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
《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采集狩猎,耕作种植,南方(云南米线),北方(兰州拉面),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饮食习惯?,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五谷:,粟,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不同说法),农业的起源,家畜饲养业的发展,陶猪(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刻画猪纹黑陶钵,灰陶猪首形匜(马家浜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约为公元前4000前2685年),【思考】“五谷”与“六畜”?,农业的起源,【小结】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商朝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思考】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2.从耒耜到曲辕犁
2、,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从耒耜到曲辕犁,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铁犁头(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铁镰刀(1959年于浙江绍兴出土),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战国时期铁锄(湖南长沙出土),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从耒耜到曲辕犁,曲辕犁使用示意图,理解精耕细作概念后,结合教材本单元导言部分请回答:你认为哪些因素能影响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铁犁头、铁镰刀,青铜农具,犁壁,请你说出以下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农具?,灌溉工具的改进,筒车,3.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大禹治水的传说,禹治水(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治理黄河汉代起历代政府治河,(王景)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后汉书王景传,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局部,河防一览图卷,明代潘季驯著,14卷。该书阐述了黄河演变的历史,总结了这一时期的治黄实践经验和主张,是16
4、世纪后期我国治理黄河的代表著作之一。,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自嘉靖末年到万历间,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27年。他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借黄通运,治黄很有成效。潘季驯著有河防一览等书,系统地总结、阐述了治理黄河的经验和主张。,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知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全景,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 模式 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4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