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秦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重点汉代儒学.ppt
《由秦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重点汉代儒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秦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重点汉代儒学.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 由秦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重点:汉代儒学),课标:指导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丞相李斯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制曰:“可。”“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问:结合材料和p9内容回答,“焚书”中焚的是哪些书?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一、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受抑1.背景:(1)直接:儒生批评时政(2)根本: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实质:实行思想专制3.评价:(1)积极: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2)消极: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
2、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低潮。,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章碣 焚书坑,汉初治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史记.外戚世家,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推崇黄老治术,对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外竭力维持和平。出现“文景之治”帝国时代君主集权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二
3、、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汉武帝需要统一思想文化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董仲舒:目不窥园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汉书.董仲舒传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唐颜师古注,“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
4、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以上4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对策,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汉武帝需要统一思想文化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新的时代需求。2.主张:(1)君权神授(2)天人感应(3)天人合一(4)大一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君权,防止暴政。,中央集权,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董仲舒的理论认为,
5、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一方面,为皇帝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以天道约束皇帝。,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2.主张:3.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新儒学体系。4.评价:(1)实质:思想文化专制(2)积极:政治: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儒家地位:确立了儒家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至唐 儒学 地位 变化 重点 汉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