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黄雀行》PPT课件.ppt
《《野田黄雀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田黄雀行》PPT课件.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野田黄雀行,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介绍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dn),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三、写作背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故,曹丕继位魏王,改元延康。他掌权后,立即把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杀了。好友被杀,曹植却因争立太
2、子失败而无力相救。本篇通过黃雀投罗的比喻,书写朋友遇难而自己无力援救的心情。“少年”以下几句是作者設想有权力的人能来加以援救。,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思考野田黄雀行所抒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为一段。齐背前四句。,赏析第一段: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写“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是一种什么手法?2、儒家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吗?从诗经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到今天民间流传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不都是强调朋友越多越好吗?而作者却说“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即: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作者为何有这一结论?,(二)赏析第二段,思考:作者为何要讲一个“持剑少年救雀的故事“?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少年、黄雀、鹞鹰,各喻指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采用寓言手法)(作者对掌权者的痛恨,对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六、拓展探究:曹植诗歌的特点。,“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野田黄雀行“骨气”(思想内容)确实是高的,而辞采却说不上“华茂”。这首诗更具有汉乐府民歌的质朴风味。,七、作业,1.背诵诗歌。2.课外阅读曹植的送应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野田黄雀行 田黄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5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