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水处理》PPT课件.ppt
《《煤泥水处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泥水处理》PPT课件.ppt(2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 泥 水 处 理,第一章 概论第二章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三章 煤泥水分级、浓缩与澄清第四章 煤泥的絮凝与凝聚第六章 煤泥水处理系统,第一节 煤泥水处理的目的和任务什么是煤泥水?为什么要设置煤泥水处理环节?,第一节 煤泥水处理的目的和任务1.多回收利用资源2.满足不同作业对粒度的要求3.满足不同作业对浓度的要求4.提高循环水质,满足环保要求。,第一节 煤泥水处理的目的和任务4.提高循环水质,满足环保要求。MT/T810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规定了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的三级标准:一级:洗水不向厂区外排放,煤泥全部室内 机械回收。二级:洗水不向厂区外排放,煤泥全部厂区 机械回收。三级:外排
2、水符合环保要求,煤泥全部厂区 回收。,第二节 煤泥水处理的主要特点和内容一、煤泥水处理的主要特点 1.流量大。2.性质复杂。这就使煤泥水处理的工艺环节、设备和管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3.集中了原煤中最细、最难处理的微细颗粒,第二节 煤泥水处理的主要特点和内容二、煤泥水处理的内容 1.煤泥的分选、回收、脱水作业2.煤泥水的分级作业3.煤泥水的浓缩作业4.循环水的澄清作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一、煤泥水浓度及测定 煤泥水浓度 煤泥水浓度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两种:单位体积悬浮液中固体体积与液体体积之比,称为体积浓度;单位体积悬浮液中固体重量与悬浮液重量或水的重量之比,称为重量浓度。,第一节
3、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一、煤泥水浓度及测定 煤泥水浓度(1)固体质量分数(又称百分浓度)用煤泥水、固体煤泥重量计算,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一、煤泥水浓度及测定 煤泥水浓度(1)固体质量分数(又称百分浓度)利用煤泥的密度和煤泥水的密度计算质量浓度:,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一、煤泥水浓度及测定 煤泥水浓度(2)液固比Rp(又称稀释度),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一、煤泥水浓度及测定 煤泥水浓度(3)固液比RB(又称稠度)固液比是指煤泥水中固体煤泥重量和水的重量比,他和液固比会为倒数。,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一、煤泥水浓度及测定 煤泥水浓度
4、(4)固体含量g 固体含量是指1L煤泥水中含有固体煤泥重量的克数。,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一、煤泥水浓度及测定 煤泥水浓度(5)各表示法间的换算,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一、煤泥水浓度及测定2.煤泥水浓度的测定(1)烘干法 烘干法是取一定容积的煤泥水试样进行烘干(温度在110以下)至恒重,称量固体质量,并计算:,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一、煤泥水浓度及测定2.煤泥水浓度的测定(2)浓度壶法 连续试验和生产中,通常需快速测定某些工艺环节的煤泥水浓度,此时多用浓度壶法。浓度壶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法,即先测出煤泥的密度及煤泥水的质量,再间接算出煤泥水浓度。,第一节
5、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一、煤泥水浓度及测定3.煤泥水浓度自动检测简介 目前,选煤厂煤泥水浓度自动检测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浓度的直接检测,如超声波浓度计;浓度的间接检测,即通过煤泥水浓度的测量而换算成煤泥水的浓度,常见的有压差式和放射同位素密度计等,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流体粘度 流体在运动的时候,在流体内部两流体层的接触面上回产生内摩擦力,阻止流体层间的相对运动,流体具有的有这以性质称为粘性或粘度。,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流体粘度(1)牛顿液体 牛顿首先对均质流体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牛顿内摩擦定律,第一
6、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流体粘度(2)非牛顿液体 关于非均质混合液摩擦力或粘性定律最常用的是宾汉定律。(3)煤泥水为非牛顿液体 煤泥水的颗粒物含量越多,粘度就会越大。粘性大,会是煤泥水的沉降变的困难,从而影响煤泥水的处理。,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2.煤泥水的粘度及影响因素 有效粘度 各种不同煤泥水的有效粘度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纯净水的“相对粘度”,可通过测量纯净水和煤泥水分别从粘度计流出的时间,用下列公式计算得出,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2.煤泥水的粘度及影响因素 有效粘度
7、以上公式,主要是指煤泥水中小于45m固体颗粒的函数,即小于45m固体颗粒的含量决定了其有效浓度。,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2.煤泥水的粘度及影响因素 有效粘度 当煤泥水中煤泥粒度45m,且数量较多时,煤泥水的有效粘度将急剧增加;当煤泥水中煤泥粒度45m时,煤泥水的有效粘度增加不大。,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2.煤泥水的粘度及影响因素 有效粘度影响粘度的因素:煤泥固体含量(图2-7)煤泥粒度组成煤泥的灰分,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2.煤泥水的粘度及影响因素(2)煤泥水粘度
8、对煤泥水处理的影响 煤泥水粘度升高最主要的影响是颗粒在煤泥水中沉淀速度降低,细颗粒尤其如此;其次粘度升高会造成煤泥和细粒产品的过滤、脱水等作业效果变坏。,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2.煤泥水的粘度及影响因素(3)煤泥水粘度对分选的影响分选效率降低;分选下限变大;,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2.煤泥水的粘度及影响因素(4)影响煤泥水粘度的主要因素 煤泥的固体含量,固体含量愈大,煤泥水粘度越大,如图2-7;煤泥的粒度组成,细颗粒含量越多,沉降越慢,如图2-8;煤泥的灰分,灰分越高,沉降也越慢;,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
9、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2.煤泥水的粘度及影响因素(5)循环水中允许的固体含量 为了使分选正常进行,循环水中允许的固体含量根据煤泥的特性不同不应高于5080g/L。,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二、煤泥水的粘度、影响因素及测定3.煤泥水粘度的测定 根据结果粘度计分为三类:毛细管粘度计 同心圆筒粘度计 薄板粘度计,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三、煤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 1.煤泥水中的溶解物及其影响 2.煤泥水的酸碱度及其影响 一般规律是PH值对矿物颗粒或煤泥表面的电性有很大的影响。3.煤泥水的矿化度(含盐量)、硬度及其影响,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三、煤
10、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 煤泥水中的溶解物及其影响 煤泥水中的溶解物种类主要取决于原煤的性质及水质,一般包括: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种有机、无机药剂;水中本来的存在的矿物质;煤在习惯过程中溶解的矿物质;,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三、煤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 煤泥水中的溶解物及其影响 此处主要讨论有机类溶解物对浮选与絮凝的影响。有关无机类溶解物在矿化度部分再介绍。,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三、煤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 煤泥水中的溶解物及其影响 研究表明非极性烃类油比杂极性药剂低的多。选择药剂时应注意选择用量小、剩余量低的药剂。防止药剂在系统中积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
11、定三、煤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 2.煤泥水的酸碱度及其影响 煤泥水的酸碱度是控制浮选及煤泥水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它影响煤泥的表面性质,从而直接影响分选、絮凝过程和各种药剂的作用。,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三、煤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 2.煤泥水的酸碱度及其影响(1)一般规律是PH值对矿物颗粒或煤泥表面的电性有很大的影响:当PH零电点时,矿物或煤泥表面荷负电;当PH零电点时,矿物或煤泥表面荷正电;,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三、煤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 2.煤泥水的酸碱度及其影响(2)煤泥水的酸碱度取决因素:生产过程中添加的水的酸碱度;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种药剂。,第一节
12、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三、煤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 2.煤泥水的酸碱度及其影响(3)煤泥水PH值的测得有三种方法:指示剂法,又分为PH试纸法和比色法;电位测定法,即采用酸度计测量;滴定法,PH值高、需精确测定时采用。,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三、煤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3.煤泥水的矿化度(含盐量)、硬度及其影响(1)矿化度定义 矿化度是水中所含无机矿物的成分的总量,用于评价水中总的含盐量;盐类是水中溶解性固体的一部分,一般均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水中,水中各阴阳离子含量的总和称含盐量;地下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是蒸干的残渣。,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三
13、、煤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3.煤泥水的矿化度(含盐量)、硬度及其影响(2)硬度 定义 水的硬度通常表示水中能生成水垢的钙镁离子的总含量.单位 目前普遍采用单位mgN/L,也有用CaO、CaCO3表示的。,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三、煤泥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影响3.煤泥水的矿化度(含盐量)、硬度及其影响(2)硬度 根据煤泥水的硬度不同,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过程已形成几种不同模式:硬度大:补加凝聚剂、絮凝剂,自然出清水;硬度较小:需加凝聚剂或絮凝剂;硬度小、杂质多:需加凝聚剂和絮凝剂。,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14、,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1.煤泥水的沉降特性 煤泥水的沉降特性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测定煤泥水不加药剂的自然沉降性质,用煤泥水分级、浓缩作业的计算(2)测定煤泥水添加药剂(絮凝剂)后的絮凝沉降特性,用此特性来进行煤泥水澄清、浓缩作业的计算,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2.煤泥水沉降过程的分区现象,图2-10煤泥水沉降过程分区现象A澄清区;B沉降区;C过渡区;D压缩区;K粗粒区,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3.煤泥水沉降试样试样的采样和制备(1)
15、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在该环节流动的煤泥水料流的全宽和全厚截取试样,采样间隔1530min,每次取样量为12L。也可按照标准规定的转筒泥化装置,模拟所选流程的生产条件制备煤泥水样。(2)为了对煤泥水沉降特性进一步理解,还需进行煤泥和煤泥水组成以及特性方面的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4.量筒沉降试验(1)试验方法 该试验是采用量筒(500 mL或更大),将一定浓度的煤泥水倒入。试验开始前将煤泥水用搅拌器搅拌均匀,静置后开始记录时间并注意记录澄清界面层的下降距离,根据沉降快慢选择记录的间隔,一般为12 min,越往后可增大
16、间隔,将记录数据填于表内。,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4.量筒沉降试验(2)试验结果,图表示沉降速度观测结果,纵坐标为澄清层高度(cm或mm),横坐标为沉降时间(min或h),沉降曲线是三条相交的直线(或者三条直线通过不同斜率弧线连接)。,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4.量筒沉降试验(3)沉降试样求算多次沉降试验求算,确定浓缩机的沉降高度。一次沉降试求算,确定浓缩机所需的面积。,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
17、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5.煤泥水自然沉降(1)原理 在一具液面已知高度处,截取一部分煤泥水,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截取一部分的煤样;根据液面高度与时间的商,求出煤泥的沉降速度;再根据前后两次测量的残余固体百分数差值,得出具有以上沉降末速的颗粒物的百分含量。,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5.煤泥水自然沉降(2)试验方法 将待测煤泥水搅拌均匀后注入试验柱,使液面离柱口100mm,用搅拌器搅拌30s,使其充分分散均匀。搅拌完毕,按规定时间间隔记时,并打开下阀门,截取2050ml试样,测量体积,并烘干
18、称重,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5.煤泥水自然沉降(3)试验结果处理对某一时刻ti的总固体含量Si按下式计算:,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5.煤泥水自然沉降(3)试验结果处理 某取样时刻ti所取试样的悬浮液浓度:,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5.煤泥水自然沉降(3)试验结果处理 对应于某一取样时刻的颗粒沉降速度vi由下式求得:,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5.煤泥水自然沉降(3)试验结
19、果处理 取样口处对应于其一取样时刻的参与悬浮物百分率Pi,由下式求得:,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5.煤泥水自然沉降(3)试验结果处理 整个水深中去除的悬浮物百分数可按下式计算:,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5.煤泥水自然沉降(3)试验结果处理 自然沉降效率性能好坏,可通过悬浮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悬浮物去除率的曲线来评价。,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
20、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6.煤泥水絮凝沉降特性 絮凝沉降是指絮凝性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降,在絮凝沉降过程中,各颗粒相互结合成絮团,而絮团在沉降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和沉降速度均不断发生变化。,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6.煤泥水絮凝沉降特性 MT190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絮凝剂溶液配制 试验所需的絮凝剂浓度为0.1%。现配现用。,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
21、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6.煤泥水絮凝沉降特性(2)沉降速度试验 该试验用于测定煤泥水加絮凝剂后的沉降速度。用注射器加入配制好的絮凝剂。保证药剂充分分散,煤泥水浓度和粒度充分均匀。将量筒静置,开始记时和记下澄清液面下降位置。开始时可5s记录一次,待澄清面接近压缩区时改为10s一次,直至压缩区体积无明显变化为止。然后,以澄清界面累计下降距离H为纵坐标,以累计下降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澄清曲线(Ht曲线),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澄清界面沉降曲线图,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6.煤泥水絮凝沉降特性 从图可见,沉降曲线分两段,前一个直线段斜率较大,基本为一直线
22、,表示澄清界面的初始下降速度较快,速度比较均匀;第二个基本水平的直线段表示在压缩区时澄清沉降起始点至压缩区形成界面缓慢沉降。通常是根据之前的线段来求界面沉降速度的。,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6.煤泥水絮凝沉降特性 通常是根据之前的线段来求界面沉降速度的。若是直线,斜率就是沉降速度;若不是直线,则采用积分的原理来求得煤泥沉降速度。按规定,该沉降试验应做平行试验,两次沉降速度相对允许差不得超过8%,最终结果取其平均值。,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23、,四、煤泥水的沉降特性及测定6.煤泥水絮凝沉降特性(4)絮凝沉降性能曲线,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五、煤和矸石的泥化特性及研究 煤和矸石的泥化是指煤或矸石浸水后碎散成泥的现象。1.煤和矸石泥化特性及影响 物理原因 这种现象并不改变物质组成,是泥化的主要原因。,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五、煤和矸石的泥化特性及研究1.煤和矸石泥化特性及影响 物理原因 化学原因 化学原因是指颗粒浸泡后,煤中某些物质溶解于水中或呈离子状态,或因某种化学作用使颗粒变细,研究表明,因化学作用而产生的泥化现象并不显著。,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24、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五、煤和矸石的泥化特性及研究1.煤和矸石泥化特性及影响(3)煤和矸石的泥化特性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原煤在机械加工中的粉碎情况和次生煤泥的特性;二是指,煤中矸石及夹矸的泥化特性。所以研究和测定泥化特性时要考虑两方面的影响。,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五、煤和矸石的泥化特性及研究1.煤和矸石泥化特性及影响(4)影响泥化的因素研究表明,煤中粘土类矿物都会产生泥化,粘土中钠离子含量越高,泥化越严重;煤化程度与泥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煤化程度低的煤层中常含有易泥化的岩石;岩石粒度对泥化也有影响,研究表明,粒度越小,泥化越严重。,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五、
25、煤和矸石的泥化特性及研究1.煤和矸石泥化特性及影响(5)不良影响 造成煤泥水粘度增加,降低沉降分离效率,污染了分析指标,给煤泥水处理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五、煤和矸石的泥化特性及研究2.泥化特性的测定 煤炭及矸石的泥化特性的试验方法按国家专业标准规定,有两种方法:转筒法和安氏法。这个在“煤炭性能检测”课中做介绍。,第一节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一、概述1.煤泥的概念 煤泥是指0.5mm以下没有经过分选的细粒煤或经过分 选后得出的尾煤产品。2.煤泥的分类(1)按粒度分两类45m的粗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泥水处理 泥水 处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