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操作基础实训.ppt
《一篇操作基础实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篇操作基础实训.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篇 操作基础实训,第一章 操作基础实训第二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三章 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简介,关闭,第一章 操作基础实训,一实训目的,使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配合,巩固和扩展所学的 理论知识。2.培养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工程素质,尤其应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4.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电工与电子测试技术、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和误差处理。5.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软件在我国科技领域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已日趋普遍。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 实训教程中引入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使学生能了解、掌握
2、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二实训内容,(1)了解电路和电子技术实训的程序(2)了解实训操作技术(3)掌握书写实训报告的基本格式(4)安全操作训练,1.1 实训课的作用和目的,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其配套的实训课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实训课中,除了将介绍必要的实训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方法外,主要是安排学生自己实践操作,通过实训教学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基本的电工和电子测量技术,学习各种常用的电工与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训练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1.1实
3、训课的作用,1.1.2 实训课的教学要求,通过实训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具备根据工程要求,设计、组装和调试基本电路的能力。2.能读懂基本电工与电子电路图,具有分析基本电路功能和作 用的能力。3.会查阅工程设计手册和技术资料,能合理地选择元器件(包括 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并实际组装接线。4.能够独立确定基本电路的实验步骤。5.掌握常用电工电子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6.掌握测试各种基本电路性能或功能的方法。7.具有分析和发现基本实验一般故障并能自行排除的能力。8.能够独立编写实事求是的具有实验数据、理论分析、计 算结果及实验结论的实训报告。,1.2 电路和电子技术实训操作程
4、序,为保证达到实训课的教学要求,在每次实训课前,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以下预习工作:阅读实训教程,并结合实训原理复习掌握必要的有关理论,明确实训的目的和任务,了解实训的方法和步骤。设计确定实验线路及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选择实验仪器仪表的类型和量程,了解其使用方法。认真思考并回答预习思考题,理解和牢记注意事项。独立完成预习报告,未完成者不得参加实训。,1.2.1 实训课前的准备,1.2.2 实训操作过程,学生应按时到实验室参加实训,认真听取指导教师 的讲解。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内不得高声喧哗,保 持实验场所的安静。不得抽烟、乱丢纸屑、保持环境卫生,并 注意人身及设备安全。
5、实验电路、设备及仪表应合理布局。其布局原则为:连线整齐清楚、调节读数方便、操作安全、避免相互影响。一般情况下直读的仪表、仪器放在操作者的左侧,示波器、信号发生器 等测量仪器放在右侧,严禁仪表歪斜摆放和随意搬动。接线前,应首先了解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和元器件的额定 值、使用方法、电源种类和电压大小。,接线的顺序,可按照先串联后并联的原则,先接无源 部分,再接电源部分,两者之间必须经过开关。接线时应 将所有电源开关断开,并将所有可调设备的旋纽、手柄调至 安全位置,尽可能单手操作。接完线后,须经教师检查后方能 接通电源。闭合电源开关时,要同时注意各仪表是否为正常偏转,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分
6、析查找原因。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科学读取数据,随时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注意培养自己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毕后,先切断电源,然后根据实验要求核对实验数据,经 教师审核认可后再拆除接线,整理好仪器设备将其摆放整齐,请 教师验收后才能离开实验室。,1.2.3 实训课后的整理,实训课后的整理工作是完成对实验的总结,其主要工作 是认真撰写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的要求:通过应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对自己实验所得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计算、分析和讨论;(写报告必须严肃认真,不经重复实验不得任意修改实验数据,更不能自己编造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用坐标纸认真绘制出相应的实验曲线(必须注明坐标、量纲、比
7、例)回答实训思考题;对实验结果做出结论,并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或事故作出分析;实训的心得和体会;简明扼要,文理通顺,书写工整,图表清楚,分析合理,结论正确。并应在实训后三天内交指导教师批阅。,1.3 实训报告的基本格式,所谓实训报告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要求,用来表达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文字材料,是对完成实训项目的总结和概括。因此,撰写实训报告也是对工科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训练,报告编写的质量应作为实训成绩的考核依据之一,所以,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报告的文体属于说明文,要求采用简练、确切的文字和技术术语恰当地叙述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不要求具有文学性。,实训报告基本格式,实训项目名称 姓名 班级 组号
8、实训日期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原理(简述)及实验线路 三、实训内容和步骤 四、实验数据处理(包括实验数据表格、有关计算公式、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的整理、分析和误差原因的估计)五、实验曲线 六、实训仪器和设备 七、实验结论和分析讨论1.实验结论2.回答思考题3.分析实验中发现的问题、现象及事故4.实验的收获及心得体会,1.4 实训操作基本方法指导,首先应将仪器仪表设备合理放置。接线应按照“先串后并”、“先主后辅”、或“先分后合”等原则来进行。即接线次序应按照电路图,先接主要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端开始,按顺序联接至电源的另一端),然后再联接分支电路。遇到较复杂的电路时(如电子电路),可将电路分成几
9、个较简单的单元,分别联接好后再按电路结构将各单元电路相互联接起来。布线要合理安排,走线要清楚,便于接线和检查。直流电源正极用红色导线,负极用蓝色(或黑色)导线;工程上交流电源A、B、C三相分别用黄色、绿色、红色导线,中线用蓝色导线以示区别。,1.4.1 实验线路的正确连接,线路联接处要牢固可靠,接线端子要相互紧密接触。并且要注意接线的联接片子不要都集中到一点上,特别是电表的接线柱上非不得已不要接两根及以上的导线。若利用无焊接实训电路板(即面包板)来插接电路时,要求接插的动作迅速、接触良好而且布局合理(以避免接入测量表笔等测量时,因布局不合理而造成人为的短路或其他故障)。任何电子电路均应首先调试
10、静态,再测试动态。测试时注意手不能接触测试表笔或探头等的金属部分;最好用高频同轴电缆(或屏蔽导线)作测试线,地线要尽量短一些并要接触良好。在通电的情况下,不得带电拔、插(或焊接)半导体器件。,1.4.2 仪表的合理选择与科学读数,根据待测量的电路类型和被测量的性质,合理地选择测量仪表的类型与 规格(详见3.1)。调整好直流电源电压、信号源的电压,使其极性和大小均符合实训要求。根据待测量的数值大小合理选择仪表的量程,以指针偏转大于满量程的2/3为合 适,在同一量程时指针偏转越大越准确。实训时要注意观察现象,是否存在不正常现象,例如,仪表有没有读数或有没有 超出量程,及时检查处理。读数时,要注意姿
11、势正确,要保持“眼、针、影”三点成一线。读数前,应要了解仪器仪表的量程与刻度值;读数时,当选择的仪表量程与表面 刻度一致时,可以直读;若不一致时,应先按刻度数读出,然后按量程与刻度 之间的倍数关系进行换算。读数时,要根据仪表的准确度等级,读出足够的有效数字位数,不能“少读“或“多读”。如果测量的是一组用来描绘曲线的数据,则应根据所测曲线的大致走 势,合理地选取测试点,特别是一些特殊点,才能保证所测曲 线的准确性。,1.4.3 测量数据曲线的绘制,对需用图形表示的测量结果,在编写实训报告时需要按照测量结果在坐标纸上绘制实验曲线,其特点是直观明了,便于相互比较。正确绘制实验曲线的基本方法为:1.坐
12、标和图纸的选择首先应根据被测量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坐标,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笛卡儿坐标)、半对数坐标、全对数坐标和极坐标等。然后,根据所选坐标选择相应的图纸及合适的比例尺。2.测量数据的图解法分析 在电子测量中,测量的目的往往是在于找出某两个量x和y(或更多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都需要根据测量数据来绘制实验曲线,称为测量数据的图解法分析,也就是研究如何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一条尽可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曲线(包括直线),并对该曲线进行定量的分析。,绘制实验曲线的具体方法:(1)正确标注实验数据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把有效数据点标注在适当的坐标系中;第二步:按照一定法则(如分组平均法)作出拟合曲线。绘
13、制实验曲线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将实验数据列成数表。正确地选择测试点的间隔,使各数据点大体上沿曲线均匀分布。在曲线斜率大和变化规律重要之处,数据点沿x轴的间隔应加密一些,即增加测量点,以便能更确切地显示出曲线的变化细节。因此,最好在正式测试数据之前,预先作一次定性的快速粗测(例如测幅频特性即可如此),以便掌握实验数据的全面分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适当的坐标系上标出数据点。当图上描绘一种数据时,数据点通常用空心小圆(。)或实心小圆点()标出;当把多种数据绘于同一图上进行比较时,最好分别用不同的标记表示,如小斜十字()、正十字(+)、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标记的几何尺寸一般应在
14、1mm以下,标记的中心应与数据的坐标相吻合。由于实际测量数据均存在误差,所以测量数据易出现离散现象,一般不应直接把各数据点连成一条波动的折线,如图1.1.1中虚线所示;也不应作出一条弯曲甚多的曲线通过数据点,如图1.1.2中虚线所示。而应该运用有关的误差理论,作出一条尽可能靠近各数据点(使剩余误差尽可能小,而且曲线两侧数据点数目相差不多),而又相当平滑的拟合曲线,如图1.1.1和图1.1.2中的实线所示,这称为曲线的修正。画曲线时,若数据点离散程度不大时,用绘图曲线板或徒手作出初步拟合曲线是可行的,如离散程度大则应采用分组平均法拟合(后述)。,图.图.,图.图.,对于曲线的某些重要细节,应特别
15、加以注意。例如,在极值附近,应尽可能测出真正的极值,为此,测点需更细密,如图1.1.3中-所示,否则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如图1.1.3中-所示。)若发现个别离群的数据点,如图1.1.4中-曲线中的A点,应慎重处理,一般应在A点附近补作几次细密的测量,其结果有两种可能,第一,若补测结果如图1.1.4中-所示,则表明原先的测量过于粗略。第二,若结果如图1.1.4中-所示,则可以断定原先所得A点数据是个差错。纵、横坐标比例尺不必相同,也不一定从坐标原点(零值点)开始。坐标比例尺的选择,应以便于读数、分析和使用为原则。例如,同样的数据,图1.1.5(a)就不如图(b)清楚。又如图1.1.6(a),
16、由于y轴比例尺选得不当,看上去像一条直线,其实却是一条曲线,如图(b)所示。当坐标变量变化范围很宽时,往往采取对数坐标以压缩图幅。,图.,图.,图1.1.7是利用对数坐标绘出的幅频响应曲线的例子,这也是在模拟电路实验中用的较多的一种坐标。,图.,()曲线绘制方法,分组平均画法 前面已经指出,当数据离散程度大时,徒手绘制拟合曲线较难,且因人而异。所以,通常采用下述方法。首先,按x坐标把数据分为若干组(如M组),求出每组中诸Xn和Yn的平均值,然后连接每组的平均值作出曲线。取平均值的过程就是一种平差的过程,其作用是减弱测量中随机误差的影响,故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没有单个数据那么大,从而使作图较为方便和
17、准确。分组时对x轴的间隔如何确定才合适,有时需要一点经验。,目测平均绘制法 凭目测取两相邻数据点联线的中点(即两点平均值)作为一个数据点,如图1.1.8所示。也可以取三个相邻数据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作为一个数据点,仍见图1.1.8所示。当然,还可以取四个相邻点的平均(两两平均后再平均,或四边形的重心)、五点平均(五边形的重心)等。不过,平均后若所得数据点太少也不便于画曲线。用目测平均绘制法,在同一幅图上某处取两点平均,某处取三点(或四点、五点)平均,可相机而行,不必强求一致。,图.,1.5 实训的安全操作训练,1.5.1人身安全操作规则仪器设备应有良好的地线。仪器设备、实验装置中凡通过 强电
18、的连接导线应有良好的绝缘外套,芯线不得外露。接线、拆线或改接电路时都必须在首先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进行,严禁带电操作。应养成先接实验电路后接通电源,实验完毕先断开电源后拆实验电路的良好操作习惯。实验时精神必须集中,同组同学应相互配合,接通电源开关前须通知实验合作者,以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接通电源后,人体严禁直接接触电路中的未绝缘的金属导线或连接点等带电部分。在进行高压或具有一定危险的实验时,应有两人以上合作。使用500伏以上的高压电源要特别注意高压危险,例如兆欧计中有500伏或1000伏的高压,切不可用来测量人体的绝缘电阻。万一不小心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如距离电源 开关较远,可用绝缘器
19、具将电源线切断,使触电者立 即脱离电源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1.5.2 设备安全操作规则实验前应首先了解各种仪器、仪表和设备的规格、性能及 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规定的操作方法及额定值来 使用。严禁随意乱接乱用,例如,不得用电流表或万用表的电 阻档、电流档去测量电压;功率表的电流线圈不能并联在电路中。实验中要有目的地调节(旋动)仪器设备的开关(或旋钮),切忌心急用力过猛造成损坏。实验时,尤其是刚闭合电源,设备刚投入运行时,要随时注意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现有过量程、过热、冒烟和火花、焦臭味或劈啪声、及出现保险丝熔断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在故障未检查出排除前不准再次闭合电源。各
20、种负载的增加和减少,电路参数的调节均应缓慢进行,不能操之过急,酿成事故。,使用36伏以下的低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也切不可 因其电压值低,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掉以轻心,以免因 发生短路或过电压造成贵重仪器设备不必要的损坏。各种仪器设备的地线()应正确联接,以防干扰。要求与大地相接的应妥善接地,不允许接地的严禁接地,以免引起短路,造成不必要的事故。搬动仪器设备时,应轻拿轻放;未经允许不可随意调换仪器设备,更不准擅自拆卸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应将面板上的各开关和旋纽调置合适的安全位置,如电源应调置零,万用表应调置电压档,电压表量程开关应旋至最高档位等。,1.6 实验故障的检查与排除,产生故障
21、的原因有多种,可归纳如下:电源接线接触不良,输出电压为零;电路连接不正确(例如,少接一根导线,电路未通),或电路接线接触不良,导线或元器件引脚存在短路或断路;元器件或导线的裸露部分相碰造成短路;仪器仪表或元器件本身质量问题或已损坏;元器件的参数不合适(例如拿错)或引脚端接错;测试条件错误;仪表的型号规格错误(例如用交流电流表来测量直流电流)保险丝已熔断;电路或元器件的焊接点已脱焊。,1.6.1 产生实验故障的原因,1.6.2 检查和排除实验故障的基本方法,1.出现故障现象时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所有仪器设 备,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2.直观检查法判断实验故障性质 要准确判断发生的实验故障的性
22、质,应了解不同的故障类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现象:(1)破坏性故障其现象为出现元器件发热、冒烟、烧焦味及爆炸声等。(2)非破坏性故障其现象为实验电路不工作,即电流表、电压表无读数、指示灯不亮,或电流、电压的波形不正常等。因此,应用直观法观察实际操作时出现的实验故障现象便可对故障性质作出初步判断。,3.对非破坏性故障的检查方法(1)应先切断电源,若电路不工作,则应首先检查供电系统,包括:检查电源插头或接线处接触是否良好、电源线是否断线、保险丝是否熔断等。(2)测量阻值法 仔细检查电路的全部接线是否正确,并可采用测量阻值法检查电路整体是否存在短路或断路故障,即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电路
23、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的电阻值,以防输入端口短路将直流稳压电源烧坏,或因输出端短路烧坏实验电路元件。,(3)通电测试法 在确认电源系统正常且实验电路内部不存在短路故障后,可采用通电测试法。即接通电源,使用电压表逐点检查测量电路各部分的电压是否正常,并将各点所测得的电压与正常值相比较,分析故障电压和故障原因;有些电路也可以采用波形显示法,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各处波形是否正常等,采用此法其前提是明确电路各处的电压、电流的正常工作值及波形情况。(4)从电源端开始,逐点检查逐步缩小故障可能的范围,直到查出故障所在之处或故障元件为止。,4.对破坏性故障的检查方法 对于破坏性故障不能采用通电检查的方法,常用以下
24、几种方法:(1)直观检查法 首先切断电源,仔细检查实验电路的全部接线是否正确,电路有无损坏现象,主要表现在:元器件有无变色、冒烟、烧焦味、半导体器件外壳是否过热等,以此来确定故障点或故障元件。(2)判断确定故障部位 通过对照电路接线图,掌握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相互联系。然后,根据出现的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可能发生在哪一处,应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检查电路的通断情况,判断有无短路、断路或阻值不正常等情况。,5.对不易测试判断有无故障的元器件的检查方法在检查确定了电路其他部分均正常后,对可能存在故障的元器件(包括集成电路),可用同型号(或技术参数接近的同类器件)正常的元器件来更换,若更换后电路恢复正常工作,
25、则说明原来的元器件存在故障。对于故障元器件在更换前,必须认真分析其损坏的原因,以防止更换后再次造成元器件的损坏。6.排除故障应用上述方法检查确定了故障部位或故障元器件后,便可以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排除措施。,第2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实训目的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实训内容实验结果的误差处理实验数据处理,2.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测量仪器、工具的不准确,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中测得的值和它的真实值之间存在着误差。误差公理:一切实验结果都具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试验过程中。,2.1.1 误差的定义及其表达式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一个被测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篇 操作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