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12章厌氧性细菌(anaerobicbacteria).ppt
《【教学课件】第12章厌氧性细菌(anaerobicbacteria).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12章厌氧性细菌(anaerobicbacteria).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2章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bacteria),1861年,巴斯德发现厌氧菌。厌氧菌培养技术的发明应用。,依能否形成芽胞,将厌氧菌分为两大类:外毒素厌氧芽胞梭菌属致病菌特定病症(G+,梭形)-破伤风梭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坏死性肠炎-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婴儿肉毒病 特定条件 无芽胞厌氧菌正常菌群内源性化脓感染(G+/G,球/杆形),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um)破伤风梭菌(C.tetani),破伤风在公元前460年就有记载,但病原菌破伤风梭菌直到1884年才被发现。污染-创口?发芽 痉挛?-破伤风芽胞-|-繁殖-毒素-|-脐带断端-新生儿破伤
2、风(脐风)发病特点为骨骼肌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一、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时易变为阴性),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芽胞正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为本菌特征。,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1、嗜神经毒素,与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高度亲和;,2、作用机理:释放 轻链(毒性中心):选择性封闭多肽链 抑制性突触 分解 重链(结合中心):与神经细胞膜表面 神经节苷脂结合*联合作用,3、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肠道中的蛋白酶破坏;4、外毒素 类毒素 抗毒素(TAT,TIG),(二)致病条件:1、窄而深的伤
3、口或盲端;2、局部组织缺血,供氧不足;3、同时存在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三)致病特点1、破伤风为创伤性感染;2、致病需特定条件;3、破伤风梭菌仅在感染局部繁殖,产生毒素,毒素体内扩散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4、以骨骼肌肉强直性收缩为突出临床表现。,主要是抗毒素的中和作用1、与游离毒素结合才能阻断毒素入侵易感细胞,对结合型毒素无中和作用,注射TAT宜早期、足量;2、自然感染途径获抗毒素量较低,且免疫保护性弱、不牢固;3、有效获得抗毒素途径为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三、免疫性,四、防治原则(一)般性预防1、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创扩创,双氧水冲洗、湿敷等;2、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目的是杀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12 章厌氧性 细菌 anaerobicbacteria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5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