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然保护地扞卫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推广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自然保护地扞卫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推广版.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自然保护地捍卫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组2012.12,十八大精神要求,国家的总体布局上升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2005),全球和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估计价值,保守的估计,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到GDP的1.73倍(Chen Zhongxin et al.2000),中国生态安全底线(生态红线),人类依赖于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生存中
2、国的生物多样性正处于迅速衰退之中,当生态退化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将难以生存。这个难以生存的最低限度就是我们的生态安全底线!,自然保护地是最重要的保护生态安全底线的手段,自然保护区 2600多(约占国土面积的15%)风景名胜区约900(近2%)森林公园约2277(2%)国家湿地公园约213处国家地质公园约138处水利风景区(1300余处)自然保护小区,我国的自然保护地,国际世界遗产地(自然和混合14处)国际重要湿地37处世界地质公园24处生物圈保护区30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国家公园公益保护地社区保护地,但是,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内放牧、采菜、采药、偷猎极为普遍修路、筑坝、建化工厂等大型干扰活动也时有发
3、生,保护地保护不住生物多样性2012年的案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小水电开发;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国家级保护区因小南海水电站建设被迫调整;环评公示期施工的辽宁盘锦滨海公路试图穿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海豹的核心栖息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布局不够合理保护管理机构缺乏人员、经费、执法权保护管理工作监督不足社区惠益分享不够公平,1.布局不够合理,鱼类重要区域,鹳形目迁徙鸟类越冬地重要区域,自然保护地是实现这些区划目标的最重要手段,中国生态安全底线,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必须能够为全国人民提供足够水源可持续资源并能净化排出的废气和污水令人们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美景並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生态安全底线必须能够保障足够大的地方,
4、以养育足够多的生物多样性来实现最基本的生态服务功能。,右图是自然保护地分布格局现状,与左图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格局之间差距非常大,说明我国很多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未能得到良好的自然保护地覆盖,我们需要弥补保护上的空缺,紫色和粉红色是面积大于2000km2和1万km2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在西部和北部,绿色和蓝色是面积小于20km2和5km2的自然保护区。显示自然保护区在分布格局上的缺陷,布局欠合理的原因,过去的保护强调的是严格保护,因此无法在人口较多、干扰大的地方建立大而多的自然保护区没有充分发挥允许利用的管理类别的作用,许多地方迁徙的雁类和鹤类需要农田作为冬季摄食点 Migratory g
5、eese and cranes rely on cropland for winter feeding in many areas,首先认识到各类自然保护地的价值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保护了90%以上的森林,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中的大量游客限制在栈道上,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中大片供观赏的森林被保护下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受到严格保护的森林,张家界森林公园保护下来的森林为下游提供了重要水源未来湿地公园将在生态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1、建议建立一套新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将利于建立管理标准,加强自然保护地内的执法。利于建立自然保护地的监督标准,加强监督要有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否则无法实现所有自然保护
6、地统一规划、无法改善保护管理水平,IUCN和建议的我国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的差异,自然保护区的现有分类体系,以生态类型和保护目标为根据的分类无法与管理标准建立联系,功能分区与管理类别结合使用的相关性,合理规划需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的需要。这里以虎为例介绍,虎的社会组织结构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igers,东北虎在远东地区需要的面积,雌性是种群生存的关键雌性是领域性的雌性平均需要的领域范围=450 km2保护一个连续可持续的种群需要8100km2,1993-1997,俄罗斯东北虎保护景观规划与栖息地保护网络,428-502 tigers,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东北虎分布现状,
7、2005年俄罗斯远东,有430-500头野生东北虎,中国20头左右430-500 Tigers in Russian Far East,2005,长白山与俄罗斯南部东北虎生境相似,保护需要在这个大区域范围内建立自然保护地网络才能有效恢复东北虎的数量,维持栖息地的连通性,不仅仅是老虎藏羚羊、黄羊大量迁徙性有蹄类雪豹、豹所有大型猫科动物大熊猫、黑熊、狼大型食肉动物白鳍豚、江豚、大量鱼类大量迁徙性水生动物大量迁徙鸟类这些物种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也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发挥关键作用,以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例,演示如何利用I类严格保护类、II类栖息地物种管理类、III类自然展示类、IV类限制利用类
8、,建立连通性,形成栖息地保护网络,实现区域保护目标。,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V,IV,IV,IV,IV,IV,IV,IV,IV,IV,III,IV,IV,IV,I,II,III,自然保护地管理类别和现有类型之间的关系各类自然保护地名字不变,行政主管机构不变;每个地方需要界定一个管理类别;监督机构按照管理类别管理标准来监督。,职责混杂导致保护工作被弱化人员上:受地方制约严重保护经费上:缺乏执法权上:无全面执法权导致破坏行为没有制约机制,保护+经营,2.存在的问题: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薄弱,人员不足,2011年全国各
9、种自然保护区的人员总数是39,823人,平均每人负责保护管理36.16平方公里。而这个人数中包括了许多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国家级保护区平局人数仅仅50人,省级为20人,县级自然保护区基本为代管即使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员由当地配备和管理,受到当地制约严重,经费缺乏,2005年,中国自然保护区每平方公里的保护投入在337718元之间,目前有所增长,但是增长有限,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997元、发达国家高达13,068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稍好省级和市县级大多较差发达地区与欠发达且地区差距巨大其他类型的保护地主要靠地方投入,通过发展旅游、休闲等获得收入来开展管护工作。,2.保障保护管理工作的人员
10、和经费,确保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只从事保护管理管理机构监督经营活动,确保经营有制约机制各级政府保护经费只能用于支持保护管理经营收入要反补保护管理,保护,经营,保护+经营,监督,经费反补,图2: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表5: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报告中使用的级别和工资水平情况,图4:有2个保护站的保护管理机构人员框架,常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工作人员数 野保站用房和保护管理局用房(70m2/人)每平米2000元建筑费用、1000元装修费用电脑在总部1人1台,每个站2台卫星电话、GPS、数码相机、望远镜单反相机一套汽车+摩托车(总部2-3辆,1站1辆)。海洋和湖泊类型以快艇换汽车其他
11、设备,常规日常运作费用,野保站数量、人数保护管理机构人数房屋总平米数汽车数(辆)水电、房屋维修、办公室耗材设备更新汽车维修费(一辆车每年3万)汽油费(包括从事巡护、科研、监测、宣传的用车开支)通讯费、接待费野外工作补贴+餐费野外装备、野外耗材出差费用社区工作费用宣传品、标牌、标语的等印刷安装等费用,表2:森林为主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的人员和经费需求估算方法,表19:各类生境类型应当建立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和比例围绕实现中国生态安全底线得到保护的目标,进行需求估算,设立目标:保护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全国人员和经费需求总结,管护人员总数:约20万人。平均每人负责3.88平方公里年度常规管护经费:约240亿
12、。包括工资、日常运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基建按未来10年投资完成、每年平均的经费计。(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开展监督、评估的费用:约36亿非常规保护管理经费:约30亿。用于栖息地改造、科研设施、巡护道路修建、外来入侵种清除、小区保护参与、社区生态补偿、灾害控制费用等。(须经评估审评)全国自然保护地年保护管理总经费需求:约306亿。全国自然保护地每年保护管理总经费占GDP的百分比:0.065%(2012年全国教育预算为GDP的4%,全社会研发经费为2.2%)平均每平方公里需投入:38,322 元(美国国家公园2011年为每平方公里58,834 元)。,自然保护地内涉及的主要执法权,建设项目的
13、选址、建设许可由住建部门审批;市场经营许可涉及工商管理部门;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权由森林公安负责;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权由渔政部门负责;林政执法权由林业部门负责;海洋和淡水生物资源管理由渔业部门负责;捕捞证和水面使用证(水产养殖等)由渔业部门颁发;草地管理归畜牧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机构缺乏全面的执法权,执法权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完成对一个自然保护地的全面综合的执法工作大量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没有实际的或全面的执法权,而在具体执法工作中与相应执法单位的沟通和合作存在障碍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地中,各类非法活动猖獗,执法薄弱的主要原因,建议立法赋予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机构以综合执法权
14、,当地人民政府授权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机构开展综合执法一个自然保护地,一部管理办法社区必须参与到保护管理办法制定工作中,3.保护管理工作监督不足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我国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部门,对该体系的保护管理工作实施评估和监督。但环保部自身也管理着15%的自然保护区,造成同时拥有监督权和管理权的直接利益冲突,极大削弱了其对该体系的监督力度。其他自然保护地体系从建、管理到监督都由一个部门负责,如住建部建立、管理和监督风景名胜区;林业局建立、管理和监督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这些主管部门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3.保护管理工作监督不足,信息缺乏北京大学和山水自然中心2010年的保护区成效评价项目
15、发现:全国2,531个保护区中,只有13%的保护区有清晰的边界。亟需在国家层次建立起保护区边界的地理信息数据;部门壁垒,信息难以共享学界、社会监督都无法跟上,3.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监督是确保管理水平的关键,由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各级自然保护地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检查监督,该部门不管理具体的自然保护地,确保其监督工作的独立、客观和公正。建议由国家环保部来担但综合管理监督的职责,不再管理具体的自然保护区。其自然保护生态司从中央到地方的体系,可以承担各级自然保护地的监督工作,负责组织制定相关管理、监测等技术标准。建立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全方位监督体系,综合管理部门(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16、),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机构,专家评审委员会,社 区,人 大(监督),经营利用,当地政府,监督力量,推动力量,社 会监 督,第三方评 估,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框架建议,4.社区参与保护管理不足,惠益分享不够公平,很多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的社区都十分贫困自然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政府主导的利用往往比较单一相关信息的公开程度低政府及民众的维权意识薄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大部分位于连片特困区,大部分经营所得利益被外来企业拿走或者进入少数人的腰包,当地民众未能公平地分享到保护所产生的惠益,4.确保社区参与并从保护中持续受益,自然保护地,社区,制约破坏行为,利用受益,分类分区管理,保护协议监督,共管
17、委员会,社区参与决策,生态补偿,社区不受损失,有关社区的立法目标,自然保护地经营所得的利益常常被外来企业垄断,当地民众处于弱势目标是将利益主要留在当地支持社区以及保护管理,控制垄断现象让当地社区成为当地经营利用的主体如果真的将利益主要留在当地,国家不用再支付很多生态补偿的经费。,推动自然保护地全面立法,建立起合理的分类分区体系,科学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保护管理机构的人员、经费、执法权,建立起有效监督机制(包括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的监督),确保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并持续受益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目标不仅在于落实现有自然保护地的有效保护,更是为捍卫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建立长效机制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组计划,紧急征集传播、设计达人帮助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视频、图册、ppt等各种形式均可(infobaohudi.org)在科协上组织了一个论坛,http:/,“两会”提案内容,提案1:建议国家尽早制定自然保护地法,加强对中国生态安全底线的保护工作提案2:建议国家以0.065%GDP的经费投入来保障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经费,谢谢,欢迎继续关注和参与,自然保护地网:http:/baohudi.org 自然保护研究组微博:http:/,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