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数民族结合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1、多民族融合的开始:华夏族(汉族的前身);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它各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逐步融合。这一融合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已初步建立,标志着以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开始成立。,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
2、步发展:两汉经营边事,如反击匈奴、派人出使西域、在西南地区设郡等,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西汉时期,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大大扩展了西汉的疆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4、多民族大融合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潮,这为隋的统一提供了条件。由于民族迁徙和各民族联合斗争,民族融合加强;孝文帝改革更加速了这一进程。,5、多民族的大发展时期: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对周边各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唐朝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形式多样,关系也更加融洽,在西北和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唐朝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管
3、理机构等方式加强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6、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第二次高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各少数民族借助自己政权的力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相互学习,逐步缩小与汉族的差别,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作了准备。尽管这一时期各族政权之间也经常发生摩擦和战争,但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才是这个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元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它结束了唐末以来400年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奠定了元明清长期统一的基础,这一点和长期的民族融合是
4、分不开的。,7、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明清时期。明朝与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清承明制,所不同的是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全国的少数民族事务。清朝努力经营边疆,使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获得较大发展,国家统一更加巩固。,二、各族经济文化交流,1、公元前214年,秦征服越族后,中原的铁器和先进生产技术传入珠江流域。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3、73年,东汉为恢复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派班超出使西域。4、唐朝时渤海郡派人到长安学习,汉族工匠把精巧的手工技术传到南诏,文成公主入吐蕃。5、耶律阿保机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澶渊之盟后,宋辽开展贸易往来
5、和技术文化交流。6、夏帝元昊仿照宋朝制度,任用汉族人担任重要官职。宋夏议和后在边境进行贸易。7、鞑靼俺答汗主动与明朝和好,明政府在边境开设互市,俺答汗修建呼和浩特城。,三、民族战争,1、秦派蒙恬夺回河套,修筑万里长城,加强边防,发动对越战争。2、汉武帝时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役;东汉先后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3、唐朝初年,东突厥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在其旧地建都督府4、两宋的民族战争:辽宋战争、宋金战争、宋元战争。5、明朝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与后金的战争。6、清朝前期平叛战争:反对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平定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四、民族关系的规律和认识,1、
6、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其它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秦汉统一中原地区,匈奴则统一了北方草原地区。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在经济文化方面给予汉族不同的影响。因此,看待民族关系,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而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的立场上,对历史上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件、人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颂,反之要给予否定和鞭挞。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阅读材料: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
7、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汉族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和中原地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西域各族开发了西北地区;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高山族最先开发了台湾;藏族的祖先吐蕃最先开发了西藏地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最早开发了云南一带西南地区。另外各族人民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在技术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就是汉族人民和江南各民族人民一道对江南的开发过程,北方的农民大量南迁,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还补充了的劳动力。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下,江南在南朝时开始赶上北方,到南宋时超过北方,促进了
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民族融合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尽管各民族之间有侵扰,有迁徙,有战争,有议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友好是长期的。,各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主流,但也存在矛盾、斗争和战争,它与民族的主流相比,只是民族关系的次要部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不具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质。但要分析它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任何民族的统治者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进行的战争都是进步的;各族人
9、民为反抗剥削压迫而进行的斗争都是正义的。否则,相反。民族政权之间为推行民族压迫和掠夺而进行的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1140年岳飞郾城大败金军;1449年于廉抵抗瓦刺进攻;1690年和1696年康熙帝两次亲征噶尔丹,这些战争维护了边境的安全,或打击了少数民族贵族南下掠夺,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都是正义的战争,都是进步的。女真首领阿骨打领导的抗辽战争是反民族压迫的性质的战争。,3、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民族战争,五、中国古代民族融合问题,1民族融合的形式:、民族迁徒。秦朝时内地人民迁徒到河套;中原人民迁徒到珠江流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
10、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等等。、联合斗争。说到底是阶级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友好交往。特别是在我国古代的大统一的局面下,在和平的环境中友好相处,融合加速。、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人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从此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713年,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春秋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
11、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2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第一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3民族融合的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进
12、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统一体。,4、民族首领和民族使者杰出贡献 各民族许多首领和使者,都为本民族的发展和密切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杰出贡献。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是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同时也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并逐步接受在原封建文化,他在位其间,契丹还创制了文字。这些少数民族首领能顺应历史潮流,就会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张骞通西域使西域的
13、经济文化同汉朝的交流得到加强,同时张骞也为促进西域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汉族的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我们可以说张骞是我国历史上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沟通西域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西交往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文成公主入藏,使吐蕃和内地的联系不断加强,唐朝的许多酿酒、制磨、造纸墨的工匠来到吐蕃养蚕技术也传到那里。这为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加强唐蕃的联系,促进汉藏友谊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中国古代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科技文化领先世界,因而历代封建王朝通过不同的形式与亚、非、欧一些国家与地区发生联系,这些联系包括相互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也包括相互间发生的战争
14、。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友好交往为主,表现在政府或民间的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的传播等。对外交流的前提条件包括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同时受到交通运输状况的制约,还与统治者的对外政策有关,1、秦汉时期,国力强盛,中国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表现在两汉同朝鲜、日本联系加强;张骞通西域,开辟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沿着“丝绸之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先进的秦汉文化对东、西方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张骞、班超、甘英是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杰出人物。,2、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
15、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陆路、海路)比过去发达,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如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在长安设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唐朝和亚洲、欧洲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当时中国尤其成了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唐朝和朝鲜半岛的新罗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朝鲜的影响很大,朝鲜文化对唐朝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唐和日本的关系更加密切,唐文化对日本影响甚大,从政治制度到生活习俗,日本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唐朝和印度半岛有着频繁的通使往来,玄奘西游成为中外关系史上的佳话。唐和西亚的波斯、大食也有通好关系,中国的陶瓷等源源不断运往该地,西
16、亚的物品、中亚的舞蹈也传入中国。亚洲各国的商人、僧侣和学者不断到中国,聚集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大城市中,唐都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唐文化在频繁的中外交往中不但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它自身也在兼收并蓄中进一步博大精深。,3、南宋时期,虽然北方战乱不止,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但因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的应用,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如宋高宗),海外贸易的繁盛超过了前代,贸易范围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的一些国家,泉州、广州、明州成为主要的海港。,4、元朝统治时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它的声誉远及于欧亚非
17、三洲。西方各国的使节、商人、旅行家、传教士络绎不绝地来到大都。马可波罗对元朝繁盛的描绘,激起了西欧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由于中外交往的频繁,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阿拉伯人的天文学、医学、算学知识也陆续传到中国。元朝时海外贸易相当活跃和兴盛,泉州港异常繁忙。,5、明朝时期,中国是亚洲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亚洲各国都有较深远的影响。郑和下西洋,密切了我国同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显示了明朝国力的强盛。华侨开发南洋,促进了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6、明朝中期以后,一方面由于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西方殖民者开始东来,我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明中后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军入关时,沙俄乘机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中国爱国军民进行反侵略斗争,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进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重大胜利,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清政府出于维护自然经济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4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