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1健康教育概述规范及行为1.ppt
《第三模块1健康教育概述规范及行为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模块1健康教育概述规范及行为1.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河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 曹继轩,健康教育概述,国家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规范,主要内容,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第一章 概述,一、健康(一)微观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WHO),(二)宏观概念1、人权:健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2、道德:保护个人及他人的健康;3、法律:义务及责任。,二、有关概念(一)健康教育 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帮助人们确定自己的问题和需求,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结合外界的支持,对解决这些健康问题能够做些什么,决定采取最适当的行动,建立科学信念,
2、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2、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及群体掌握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3、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及技术,影响个体及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第十三届健康大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规范(2011年版),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乡镇的居民服务内容:七个方面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试行),协助有关单位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开展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的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
3、当锻炼、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的健康教育;,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肝病、流感、手足口病、以及狂犬病、布病等的健康教育;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的健康教育;6.开展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预案,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药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开展健康教育常用形式和方法:9个方面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12种(2)播放音像制品资料:6种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更换1次3.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6次4.开展健康教育讲座:2个月举
4、办1次,5.科普赶集6.利用教育、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开展健康教育7.利用传统的民族节日8.举办健康教育学校9.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二)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1、概念:WHO: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规定了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Green:促进健康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及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方向发展的各种教育、环境支持系统的综合策略。WHO健康新视野:指个人及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1995年),2、健康促进5个活动的领域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渥太华宣言1
5、986.(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各种卫生及社会政策的制定(2)创造支持性环境:社会及自然环境,安全、满意的生活及工作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社区自我诊断及预防(4)发展个人技能:通过健康教育(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医疗服务:治疗-公共卫生服务:预防和健康促进;卫生研究和教育培训:把完整的人的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卫生部门-政府-组织-社会人群共同为健康担责,3.健康促进的3个策略渥太华宣言:倡导(advocacy)赋权(empowerment)协调(mediation)UNICEF提出: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联系与区别1、健康促进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
6、健康教育适应于愿意改变自身不良生活习惯的人;2、健康促进涉及社会人群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不限于个人或特种疾病。3、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保健,避免暴露于各种心理、社会、及生物危险环境中。4、健康促进强调社区及群众的参与,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的健康观念,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5、健康促进融主观参与与客观支持为一体。指导和支持-推动和落实,二、健康教育的发展,1医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2行为阶段:70年代早期。3社会、环境阶段:80年代后。,健康教育成功范例,芬兰:从1972年开始,针对高血压和冠心病在北卡地区实施健康干预: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15年后,吸烟率从52%35%,吸烟量净下
7、降28%,人类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11%,中年男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下降38%美国: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使群众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19631980,居民动物脂肪食用量下降38%,植物油和鱼油上升了57.6%,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近40%,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近50%,国际健康促进大会,1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渥太华宣言:率先在发达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91年第三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宋斯瓦尔宣言: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1997年第四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雅加达宣言:“架起公平的桥梁”,医疗卫生保健的视野,防治治疗-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人与环境协调疾病防治-身心健康-生态健康
8、,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1.评估个人和社区的健康教育需求2.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项目工作计划3.按计划实施健康教育项目4.评估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5.协调健康教育服务的提供6.在健康教育领域中担当人力资源的角色7.联系健康和健康教育需求、健康关切、健康资源,三、健康教育的意义、目的和任务,(一)健康教育的意义1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疾病谱和死因谱:我国慢病所占总死亡的比例从60%(2070)76%(1990年)81%(1996年)WHO:全球60%死亡归因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工业化国家59%的死亡和54%的住院来自于酗酒、吸烟和意外伤害。,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
9、能力。3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执行预防为主的保健方针,降低医疗费用。5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医学发展和守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二)健康教育的目的,1增进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为实现健康目标而奋斗。2提高或维护健康。3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4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三)健康教育的任务,1有效地促进、影响行政领导和决策层,以制定促进健康的各项政策。2建立或促进个人和社会对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的责任感。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4加强社区职能,动员与组织人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帮助社区人们分析和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促进各部门的合作。5改变医疗保健
10、服务工作职能,克服因重治轻防造成医疗支出不断增加而效果较差的状况。6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四、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一)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划分:1、城市健康教育;2、农村社区健康教育;3、学校健康教育;4、职业人群健康教育;5、患者健康教育;6、消费者健康教育;7、与卫生有关行业的健康教育。,(二)按教育的目的及内容划分,1、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2、人生三阶段的健康教育准备阶段:胎儿-青春期后保护阶段:35-65岁老年阶段:65岁以上,3、营养健康教育;4、环境保护的健康教育;5、心理卫生教育;6、生殖健康教育;7、安全教育;8、控
11、制吸烟、酗酒及滥用药物;9、死亡教育。,五、健康教育及其相关学科,1、教育学:研究健康教育的规律。2、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及统计学。3、社会医学:从社会学的观点研究健康。4、健康传播学:信息传播的规律。5、健康心理学:从心理角度研究健康。6、健康行为学:从行为角度研究健康。,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行为的特点及人生三阶段,行为的影响因素,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心理,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及健康教育意义,行为是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由内外部刺激作用于动物和人所引起。,人的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的反应。,行为要素,
12、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结果,行为手段,人,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人类行为区别于其他动物行为的主要特点是既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B=f(PE)B(behavior)为行为,P(person)代表人;E(environment)代表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二、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一)人类行为的生物性,(二)人类行为的社会性,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这个过程称为社会化(socialization)。自然人与“社会人”
13、相对。在社会学中指脱离母体后,还没有经历社会化过程的人。只具有人的自然属性,而不具有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反射,自我控制,调适,顺应,应对,三、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应激,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叫反射,最基本的反射与本能行为相联系。,通过直接改变行为的方式来增加奖励性后果的发生概率,减低惩罚性后果的发生概率。喝酒,指个人与他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方式和过程。,指个体与群体不断接受新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指个体决定是否做或是如何做某件事,以使行为适合目前或长远的需要。,
14、是个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1,人类行为的目的性,2,人类行为的可塑性,可塑性,3,人类行为的差异性,差异性,四、人类行为的目的性、可塑性和差异性,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带有目的性、计划性。目的性也是健康教育的前提。,可塑性特点是实施培养的前提。抓紧人们社会化关键期的教育训练,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遗传素质不同 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外部环境条件不同,第二节 行为的影响因素,一、自身因素,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人格),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喜、怒、忧、惊、恐等),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调节行为等),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人
15、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一)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需求:需求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被意识到的需求即为需要,需要时客观需求的主观反映。,需求和需要是人的能动性源泉,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因。,马克思和恩格斯,低级需要,高级需要,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Maslow需求理论,刺激,需求,需要,动机,目标导向,目标行动,需求满足紧张消除,新的需求产生,需求、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二)认知,刺激和信号,健康教育所提供的健康信息应该清晰、鲜明、适合对象与环境,从而能尽快引起对象注意。,往往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一项具体行为的并不一定是客观的“环
16、境”,而是其感知到的“行为环境”。,开始也许对某些说法的一部分内容有怀疑,以后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这种心理转变称作“睡眠效应”(sleeper effect)。,健康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播来自客观实际的正确信息,而且要有意识地帮助人们建立和发展有关健康的正确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健康教育常常需要纠正人们现有的“健康知识”。,认知不协调,同一时间存在不同需要及相应的动机冲突。,虽然人们都力求认知的一致性,但认知元素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即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发生矛盾。,在获得正确的知识之前已经形成某种不利健康的行为。,从众行为。,行为条件不具备。,态度(attitude)是个体对人、物、事
17、的反应倾向,这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特性:主要特征是评价性,态度必定具有特定的对象,即评价指向的东西。态度是较稳定的倾向,是跨越时间和情境的。,(三)态度,态度的结构,态度的功能,对解释世界和加工新信息提供一个现成的基础,它赋予信息以意义并引导经验和行为;,认知功能,适应功能,促使行为指向于为达到目的服务的客体,表现出态度的奖励性,表达评价功能,自我调节,使主体摆脱内部紧张并表现出个性,自卫功能,促使内部心理冲突得到解决,往往是有利于自己的解决,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服从:从表面上转变自己看法和态度。,同化:使自己的态度自觉自愿地顺从他人。,内化: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观点、知识、信念,
18、彻底地转变态度,成为内在的行为倾向行为。,态度和行为,积极态度可以预期引起赞同行为,消极态度引起不赞同行为。但是,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并不只是单向的,二者可以相互影响。态度与行为也可能不一致。,情绪和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也是一种心理过程,但有别于认知,它具有特殊的主观体验、显著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情。,(四)情感,情感和情绪是综合性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生理、认知和行为3种成分。在情感和情绪-认知-行为的相互作用中,情感和情绪可以是认知发展的契机,它激发人去认识、去行动;也可以强烈影响认知过程发展和行为表现。,意志(volition)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
19、为的心理过程。,(五)意志,意志过程包括决定阶段和执行阶段。决定阶段。是意志行为的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在将行动计划付诸实施中,意志品质表现为坚定地朝目标前进,努力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执行所定的行动计划并实现目标。,二、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应的风俗习惯不同,(一)自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与人类行为有关的可得资源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居民的性格特点往往也不同,性格特点必然影响到行为取向。,(二)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经济发展,社会人口,法 规,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社会道德,宗 教,风 俗,教 育,大众传播,家庭,(二)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行为的影响,(1
20、)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高健康认知水平,采取促进健康的行为创造了物质条件;,(4)社会成员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善可以减少疾病经济损失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经济发展带来的具体经济活动的变化导致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相应变化并对健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2)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物质生活也导致一些不利健康的行为发生发展;,2.社会人口对行为的影响,人口密度过大导致人们平均消费水平的下降,使人们缺乏适当资源,以致不能或不愿采取促进健康行为。,人口密度过大使人均教育投资不足,造成人群教育水平难以提高、文化素质低下,从而缺少健康知识,不利于采取促进健康的行为。,人口密度过大,以及因人口过剩带来的失业等,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模块 健康 教育 概述 规范 行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5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