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甑,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1、经济基础:一方面,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对社会形成巨大冲击,人们竞相逐利;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工商业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空前强化和腐败,加剧了封建王朝的危机,使不少人士认识到君主专制是诸多弊端的根源。此外,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促使人们反思。,4、思想条件: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沉浮不化的习气,扼杀了人的个性,摧
2、毁了人们的思想,不少人士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破除传统儒学,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而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西学带来的西方科技和宗教思想开阔了人们的眼界。,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李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祖与父两辈都从事商业活动,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和 进步史学家,后被明政府以“惑世诬民”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材料二“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材料
3、三“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去真心,便失去真人”。,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1)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2)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著述。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亡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材料主要反映黄宗羲的怎样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有何内在局限性?,反
4、映了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但是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思想的印记,材料二“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黄宗羲的什么政治思想?,材料四:“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明夷待访录,(3)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材料三“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明夷待访录,(1)批判君主专制;,(2)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材料五“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
5、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材料四反映了他的什么经济思想?,这些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请思考黄宗羲的思想的主要影响?,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他早年参加“复社”,投身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清军南下时,他参加抗清活动,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并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材料“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6、耳矣。”日知录,作者认为什么是“亡国”什么是“亡天下”?,亡国是王朝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材料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顾炎武日知录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评价顾炎武的观点。,评价:顾炎武的思想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是他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观点:“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4、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清 之际 进步 思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40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