3)主板BIOS中需设置的项目在硬盘安装并连接好后,就可以开机进入CMOS进行必要的设置。增加硬盘只要对CMOS菜单的“STANDARD CMOS SETUP”和“INTEGRATED PERIPHERALS”两项中部分内容进行设置。,(1)“STANDARD CMOS SETUP”设置:在此项中主要是设置硬盘的IDE连接类型。旧式的主板必须在CMOS中为硬盘输入柱面、磁头数和扇区等参数。而新式的主板只要将CMOS主菜单中“STANDARD CMOS SETUP”项中将要使用的接口都设置成“ATUO”即可。以后当计算机加电时检测到某一端口接有硬盘,会自动对其进行正确的设置,然后将硬盘接口类型和
24、参数显示在屏幕上。,当然也能事先用COMS菜单的“IDEHDD AUTO DETECTION”对已经安装的硬盘进行检测,然后按提示设置参数并将接口类型设为“User”,这样从理论上说可以使计算机启动时速度快一些。(2)“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在这一项中需要设置硬盘的接口标准、硬盘UltraDMA接口的支持,主板上的IDE接口有效等具体设置内容。当CMOS中的必要设置完成后,退到主菜单,按F10键或选择“SAVE&EXITSETUP”退出,CMOS重新启动系统,如果此后计算机正确检测到所有硬盘并能正常进入操作系统,那么硬盘的安装就顺利完成了。,4.SCSI硬盘安装,
25、SCSI是不同于IDE的另一种接口技术,也是当前流行的硬盘接口之一。关于不同种类的接口技术将在下一节进行详细介绍,本小节着重介绍SCSI硬盘的安装。SCSI接口采用了总线专用技术,即同时可执行多个SCSI设备的数据传输操作,以减少CPU的负荷,这使得SCSI接口在连接上性能比EIDE接口高出一截,而且一个SCSI接口控制器可连接多达7个外部设备,而一个EIDE接口最多只能连接两个外部设备。,基于SCSI接口的特性,SCSI硬盘具备有非常好的传输性能。除非系统主板自带SCSI控制器,否则需要专门购买和安装一块SCSI控制卡才能使用SCSI硬盘(SCSI接口如图3-6所示)。目前关于SCSI卡有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存储 设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5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