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防治培训》PPT课件.ppt
《《狂犬病防治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犬病防治培训》PPT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类狂犬病 预防与控制嘉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内 容 提 要,狂犬病流行病学 狂犬病病原学 狂犬病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 狂犬病的诊断、治疗与处理 狂犬病的免疫.预防控制,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区 域 主要宿主 亚 洲 狗,狼,猫,猫鼬,非 洲 狗,豺,猫鼬,狐狸拉丁美洲 狗,蝙蝠北 美 洲 臭鼬,浣熊,狐狸,蝙蝠加勒比海 猫鼬西 欧 狐狸,蝙蝠东 欧 狐狸,狗,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亚洲和非洲:狗是主要的传染源,猫也可以传染狂犬病。欧美发达国家野生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狂犬病的传播,人类,狂犬病的易感人群和分布特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
2、群普遍易感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犬机会的多少所致,亚非国家:病例性别、年龄分布特征:男多于女,青少年发病较多欧美国家:人群分布有一定职业性,以野外考察、旅游者等与野生动物接触的人群多见,儿童狂犬病的特殊性,发病率高: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40以上。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被抓伤或咬伤后,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容易被忽视。,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未分段的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子弹头形状:180 nm 75 nmRNA基因组编码5种蛋白:N,NS,M,G和L蛋白有一层磷脂层包被,包膜上镶嵌有10-nm长的糖蛋白形成钉状突起蛋白G是主要的病毒保护性抗原,
3、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病毒中和抗体,狂犬病病原学狂犬病病毒结 构,狂犬病病毒的理化特性,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乙醇、甲醛、碘制剂.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灭活,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不易被酚类消毒剂杀灭;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狂犬病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狂犬病致病机理,通过神经进入分泌腺体:在唾液中排出病毒,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4、:,从暴露后数天到数年,差别非常大,一般 20 60 天 主要的影响因素:,感染的病毒数量 病毒毒力强弱 暴露的严重程度 暴露的部位,2.前驱症状:,持续数天 非特异症状 不适 乏力 头痛 发热警示性主诉:暴露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出现蚁走感,3.急性发作期:,情绪波动(激动/抑郁,攻击性)恐惧发作(恐水 恐光 恐风)自主功能障碍(瞳孔散大),瘫痪,格林巴利综合症(伴发热)完全瘫痪,脑炎型(狂躁型)狂犬病,约80%,麻痹型(哑型)狂犬病,约20%,持续数天 两种类型,4.昏迷和死亡:,狂犬病临床病程都会发展成为昏迷和死亡 在发病后数天后开始昏迷 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狂犬病诊断,流行病学史+临床
5、症状,入院后的实验室诊断: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病毒抗原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死后的实验室诊断 脑组织标本抗狂犬病毒荧光抗体染色阳性 脑组织中病理切片存在Negri 小体 脑组织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每天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尿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每天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尿液,角膜和皮肤组织,病 史,几乎所有的病例,被唾液中含有病毒的动物(狗)咬伤、抓伤或被舔及粘膜、破损皮肤,极少数病例,吸入病毒气溶胶(在实验室环境,蝙蝠居住的洞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器官移植,*被感染的患者咬伤或被唾液污染,无确切报道*,狂犬病诊断标准(新行业标准即将出台),3.1流行病学史 有被犬、猫、野生食肉动物
6、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等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未愈合伤口感染史。3.2 临床症状3.2.1 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3.2.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狂犬病诊断标准(新行业标准即将出台),3.3实验室检查3.3.1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3.3.2细胞培养法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毒。3
7、.3.3死后脑组织病毒分离阳性或荧光抗体染色阳性或检到内基氏小体。3.4病例分类3.4.1临床诊断病例:具备3.1加3.2.1或3.2.2。3.4.2确诊病例:具备3.4.1加3.3的任一条。,狂犬病的免疫处理,前提: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血清和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制品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免疫预防的预期效果。,狂犬病的免疫与预防1.人类对狂犬病毒的易感性,人类对狂犬病毒没有自然免疫力,无隐性感染者。人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后狂犬病的 发生率为30-70%,如能正确处理伤口、使用疫苗和抗血清,发生率可降到1%以。,2.预防免疫,越早越好,一旦感染(被动物致伤),一旦与
8、外周神经结合,病毒开始在伤口局部复制繁殖,一旦症状出现,病毒开始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死亡几乎不可避免,潜伏期,感染,前驱症状,临床症状,昏迷和死亡,在侵入神经系统前及早采取措施,侵入神经系统后没有任何有效手段阻止病程发展,3.暴露后处理的步骤,第一步:立即进行局部伤口处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暴露 第二步:应根据患者疫苗接种史和伤口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WHO 关于暴露后免疫的指导原则),WHO 对暴露后处理的指导原则,如果非流行区明显健康的猫或狗被隔离观察或被实验室检验后证实未感染狂犬病毒,则可终止治疗。本条款不提倡在中国国内使用。暴露于啮齿动物(鼠、兔等),也需要暴露后免疫治疗。,暴露于蝙蝠者,
9、按照III类伤口处理,4.暴露后免疫 局部伤口处理,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清除局部感染的病毒 物理方法清除病毒颗粒 化学作用灭活剩余的病毒,立即 然后,用流动的水、20肥皂水或含有清洁剂的水强力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WHO);,使用酒精(75%)或碘酊消毒;,严重者的伤口处理:伤口的清创处理请咨询综合医院相关科室 尽量避免缝合伤口,如须缝合,应保证免疫球蛋白按上述要求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需用抗生素或抗破伤风措施时,应在局部处理后再进行。,疾控中心狂犬门诊或医疗机构,暴露后免疫 被动免疫,对于WHO推荐方案中的III类暴露及野生动物咬伤的II类以上暴露,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抗狂犬病
10、免疫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的原理,GMT(IU/ml),在第 0,3,7,14,28天使用单剂量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的狂犬病疫苗后 狂犬病毒抗体滴度的变化。,天,狂犬病高风险感染期需要被动免疫(RIGs),安全期,WHO 血清阳转标准,在疫苗能够产生可检测到的抗体之前(7天),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患者被感染后的第一周提供被动保护。,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的使用方法,在局部伤口内部和周围尽可能多地浸润注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以中和病毒,如伤口多时可以全部用于局部。剂量:人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20 IU/kg 体重 马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40 IU/kg 体重使用马抗狂犬免疫球蛋
11、白/血清之前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按说明书)。剩余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应当在远离疫苗接种的部位肌肉注射(见下图)。暴露位于头面部、上肢及胸部以上躯干时: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可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背部肌肉群,如斜方肌;疫苗接种于对侧。暴露部位位于下肢及胸部以下躯干时: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可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大腿外侧肌群。如伤口面积大,可将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浸润注射。不可以和疫苗使用同一支注射器。,注射部位,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的注意事项:,注射首针疫苗后7天内,仍应注射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理由:1、因为此时人体的主动免疫尚未产生。2、局部浸润注射的球蛋白,对于血清中 的抗狂犬
12、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可忽略不计。,5.暴露后免疫 主动免疫:,肌肉 接种方案(上臂三角肌,儿童也可注射于大腿前外侧肌)WHO标准 5针肌肉接种方案,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III类暴露),注意两手的操作位置和进针角度,儿童大腿前外侧肌注射示意图,6.妊娠期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有关问题,我国使用的人用狂犬疫苗均为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将病毒彻底灭活,疫苗中不存在活病毒,因此不会对胎儿致畸。我国现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已高度纯化,不含有目前已知的100多种能引起胎儿致畸、致瘤、致突变的药物,因此是安全的。孕妇暴露于狂犬病后接种狂犬病疫苗无任何禁忌症;到目前为止尚无因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引起胎儿致畸、异常的报道。,
13、暴露后免疫失败分析,伤口未处理或未及时处理 没有同时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 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没有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或在伤 口周围浸润 注射不充分 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或延误处理时间 免疫水平低下,通常情况下,免疫失败的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暴露后免疫处理不当。,小结:暴露后免疫的3个主要步骤,伤口处理,主动免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被动免疫伤口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III类指征时,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暴 露 前 的 预 防暴露前免疫的优点,保护 狂犬病高发地区,如果有足够的疫苗供应,可以建议高暴露风险的职业人群。儿童接受暴露前免疫而获得抗体保护。那些可能意识不到暴露的人或没有条件及时 进行暴露后处理的人。简
14、化 与暴露后免疫相比,可减少所需疫苗的针次和 剂量,不必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目标人群,持续暴露风险的对象 必须接种 狂犬病诊疗、研究人员、疫苗生产者,及实验室工作人员 频繁暴露风险的对象 应当接种 护士、医务工作者、宠物主人、动物管理员、旅行者和兽医 儿童 应该考虑接种儿童被咬伤的风险高于普通人 体形小不足以吓退动物 他们意识不到危险,且不能避免危险的行为 他们不能保护自己,难以逃离攻击 他们的身高使头面部特别易受攻击,造成发病率高 儿童狂犬病发病的速度快于成人,暴露前免疫接种日程,基础免疫程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D0,D7,D28*,三角肌肌肉注射 对于幼儿,注射于大腿前外侧肌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狂犬病防治培训 狂犬病 防治 培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