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ppt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一、反弯点法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任务二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2,框架所承受的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它们都可以转化成作用在框架节点上的集中力。,(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一、反弯点法,3,一、反弯点法,(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图,1.各杆件的弯矩图均为直线,一般情况下每根杆件都有一个弯矩为零的点,称为反弯点;2.所有杆件的最大弯矩均在杆件两端。,4,如果在反弯点处将柱子切开,切断点处的内力将只有剪力和轴力。,由此可见,反弯点法的关键是反弯点的位置确定和柱子抗推刚度的确定。,
2、如果知道反弯点的位置和柱子的抗侧移刚度,即可求得各柱的剪力,从而求得框架各杆件的内力,反弯点法即由此而来。,5,.反弯点法的假定及适用范围 假定框架横梁抗弯刚度为无穷大。如果框架横梁刚度为无穷大,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框架节点将只有侧移而没有转角。实际上,框架横梁刚度不会是无穷大,在水平力下,节点既有侧移又有转角。但是,当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3时,柱子端部的转角就很小,此时忽略节点转角的存在,对框架内力计算影响不大。由此也可以看出,反弯点法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即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应不小于3。,6,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变形情况:,当梁刚度无限大时,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变形情况:节点转角为0,
3、各节点水平位移相同。,7,假定底层柱子的反弯点位于柱子高度的2/3处,其余各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中。当柱子端部转角为零时,反弯点的位置应该位于柱子高度的中间。而实际结构中,尽管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3,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节点仍然存在转角,那么反弯点的位置就不在柱子中间。尤其是底层柱子,由于柱子下端为嵌固,无转角,当上端有转角时,反弯点必然向上移,故底层柱子的反弯点取在2/3处。上部各层,当节点转角接近时,柱子反弯点基本在柱子中间。,8,.反弯点高度的确定,反弯点高度y的定义为反弯点至柱下端的距离。,9,.柱子的抗侧移(抗推)刚度d,柱子的抗侧移刚度:物理意义表示柱端产生相对单位位移时,在柱子内产
4、生的剪力。柱子端部无转角时,柱子的抗侧移刚度:,10,.同层各柱剪力的确定,11,.同层各柱剪力的确定,一般,当同层各柱的高度相等时,由,柱子的线刚度,有,12,.柱端弯矩,求得各柱子所承受的剪力以后,由假定(2)便可求得各柱的杆端弯矩。对底层柱,上部各层柱,上下柱端弯矩相等,第j层柱高,cjk表示第j层第k号柱,t(top)、b(bottom)分别表示柱的顶端和底端。,13,.梁端弯矩,梁端弯矩按节点平衡及线刚度比得到。()边节点,一般边节点:,顶部边节点:,14,.梁端弯矩,()中节点:按线刚度比进行分配。,15,.梁内剪力,16,.柱内轴向力,自上而下逐层叠加节点左右的梁端剪力。,17,
5、1、计算柱子的抗侧刚度;2、将层间剪力在柱子中进行分配,求得各柱剪力值;3、按反弯点高度计算柱子端部弯矩;4、利用节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进而求得梁端剪力;5、计算柱子的轴力。,反弯点法的主要计算步骤:,18,例题:用反弯点法计算右图所示框架的弯矩,并绘出弯矩图。图中圆括号内的数字为杆件的相对线刚度。,19,解:作三个截面通过各柱的反弯点(一般层反反弯点高度为1/2柱高,首层为2/3柱高),如图所示:,20,由于框架同层各柱高h相等,可直接用杆件线刚度的相对值计算各柱的分配系数。(1)柱的剪力 三层:,21,二层,22,首层,23,(2)柱端弯矩,三层,24,(2)柱端弯矩,二层,25,(2)柱
6、端弯矩,首层,其余计算从略。,26,(3)梁端弯矩,其余计算从略。,16,27,(4)弯矩图,28,用反弯点法求下图框架的弯矩图。图中括号内的数值为该杆的线刚度比值。,29,解:由于框架同层各柱 h 相等,可直接用杆件线刚度的相对值计算各柱的分配系数。,(1)求各柱剪力分配系数:,顶层:,二层:,30,底层:,(2)求各柱在反弯点处的剪力:,(3)求各柱柱端弯矩:,31,(4)求梁端弯矩:梁端弯矩按梁线刚度分配,32,二、改进反弯点法值法,当框架的高度较大、层数较多时,柱子的截面尺寸一般较大,这时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往往要小于3,反弯点法不再适用。进行框架内力计算,就必须对反弯点法进行改进改进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框架结构 水平 荷载 计算 反弯点法 值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5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