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与精神成长.ppt
《精神生活与精神成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生活与精神成长.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神生活与精神成长,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陈立群,(1)为什么喜欢看比较弱智的卡通片;(2)为什么喜欢玩与年龄不相称的小玩具;(3)为什么喜欢打无聊的游戏机;(4)为什么热衷于追星;(5)为什么遇事喜欢找哥们做了断;(6)为什么作文缺少源自内心的深刻见地。,作为高中学生,从卡通画、小玩具上实现情感交流;从游戏机上实现虚幻、刺激的精神超越;从追捧明星上实现情感与精神的寄托,实现 自己对“时代英雄”的崇拜。,学生精神生活的自我补偿方式:,孔子的观点: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宁无才。德国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是科学获知。,哲学上人性的三个层面: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学
2、生的三个世界:生物世界;学习世界;精神世界。,精神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人的精神的两大属性:人是有头脑的,有理性的,有认识能力的;人是有灵魂的,有超越性的。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人性对人的尊重;(人道主义精神)理性对真理的追求;(科学精神)超越性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宗教精神),精神的界说,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陶 铸,朱永新教授把“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和一定特长”定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学生”的标准之一。丰富且具高级趣味的精神生活,是衡量学生或是一个国家公民文明程度的最基本的标准。,一
3、、学生精神生活贫乏的背景分析二、关于学生精神成长的理论思考三、学生精神生活要素分析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实践探索,宏观层面,社会重物质、轻精神文化重流行、轻传统教育重科学、轻人文,一、学生精神生活贫乏的背景分析,社会大环境:长期贫穷造成人们对钱的过度奢望,过 于重视物质利益。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内容大量的来自网络;广告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话都敢登;以提供“文化享受”为由,赚取经济利益。经商:奸商富商儒商;真理被践踏,人性遭沦丧。,1、社会重物质、轻精神,建筑:桥梁断裂,公路塌沉;食品:苏丹红,瘦肉精,毒酒假药;三聚氰胺。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从个体到企业,再到国家,都还是一个暴发户。,教育首先是
4、精神成长,社会首先经济增长。教育的追求与现实的取向冲突 在振聋发聩的现代化鼓噪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大众生活秩序的功利化和情绪化导致了人的精神荒芜。,当前的金融危机标志着20世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模式的结束。随着“物”时代的结束,也许“身心”的时代将会到来。日本福布斯月刊,在重物质轻精神的社会现实中,教育与媒体必须站出来引领社会;教育的引领:对生命的敬畏;对个性的尊重;对精神的眷注。,因特网内容良莠不分,学生对西方社会的流行文化接受很快。西方文明的价值取向成对。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相辅相成。法新社:亚洲人正在背弃传统的学习方式读书。,2、文化重流行,轻传统,快餐文化快
5、速被消费,随即快速被丢弃的某种文化形态。异化了人们学习吸收新知识的方法,弱化了人的记忆能力,制约了人的理解能力。,导致了人的理性不足。,专注投入减少了,背诵记忆淡化了,穷研力究放弃了,深沉思考不见了,深刻见地也就没有了。读流行杂志、街头小报则相对要轻松得多,几乎不需要真正的心灵参与。,就一个社会的发展而言,科技进步只是“量”的积累,而把握发展方向,形成最终“质”的突破,实现成功的转型,必须由人文来引领、推动直至突破。,3、教育重科学,轻人文,欧洲的文艺复兴,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大多为军人统治,如大多数非洲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多由理科出生的,懂经济会技术的当政;而发达国家基本由文科出生的律师之类的领
6、导。清华大学2009年降60分特招四名学生全是文科。,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社会首先是经济增长;领导首先是政绩增长;家长首先是分数增长;学校首先是升学增长。重知识传授,重分数成绩;轻人格形成,轻精神成长。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本真追求。(超越性),重树教育信念,中观层面,德育重形式、轻体验教师重授业、轻传道家长重学业、轻成人,1、德育重形式,轻体验 从内容、形式到方法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中一片混沌。(1)内容长期真空“五四”运动“批林批孔”“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月”。所剩无几,有形无神。传统文化缺乏整合,没有解决信什么的问题。,教堂、庙宇往乡下建,越造越多;学校、教师向城镇集,越撤越少。内容问题灵魂安顿问题
7、西方人大多把灵魂交给“上帝”。学生觉得共产主义信念高不可攀,与现实有距离。,灵魂安顿的设计,精神居所的创生。,一个文化中缺乏对于灵魂安顿的设计,存在于这个文化中的个体,要么麻木不仁,要么惟利是图,要么无所适从。文化、信仰、教育三位一体,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人的健全的精神生态。肖川建基于信仰的教育,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并非了不起的大问题。真正可怕的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一种难以名状又无法摆脱的“心灵恐慌”或“灵魂危机”,这种现象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出现一次。五木宽之,(2)形式重外而轻内。原心不原迹,心迹分离,双重人格。德育课程化当一般知识传授,用智育的方法评价。智育是知
8、与不知的认识问题;德育是信与不信的理解问题。,(3)方法僵化,追求形式热闹。传统德育说教、榜样、实践活动(体验)。班团活动课或干巴巴的说教;或追求形式热闹。从大量的思想工作实践看:不在于是否班主任亲自主持;不在于学生展示了什么特长;不在于形式上有多么热闹。,班会课的实效只在于:有没有与学生切身体验相关联的现场的真实的心灵震撼;激发起内源性动力;有没有产生“顿悟”的载体与情景;有没有精神的高峰体验。,“若悟无生顿法,且西方只在刹那,不悟顿教大乘,念佛往生路途,如何得达。”任何的说教,任何的修行,任何的劝诫,任何的诱导,并非使人能悟见佛性,而最终需要的是自身的刹那间顿悟,明了尘世间的事事非非,达到
9、一种心灵的澄明空镜,才真正是见到了人之真性,立地成佛。季羡林禅与东方文明,倡导的学生不爱听,爱听的又不能倡导。内容的选择与呈现问题:选择: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精髓在哪里?呈现:(1)传统文化加上现代包装。从“知”和“情”入手,还是从包装入手。(2)用儒家观点来看西方流行文化。冲突与融合,2、教师重授业,轻传道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儒家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道家道生之,德蓄之。(老子)佛家修行即修道。,以利言德与无道之德 一切只为分数增长,把为了学生考上好大学当成自己辛辛苦苦工作的唯一追求,视之为最重要的责任,最高尚的道德。只培养考生,忽视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精神生活的眷注,没有在真正意
10、义上实现对人的全面培养。知识增长了,精神脆弱了,人格缺失了,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无道之德。,能主动回来看母校,看老师的,往往是因为有当年的精神、人格影响。在校三年,所有的关心帮助只为了学生的分数,学生就认为高考帮你考了好分数,双方就扯平了。不存在什么感恩的问题。,教学的精神内涵 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教育的精神内核 三流的教师管形;二流的教师抓心;一流的教师育神。,3、家长重学业、轻成人,父母并没有认识到子女问题形成的原因,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或一味地补偿和满足,企图通过学校的严格管理来约束孩子,用分数来认定孩子的成长,迫使孩子把精力全放到学习上从而达到防范问
11、题发生的可能。,激动于宏志毕业生八九成的重点大学比例,感动于宏志生勤奋刻苦的学习状态。结论上的羡慕和状态上的模仿,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照搬照抄。缺乏精神内核的研究,没有生发之源的寻访。,微观层面:,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反差比较大,往往思想比较深刻,看问题比较尖锐。反之,生活经历比较平淡,无论是穷的平淡,还是富的平淡,往往思想比较浅薄。,思想,学习,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且屡战屡败;缺乏成功体验,内在尊严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整天埋头在知识的学习接受上,读了三年书,做了三年练习,精神生活贫乏。,生活,独生子女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从小生活空间单一,生活平淡,心理成熟滞后,天真浪漫还需补偿。,心理,物质生活不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生活 精神 成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