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房龙宽容序言,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二、中体西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三、维新变法戊戌变法(19世纪6090年代)四、民主共和辛亥革命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学习关键:,注意:学习专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与其他专题进行联系比较:与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进行联系,得出经济基础与思想意识的关系与必修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行贯通,弄清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内在关系,把握每一个时期新思想的(1)产生背景(2)代表人物及著作(3)主要思想(4)实
3、践活动(5)影响评价,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第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看世界,雾里探花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50年代),1、背景,材料一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材料二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1)国际:欧美崛起,侵略
4、扩张(2)国内:封建危机,民族危机,妄自尊大(3)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1、背景,一、看世界,雾里探花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50年代),2、表现:人物(阶级属性)、活动、观点,林则徐:各国律例、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设译馆,翻译外国书报刊(如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系统介绍各国地理历史概况。,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林则徐,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P69,魏源与海国图志,魏源也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他受林则徐的嘱托,依据四
5、洲志的编译稿,并参考其他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成为那一时期“开眼看世界”新思想成果的代表作。他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人们思想上的“积患”,在于不知发愤和忧患,而愤和忧正是人心能由愚昧而觉悟及人才能由虚浮而务实的原因。,魏 源,合作探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手段、内容、目的),手段向西方学习;内容军事科学技术(军事制造技术和治军练兵方法);目的抵制外国侵略,维护封建统治,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周兴旺,进步性: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全球,去重新认识世
6、界,探索救国之路。局限性: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没有实践 由于认识不足,对西方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3、对新思想的评价,二、学器物,移花接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背景含义、目的实践活动影响,(一)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政局内忧外患。(2)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更广泛的层面传输,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二)含义及目的,“体”与“用”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一般说来“体”是指事物的主体、实质,“用”是指由主
7、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思)志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达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三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
8、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近代教育,京师,福州,上海,天津,(三)实践洋务运动,2、积极影响:创办近代学堂,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等。,(四)影响,1、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根本原因是:只是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没有从
9、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三、变制度,昙花留香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60-90年代),早期的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思想实践戊戌变法,(一)早期的维新思想,2、代表人物:,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文化方面:政治方面:,1、背景:,(一)早期的维新思想,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冯桂芬,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基础: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思想方面:西学的进一步传入(启蒙思想);甲午战败证明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的失败,1、背景:,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县人。曾任上海机器织布总局、轮船招商局的总办,与洋务派关系密切,主张与列强进行“
10、商战”,王韬(1828年1897年),江苏长州人,曾到英国游历,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后任职于上海格致书院。认为“商富即国富”,主张允许民间“自立公司,兴办工矿交通事业。,王韬,郑观应,材料: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反映了郑观应的什么思想?,4、影响:,3、基本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但早期维新思想并未达到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程度,也未付诸实践,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材料: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 师夷长技 维新 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