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杆菌夜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道杆菌夜大》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肠道杆菌,概述寄居在肠道的一大群革兰阴性杆菌分类:种类繁多肠道非致病菌:正常菌群,部分可条件致病肠道致病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疾病,共同特性,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菌毛,少数有荚膜。营养要求低。普通平板上生长良好。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蛋白质,产生不同代谢产物,用于鉴别细菌乳糖分解试验可用于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不分解肠道非致病菌-分解,共同特性,抗原结构复杂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等表面抗原:Vi、K菌毛抗原抵抗力弱易变异致病物质:内毒素为主,4、抗原构造复杂,鞭毛抗原(H),菌体抗原(O),K或Vi抗原,埃希菌属(Escherichia),埃希菌属(Esch
2、erichia),代表菌:大肠杆菌一般不致病。随粪便污染环境,卫生监督指示菌条件致病。引起肠外感染个别菌株致病性强。引起肠道传染病。,致病物质,定植因子:特殊菌毛,与粘膜上皮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外毒素:肠毒素等K抗原:(荚膜)抗吞噬,所致疾病1:肠外感染,原因:寄居部位改变,在肠外组织或器官引起化脓性感染。常见病:泌尿系感染、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所致疾病2:肠道感染,某些菌株引起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肠道传染病。常见类型有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卫生学意义,是国际通用的卫
3、生监督指示菌细菌总数:每毫升或每克样品所含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每1000ml饮水或100ml(g)其它样品大肠菌群数(乳糖,24h)。,中国卫生标准,食品饮水细菌总数100个,大肠菌群数3个(1000ml)饮料细菌总数100个,大肠菌群数5个(100ml),我国药品卫生标准,卫生部1986年发布,1989年补充说明口服药品1克或1毫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沙门氏菌、不得检出活螨含生药原粉的制剂:片剂:细菌数不得过10,000个丸剂:细菌数不得过50,000个散剂:细菌数不得过100,000个外用药品:1克或1毫升不得检出绿脓杆菌、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不得检出活螨眼科
4、用药:细菌数不得过100个创伤、溃疡用制剂:含细菌数不得过1000个,志贺菌属(Shigella),俗称痢疾杆菌,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生物学性状,形态和染色:G-,杆菌,有菌毛,无鞭毛培养和生化反应:营养要求不高,不分解乳糖(宋内志贺菌迟缓分解乳糖)抗原构造和分类:有O、K抗原,依O抗原分群和型。我国以福氏志贺菌感染为主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抵抗力:弱,对酸敏感。易发生耐药性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致病物质,菌毛:粘附回、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内毒素:作用于局部,破坏肠粘膜,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肠壁植物神经,肠痉挛腹痛,里急后重吸收入血
5、,毒血症发热,中毒性休克肠毒素:志贺毒素(ST)主要由A群产生,毒性强烈神经毒素:破坏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细胞毒性:肝细胞、肠粘膜细胞,变性坏死肠毒素性:水样腹泻,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菌痢)。我国以福氏志贺菌感染为主。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染途径:粪-口。,致病机理,痢疾杆菌胃小肠粘附回、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局部繁殖 局部:坏死、炎症粘液脓血便 内毒素 刺激肠壁植物神经腹痛,里急后重毒素 吸收入血发热,休克 外毒素:毒性强,A群产生,临床类型,急性菌痢:症状典型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儿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不明显慢性菌痢:前者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三)免疫性以肠道粘膜局部免疫为主,不牢固。,微
6、生物学检查,标本取脓血粘液部分,立即送检。急性中毒型菌痢取肛拭。,防治,试用口服减毒活疫苗综合防治,沙门菌属(Salmonella),致病性沙门菌的致分三类对人致病的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对人和动物致病的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对动物致病的:占多数。,生物学性状:,革兰阴性,周鞭毛,不分解乳糖,生化反应活泼,抵抗力不强抗原结构O抗原(菌体抗原)成分:脂多糖 相应抗体:IgM意义:分组依据(共同抗原);抗吞噬H抗原(鞭毛抗原)成分:蛋白质 相应抗体:IgG意义:分型依据(特异性)Vi抗原(毒力抗原)抗吞噬抗体随细菌被清除而消失:带菌者标志,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侵袭力:菌毛黏附,V
7、i抗原、O抗原抗吞噬消化胞内寄生菌内毒素肠毒素,所致疾病,伤寒与副伤寒:也称肠热症食物中毒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引起潜伏期4-24h,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多为集体食物中毒败血症,肠热症,病原体:伤寒沙门菌伤寒甲型副伤寒、肖氏、希氏沙门菌副伤寒两者症状相似,副伤寒较轻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染途径:粪-口途径(消化道),致病机理,病菌消化道小肠穿过粘膜肠道淋巴组织吞噬细胞内繁殖血流:第一次菌血症(发热)全身器官繁殖血流:第二次菌血症:血+肥达+大量内毒素全身中毒症状 特异免疫建立体温正常,症状消失痊愈(部分带菌(胆),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骨髓(+)、肾脏、胆囊(尿粪+),胆囊持续排出细菌菌再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变态反应性炎症肠出血、肠穿孔,肠热症,主要症状:高热(梯形-稽留热型),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数下降,表情淡漠。典型病程4周免疫性:肠热症病后有牢固免疫力,微生物学检查:,病原菌检查:肠热症根据病程1、2W 取血2、3W 取粪(尿)、骨髓分离培养鉴定:SS培养基、生化反应等血清学检查:肥达试验(Widal test)定量凝集反应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结合症状、病程,综合分析结果O、H凝集效价须高于当地诊断标准,动态观察0、H抗体的诊断意义,防治原则,伤寒Vi多糖疫苗,P63:一,二全部,三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4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