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发动机性能指标.ppt
《绪论发动机性能指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发动机性能指标.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发动机原理,授课老师:阎春利,绪 论,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应专业:交通运输类/车辆工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车用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理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评价,掌握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分析方法及性能指标与各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了解影响整机性能的使用因素及提高性能的基本途径。,绪 论,学时:36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4学分:2,绪 论,汽车发动机原理,绪 论,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的基础理论知识,汽车使用性能和实验方法。了解发动机的发展概况;熟练掌握发动机理论循环的特点及实际循环对其的修正、发动机性能指标;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熟练掌握发
2、动机的燃烧过程;熟练掌握发动机的特性;发动机增压及其特殊问题;懂得发动机所用燃料的基本原理;了解其他动力装置;,绪 论,主要试验发动机负荷特性试验发动机速度特性试验前导课 汽车构造、工程热力学、化学等,绪 论,教材董敬、庄志等.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 孙凤英等.汽车性能.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陈家瑞主编.汽车结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冯健璋.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绪 论,考核方式,绪 论,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补充),热力过程和准静态过程,热力过程热力学状态连续变化的历程。非准静态过程系统经历一系列不平衡状态的过程
3、。准静态过程系统经历一系列无限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准静态过程进行的条件:推动过程的作用无限小。,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系统进行一个热力过程后,能够沿原路径逆向回复到初态,而不引起别的变化的热力过程。,不可逆因素:摩擦、温差传热。不可逆过程:存在自发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可复逆影响的过程。(如:摩擦、温差传热的影响。)不可逆过程意味着作功能力的损失。,熵及温熵图,熵是一个导出的状态参数,熵的增量等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交换的热量 除以传热时的绝对温度T所得的商。同功量的图示相仿,也可用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T,s构成的状态图来表示热量。在T-s图上的一点表示一个平衡状态,一条曲线表示一个可逆过程。
4、,定义为:,对1kg工质,则有:,和,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热力过程分析概述 工程中,完成热功转换的热力循环都可以被抽象为由定容、定压、定温、绝热和多变过程构成的。假设条件: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 讨论的内容:状态参数的变化关系(p、v、T、s);过程曲线在p-v 图及T-s图上的表示。,一、定容过程,比体积保持不变时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所经历的过程,过程方程:v常量,过程中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由:,可得:,定容过程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二、定压过程,压力保持不变时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所经历的过程,过程方程:p=常量,过程中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由:,可得:,定压过程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三
5、、定温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时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所经历的过程,过程方程及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定温过程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四、绝热过程,系统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时所经历的过程,因此有:,对于理想气体:,过程方程,绝热过程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五、多变过程,各种热力过程,其过程方程式通常都可以表示为下述形式:,前述的四种典型过程均为多变过程的一个特例:,多变过程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n顺时针方向增大。两图的过程线和区间一一对应。dv0,功量为正。ds0,热量为正。dT0du0,dh0。,n=0pv0=p=常量定压过程;n=1pv=常量定温过程;n=pv=常量绝热过程;n=p1/nv
6、=p0v=v=常量定容过程.,热力循环和热效率,热力循环:工质从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回到初态的封闭过程,称为热力循环。(简称循环)根据效果不同,将热力循环分为正向循环和逆向循环。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循环称为正向循环(或热机循环);依靠消耗机械功而将热量从低温热源传向高温热源的循环叫逆向循环(或热泵循环),如制冷机。总有一部分热量不能转换为机械能,而以废热的形式放给温度较低的环境。实践证明:企图不向温度较低的环境放热而把高温物体的热能连续地完全转换为机械能是不可能的。,热机吸热,热机放热,循环净功,热机循环热效率,它说明工质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有多少转换为功。Q2 但因为 Q2 0,所以
7、总小于1。,制冷机吸热,制冷机放热,制冷机耗功,制冷机性能系数,热泵性能系数,第二章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性能指标,第二章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性能指标,主要内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简化与评价;对理想循环的修正;发动机实际循环影响因素;发动机热平衡;发动机性能指标;机械损失机械效率;热平衡。,一、三种基本循环发动机的理论循环简化条件:1)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 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2)假设工质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3)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4)假设工质燃烧为定容或定压加热,工质 放热为定容放热(热源加热)5)假设循环过程为可逆循环,第一节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1.混合加热循环
8、,循环特点:将燃烧过程假想为由定容加热和定压加热过程两部分组成:,a-c 绝热压缩过程c-z 定容加热,加热量为z-z 定压加热,加热量为z-b 绝热膨胀过程b-a 定容放热,放热量为,2.定容加热循环,循环特点:将燃烧过程假想为定容加热过程,a-c 绝热压缩过程c-z 定容加热,加热量为z-b 绝热膨胀过程b-a 定容放热,放热量为,3.定压加热循环,循环特点:将燃烧过程假想为定压加热过程,a-c 绝热压缩过程c-z 定压加热,加热量为z-b 绝热膨胀过程b-a 定容放热,放热量为,二、循环评定指标,第一节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由一定量的燃料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功,发动机的性能,由一定的气缸工作
9、容积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功,1、循环热效率,定义:工质所作循环功与循环热量之比。,式中 W-作循环功 Q1-循环加热量 Q2-循环放热量,根据工程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为:,等熵指数K,发动机压缩比,预膨胀比,压力升高比,1、循环热效率,当 时为定容加热,当 时为定压加热,1、循环热效率,影响循环热效率的因素,(1)压缩比 随着压缩比的增大,三种循环的t,在压缩比很小时,随着压缩比的提高,t增长很快;在较大时,再增加效果很小。,当=20 左右时,t 不大 柴油机=1222,影响循环热效率的因素,(2)绝热指数K 当相同时,K增大,t,影响循环热效率的因素,(3)压力升高比 在定容/定压加
10、热循环中,由公式可知,t 与无关。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当循环总加热量和压缩比不变时,Q2 t;,影响循环热效率的因素,(4)预膨胀比 定压循环中,Q1 若压缩比不变 Q2 t;混合加热循环中,Q1和压缩比不变,等压价热 t,影响循环热效率的因素,2、循环平均压力,循环平均压力是单位工作容积的循环功,用以评定发动机的做功能力。,根据工程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平均压力为,式中-压缩始点的压力,定容,定压,三、三种基本循环的比较,第一节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发动机采用工作循环的依据-热效率最大,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做功和排气,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热损失,新充量进入气
11、缸的过程 由于残余废气pr高于po,随着活塞下行,残余废气膨胀,压力由pr 下降到低于大气压力的pr。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新鲜气体被吸入气缸,直到活塞达下止点后,进气门关闭为止。,一、进气过程,由于进气系统阻力,进气终了的压力pa,仍低于大气压力po。进气终了气体因受到高温零件和残余废气的加热,其温度Ta总是高于大气温度To。,压缩过程中,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压后温度和压力不断上升。目的:提高工作过程的温度,使工质获得最大限度的膨胀比,提高循环热效率,为着火燃烧创造有利条件。,二、压缩过程(图21a中acc线),压缩开始:工质温度较低,受缸壁加热,多变指数n大于
12、定熵指数k随着工质温度升高,到某一瞬时与缸壁温度相等,多变指数n等于定熵指数k(热交换为零)随着工质温度升高,向缸壁散热,多变指数n小于定熵指数k,二、压缩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汽油机(图2-2b),由电火花点燃混合气,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使工质的压力及温度急剧上升,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值接近定容加热。柴油机(图2-2a),上止点前开始喷油、燃烧。初始时,燃烧速度很快,气缸容积变化很小,工质温度、压力剧增,接近定容加热中。随后是边喷油边燃烧,燃烧速度慢,且随着活塞下移,气缸内容积增大,气压力升高不大,温度继续升高,接近等压加热。,三、燃烧过程,上止点前点火或自燃。混合气着火燃烧(图2-2
13、中cz线)。燃烧放热量越多,越靠近上止点,则热效率越高。实际燃烧过程中,有散热损失,燃烧需要时间,因此存在非瞬时燃烧损失。,三、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是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在气缸内膨胀,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而作功的过程。图2-1中zb线为膨胀曲线。随着气缸容积增大,气体的压力、温度迅速下降。,四、膨胀过程,膨胀过程中,与压缩过程中情况相似,并非绝热过程,不仅有散热损失、漏气损失,还有补燃和高温热分解。实际膨胀过程也是多变指数变化的多变过程:在膨胀开始时,由于存在继续燃烧现象,工质被加热,多变指数n小于k;到某一瞬时,工质的加热量与工质向缸壁的放热量相等,多变指数n等于k;随后工质向缸壁散
14、热,则多变指数n大于k。,四、膨胀过程,为简便起见,通常在计算中,用一个不变的平均多变指数来代替变化的多变指数:压缩过程的平均多变指数为n1;膨胀过程的平均多变指数为n2。,四、膨胀过程,在膨胀过程末期,活塞接近下止点(图2-1a的b)时排气门开启,废气高速排出。当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时,缸内废气继续排出,直到排气门关闭,排气过程结束。图2-1a中bbr线示出排气过程。,五、排气过程,排气终了的温度常作为检查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技术指标。如发动机工作过程不良,热功转换效率低,则排气终了温度偏高。,六、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比较(对理想循环的修正),研究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异,就可找出实际循环的
15、热量损失所在。分析差异的原因,可探求提高热量的有效利用途径。比较示功图。,(1)工质性质 理论上:理想气体,双原子气体。实际上:燃烧前:燃料+空气;燃烧后:燃烧产物。(2)比热容 理论上:定比热容 实际上:温度T 比热容C,(一)工质改变损失,理论上:闭口系统,无泄漏。实际上:活塞气环不会100%严密密封,总会有些气体窜到曲轴箱中,造成损失。,(3)泄漏损失,(1)传热损失 理论上:压缩、膨胀过程为绝热过程。实际上:大量热量通过气缸壁传给冷却水或空气。传热损失是发动机中的最大损失,占总损失量的30%以上。因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绝热发动机。(2)流动损失 理论上:闭口系统,没有气体流动损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绪论 发动机 性能指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4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