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粘土与溶洞地基》PPT课件.ppt
《《红粘土与溶洞地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粘土与溶洞地基》PPT课件.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粘土与岩溶地基,华南理工大学张海威,红粘土主要内容,一、红粘土的分布和组成二、红粘土的工程特性三、红粘土的工程地质勘探要点四、红粘土地基评价五、红粘土地基处理,(1)定义红粘土是出露在地表的碳酸盐岩在更新世纪以来的湿热环境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风化,特别是红土化作用,形成并覆盖在基岩上,呈棕红或黄褐色的高塑性粘土。形成的红粘土经后期水流冲蚀搬运至低洼处堆积形成新的土层,其颜色虽较原生红粘土浅,但仍保持基本特性,液限大于45%的称次生红粘土。,1.1定义、成因及分布,1 红粘土的分布和组成,(2)成因暴露在地表的碳酸盐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过各种物理风化逐渐分解为岩石碎屑。岩石碎
2、屑因比表面积较大,化学风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化学反应速度快,经如下几个阶段,碳酸盐岩碎屑就会变成红粘土:1)饱和硅铝阶段 其特点是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将全部被溶解,首先淋滤出Cl-和SO42-。由于溶于水中的CO2部分为游离的CO2,它可形成碳酸,使水介质成为弱酸性,在这种介质条件下,由于游离的CO2和H2O的共同作用,灰岩和白云岩发生碳酸化反应,碳酸盐变成重碳酸盐。,2)酸性硅铝阶段经过饱和硅铝阶段,几乎所有的盐基被溶淋掉,因此碱性条件逐渐被酸性条件代替。此时,前阶段形成的原碳酸岩中原生的粘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又被破坏,形成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不含K、Na、Ca、Mg
3、盐基的稳定的粘土矿物高岭石。3)铝铁土阶段 在此阶段,铝硅酸盐粘土矿物被分解,形成SiO2、Al2O3、Fe2O3及其水化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针铁矿、赤铁矿和水铝矿,从而形成了一种红色疏松的铁质或铝质土壤,即红粘土,故这个阶段又称为红土化阶段。,(2)红粘土的分布,红粘土的形成与分布与地质历史上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形成与分布范围的气候条件为湿热的热带、亚热带,降雨量应在1000mm以上,年平均气温为19 23。其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以南,它西起云贵高原,经四川盆地南缘、鄂西、广东向东延伸至粤北、浙南、皖南、浙西,总面积大约100万Km2。在云贵高原上,红粘土主要分布在较低的溶蚀夷平面及岩溶
4、洼地、岩溶谷地;在中部主要分布在峰林谷地、孤峰准平原及丘陵洼地等地貌单元;在东部主要分布在高阶地以上的丘陵区。经搬运再沉积形成的次生红粘土则主要分布在溶洞、沟谷和河谷低级阶地,覆盖于基岩或其他沉积物之上,其分布约占总量的10%40%,自西向东逐渐增多。,1.2红粘土的组成成分,红粘土的组成成分与其母岩、气候环境及风化作用强度有着密切关系,即使是灰岩,其中的碳酸盐矿物成分、自生的非碳酸盐矿物及陆源碎屑矿物的种类及含量也不尽相同。不同地方的红粘土因其气候环境不同,如温度、湿度等,红土化的作用强度也不相同,因而不同地方的红粘土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上表现出明显差异。,(1)粒度与化学成分,在红粘土的粒
5、度组构成中,细颗粒占绝对优势,其中小于5m的粘粒平均高达76%,而小于2 m的颗粒多达50%以上,据报道,已见土中小于1 m的颗粒最高可达93%。因而可以看出红粘土具有很高的分散性。,红粘土的化学成分以氯化物和氢氧化物为主,其中尤以铝、铁和硅的氧化物含量最高。它们多以游离的氧化物,其中游离氧化物Fe2O3可以晶态(赤铁矿)、微晶态(针铁矿)和胶态(羟铁矿)三种物态赋存,氧化铁的赋存状态及其含量决定了红粘土的颜色,直接反映了红土化作用的强度,其中晶态的赤铁矿含量越高,红粘土的颜色越红,红土化作用强度也越大;而羟铁矿的含量越高,土的颜色越浅,表明红土化作用强度越弱。这进一步表面,红粘土的工程性质与
6、其颜色有密切关系,颜色越深(红),其工程性质也就越好。,(2)红粘土的矿物成分与结构,1)次生的具有晶质结构的粘土矿物其含量一般占红粘土的40%50%,其中主要包括高岭石、绿泥石、蛭石、伊利石等,有时还可见到少量的蒙脱石。由下表可知,红粘土中的粘土矿物以水稳定性矿物高岭石、绿泥石为主,其次为亚水稳性的伊利石、蛭石和不含或少含有非水稳性的蒙脱石。,2)次生的非晶质粘土矿物红粘土中次生的非晶质粘土矿物,包括水铝英石、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及其水化物,它们是不发生X射线衍射峰的黏胶物质,其中又以游离铁为主,这也是与其他粘土的重要区别之一。这些无定性物质一般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化学活性很高,不稳定,可以
7、在一定条件下老化。3)可溶性的盐类矿物及有机质可溶性的盐类矿物主要有重碳酸盐,其次为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它们溶解后,多以阴、阳离子存在于红粘土的孔隙水溶液中。红粘土中的有机质含量可达0.35%左右,其主要成分有纤维素、有机酸、腐殖质等,其中腐殖质绝大多数与矿物颗粒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2.1红粘土的物理力学特性,2 红粘土工程特性,红粘土的物理力学特性一般如表18-3所示,(1)红粘土的物性指标特征,1)高塑性、高液限、高孔隙比。其中、p、L、e等物性指标都明显大于其他土类,相当于软土。红粘土中粘土矿物虽然缺乏强亲水性的蒙脱石,但因其粒度组成的高分散性,因而反映在表征其塑性的L和Ip以
8、及表征密度的孔隙比e的值都很高。以致有的公路部门将高含水量、高塑性、高孔隙比合称为“三高土”。而且研究表明,风干脱水对红粘土的液、塑限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对含水量较高的红粘土作为路基填料,翻晒后虽然含水量降低了,但是并不能改变其塑性的大小。此外,作为路基填料,红粘土在达到压实度时的最佳含水量也远远高于一般粘性土。,2)物性指标变化幅度大。如、p、L、e等及其对应的力学指标变化均较大。3)天然红粘土的饱和度Sr多在90%以上,使红粘土成为两相分散系,含水量和孔隙比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红粘土的含水量较高、饱和度大显然与其较强的滞水性有关,由于其粘粒含量高、孔隙比较高、孔隙多而小,因而粘粒表面形成
9、了较多的吸附水。4)渗透性差,可视为不透水层。在无压条件下充分浸水,胀限含水量只比天然含水量增加了1%3%,足见其渗透性之差。,5)胀缩性能特征。一般粘土在浸水和失水后,由于其粘土片间的水膜厚度和减薄,都会表现出一定的胀缩性。阳离子交换的结果会使粘土矿物周围结合水的扩散层水膜厚度发生改变,使粘土表现出胀缩性,这种特性对红粘土也不例外。其胀缩性仅次于膨胀土,而比一般粘土显著。,(2)红粘土的力学性质,有表18-3可见红粘土虽然内摩擦角小,但粘聚力大,无侧限抗压强度(达200400KPa)比软土高数倍至十余倍,因而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承载力也较高;其空隙比大,但压缩系数却甚小,说明红粘土的力学指标
10、不同于一般粘土和其他特殊土,而具有独自的特点和相关规律。红粘土的高孔隙、低压缩、高塑性、高承载力的工程特性是由红粘土较为独特的结构所决定的。研究表明红粘土的强度主要由游离氧化铁所形成的铁质胶结作用产生的,红粘土中的游离氧化铁以胶态和微晶两种形式赋存。研究表明,红粘土的结构联接强度不仅取决于土中所含游离氧化铁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游离氧化铁存在的物态形式,红粘土中的游离氧化铁含量越高,其力学指标越高,土中晶质的氧化铁对胶态的氧化铁比值越高,其力学指标也越高。,2.2红粘土的土体结构特征,一般红粘土以收缩的胀缩特性在土体结构上表现为其显著的裂隙型。天然状态下的红粘土呈致密状、无层理,上部易受大气影响,
11、多呈半坚硬半硬塑状态;当表层失水超过土的塑限时,土中就会出现裂隙,接近地表的裂隙呈竖向开口状,往深处逐渐减弱,呈网状微裂隙且逐渐闭合。裂隙的存在又为深部红粘土的失水提供了通道,从而使深部土体收缩,裂隙加深。,红粘土中的裂隙发育深度一般为3 4m,已见最大深度8.0m,裂隙面光滑,有的带擦痕,有的被铁锰质浸染。裂隙的发生和发育甚快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新挖路堑坡面数周甚至数日便可被收缩裂隙切割的支离破碎,使地表水易于浸入,土的抗剪强度降低,造成边坡的变形和失稳破坏。而在雨季湿润气候条件下,裂隙又可因红粘土的吸水膨胀而闭合,如此反复胀缩,使红粘土的结构强度几乎丧失,抗剪强度也大大降低,这是红粘土路堑边
12、坡长期稳定性低的主要原因。,2.3厚度变化与岩土接触关系特征土层厚度变化大是红粘土的重要特征之一。,1)地貌条件在高原和山区,红粘土的分布不连续,一般厚3 8m,少数达15 30m;在平原和丘陵分布较连续,一般厚10 15m,最厚者达40m。在地貌横剖面上,坡丘,坡谷土层较薄,坡麓较厚;在谷夷平面及岩溶洼地,槽谷中央,土层相对较厚。因而红粘土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常见水平相距1m,土层相差数米甚至更多。当用作地基时,它既是一种有刚性下卧层的有限厚度地基,又是一种可压缩层的厚度变化悬殊的不均匀地基。,2)母岩岩性及岩溶发育条件在厚层、中厚层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分布地区,岩溶发育强烈,基岩表面起伏强烈
13、。高程变化大,致使上覆红粘土层变化大,在开挖的路堑坡面上,常常可见有的地段石芽、石笋突出路面高程数米至十多米。而相邻地段基岩仍深埋在路面高程以下。泥灰岩、泥晶灰岩等不纯灰岩分布地区,岩溶化弱,基岩顶面较为平整,起伏小,故粘土层后打变化较小。,红粘土的湿度变化特征,在垂直方向上除受局部地表水影响外,红粘土从地表向下直至基岩顶面,其含水量逐渐增大,土的状态由硬变软,相应的土的强度也由上而下相对降低,压缩性则相对增大。这与一般粘土在自重作用下,因排水固结,密度随深度递增,土的工程性质变得较好的规律相反。工程实践中,红粘土的软硬程度多以含水比来划分。右图绘出了红粘土含水比aw,天然含水量w和孔隙比e随
14、埋藏深度而递增的变化规律.,500页的图,岩土接触关系的特征,经历了红土化由岩到土的演变,使红粘土无论在外观、成分还是组织结构上都发生了很明显不同于母岩的质的变化。除少数泥灰岩分布的地段外,与下覆基岩岩溶不整合接触,它不具有一般残积土与母岩呈过渡状态的垂直分带特征,这是红粘土区别于其他红土的主要标志。实测剖面资料表明,岩土间无论在外观性状还是组成成分上都是呈突变的。,3.1 红粘土的工程分类,3 红粘土工程地质勘探要点,(1)安土的成因分类按地质成因可分为:红粘土和次生红粘土。次生红粘土的状况比较复杂,在成分上由于迁徙过程中掺和了一些其他成分和较粗粒度的物质,固结度也较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
15、同一物性指标,次生红粘土的承载力只及红粘土的3/4。它成可塑、软塑状态的比例在总量中也明显增高,压缩性也普遍较红粘土高。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将不同成因的两类土区别开来,单独予以研究。(2)按土体结构状态分类天然状态的红粘土为整体致密状,土中形成网状裂隙,使之变成了由不同的延伸方向、宽度和长度的裂隙面与其间的土块所构成的土体。致密状少裂隙与富裂隙的土体,它们的工程性能有明显差别。根据土中裂隙特征的描述与量测以及天然与保湿扰动状态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St,提出土体结构的分类,见下表,(3)按土的复水特征分类类:收缩后再浸水,膨胀量能回到原来的位置;类:收缩后再浸水,膨胀量不能恢复到原来
16、位置。(4)按地基均匀性分类按地基均匀性,即按基底下深度为Z范围内地层组成分为两类:类:全由红粘土组成;类:由红粘土与岩石共同组成。,3.2红粘土工程地质勘察要点,红粘土分布地区的道路工程除遵照现行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常规要求外,还应在各勘察阶段,分别针对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及筑路材料料场等,根据红粘土自身特点,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其勘察要点如下:(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时,应首先查明下列问题:1)道路中线两侧150 200m范围内红粘土分布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微地貌形态,主要地貌单元、地形形态与地表坡度的变化,天然边坡和人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情况,红粘土边坡的滑坡溜坍
17、、地裂的发育程度,天然红粘土中裂隙的密度、延伸深度、延伸方向等,以及由于红粘土的胀缩性及土洞坍塌引起的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规律和分布特点。2)当地的气候资料:年降水量、蒸发量、雨季与旱季的持续时间;气候条件的改变对红粘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等。3)不同地貌单元上红粘土与次生红粘土的分布范围、厚度、物质组成等。,4)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及对红粘土湿度状态竖向分布、土质软化的影响。5)红粘土分布区段已有各类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已有道路的病害及其原因分析,红粘土工程地质勘察与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的经验、有效工程措施及其经济分析。(2)勘探勘探应分阶段进行,从初勘到祥勘,逐次深入。勘探方法应以钻探为主,辅
18、以人力钻探和挖深等方法进行。对土洞的勘探应以综合物探法为主结合钻孔验证。同时应结合进行原位试验、取样和室内土工试验。1)勘探应查明的问题红粘土的厚度,下覆层岩岩性,岩溶发育特征,红粘土的横向厚度变化及土洞分布情况。通过实验确定红粘土的物质组成、土性、土体结构等特征及其差异。红粘土在垂直剖面上的颜色、土质、土性、湿度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2)路基勘探勘探点应沿道路中心线布置。当红粘土厚度不大时,钻孔应钻至基岩顶面一下3m;当红粘土较厚时,填方段钻孔深度不应小于6m,挖方段应钻至路基设计标高一下5m。,3)桥梁勘探桥位勘探应结合桥型方案的墩台位置布置勘探孔,钻孔深度应穿过红粘土,深入基岩的深度按岩
19、溶区桥位勘探要求进行。对桩基的墩台,应每桩1孔,以查明红粘土的厚度变化和基岩起伏情况;对扩大基础,每一墩台基础的钻孔数应不小于5个,勘探点最小间距可达6m,钻孔深度应钻至完整基岩以下3m。4)隧道勘探隧道勘探,钻孔深度应穿过红粘土层,当遇到溶洞时,应穿越溶洞,在溶洞底板完整基岩中钻进35m。5)红粘土料场勘探对取土用作路基填料的红粘土料场,应查明料场的平面范围,着重查明可用的红粘土的厚度及其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3)试验1)红粘土的取样测试数量可不按勘探点总量的比例确定,而按划分的土质单元控制,土质单元在垂直剖面上可根据不同湿度或 不同的颜色来划分。,2)常规试验:密度、相对密度、含水量;界限
20、含水量、液限、塑限、缩限;颗粒分析;渗透试验;红粘土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分析;pH值得测定。3)红粘土的胀缩性试验:自由膨胀率及不同应力下的膨胀力、膨胀率、收缩系数试验及不同失水量条件下的膨胀量试验。4)力学强度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干燥失水-浸水膨胀-复失水-复浸水的胀缩循环剪切试验。5)为确定红粘土作为路基填料的路用性质的击实试验、CBR试验。6)必要或可能时采用电子显微镜对红粘土的微观结构和结构连结进行试验观测。7)原位试验:标贯试验、静力和动力触探试验、浅层土的静载试验、深层土的旁压试验,有条件时也可进行不确定剪切面的原位剪切试验。,4.1 地基均匀性评价4.2
21、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4.3地基承载力的评价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的评价应在土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土工试验资料及有关规范确定。当用静力触探试验确定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时,可按公式计算。此外还可根据其他原位试验结果确定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如荷载板试验、旁压试验等。4.4对土洞的评价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作用及其他作用形成的土洞,均具有顶板强度低、发展快的特点,特别是土层较薄的地段,更易发展成地表塌陷,危及路基及边坡的稳定。因此,查明土洞的分布、成因及规模,开展对土洞与塌陷的预测十分重要。,4 红粘土地基评价,4.5红粘土裂隙的评价土中裂隙对工程的影响及对其评价主要有:(1)分布于红粘土中的深长地裂对工
22、程危害极大,裂隙最长可达数公里,深可及8.0m。地裂通过的地段,其上建筑物无不破损,且不是一般工程措施能予以治理的,在公路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之。(2)土中细微裂隙使土体整体性遭到破坏,大大削弱了土体的强度。实验表明,湿度状态均为硬塑土,致密结构者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300 400KPa,而沿裂面剪损者的强度不及100KPa。原位水平推挤法剪切试验亦说明,裂隙使抗剪强度降低了50%以上。所以当承受较大水平荷载、基础浅埋、外侧地面倾斜或有临空面等情况时,裂隙将构成土体稳定和受力条件的不利因素,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都应作相应的折减。(3)土体结构为巨块状、碎块状的红粘土,由于裂隙的存在,构成含水性能
23、差异很大的裂隙“含水层”,影响工程施工和使用。(4)对一些低矮边坡,按天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坡高小于允许的直立高度,但裂隙使土体失去固有的连续性,因而可能失稳而垮塌。对较高的边坡,土体破坏时将沿着竖向裂隙以及土体中不利方向的裂面形成弧形滑面。,4.6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的评价地表水及土中裂隙水的存在,对工程的影响主要有:(1)水的入渗并长期活动于土中,使裂隙面附近的土体软化。一般说来,可塑和软塑土的分层界面与裂隙水的水位大体相近,地面水体构成了裂隙水的补给来源,在其浸润范围内,使表层坚硬、硬塑土的湿度明显增加,降低土的承载能力和增大压缩性。(2)水的存在和运动,影响土体施工作业和建筑物水
24、下部分的正常使用。在水的影响与作用下,由于土的重度增大、抗剪强度降低以及动水压力,使支挡结构物墙背土压力增大,这是雨后一些墙背为红粘土的挡墙坍塌的原因之一。(3)人工削坡使埋藏于深处、含水量较高的土体外露,失水收缩,状态变硬,这些理应使土的抗剪强度增大,边坡更趋稳定,即使土体因干缩而裂隙遍布,坡体依然屹立,但已干缩的土体一旦遭受水的浸入就会湿化崩解。(4)红粘土中裂隙水的水量随着初见水位深度的增大而减少,表层的裂隙水,由于裂隙宽大,水量较大;深部则较小。,4.7路基填料的评价作为路堤填料,红粘土经压实后达到很高的强度,其CBR值最高可达25,但压实度则要由取土质单元而定。由于红粘土在竖直剖面上
25、自上而下湿度逐渐增大,工程性质逐渐变差。因此当使用红粘土作为公路筑路材料,压实填土路堤时,事先必须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填料的最大干重度和最佳含水量,选择取土场上限含水量较低或接近塑限的坚硬至硬塑状态的红粘土。对液限大、干密度小及靠近下覆基岩的软塑状态的红粘土,因塑性大而不分散,即使翻晒,但只能风干表面,内部仍为软塑态,难以破碎,改良填料土性的各种方法也因之难以实施,因而不能作为填料,而只能作为弃方处理。对于弃方标准,经过对京珠高速公路湖南耒(阳)宜(章)段的大量实验研究,以液限值大于60%和最大干容重小于15KN/m3作为高速公路填方、路堤填料的控制指标是可行的。现场填筑碾压对液限值小于50%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粘土与溶洞地基 粘土 溶洞 地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4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