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区域经济学教程(第2版)孙久文.ppt
《第八章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区域经济学教程(第2版)孙久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区域经济学教程(第2版)孙久文.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区域经济学教程 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孙久文 叶裕民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第八章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主要内容:第一节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第二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第三节城市化规律第四节中国城乡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重点问题,城市化实质与城市化规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理论中国城市化的轨迹及特征中国城乡结构转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5,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一、城市化的概念和实质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
2、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城市化具有如下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6,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二、城市化的测度(一)城市的测度根据测度城市考虑指标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主要国家城市确定的标准分为如下几类。1根据人口集聚的规模来确定2根据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来确定3根据人口规模和产业人员结构来确定4根据行政级别来确定5根据城镇
3、的特征来确定,7,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二)城市化的测度通常用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和城市成长力系数来衡量城市化水平。可以认为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的的静态指标,城市成长力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动态指标。1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公式为: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2城市化速度用公式表示即:平均城市化速度(p1-p0)/n式中:p1为报告期的城市化水平;p0为基期的城市化水平;n为间隔年数。,8,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3城市成长力系数城市成长力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选择如下10个指标形成一个判断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包括总人口、地方财政支出、制造业从业人员数、商业从业人员数、
4、工业产品销售额、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宅竣工面积、储蓄余额、电话普及率等。然后计算各城市在某一时期的增长率,以全国平均增长率为标准换算为增长指数,10个增长指数的算术平均数就是城市的增长力系数。计算公式如下:S110/10i1/(xiyi)式中:S为城市成长力系数;xi为城市第i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yi为全国第i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xiyi为城市第i项指标的增长指数。当S1时,为强增长;当S1时,为弱增长。,9,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概4城市化地区及其他几个相关念(1)城市化地区。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限,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从而划分城乡界限而设定的指标
5、。(2)大都市统计区。大都市统计区是指一个大的人口核心区及与该核心区具有高度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连接社区的组合。,10,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三、中国的城镇设置标准(一)城市设置标准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市镇设置标准不断变化。1955年6月,国务院根据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市、镇设置的标准,1986年4月,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大大降低了设市的标准,规定“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经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同时对撤县设市条件也作了相应的规定。1993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1
6、1,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二)建制镇的设置标准1955年6月,国务院规定:县级政府领导的行政单位,集聚人口在2000人以上可以设置镇的建制。196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联合下达的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中规定:“工商业和手工业相当集中,聚居人口在3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占70%以上,或者聚居人口在2500人以上不足3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85%以上,确有必要由县级国家机关领导的地方,可以设置镇的建制。1984年,在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中,从两个方面下调了建制镇的设置标准:一是区县级地方国家机关,均设置镇的建制。二是将具体标准修改为“
7、总人口在二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二千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二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12,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三)关于城乡标准的划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统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第一,在2000年试行新的城乡划分标准后,此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按老标准统计的城市化水平应当调整。而目前尚未做出调整,既低估了以前的城市化水平,资料不衔接,不好使用。第二,全国是按照这一标准每年进行城乡人口统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只在逢0和5的年份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城乡人口统计,但地市以下一般没有这类统计,这给研究区域城市化问题带来了很大的
8、困难。学者在需要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资料时,往往以非农业人口比重为基础进行估算。,13,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一般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概括为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共同的作用力。,14,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2规模化和积聚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力3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15,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在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两个作用力当中,城市的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城市化
9、的过程中,城市拉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工业化的发展规模与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工业化提供巨大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一个国家,一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建立起来,城市化也就走上了稳定的发展轨道。,16,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工业化是因,城市化是果。什么样的工业化才能够必然地带来城市化?条件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条件二: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条件三: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充分发展。条件四:
10、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17,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为什么在第二产业就业的相对量甚至绝对量都下降的情况下,城市化水平依然能够不断提高呢?答案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是重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富有效率的重工业化使更多的人进入中高档消费阶层,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对社会服务的高档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生活性服务成为最富活力的产业。因此,当重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历史的必然。,18,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二)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与推动1、城市化将通过拉动市场扩张促进工业化进程随着城市化的提高。第一,企业和人口的集聚,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区域 城市化 城乡 结构 经济学 教程 孙久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5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