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ppt
《【教学课件】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及化学用语,一、物质的组成,二、物质的分类(按成分分),三、化学用语,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组成的判断依据有:(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或有无固定的熔沸点可判断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态物质及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均属于混合物,(2)对于化合物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晶体是由原子构成的(3)对于单质也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金属单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2、分别由原子分子构成,2.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质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2)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特别是氧化物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难点,要掌握此类知识,关键是明确其分类方法:,氧化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为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一种复杂氧化物),Al2O
3、3和ZnO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考点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性质,2.物质的变化,考点3 化学用语,考点4 分散系,考情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最基础的概念,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但试题一般难度都不大,主要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或重大科技成果为背景,以相关的基础化学知识为考点重点侧重概念的类比和辨析,突出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化学用语的书写规范预计今后的高考中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考查的方式会因试题的变化而变化,题型一 物质的组
4、成和分类【例1】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答案 A,解析 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在某些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具有相同的某一性质的不同物质,其组成不一定相同,从掌握组成性质等方面对单质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可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这种类型是以前高考命题中没有出现过的,是今后高考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Na2SO4中含Na+,它是钠盐;含SO42-,它是硫酸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Na+,阴离子只有SO42-,没有其他的阴
5、阳离子,故它属正盐,从组成看,1个HNO3分子只电离出1个H+,故它是一元酸;HNO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H+和NO-3,故它是强酸;HNO3容易挥发,故它是挥发性酸;强酸性和挥发性反映了HNO3的性质Mg(OH)2是二元碱是从组成看的,说明1 mol Mg(OH)2能电离出2 mol OH-,而难溶性碱中强碱是它的性质Al2O3是两性氧化物,说明它既能与OH-反应,又能与H+反应,是从性质方面来分类的;它是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是从组成方面分类的,点拨 1.分类的标准及原则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各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2.物质类别的判断判断物质的类别
6、,主要看物质的组成元素和该物质中粒子的相互作用(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可判断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再根据是由几种元素形成的该物质,来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2)对于单质,根据结构和性质可判断是否是同素异形体,(3)对于化合物可根据化学键来判断:若含有离子键,则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NH4ClNa2SO4;若全以共价键形成,则是共价化合物,如COSiO2HNO3(4)对于化合物可根据组成元素(是否含碳)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根据组成又可分为氧化物氢化物酸碱盐,它们可由原子组成,也可由分子或离子组成;有机物根据官能团和性质可分为烃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高分子化合物等,有
7、机物大部分由分子组成,【变式训练1】某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油脂的硬化属于化学变化;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明矾石膏冰醋酸都是电解质;氨气二氧化碳蔗糖乙醇都是非电解质;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都是混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甘油不是油,纯碱不是碱,干冰不是冰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B.C.D.,m,解析 油脂硬化是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生产水煤气需要煤,煤是不可再生资源,故水煤气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甘油属于醇纯碱是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不是冰(冰是固态的水)答案 D,题型二 物质的变化【例2】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少量酒精在空
8、气中挥发不见了;少量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后消失B.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晶体碳酸钠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C.木炭燃烧发光发热;电灯发光发热D.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后变浑浊;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解析 A项,酒精的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的燃烧是化学变化;B项,前者是CaO与空气中的水和CO2反应生成了CaCO3,是化学变化,后者是Na2CO310H2O风化失去水,也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项,木炭燃烧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D项,前者是Ca(OH)2与CO2反应生成了CaCO3,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因为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物理变化答案
9、B,点拨(1)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3)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变式训练2】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红磷加热到416升华后冷凝得白磷B.分馏石油产生汽油C.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D.氯化钠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答案 A,解析 在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时,要抓住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这一关键点红磷和白磷是不同的物质,因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均为化学变化;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
10、物,汽油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不是生成的新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在固态时的名称,干冰和二氧化碳只是分子聚集状态的不同,并无新物质生成;氯化钠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也只是聚集状态的变化,因此BCD三项均为物理变化,题型三 化学用语,【例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解析 有关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基本用语,要从规范性和含义上去理解选项A,S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应该为6,题给出的为S2-的结构示意图,A错误;选项B,忽视了Cl-最外层有8个电子,且需用“”,B错误;选项C,该O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质量数=10+8=18,C正确选项D,表示的是邻氯甲苯的结构简式,答案 C,点拨(1)在
11、分子晶体中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分子或化合物分子或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是分子式,在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用元素符号表示其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化学式并不表示物质的真正组成(2)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式,用来表示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结合方式和排列顺序(不表示空间结构),叫做结构式,如NN,结构简式是简化碳氢键和碳碳单键突出官能团的式子,如CH3CH2OHC6H5OHCH3CHOCH2CH2,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离子化合物不能用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表示,题型四 胶体的性质【例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
12、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解析 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溶液中溶质若是非电解质,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选D答案 D,点拨(1)胶体分散系比较稳定的原因: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由于电荷的存在使胶粒之间相互排斥,不易聚沉从而使胶体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主要原因(2)在胶体分散系中,胶
13、体粒子是带电荷的,不能说胶体带电荷,因为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3)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粒子是带电荷的但有些胶体粒子(如淀粉胶体)不带电荷,同时还应注意电泳现象是胶粒定向移动产生的,并没有发生聚沉,(4)胶粒呈中性的胶体如淀粉胶体,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若使之聚沉可采用加热法(5)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或强碱时,先聚沉形成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变式训练4】关于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当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相混合时,不会发生聚沉;电泳现象证明胶体带电,属于电解质溶液;血
14、液透析原理依据的是胶体的性质;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答案,探究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1)物质是否具有固定的熔、沸点是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标志。如玻璃、陶瓷、水泥、石油、聚乙烯等均无固定的熔、沸点,属于混合物。(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材料等都是混合物。比较常见的混合物及其俗名有:水煤气:CO、H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CH4;,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裂解气:以C2H4为主;水玻璃(泡花碱):Na2SiO3的水溶液;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
15、波尔多液:CuSO4Ca(OH)2;肥皂:主要成分C17H35COONa;碱石灰;铝热剂;漂白粉等。,特别注意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石墨和金刚石;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HD、CuSO45H2O、磁性氧化铁都是纯净物。,2氧化物的分类(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KO2为超氧化物等。(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
16、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例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根据酸分子中含有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BC D,B【解析】根据酸分子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蛋白质和葡萄糖均不属于电解质;SiO2虽然能与氢氟酸反应,但为其特性,仍然属于酸性氧化物;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就是吸热反应。,【点评】对物质分
17、类的判断主要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是否正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是否匹配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关物质分类的试题虽然难度很小,但往往渗透到高中化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考查,考查的内容往往都是各知识点中的基本概念问题,因此,复习概念时要善于抓住概念的本质,如两性氧化物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二氧化硅虽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不是生成盐和水,故不属于两性氧化物。,【变式1】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钢铁和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烟和豆浆都是胶
18、体。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BC D,A【解析】水煤气是炽热的碳与水蒸气反应而得,而碳为非再生能源,错;盐酸和食醋都是混合物,错;纯碱不属于碱,而属于盐,错。,【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一次能源,B【解析】纯碱属于盐,A项错误;Mg、Al用电解法制取,Cu用热还原法制取,C项错误;水煤气为二次能源,D项错误。,例2 下列各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1)
19、CaOFeOSiO2CuO(2)CSPAl(3)NaOHNa2SO4C60KNO3(4)H2SO4H2O2HNO3HCl请你将每组中不同于其他三种的一种物质挑选出来,并填写原因:(1)物质_,原因_。(2)物质_,原因_。(3)物质_,原因_。(4)物质_,原因_。,【答案】(1)SiO2SiO2是酸性氧化物,其余都是碱性氧化物(2)AlAl是金属,其余都是非金属(3)C60C60是单质,其余都是化合物(4)H2O2H2O2不是强酸,其余都是强酸(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在物质的分类方法运用的过程中,题目呈现的较为灵活,不仅要求学生会用分类方法,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相关的一些物质具体的
20、组成、结构或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点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探究点二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化学用语,1.物质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使用(1)最简式即实验式,只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能表示物质的结构,最简式中涉及的原子个数互为质数,如乙烷的最简式为CH3。(2)分子式表示物质分子组成,分子式中各原子数可以不互为质数,如H2O2。,(3)结构简式省略部分碳氢键和碳碳单键的有机物表示方法,但一定要突出官能团,如乙烯的结构简式不能写成CH2CH2,而应该写成CH2CH2。(4)结构式表示物质内部结构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情况,要求每一条共价键都要用短线标出。,2常考易错的化学名词(1)萃取、分液、渗
21、析、溶解、熔融、熔点;(2)气体逸出、溶液溢出、用玻璃棒蘸取、振荡试管;(3)酯化反应、焰色反应;(4)氨气、铵盐、乙酸乙酯、油脂、硫氰化钾;(5)研钵、坩埚、褪色。,3常考易错的电子式(1)混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将氯化钠、氯化铵和水的电子式:,(2)电子式的书写不完整。,(3)电子式的书写不规范。,特别注意(1)忽视羟基和氢氧根离子的区别:羟基为不带电的原子团,可表示为:OH,其电子式为;氢氧根离子为带电的阴离子,其电子式为。(2)书写官能团时忽视“”,如将醛基(CHO)错写成CHO。(3)有机物官能团的书写方向变化时,原子的书写顺序要随之变化,即要注意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专题 物质 组成 性质 分类 化学 用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5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