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孔子哲学69ppt课件.ppt
《一章孔子哲学69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章孔子哲学69ppt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孔子哲学,孔子的地位和生平 孔子的地位:儒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中国士人的至圣先师;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国:孔子;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意大利:托马斯阿奎那;波兰:哥白尼;英国:培根、牛顿、达尔文;法国:伏尔泰;德国:康德。,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诸侯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微子启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泯公共弗父何。何让国于其弟鲋祀,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宋父周世父胜正考父孔父
2、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因宋太宰华父督作乱被杀。嘉子木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后,其子孙开始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木金父夷父睪(go)防叔伯夏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微子启第14代孙)。叔梁纥为鲁国陬(邹)邑大夫,以勇武闻名于时。因立过两次战功被任命为陬邑宰。,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病足,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复娶颜徵在。时叔梁纥66岁,颜徵在19岁,二人野合而生孔子。孔子3岁时,叔梁纥卒。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生子,鲁
3、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遂给儿子取名为孔鲤,字伯鱼,享年50岁。孔鲤生子孔及,字子思,享年62岁,著有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贫贱童年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童年做过许多贫贱的事情,如他自己所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据记载,孔子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乘田”(管放牧牛羊)以及婚丧嫁娶的吹鼓手等。,三十而立 孔子的一生是发奋向学的一生。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对这一局面极为不满。昭公25年(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带着几个学生去了齐国。齐景公想启用孔子,但遭到了齐
4、相晏婴的反对。理由是:儒家,能言善辩,这种人不是法律能管得住的;他们傲慢、自大,也不是做下属的好人选;他们讲究厚葬,靡费钱财,这也不能成为齐国的风俗。其实晏婴所说的儒家还是孔子之前的“小人儒”,而孔子这时已经成为新的“君子儒”了。他们铁肩担道义,泛爱众而亲仁,完全是新的社会面貌了。孔子在齐国不得志,两年后又返回鲁国。在季氏家臣阳虎的叛乱中,因孔子为季桓子之子季康子出谋划策,使其成功地平定了叛乱,此后才开始走上仕途。,走上仕途 鲁定公9年(前501年),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是年51岁。“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无拾遗,器不雕伪。行之一年,而四方诸侯则焉。”遂由中都宰提升
5、为小司空,后又被提升为大司寇。鲁定公10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会盟,鲁国由孔子相礼。因孔子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的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鲁定公12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提出了“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郈邑。但孟孙氏因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郕邑。定公围之不克。计划最后受挫。,周游列国 孔子仕鲁,齐人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后,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等十余弟子离开鲁国,
6、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生涯。是年55岁。孔子一行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到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时,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又返回卫。后卫国发生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60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其间,陈、蔡大夫曾围困孔子,使其绝粮七日。解围后至楚,也未得到任用。卫出公欲用孔子。但孔子返卫后仍不见用。鲁哀公11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清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68。,退修诗书 鲁哀公11年(前484年)孔子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最终并没有任用他。此间他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删修诗书上面
7、。所删修的诗书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乐已失传)。孔子晚年虽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地工作,但却屡遭不幸。67岁,孔子回鲁的前一年,妻子死了。回鲁后的第二年,即69岁时,儿子死了。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死了。72岁时,另一个心爱的弟子之路也死了。此后他便迅速衰老下去,不久便与世长辞,享年73岁。,孔子死后,鲁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鲁哀公亲自参加了葬礼。各国也派出了使节。孔子的学生也都从各地赶来参加葬礼,并为孔子守陵三年。其中子贡守了六年。有些学生和鲁国人,为了纪念孔子,便把家搬到孔子墓旁,于是形成了一个村落,取名“孔里”。他们还把孔子的住房和讲堂改为孔子庙,作为纪念。从那以后,对孔子的纪
8、念便绵绵不绝,一直到现在。,人格魅力 愈挫愈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学而不厌:“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直道而行:“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第一节 天命论 一、孔子对天命的肯定及其原因或根据(一)孔子对天命的肯定 什么是命、天命?命即客观现
9、实条件给人设定的局限性。天命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上天(客观现实条件)给人设定的局限性。人们对这种意义上的命或天命可以进行抗争,以最大限度地克服、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与目标追求;,另一层含义是指天意(天的意志),它可以通过民意表现出来(如周武王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曰:“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这表明他们已经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客观力量,即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可以说已经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也可以理解为外在的客观必然性,即规律。人们对这种天命只能体认与
10、践履。,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二)孔子肯定天命的原因或根据 1.通过“畏天命”、体天命,可以使人形成天命担当意识和远大人生目标、理想,提升人生境界 前面已经讲到: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有一种属灵的需要,即超越个体物质生存需要的终极关怀,亦即支撑自己生命的信仰、信念,它具有宗教性或超越性的特征,其终极目标是超越有限,实现无限,达到永恒。其目的在于化解人类生存和死亡、有限和无限之间的紧张与对立,克服人类对于生死的困惑与焦
11、虑。,这一要求,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通过肯定天命来满足。即是说,中国人可以通过“畏天命”、体天命,形成自己的天命担当意识和远大的人生目标、理想,提升人生境界。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天、天命关涉人的类本质和类特性,它既具有宗教性、超越性,又具有道德性(天理是人间伦理的根据),而且这两方面是统一的:宗教性可以转化为道德性,天道可以下贯人道;道德性也可以体现宗教性,人道可以体现天道。,中国人的终极关怀(天命担当意识或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孔子:救民于水火;修己以安百姓;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12、之言;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精忠报国;刘备:光复汉室;曹操:统一天下;孙权:偏安一隅;宋江:替天行道,青史留名;唐僧:西天取经,度化众生;,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雷锋:我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讲者感言:终极关怀作为支撑人的生命的信仰信念或理想信念,主宰着人的心灵世界,制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对于个体人格的养成和事业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方向指引和动力
13、支撑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有终极关怀的人可能成就不朽的人生;无终极关怀的人可能一生碌碌无为。你希望有不朽的人生吗?如果希望,那么从现在起,就应该树立起自己的终极关怀或信仰信念,然后为之努力奋斗终生。,据说,有位著名的科学家曾到一所学校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对一个班上的一些孩子说,你们是天才,智商非常高。而对另外一些孩子则说,你们的智力水平一般。15年后,那些被认为是智商高的孩子果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那些被认为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则表现得很平凡。后来,科学家发表言论说,那时候他只是随便说说,其实那些孩子们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那些被认为“智商高”,的
14、孩子之所以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主要在于他们受到了科学家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是“天才”的影响,因而在日后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朝更高的方向努力。而那些被认为“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则没有向更高的方向努力,于是在日后的生活中,也就真的成了“平凡的人”。,2.通过“知天命”、履天命,可以使人实现人生的自由 人类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的过程中,通过知天命,认识到自己人生的天命担当,就会自觉地去履行天命,亦即自觉地去认识和运用外在的客观必然性,由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这样便会使自己实现人生的自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什么是自由?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外部对
15、象的改造。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孔子对人生自由的体验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孔子强调要在人事活动中,特别是在道德活动中体认天命,践履天命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三、孔子在肯定天的宗教性、超越性、道德性的同时,还把天看作了自然的创化力量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四、孔子对祭祀鬼神、卜筮等采取了较为理性的态度,即强调德福一致,吉凶由人;同时提出了对鬼神存而不论,“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说明孔子肯定天命但不相信鬼神。这是一种“实践理性”)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哲学 69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