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结构设计》PPT课件.ppt
《《钢框架结构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框架结构设计》PPT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钢框架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第一篇、钢框架的基本概念第二篇、钢框架的结构布置第三篇、荷载第四篇、框架结构的计算第五篇、钢构件设计第六篇、钢框架节点设计第七篇、组合楼盖布置与设计,1.1、框架结构,沿纵横方向由多榀框架构成及承担水平荷载的抗侧力结构,梁柱连接常采用刚接。一般在不超过30层时比较经济。,第一篇 钢框架的基本概念,1.2、钢框架结构的特点优点:1、抗震性能良好:由于钢材延性好,既能削弱地震反应,又使得钢结构具有抵抗强烈地震的变形能力;2、自重轻:可以显著减轻结构传至基础的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3、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由于柱截面较小,可增加建筑使用面积24;4、施工周期短,建造速度快;,框架体
2、系的主要特点,5、形成较大空间,平面布置灵活,结构各部分刚度较均匀,构造简单,易于施工;6、侧向刚度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二阶效应不可忽视;由于地震时侧向位移较大,引起非结构性构件的破坏。,1.1、钢框架结构的特点,存在的问题:1、耐火性能差:钢结构中的梁、柱、支撑及作承重用的压型钢板等要求用喷涂防火涂料。2、吸取震害经验教训完善钢结构设计: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和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很难避免节点的开裂、支撑的压曲等震害。,1.2、钢框架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及建筑高宽比,、“高钢规程”的规定1、适用高度“高钢规定”对非抗震设防和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按照所采用的结构类型和结构体系,规定
3、了下表适用高度。,2、建筑高宽比限值,、“抗震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1、适用高度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各种类型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对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或建造于类场地的钢结构,其高度应适当降低。,2、建筑高宽比限制,第二篇 钢框架的结构布置,2.1、按照承重方案的不同划分为三种:横向承重 纵向承重 纵横向双向承重,2.2、柱网布置,方形柱网和矩形柱网是多高层框架结构常用的基本柱网,其柱距宜采用69m。当柱网确定后,梁格即可自然地按柱网分格来布置。框架的主梁应按框架方向布置于框架柱间并与柱刚接。一般需在主梁间按楼板受载要求设置次梁,其间距可为34m。,柱网一般布置,第三篇
4、荷载,3.1、荷载分类:竖向荷载按建筑构件荷载规范(GB50009-2001)有关条文取值。风荷载地震作用,、风荷载,风荷载体形系数,基本风压,由空旷平坦地面,离地10m统计的重现期为50年(或100年)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计算所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地震作用,结构所承受的“地震力”实际上是由于地震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属于间接作用,称为“地震作用”。“三水准”设计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主要验算构件的承载力、稳定性及结构的层间位移 第二阶段设计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主要验算结构的屈服机
5、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延性比。,3.2、荷载效应组合,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分为1、无地震作用时的荷载效应组合2、有地震作用时的荷载效应组合注:9度设防烈度时,以及建筑高度H60m时,应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组合。结构侧移验算时的荷载效应组合有1、风荷载作用时:S=SWk2、水平地震作用时:S=SWhk,第四篇 框架结构的计算,4.1、框架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内力分布,柱脚轴向力产生的力偶是平衡倾覆力矩的主要部分 柱脚轴向力产生的平衡力矩 远大于柱脚弯矩之和。框架梁的刚度越大,值越大。当框架边柱之间的距离越大,或建筑物的高宽比越小,柱脚轴力产生的平衡力矩越大,梁柱内力也可有所减小。,梁柱内力
6、自上而下逐层增加,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除框架柱的轴向压力自上而下逐层增加外,而框架梁和框架柱的剪力及弯矩自上而下基本上无显著变化。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和框架梁的内力M、V、N的分布,不仅对柱是自上而下逐层增加,对框架梁也是如此,上小下大,而且第二层边跨的框架梁梁端内力常为最大。上述框架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可作为构件截面估算参考,也可作为下部建筑有效层高有否影响的估计。,4.2、框架结构的水平侧移,、水平位移是由三方面原因产生的,水平位移曲线属剪切型,层间位移下大上小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可忽略柱轴向变形产生的层间位移。对高层框架虽不能忽略此变形,但由梁柱构件变形产生的层间位移是主要的,它
7、构成的水平变形曲线属剪切型。由于柱脚处无水平位移,且底部作用剪力最大,最大的层间位移常位于底层或下部几层,顶部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节点因腹板较薄,节点域将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图1-17),从而使框架侧移增大10%至20%(“高钢规程”规定,应计入其影响);对内力的影响在10%以内(可不计其影响)。,、钢框架结构侧移要求,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由总体剪切变形和总体弯曲变形两部分组成。抗震规范:多高层钢框架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第一阶段抗震设计)1/300 高钢规:在风荷载作用下,顶层质心位置的侧移不宜超过建筑高度的1/500,质心层间侧移不宜超过楼层高度的1/400。,4.3
8、、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将框架结构的空间形式,简化成平面形式,如图,框架杆件用其轴线表示;杆件之间用节点表示;杆件长度用节点之间的距离表示;计算跨度取框架之间轴线距离;柱的计算高度可以取层高,底层柱一般取到基础顶面的距离;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按等跨计算内力;屋面斜梁坡度不超过1/8时,按水平梁计算。,1、分层法,计算假定:框架的侧移和侧移力矩忽略不计;每层梁荷载对其它层梁和柱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要点:除底层柱外,其它柱的侧移刚度乘以0.9,传递系数为1/3;适用条件: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2、弯矩二次分配法,是一种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一种近似方法;假定节点的
9、不平衡弯矩值对于该节点相交的各杆件的远端有影响,对其余各杆件的影响忽略不计;先对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一次分配,并向远端传递(传递系数为1/2);在将传递弯矩产生的新的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二次分配,整个弯矩分配和传递结束。,、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钢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有两种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 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1、反弯点法,使用条件:结构比较均匀,层数不多,梁的线刚度ib比柱的线刚度ic大较多时。基本假定:(1)在剪力分配时,认为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为无限大,两端无转角;(2)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时,认为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上下两端的转角相同;(3)不考虑柱的轴
10、向变形,同一层各节点的水平位移相等。,同层柱的剪力分配柱的侧移刚度:第i层的总剪力:,柱中反弯点的位置:对于底层柱,反弯点的位置位于柱距柱底2/3h处。除底层柱外,其它柱反弯点的位置位于柱的中点;框架梁柱内力计算 柱的内力根据柱间剪力和反弯点的位置确定,梁端弯矩由平衡条件求出。(1)柱端弯矩:(2)梁端弯矩:(3)梁端剪力:(4)柱的轴力:,2、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两个方面的改进 1、修正了框架柱的抗剪刚度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且各节点都有转角。2、调整了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不再是定值,而是与柱的上下端的刚度有关,反弯点偏向刚度小的一端。有了D值和反弯点的位置后,其他内容的计算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 设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5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