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ppt
《第2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山东科技大学信电学院,第二章 图像和视觉基础,2.1 光的特性 2.2 视觉系统2.3 颜色 2.3.1 CIE色度图 2.3.2 常用颜色模型2.4 图像的表示,2.1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中,可见光仅占很窄的一个波谱范围。其波长在0.380.76m之间。下图(a)示出电磁波谱的大致划分。可见光的低频率端是红色,高频率段是紫色。从高频到低频的光谱颜色的变化分别是紫、蓝、青、绿、黄、橙、红,如图(b)所示。太阳或灯泡等光源发射可见光谱中的全部频率而产生白色光。当白色光投射到一个物体上时
2、,某些频率被反射,某些则被物体吸收了。在反射光中混合的频率确定了我们所感受到的物体的颜色。如果在反射光中以低频率为主,则物体呈现红色,此时,我们可以说光主要含有光谱中红色端的频率。,除了频率以外,描述光的各种性质还需要另一些特征。在观察光源时,我们的眼睛对颜色(或主频率)和另外两个基本的感觉作出反应。其中之一是亮度,即感受到的光明度。第二个感受的特征是光的纯度或饱和度。这三种特征:主频率、明度和纯度通常用来描述光源的不同性质。通常用色度说明纯度和主频率这两种颜色特征。另外,人的眼睛只能看到可见光部分,但就目前科技水平看,能够成像的并不仅仅是可见光。一般来说可见光的波长为0.380.76m,而迄
3、今为止人类发现可成像的射线已有多种,如:,射线:0.0030.03nm;X射线:0.033nm;紫外线:3300nm;红外线:0.8300m;微波:0.3100cm。这些射线均可以成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把这些不可见射线所成图像加以处理并转换成可见图像,实际上大大延伸了人类视觉器官的功能,扩大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2.2 视觉系统,眼睛中的光接受器主要是视网膜中的视觉细胞。有两种类型的视觉细胞,分别称为锥状体和杆状体。锥状体只有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它具有辨别光波波长的作用,因此对颜色非常敏感。每个眼睛的锥状体大约有700万个。杆状体比锥状体的灵敏度高,在较暗的光线下就能起作用,但是
4、它没有辨别颜色的能力,又叫夜视觉,所以黑暗中看到的东西没有颜色,其数量大约有1亿三千万个。当眼睛接受到的光包含所有可见光信号,且其强度大体相近时,人们感觉到的是没有颜色的白光。在光源为白光的照射下,若物体能反射80%以上的入射光,则看上去是白色的。若反射光小于3%,物体看上去是黑色的,中间值对应不同程度的灰色。为了表示方便,光强度可以规一化到01之间,0对应黑色,1对应白色,中间值对应灰色。,光能本身是无颜色的,颜色是人们眼睛感知光后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眼睛对光的感觉称为光觉,对颜色的感觉称为色觉,这是眼睛的基本特性。光觉的门限值大约为110cd/m(尼特),人眼感觉光的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之比达到10以上。但人的眼睛并不能同时对这样大范围的明亮程度都作出反应。某一时刻眼睛只能感知很小范围的明亮度。一般情况下,在相同亮度的刺激下,背景亮度不同所感觉到的明暗程度也不同,例如白天我们看不见星星,而夜晚却能看到。同样,在观察颜色时,在图形的色度一样,但背景颜色不一样时,感觉到的图像的色度也不一样。这种现象叫做对比现象。对比现象包括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实验表明,在背景亮度比目标亮度低的场合,感觉目标有一定亮度。当背景亮度比目标亮时,看到的目标就有亮的多的感觉。同时,对比效果在背景大的场合比较显著。,2.3 颜色,白光通过棱镜,就会折射出颜色的光谱。一般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青、紫
6、七色。可见光谱的每部分都有它自己唯一的值,它被称之为颜色,理论上可以选择几百万种颜色,从一种颜色转换成另一种颜色实际上很难区别。可见光谱可以由多种颜色构成,但是人们一般只看到一种颜色,它是多种颜色混合后结果。因为人眼有把多种颜色相混合的能力。在心理生物学上,颜色由其色彩、色饱和度和明度决定。顾名思义,色彩即颜色的“色彩”,它是某种颜色据以定义的名称。色饱和度是单色光中掺入白光的度量,单色光的色饱和度为100%,白光加入后,其色饱和度下降,非彩色光的色饱和度为0%,明度为光的强度值。,在心理物理学上,与色彩、色饱和度和明度相对应的是主波长、色纯和亮度。在可见光谱上,单一波长的电磁能所产生的颜色是
7、单色的。光的颜色由其主波长决定,而色纯则由单色光中掺入的白光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亮度与光的能量成比例,它是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强。纯的单色光在实际生活中是少见的,人们所看到的颜色都是混合色。彩色图形显示器(CRT)上每个像素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荧光点组成,这是以人类视觉颜色感知的三刺激理论为基础设计的。三刺激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人类眼睛视网膜中的锥状视觉细胞,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光最敏感。实验表明,对蓝色敏感的细胞对波长为440nm左右的光最敏感;对绿色敏感的细胞对波长为545nm左右的光最敏感;对红色敏感的细胞对波长为580nm左右的光最敏感。实验还显示,人类眼睛对蓝光的灵敏度远远低于对红光
8、和绿光的灵敏度。,2.3.1 CIE色度图,两种不同的颜色可以混合生成另一种颜色。如果两种颜色混合成白色光,它们就被称为互补色。红色和青色,绿色和品红,以及蓝色和黄色都是互补色。适当选择两种或多种初始颜色,可以形成许多其它颜色。用来生成其它颜色的初始颜色称为基色。在实际的基本颜色中,没有哪一组集合能组合生成所有可见的颜色。然而,三种基色对多数应用来说是足够的。通常采用红、绿、蓝作为三种基色,即RGB加色系统。下图示出用来生成任何一种光谱颜色的红、绿、蓝色的量。从曲线图中可知,500nm波长附近的颜色只能从蓝光和绿光混合相加所得的光中再加负红光才能得到。但实际上不存在负的光强,因此,RGB彩色监
9、视器不能显示500nm波长左右的颜色。,颜色匹配所需的RGB基色量,在实际的基本颜色中,没有哪一组集合能组合生成所有可见的颜色。然而,三种基色对多数应用来说是足够的。通常采用红、绿、蓝作为三种基色,即RGB加色系统。上图示出用来生成任何一种光谱颜色的红、绿、蓝色的量。从曲线图中可知,500nm波长附近的颜色只能从蓝光和绿光混合相加所得的光中再加负红光才能得到。但实际上不存在负的光强,因此,RGB彩色监视器不能显示500nm波长左右的颜色。由于没有哪一组彩色光源可用来组合显示所有可能的颜色,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1931年定义了三种标准基色X,Y,Z。这三种基色是想像的颜色。定义这三基色的同
10、时还定义了一组彩色匹配函数,如下图所示。图中曲线不是代表基色的光谱,而是用来代表匹配各种可见色光所需的每一种基色的量。这就给出了定义各种颜色的国际标准,而且使用CIE基色避免了颜色的负值匹配。,颜色匹配所需的XYZ基色量,CIE规定三基色为XYZ,任何一种颜色C可以表示成:CXXYYZZ 其中,X,Y,Z是为匹配颜色C所需标准基色的量。如果只考虑颜色的色彩和纯度,那么可以将式(8-42)中的亮度规范化,即作如下计算:xX/(XYZ),yY/(XYZ),xZ/(XYZ)这里,xyz=1。因此,任何一种颜色可仅用x和y表示出来。由于x和y仅依赖于色彩和纯度,所以称为色度值。色度值表示生成一种颜色所
11、需X,Y,Z三基色的相对量,但不表示颜色的亮度,亮度由Y表示,X和Z可根据它们对Y的比例来确定。下图为国际照明委员会给出的CIE色度图,其图形轮廓线代表所有可见光波长的轨迹,线上数字标明该位置可见光的波长。红色位于图的右下角,绿色在图顶端,蓝色在图左下角,连接光谱轨迹两端点的直线称为紫色线,它并不属于光谱。内部的点表示所有可能的可见颜色的组合,中间的C点对应于亮白色位置,它用作平均日光的近似标准。由于规范化,色度图中没有亮度值,具有同一色度但不同亮度的颜色位置相同。,CIE色度图,CIE色度图有多种用途。欲获得一种光谱色的补色,只需从这一点通过C点作一条直线,求出其与对側光谱轨迹的交点,即可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图像 处理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