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宇宙飞行器.ppt
《第08章 宇宙飞行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8章 宇宙飞行器.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宇宙飞行器,8.1 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回总目录,8.2 人造地球卫星,8.3 载人飞船,8.4 空间探测器,概 述,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多级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打开了人类进入宇宙的大门。四十多年来,人类不但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地球卫星,进入了宇宙空间,并且还登上了月球,还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测地球周围行星的奥秘。人类已进入了宇宙航行的时代。,宇航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的航行航天在太阳系内各行星之间的航行航宇在太阳系外的恒星间的航行,8.1 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一 宇宙速度,二 多级火箭,三 火箭的发射,一 宇宙速度(1),要作宇宙航行,首先要了解宇宙内各行星的运动
2、规律,十七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随后牛顿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认为星体间的运动就是由于星体间存在着引力。在相互有引力作用下运动着的无数星体都以不同的速度按一定的轨道运行着。其轨道是一个截圆锥曲线,即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行星运动三定律,(1)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为椭园,太阳位于椭园的一个焦点上。,(2)行星的速度是变的,行星中心与太阳中心连线叫向径,同一时间内向径扫过的面积相等。(3)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叫周期,它与椭园轨道的半长轴的二分之三次方成正比。,一 宇宙速度(2),要使物体飞离地球象星体那样作轨道飞行,首先要有一定的速度。即:初步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而围绕
3、地球作圆周运动的第一宇宙速度;脱离地球而飞向太阳系成为人造行星的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太阳的引力而飞出太阳系的第三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从地球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必需的最小速度。,物体离开地球的条件。,M:卫星质量 R:卫星离地心高度: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地球,由,R高度处地心加速度,,得,代入地球表面数据,则:,第二宇宙速度,从地球上发射行星际飞行器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在地面,当发射速度刚好为 时,轨道为抛物线。当速度大于 时,轨道不再是抛物线,而是双曲线。,第三宇宙速度,从地球上发射恒星际飞行器所需的最小速度。,二 多级火箭,要飞向宇宙,就要有宇宙速度,这个巨大的速度只有靠多级火箭才能达到
4、。,火箭携带大量的推进剂,燃烧时,火箭的质量迅速变化,因此必须按照变质量物体来计算其运动规律,得到有名的齐奥尔柯夫斯基公式。,变质量物体运动规律,微分表达式:,忽略二阶小量,则:,化简:,在 时间内,以相对速度 附加到上去,并在此时作用有外力,则:,理想速度是指在不考虑重力和气动力作用时所能产生的速度。故:,单级火箭的理想速度,或,若发动机点火时,火箭的初速度为零,则:,火箭的速度与 和 成正比。,三 火箭的发射,火箭的发射实际就是如何使运载火箭达到所需的高度、姿态和速度的问题。最有力的方案是首先让火箭垂直起飞,迅速穿过大气层,以使气动损失最小。然后按照预定的程序使火箭逐渐倾斜,以减小重力引起
5、的损失。要把运载火箭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精确地送入轨道,并进行运转,需要复杂的地面设施。,库鲁发射中心(法属圭亚那),从地理位置上看,库鲁是全球最佳的卫星发射地点,它可以把卫星向东射入大西洋上空,又能得到地球自转的助推,而且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由于这个地方位于赤道之上,所以用同一种火箭把卫星送入赤道上空轨道时,可比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多载15的重量。,1968年库鲁航天中心的第一个发射台和控制中心建成,同年4月9日发射第一枚火箭。截至目前,这里已有400多次的发射纪录。1985年又建成第二发射台,用于发射阿丽亚娜3型和4型火箭。现在每年有9次左右商业卫星发射任务。,8.2 人
6、造地球卫星,一 人造卫星的轨道,二 人造卫星的组成,三 人造卫星的应用,四 人造卫星的回收,一 人造卫星的轨道,由于发射人造卫星的速度、高度、及相对地球的角度不同,会有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轨道。因此要用一些参数来确定它们的空间位置,一般采用六个参数轨道的倾角、轨道的半长轴、轨道的偏心率、升交点赤径、近地点幅角和卫星通过近地点时刻。,轨道倾角,卫星运行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所交的角叫做轨道倾角,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等于近地点和远地点连线距离的一半。,轨道的偏心率,椭圆轨道的偏心率即椭圆两个焦点之间距离的一半与半长轴的比值。,升交点赤径,是春分线向东支升交点的经度。升交点是人造卫星由南飞
7、向北经过赤道平面的点,春分线是地球中心与春分点的连线,春分点是以地球为中心观察太阳从地球南半球往北半球运动时,与地球赤道平面相交的那一点。,近地点幅角,升交点到近地点弧线对地心的角度。,卫星通过近地点的时刻,二 人造卫星的组成,卫星有不同的任务,便有不同的构造,但它总是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1.卫星的本体;2.电源;3.无线电收发装置及天线;4.姿态控制系统;5.温度控制系统;6.仪器舱。,三 人造卫星的应用,卫星与其它飞行器相比有以下特点:1.无需动力就能在大气层外中长时间运转。2.活动范围大,高度从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3.能不受限制地飞越地球全部地区的上空。,因此卫星能在很短时间内从
8、一定高度上对广大地区或空间进行探测,卫星的用途愈来愈广,它能用作科学研究,又能为国民经济服务,还能为军事服务。如:科学探测卫星、技术试验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等。,通信卫星,通信卫星,是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卫星。它像一个国际信使,把来自地面的各种“信件”带到天上,然后再“投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用户手里。由于它“站”在36000千米高的高空,所以它的“投递”覆盖面特别大,一颗卫星就可以负责1/3地球表面的通信。,国际通信卫星V,(中)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美)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中国实用通信卫星,(苏)“地平线”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
9、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它能大范围地,及时迅速地,连续完整地对气候“察颜观色”,并把云图等气象信息发给地面用户。,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美)泰罗斯气象和环境卫星,欧洲第一颗实用气象卫星,流星号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资源卫星,资源卫星,是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能预报和鉴别农作物的收成,考察和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巴资源卫星,欧洲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苏)“宇宙1500”地球资源卫星,法国地球观测卫星,侦察卫星,侦察卫星利用光电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搜集到地面的目标辐射,反射或
10、发射出的电磁波信息,用胶卷或磁带记录下来后存贮在卫星返回舱里,待卫星返回时地面回收。或者通过无线电传输的方法,随时或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传输给地面接收站,经光学,电子计算机处理后使用。,(美)发现者号卫星,(美)第四代“大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利用星上的红外探测仪,探测导弹飞行时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配合电视摄像机及时准确地判断敌方导弹方向,迅速报警,使地面防空部队准备拦击导弹,城市居民紧急疏散隐蔽。,(美)第三代预警卫星,科学探测卫星,科学探测卫星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坐地观地和坐地观天的传统。它携带着各种仪器,穿过大气层,自由自在,不受干扰为人类记录着大气层,空间环境和太空天体的真实信息。而这些
11、十分宝贵的资料又为人类登上太空,利用太空提供了攻关指南。,(美)探险者51号卫星(大气,环境探测),(苏)电子号卫星,(中)实践二号卫星,轨道太阳观察卫星,技术试验卫星,人造卫星在发射上天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地面试验,以考验卫星的技术性能。但是地面环境毕竟不同于天上,在地面上试完了还必须上天“实施”试一试。无论哪个国家在发射每一种应用卫星之初,都要发射一些技术试验卫星。美国的返回式卫星就是发射了12颗技术试验卫星后才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美)应用技术卫星,(苏)“宇宙1544”生物卫星,生物卫星,(中)实践一号卫星,四 人造卫星的回收,卫星回收的主要问题在于具有20M数的高速卫星进入稠密大气
12、层时,将会与空气分子摩擦而产生几千度的高温,将卫星烧毁。,这可以从再入飞行器的外形、耐热材料、冷却方法和返回的轨迹中采取措施得到解决,一般有热沉法和烧蚀法两种方法。,另外还要解决好卫星脱离轨道,开伞及搜索回收问题。,热沉法,将卫星头部用较厚的比热高、导热性能好、熔点高的金属制成,并将表面抛光,其重量可达几百公斤,形状是一个钝头体,目的是形成激波使其减速。所产生的高温由金属吸收并传到结构中去。表面抛光可以辐射掉一部分热量,使卫星能安全地穿过大气层。,烧蚀法,也叫消溶法,它是将卫星表面用在高温下易熔化蒸发的高分子化合物如玻璃钢制成。,在高温下,化合物开始分解为气体及残存的碳,这个过程要吸收大量的热
13、量。气体带走了一部分热量同时形成一层边界层,即对卫星结构包上了一层保护层,保护卫星安全穿越大气层。,多级火箭,多级火箭是星际间航行的唯一交通员。它是怎么飞行的呢?先来做一个小试验:把气球吹满气,猛一松手,它肯定会向前“飞”出一定距离后才落到地面。原来气球之所以能“飞”是因为受到它“肚子”里排放出来的空气的反作用力的推动。火箭飞行的原理和气球“飞”的原理一样,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反作用力。火箭的“肚子”里装有燃料,燃料点着后产生大量热量,变成急剧膨胀的气体,气体从火箭尾部猛烈喷出,火箭便在气体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下向前飞行了。,多级火箭,火箭为什么能飞得那么快呢?我们知道,燃料产生的热量越多,喷射气体
14、的速度越快,产生的推力就越大。科学家计算过,一般火箭燃气的喷射速度约为每秒2千米左右,当燃料的重量是火箭净重的1.72倍时,火箭的最终速度等于气体的喷射速度,如果要使火箭的最终速度达到气体喷射速度的2倍,3倍,那么就要相应地增加燃料。可是燃料一增加,火箭的体积,重量也就随之增加,而用同样的力推动轻,重不同的物体,其速度是不一样的。怎么解决增加燃料又不过多地增加火箭重量的矛盾呢?科学家们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把火箭做成一级一级的,每一级都有燃料,烧完一级就扔掉一级,这样火箭就越飞越轻,速度也越来越快。,多级火箭,火箭的构造:一般来讲火箭身上有三大系统:结构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结构系统是它
15、的躯壳;动力系统是它的心 脏,由燃料部分和发动机部分组成;控制系统好比它的大脑,指挥火箭飞多快,怎样飞和飞到哪儿。多级火箭在飞行中,它的身体被一节一节地甩掉,最末的一节把卫星“顶”到预定轨道。,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长征2号火箭1972年首次发射,因箭上一根导线断裂发射没有成功。这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65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1吨,总推力280吨,能把1.8吨 的卫星送入数百千米的椭圆轨道。经过改进的长征2号丙火箭,采用了大推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箭长增加到35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增加到2.5吨。从1975年11月26日用它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到1993年底已发射14次,
16、均圆满完成任务。长征2号还有一个改进型号长征2号丁火箭,也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全长38.3米,起飞重量232吨。1992年4月9日用它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也获得成功。,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长征3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2号火箭基础上,第三级采用低温高能的液氢液氧发动机,1984年研制成功。火箭全长43.25米,一,二级直径3.35米,三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202吨,起飞推力280吨,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4吨。至1993年底,成功发射6颗实用通信卫星(包括为亚洲卫星公司发射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长征3号火箭的发射成功,标志中国运载火箭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火箭全长4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08章 宇宙飞行器 08 宇宙 飞行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