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积液》PPT课件.ppt
《《硬膜下积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膜下积液》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海关人民医院,2012年1月30日,内容提要,定义 形成原因病情特点临床分型与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定义,硬膜下积液(subdural fluid accumulation)又称硬膜下水瘤,多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硬膜下积液占颅脑外伤的0.5%1%,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额颞部,以双侧额部为多见。硬膜下积液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急性少见,在数小时内形成,慢性者可有包膜。,形成原因,脑的表面由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对脑其支持作用。脑脊液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分布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对脑具有营养、缓冲震动、调节颅内压和保护作用。而硬模下积液正是由于脑脊液进入硬膜而
2、形成。,病情特点,1、积液多发生于枕部着地,入院时GCS3-12分的原发性颅脑损伤患者。2、大部分患者合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多见。3、积液部位多在幕上额颞区或波及邻近部位,多发生受力的对冲部位,发生于幕下者极少见。4、原发性颅脑损伤较轻者,伤后可无或仅有短暂意识障碍,随着积液的增多而出现昏迷或意识障碍加深。,临床分型与表现,1、消退型:青壮年多见,一般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仅在早期有轻度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以后逐渐好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可以用蛛网膜破裂学说解释,即头部外伤时,外侧裂、视交叉区与蝶骨嵴紧密粘连的蛛网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流出积聚在硬膜下腔,以后被逐渐
3、吸收减少。2、稳定型:以老年人占多数,大多患者以头昏、头晕、恶心、呕吐、欣快、淡漠、抑郁、记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一般无硬膜下积液相关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长期观察此型可转变为消退型或演变型。3、进展型:小儿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有轻偏瘫、失语、精神异常,婴幼儿可有类似脑积水表现,若合并脑实质损伤,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病理征。4、演变型: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两极化,常发生在10岁以下小儿或60岁以上的老人,这可能与小儿、老人的硬膜下腔较大有关。常发生在积液后22100天内,保守治疗过程中,积液可转变为水瘤,包膜形成后发生包膜出血而导致慢性血肿,常发生在积液1个月以后。而早期手术打断了积
4、液转变为水瘤及包膜形成的过程,故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不易发生在手术治疗的病例中。,临床分型与表现,1、消退型:青壮年多见,一般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仅在早期有轻度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以后逐渐好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可以用蛛网膜破裂学说解释,即头部外伤时,外侧裂、视交叉区与蝶骨嵴紧密粘连的蛛网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流出积聚在硬膜下腔,以后被逐渐吸收减少。,临床分型与表现,2、稳定型:以老年人占多数,大多患者以头昏、头晕、恶心、呕吐、欣快、淡漠、抑郁、记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一般无硬膜下积液相关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长期观察此型可转变为消退型或演变型。,临床分型与表现,3、进展型:小儿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 积液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