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1近代华侨出.ppt
《第三章11近代华侨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11近代华侨出.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近代华侨出国,1840一1949年这百余年间是我国历史上华侨出国规模最大的时期,“海水到处便有华侨”的格局即是此时奠定的。近代华侨出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华工成为海外移民的主体。一、近代华侨出国高潮的原因(一)华侨出国的国内因素 1、人口与土地压力加剧 著名侨乡广东、福建人地压力大,1、人口与土地压力加剧,福建省:1830年,福建人口为1745.9万 1897年,福建人口有2683.3万,60年间增加50%。加上这一时间闽人移居台湾的近百万人,则增长率为65%。1887年,福建的耕地面积为13.4万顷,仍与乾隆末年持平。广东省:1830年人口为2266万,1897年人口为2989.7,增长
2、30%。1887年的耕地面积为34.73万顷,也基本与乾隆末年持平。,1、人口与土地压力加剧,福建、广东沿海土地的人口负载情况更为严重。福建耕地沿海约占40%,内地约占60%,但到道光年间,沿海仅福、兴、漳、泉人口就占全省的54.5%,其中漳、泉两郡人口达600万以上,占福建人口的35.3%。广东潮州府人口近800万,占全省人口27%,而耕地面积仅占15%。,2、天灾人祸对移民的摧化作用,1)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商品和资本扩张对中国自然经济起瓦解作用,小农经济大量破产。2)苛刻的战争赔款和战争费用转嫁到百姓身上 3)自然灾害的影响 10681911年间,福建地区发生饥荒888次,其中漳州、泉州、莆
3、田、仙游等17县共发生饥荒321次,平均不到3年即有一次。潮州民谣云:“断柴米,等饿死,无奈何,卖咕哩(即苦力)”4)封建剥削严重。土地兼并情况严重农民失地破产愈益严重,更加丧失了生产资料。地租率一般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劳动人民濒于绝境。5)旧中国经济落后,城市资本主义式的工业未能得到发展,城市凋蔽,无法吸收和容纳农村中广大失业破产的农民。,2、天灾人祸对移民的摧化作用,6)鸦片战争后,中国几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为了逃避清政府的政治迫害,便纷纷渡海逃往南洋各地,另找安身立足之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海外华侨已超过200万人 7)台湾、澎湖的割让,因不甘心受日本的奴役统治,曾赴台湾谋生的福建人
4、民,便同台湾同胞一起纷纷逃亡海外。1905年,海外华侨的数目增加到700万左右,3、清政府被迫解除华侨出国的禁令,使华侨出国“合法化”,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准许中国人赴英、法殖民地或外洋做工。1866年,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招工章程条约,允许英、法到中国任意招募华工。1868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即蒲安臣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人籍或随时往来,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3、清政府被迫解除华侨出国的禁令,使华侨出国“合法化”,70-80年代,统治集团中已有部分人认识到移民可既缓和国内社会矛盾,海外华侨对中国社会也能作出相当贡献,具有很高的
5、利用价值 80年代,清朝着力开辟华民特别是华工的出国渠道,进而组织华工出国。清朝多次与美国、西班牙政府交涉华工往美国、菲律宾的移民权利,与英国、德国、巴西、墨西哥等签订华工出国协议、条约,规定了华工应有的待遇,派出领事照管等,对华侨出国也起了鼓励作用。1893年,在驻英大使薛福城德提议下,清朝正式废除海禁,允许国人自由移民,华民出国不再受任何阻拦。,(二)华侨出国的国外因素,为了开发殖民地,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自十八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急需开发他们在东南亚、美洲、非洲和澳洲的殖民地,迫切需要大量中国廉价劳动力。东南亚马来亚和印尼的锡矿开采、橡胶园的开辟;印尼烟草的种植、胡椒及其他香料的栽培
6、,以及城市、码头、港口、厂房、道路、住宅等工程的建设;北美、澳洲、南非的金矿开采和铁路建设;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修筑。南美洲种植园的拓展;秘鲁的矿山和鸟粪层开采等,都急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1838年和1848年,英国和法国先后宣布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1863年美国宣布废除奴隶制,使美洲各殖民地的劳动力感到严重不足,他们不得不寻求廉价的劳动力取而代之。东南亚本土的居民不受骗、不愿意为殖民者利用。,二、鸦片战争后东南亚华侨的人口结构,(一)东南亚华侨估算、分布与籍贯 1、法属印度支那 数量:1921年,整个印度支那华侨人数为29.3万人。分布:其中交趾支那(南圻)占一半以上,为15.6万,柬埔
7、寨为9.1万,东京(北圻)3.2万,安南(中圻)7000人,老挝7000人。职业:印度支那华侨从事工商业及手工艺者较多,多居住于城镇,而进入北圻的客家人多从事种植、捕鱼等业,散布于乡间。籍贯:印度支那的华侨籍贯分属广肇、潮州、福建、客家、海南五地,以广肇及潮州籍为多。,二、鸦片战争后东南亚华侨的人口结构,(一)东南亚华侨估算、分布与籍贯 2、暹罗 数量:20世纪20年代初,暹罗华侨人口当在250万左右。1947年暹罗华侨为380万。分布:暹罗华侨遍布各府,但多数聚居在以曼谷为中心的下暹罗湾一带。籍贯:以潮州人最多。1934年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统计,250万暹罗华侨中潮州人占60%,有150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11 近代 华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5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