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反应过程的模拟》PPT课件.ppt
《《煤反应过程的模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反应过程的模拟》PPT课件.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煤反应过程的模拟,在所有的煤处理过程中,煤粒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属于速率限制步骤之列,即它们控制着煤处理过程的特性与规模。这些反应对细微粒子、氮、含硫组分和其他污染物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4.1 煤反应的组成,“煤粒反应”模型,煤粒组成,在任何反应过程时刻,煤粒由下列四部分组成(1)水分(2)原煤(3)焦炭(4)灰分(矿物质)煤粒可被已挥发的物质所包围 对煤反应过程的恰当描述则需要对煤粒的这些组成部分的每一个过程进行模拟,Gray:煤反应分为两个部分,原煤中挥发分析出 残余焦炭的氧化反应,原煤中挥发分析出,惰性的或氧化的环境中加热煤粒可能变软(变成可塑的),并经历着内部的转变水气
2、体和焦油物质(热解pyrolysis,devolatilisation)“热解”程度煤粒总重量的百分之几变到7080几毫秒或几分钟取决于煤粒尺寸、煤种及温度条件“焦炭”或“炭”(Char),焦炭的电子扫描显微镜片33微米的Pittsbturgh粉煤,0.21m/s火焰传播速度,火馅前沿后方10mm处的焦炭(1000),“焦炭”,碳含量增加,氧和氢减少,仍含有一些氮、硫及大部分矿物质。常常是球形的(特别是小颗粒)可能膨胀到一个较大的尺寸,使内部呈高度多孔焦炭的特性取决于原煤煤种和尺寸,还取决于热解的条件。,残余焦炭的氧化反应-1,T足够高,残余焦炭直接与氧接触而氧化非均相反应气态的氧扩散到焦炭颗
3、粒并进入其中,在焦炭颗粒表面被吸附并反应通常比挥发分析出过程慢得多小颗粒:几秒钟,大颗粒:几分钟或更长时间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煤种、温度、压力、焦炭的特性(大小、表面积等)及氧化剂浓度,残余焦炭的氧化反应-2,其他的反应物水蒸气,CO2,H2也可以与焦炭反应速率与氧反应的速率相比则要慢得多挥发分析出与焦炭的氧化可以同时发生,尤其是在非常高的加热速率条件下,本章内容,着火挥发分析出挥发分的燃烧非均相反应给出与氧气和CO2反应的速率数据,4.2 着火,特别复杂,还不能给予恰当的描述或归纳主要描述方法:诱导期、熄灭距离、火焰传播、可燃极限、回火、吹熄和熄火煤的着火特性强烈地取决于煤粒的布置方式与形态(
4、1)单颗煤粒,(2)煤堆与煤粉层,(3)煤粉云,不同形态情况下的煤的着火特性差别很大,单颗煤粒:不产生颗粒的相互作用问题这种布置方式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对于非常稀疏的煤粉火焰可能提供实际的了解。煤堆或煤层:存在于移动床、固定床、储煤堆及煤粉层中煤粉云(cloud):存在于粉煤燃烧器、工业锅炉、悬浮式气化器,煤矿的粉尘爆炸以及流化床系统(后者更为稠密),定义,没有一个合适的简单定义一般定义:燃料与氧化剂达到一个连续反应的过程。经常用可见火焰来鉴别着火。然而,有时反应也能在低温下很慢地进行,没有可见火焰热力理论:当一个可燃物容积中热产生的速率超过热损失速率时,则着火便发生,着火时间:在特定的一组条
5、件下,达到某一温度或出现可见火焰,或达到燃料的一定消耗量所需的时间。不存在唯一不变的着火时间,影响煤的着火温度和着火时间的变量,煤种系统压力挥发分含量气体成分煤粒尺寸煤中水分含量煤粒尺寸分布停留时间气体温度煤的浓度或质量表面温度气体速度矿物质百分数磨煤后煤的老化强烈地取决于煤粒的形态着火温度和着火时间的范围也如此。,影响着火过程物理和化学过程,来自气体和热颗粒对煤的加热速率煤的热解速率气体燃料和氧化剂组份的扩散速率热解产物与氧的气相反应速率,4.3 挥发分的析出,对于高温下细煤粉的热解,直到625675K挥发分析出才明显开始加热使键断裂,使挥发分从煤中逐出影响挥发分析出速率的变量温度、停留时间
6、、压力、粒径和煤种终温可能是最重要的变量,褐煤及烟煤挥发分析出的重量损失速率,1)煤挥发的程度对两种煤来说都是终温的函数,其变化极大(小于5到大于60)。这一挥发分析出的程度显著地与“工业分析”水平不同。2)对于小煤粒(10200m)和高温来说,挥发煤粉所需的停留时间很短。3)这两种具有明显不同化学特性的煤,有着类似的挥发分析出的特性。,煤的热解产物分布,两种煤具有显著的不同特性对烟煤来说含有很多液态产物或焦油对褐煤来说含有很多气体产物(包括水)不同产物的比例随热解温度而变,粒径对挥发份的影响,对于小煤粒的试验,其产物的分布和挥发分析出速率看来都不随其直径有明显的变化对于大粒径则显示出与细煤粉
7、不同的特性较大的煤粒不能快速或均匀地加热,不能用单一的温度来表征整个煤粒的温度。炭的内部表面提供了发生二次反应的场所。在靠近煤粒中心所产生的热解产物向外流动而逸出,期间,它们可能裂解、凝结或聚合而产生某些碳的沉积物。颗粒越大,沉积量就越大,得到的挥发分产量较小。,挥发分析出模型,预报挥发分析出速率的模型Badzioch和Hawksley的单部反应模型 Kobayashi等人的平行反应模型 Antony等人的多个平行反应模型 Solomon等的预报挥发分析出速率及其产物分布的模型,Badzioch和Hawksley的单部反应模型,假设:挥发分析出是一级反应过程,反应速率与煤中剩下的挥发分的量成正
8、比dv/dt=k(vv)(4-1)k=Aexp(E/RT)(4-2)“总”挥发量v与工业分析挥发量分的关系v=Q(1vc)vp(4-3)Q与vc是实验确定,vc=0.15适合于所有试验过的非膨胀煤,评价,用来描写热解的一个满意的单步反应 要描写许多不同的实验数据,这种方法就缺乏灵活性 不适合描写非等温热解参数vp,Q,vc,A和E取决于特定煤粉,限制了模型的通用性,Kobayashi等人的平行反应模型,Kobayashi等人(1977)建议用下列一对平行的、一级不可逆反应来模拟热解(4-4)反应速率方程 dc/dt=(k1+k2)c(4-5)(4-6),k1,k2是Arrhenius形式的反应
9、速率系数 化学当量参数Yl与Y2可以用工业分析时已挥发煤的百分数(Y1)以及在高温下被挥发的百分数(Y2,通常接近于1)来估计。,评价-1,在瞬变温度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这两种煤及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重量损失符合得非常好在概念上的根据其挥发分产量随温度的变化可由第二个反应进行解释,而不用Q 因子。,评价-2,参数Yl,Y2,Al,A2,E1,E2将与特定的煤种有关,因而其通用性受到限制。,Antony等人的多个平行反应模型,Antony等人(1975)假设热解的发生经历一系列无限多个平行反应活化能是一个连续的高斯分布形式,频率因子是一个公共值(4-7)其中(4-8),评价,对Anthony等
10、人(1975)的实验数据及Suuberg等人(1977)的实验结果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整理方法。然而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数据极少进行对比。仅仅需要四个关连常数,因此是吸引入的。由于要对特定煤种确定v,k,E0和等参数而其应用受到限制。,平行反应模型vs.多个平行反应模型-1,都给出了很好的结果。系数的数目(4对5)的差别被认为是次要的。方程(4-6)(平行反应模型)中的系数可从事先的资料中获得:例如Y1就可以取工业分析的挥发分含量,而Y2则可近似取1(daf)。,平行反应模型vs.多个平行反应模型-2,总体数值模拟程序要求一个能获得挥发分气态产物的成分、残余炭以及挥发分释放速率热解模型,方程(4-
11、4)(平行反应模型)的第二步模型获得了这些组成。已知原煤(daf煤)的元素组分,并规定了炭的成分(主要是碳)时,则可从质量平衡算出挥发分成分Y1和Y2。不同的温度历程,使两步竞争反应过程所释放出来的总挥发分中产生了不同量的、不同成分的挥发分。无限个平行反应式本身不便于描述其所得产物之成分。,预报挥发分析出速率及其产物分布的模型,Solomon及其同事以煤的结构簇为基础的,并利用了煤的构成中每一个官能团的通用动力学参数主要观察为尽管煤的总体挥发分析出速率随煤种变化,但煤中各个官能团(即醚族、羟基、焦油等)的反应速率系数与煤种无关 焦油的化学成分实质上就是原煤的有机成分,定量测量煤的成分及有关每一
12、官能团的一套参数(它对所有的煤都是有效的)就可以进行预报,四种煤和相应焦油的红外光谱,假设对于每一个这类官能团(焦油)来说,其热解都服从各自的化学反应过程,于是由煤中释放出来的某一化学组分(如CO,OH或CH4)就h会按照两个独立的一级反应过程进行这些组分本身的释放过程当焦油释放时,焦油中也释放这种组分的一部分,假定每一组分(包括焦油)的热解反应速率是一级反应Wi=Wi0 1exp(ki t)(4-9)Wi是挥发分析出时释放的官能团的重量百分数;Wi0是原煤中有机部分的官能团的重量百分数;ki=Aiexp(Ei/RT)(4-10)Ai和Ei由挥发分析出时官能团组分与时间关系的实验数据确定,4.
13、4 挥发分的燃烧,挥发分产物,挥发分产物焦油、碳氢化合物液体、碳氢化合物气体、CO2,CO,H2,H2O,HCN已经从挥发分析出过程中所得焦油中鉴别出几百种碳氢化合物成分,它们多半是芳香族,挥发分氧化反应过程,(1)从煤或炭中释放挥发分。(2)在炭孔中焦油的凝结并再聚合。(3)通过运动煤粒的小孔中释放出碳氢化合物(4)碳氢化台物裂解成较小的碳氢化合物分子,产生局部的烟粒子。(5)气态碳氢化台物的凝结以及烟粒子聚团。(6)正在挥发的煤粒与氧化剂(即空气)的宏观混合。,(7)挥发分云与氧的宏观混合。(8)气体组分氧化为燃烧产物。(9)由于已挥发的产物与氧的反应而产生氮氧化物及硫氧化物。(10)反应
14、流体对炭粒的传热。在非常高的燃烧温度下,这一过程使煤的质量消耗达70或更大。挥发分氧化反应过程对于控制氧化氮、烟粒子的形成、煤火焰的稳定和炭的着火非常重要,复杂性,Thurgood和Smoot(1979):甲烷氧化中,包含了41种基本的自由基反应。Engleman(1976):甲烷氧化包含了322个反应。在涉及几百个化学组分及许多反应的非均相湍流流动中,要严格的进行挥发分反应过程的研究是不现实的。,在高温条件下,挥发分的氧化反应过程很快对于某些目的,诸如对煤的总体燃尽率而言,则不需考虑挥发分的氧化反应然而对于其他某些目的(氮氧化物的形成或烟粒子的形成),受这些挥发分的氧化反应速率的控制,挥发分
15、氧化反应计算方法,局部平衡法总体反应速率法,局部平衡法,气体温度足够高,则我们假设挥发分产物和氧化性气体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状态当挥发分离开煤时,假定它们与当地的气体立即达到平衡。不需要知道所释放的化学组分的情况下,也能估算出气体的温度和气体的组分需要挥发分的元素组成及挥发分析出热(近似认为等于零),在挥发过程中释放的元素资料可以从测量中得到,局部平衡法的使用范围,适用于煤火焰的多方面问题的研究如出口或当地的气体浓度及炭的耗尽时间,甚至在湍流系统中也适用,总体反应速率法,使用条件当挥发分和氧化性气体不处于平衡状态,诸如由HCN形成NOx或在富燃料区中形成烟粒子方法将各种不同燃料(CH4,H2,C
16、nHm等)的化学反应速率归纳为一个总体反应,如(4-10)k=Aexp(E/RT)(4-11),Siminski 模型,重碳氢化合物燃烧的动力学速率(4-12)长链和环状碳氢化合物的有限速率(4-13)T(K)是温度;P(Pa)是压力;t(s)是时间;CH是碳氢化合物的摩尔浓度(kmol/m3);Co是氧的摩尔浓度(kmol/m3);E(kcal/kmol)是活化能。,碳氢化合物总体反应的参数(方程4-13),碳与氢之比及 n,和m,依靠炭的元素分析数据除碳以外,煤中的所有其他成分都可以组合在一起,并作一简单的物质平衡以确定碳与氢之比,然后该组的碳与氢之比可用来粗略估算总体反应的化学当量系数m
17、和n。当焦油物是挥发产物的主要组分时,这一估算将结出合理的结果。,Hautman模型,Hautman等人(1981)提供了H2,CO,C2H4及烷烃(主要是丙烷数据)的总体反应速率表达式(4-14)(4-15)(4-16)(4-17),在气体碳氢火焰中各主要组分的总体反应速率的综合(gmol/cm3s),脂肪烃C2H2n+2的总体消耗速率,合并方程3-14和3-15,挥发分氧化反应速率,在1500和2000K下,当消耗50的CnHm,CnH2n+2,CO,H2和HCN等几种气态反应物所需时间 和初始反应速率(SR=1,P=0.1mPa),关于挥发分氧化反应速率其他的假设,a.等温条件b.假设是
18、辛烷,所示的速率是指分解为C2H4,消耗时间是指分解为CO+H2。c.假设是辛烷。d.假设是苯。e.假设煤中的水分在气体中占2mol。f.燃烧成为CO。,讨论,除了HCN及在1500K时的脂肪烃外,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非常快的,反应时间都小于0.2ms。由于这些反应都很快,因此一般不必要讨论挥发分的氧化反应问题。对于环状烃来说,最慢的一步(因而在高温下是碳氢化合物的控制步骤)是CO的氧化。,DeSoete的HCN总体氧化速率,DeSoete(1975)的HCN与氧反应的总体氧化速率(4-20)其中k=1010exp(67,000/RT)(4-21)根据这一表达式,在空气中消耗50的HCN所需的时
19、间与CO,H2及碳氢化合物的氧化时间相比是非常长的(在1500K时是5s,2000K时是20ms)。因此由燃料中氮形成NO常常取决于HCN反应的速率,问题,尽管对挥发分的氧化反应速率能进行某些估算,但气体湍流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得在实际燃烧器中的挥发分消耗的动力学计算成为一个更难的任务,存在更为不确定的因素。,4.5 焦炭的非均相反应过程,4.5.1 影响反应的因素,炭粒耗尽所需要的时间(与气体湍流脉动时间尺度相比较,它通常是大的)是煤反应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可从30 ms到1h以上炭粒非均相反应过程的模拟是复杂的反应变量煤结构的多变反应物的扩散反应物(O2,H2O,CO2,H2)的反应煤
20、粒尺寸的影响,炭粒非均相反应过程的模拟是复杂的,内孔扩散焦炭中矿物质含量表面积的变化焦炭的碎裂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原煤中的水分含量 由于这些不确定性,这一过程的模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煤种和所用的试验条件下的实验室的速率数据。,一、温度的影响,限制焦炭氧化反应速率的步骤化学反应物的吸收反应产物的解吸气态扩散反应物或产物的容积气相扩散内孔扩散Walker等人(1959)和Gray等人(1976):存在不同温度的区域,或存在确定某种阻力起控制作用的工况,焦炭的非均相氧化速率控制的工况,I区在低温或煤粒很大时出现化学反应是决定速率的一步II区的化学反应和内孔扩散都起控制作用III区在高温时出现以容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反应过程的模拟 反应 过程 模拟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