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防安全培训》PPT课件.ppt
《《气防安全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防安全培训》PPT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气防安全培训,2015年3月16日短纤生产中心,短纤中心生产管理室HSE板块张晖Tel:E-mail:,提纲,一、气防基础知识二、工业毒物概述三、仪化公司气防安全管理细则简介四、气防技能与用品简介五、视频观看1.过滤式防毒面罩2.过滤式防尘面罩3.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一、气防基础知识,1.气防的概念与内容气防是人们对“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的简称。气防主要包括:气体防护知识的宣传、气体防护技术的培训、气体防护器材的维修保养、气体泄漏及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置。2.气防的发展与现状由于化工生产离不开有毒有害气体,而有毒有害气体又对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我国在解放初期就在化工生产成立了有毒有
2、害气体防护站,简称气防站。,近年来,由于石油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有毒有害气体也伴随这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有毒有害气体中有毒事故也不断发生。例如,2003年12月某县发生的井喷中毒事故(一次死亡达243人)、2004年11月某化工厂的氯气爆炸事故(9人死亡,3人重伤)、2005年11月某厂的双苯爆炸事故(6人死亡,2人重伤)。2006年3月某县(2003年12月该县发生井喷中毒事故)再次发生气井泄漏事故(紧急疏散群众1万人,由于事故处理得当没有人员伤亡)等。事实充分证明,加强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行业加强了对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并规定了各石油石化工
3、分公司必须成立气体防护站。,3.气体防护技术气体防护技术就是指有毒有害气体的预防与现场应急救援技术。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工艺预防技术和设备预防技术。现场应急救援技术主要包括:人体防护技术、人体搬运技术、气体检测技术、破拆搜救技术、苏生救护(人工呼吸、外伤包扎)技术、排毒堵漏技术和现场监护技术等。,仪化公司从建设以来,共发生了3起急性职业气体中毒、窒息死亡事故,死亡2人,受伤2人。1996年3月26日,化工厂因窒息死亡1人。2000年6月2日,动力厂发生窒息未遂事故,2名同志受伤,后经治疗,恢复了健康。2002年,原涤纶一厂设备大修中,1名外委施工人员下罐作业,发生了中毒死亡事件。,二、工业毒物概
4、述,1.生产环境中有害困素一、物理因素:l、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中暑,寒冷冻伤。2、各类辐射。3、大气压力的变化:高气压潜水病,低气压高山病。4、生产性噪音:神经性耳聋。5、生产性震动:震动病。二、化学因素:1、工业毒物:职业中毒。2、生产性粉尘:尘肺、矽肺。三、生物因素:传染病:布氏杆菌病、炭疽,2.工业毒物和职业性中毒一、毒物、工业毒物和职业性中毒毒物:某些物质侵入机体后,与体液及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的变化,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以致使某些器官和组织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这些物质称为毒物。工业毒物:在工业生产中所使用或发生的毒物,叫做工业毒物。职业性中毒:工人劳动的过程中
5、由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病变,称职业中毒或工业中毒。,二、毒物的分类:1、按其性质(化学结构)分:(1)有机类:如苯(C6H6)、甲醇(CH3OH)、甲烷(CH4)等。(2)无机类:如氨(NH3)、硫酸(H2SO4)一氧化碳(CO)等。2、按其形态分:(1)气体类: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等;(2)液体类:硝酸(HNO3)、铜液、氨水(NH3H2O)等;(3)固体类:粉尘、矽尘(SiO2)、三氧化铬(CrO3)等;(4)雾:酸雾、三氧化硫和有机蒸汽等;,3、按其致毒作用:(1)刺激性:卤族化合物、硫化物、氮氧化物、氨、醛类和酯类(2)窒息性:氮、氩、甲烷、二氧化碳、氢和水蒸汽等(3)麻
6、醉性:乙醇(C2H5OH)(4)致热源性:氧化锌(ZnO)(5)腐蚀性:硫酸二甲酯(6)致敏性:苯二胺,3.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是毒物进入人体的最主要途径,95以上中毒是由呼吸道侵入毒物引起的。生产中所接触的毒物。绝大多数以粉尘、烟雾、蒸汽、气体或雾的形态悬浮于空气中的。毒物吸入呼吸道后,某些粉状物质虽然可被鼻腔中的鼻毛。滋润的粘膜面、以及粘膜上的颤毛截面留或粘附一部分,并在咳嗽或吐痰中排出。但是,由于肺泡的表面积很大(成人约九十平方米),具有很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当毒物进入肺泡后,就会迅速吸收。更值得注意的是:从呼吸道所吸收的毒物,不先经肝脏的解毒作用而直接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
7、,所以后果也较为严重。毒物吸收量的多少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肺通气量、接触时间有关。吸收的速度随毒物的水溶性而不同。愈易溶解于水的毒物,愈易吸收。,2、消化道:毒物单纯从消化道吸收引起的职业中毒很少见。但是,由呼吸道吸收侵入的毒物,一部分附在鼻咽部或混于上鼻咽的分泌物中而被吞咽。工人在有毒的车间内饮食、吸烟或用污染了毒物的手取食物等,常可将毒物带入消化道。毒物进入肠道后,主要在小肠内吸收。一部分经门静脉至肝脏,由于肝脏的解毒作用,使之成为毒性较小或无毒的物质;另一部分还可随胆汁分泌,再在肠内吸收;从粪便中还可排出一部分。因此,从消化道侵入的毒物,只有一部分未经解毒的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它的后果,一
8、般不如从呼吸道及皮肤粘膜吸收者严重。,3、皮肤和黏膜:有些工业毒物,可以原形态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完整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从皮肤所能吸收的毒物,有的是经毛囊空间通过皮肤腺而吸收的,也有的是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后侵入的。经皮肤黏膜侵入的毒物,也不先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而随血液流布至全身。,4.工业毒物的解毒和蓄积 毒物进人体后,随着它的特性,在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大部分有机化合物在体内都经过一定的解毒过程,常见的解毒反应有水解、氧化、还原、结合四种。体内的毒物经过解毒或不经过变化最后将有一部分或全部排出体外。工业毒物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肾脏和肠道;其次,某些毒物也可以从肺脏和、皮肤
9、汗腺或唾液、浮汁、月经、血液等排出。某些工业毒物在体内解毒不完全或排泄不充分时,能被输送到某些器官和组织中,以不溶性或难溶性化合物在体内形成暂时的或长期的贮藏,当遇到某些适宜条件时,可再度以可溶性状态,大量进人血液,引起中毒症状。,5.中毒常见症状1、皮肤和黏膜损害:皮肤接触毒物后,可发生搔痒、刺痛、潮红、斑丘疹、发绀、浮肿,甚至剥脱性皮炎等。眼黏膜可发生羞明、疼痛、充血、异物感、大量流泪、分泌物增多等。鼻粘膜可发生流涕、喷嚏、鼻腔发干等。2、呼吸系统损害:发生鼻、咽部干燥、疼痛、烧灼感、咳嗽多痰、声音嘶哑、气喘、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重者可全身青紫、呼吸衰竭而死亡。3、消化系统损害:发生口腔
10、黏膜溃烂、口中异常气味、流涎、牙痛、牙齿动摇、齿龈肿胀、出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食道与胃部烧灼感、上腹痛、肠疼痛、腹泻、便泌、便血等。,4、心脏血管系统损害:发生心悸、气促、心率不整、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心力衰竭甚至休克等。5、造血系统损害:发生各种程度的贫血、出血、血液变化等。6、泌尿生殖系统损害:发生尿血、尿闭、排尿困难,子官出血、月经不调、经闭等。7、神经系统损害:周缘神经系统中毒发生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疼痛,肢体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则发生头痛、头昏、眩晕、神力听力障碍,瞳孔改变,震颤、共济失调,各种瘫痪、抽搐、惊厥、精神躁动、谚妄、意识不清,甚至可昏迷而死亡。,6.中
11、毒的预防 l、技术措施:(1)设备密闭:把有毒物质密闭在设备内或采用负压生产,避免毒物漫延到空气中。(2)通风排毒和回收净化:把跑出来的毒物排掉并加以回收净化处理。(3)隔离操作:把生产有毒物的设备同工人操作地点隔离开来。(4)用管道来输送有毒物质,避免、减少工人直接接触有毒物质。(5)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不用人工直接操作。(6)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改革工艺,以无毒原料代替有毒原料或用毒性小的原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料。,2、管理措施:(1)建立和认真贯彻执行必要的防毒管理制度。(2)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加强个人防护,特别是检修设备、清理槽罐时,必须使用必要有防护用具,加强监护。
12、(4)配备专门人员从事劳动保护工作。设立必要的有毒气体防护急救组织。(5)开展职业卫生监护,建立职业健康档案。,三、仪化公司气防安全管理细则简介,制度文号:YZHX0902014制定目的:防止职工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窒息伤亡等事故,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确保生产过程和抢险救援中的人身安全生效日期:2014年9月9日前身是仪化公司气防安全管理细则(仪化股消2011418号)全文可以在短纤中心内网上下载到。,1 基本要求,1.1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各单位气防安全管理。合资公司参照执行。1.2 气防设施与器材管理除执行本规定外,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1.3 气防安全管理是公司HS
13、E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气防工作管辖的范围包括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的有毒有害气体生产、输送、储存或泄漏的区域与场所。1.4 公司气防安全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气防安全工作责任制。,2 管理职责,2.1 消防气防中心是公司气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气防安全管理和现场气防救援工作。其职责是:2.1.1 制定公司气防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公司气防安全管理网络,落实气防安全责任制,对公司气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2.1.2 负责确定公司气防点,明确气防器材配备标准。2.1.3 编制气防器材的操作规程,负责公司气防培训,指导
14、专(兼)职、志愿气防人员的业务训练,组织实施公司气防技能竞赛。2.1.4 负责公司气防器材的维修、检测和贮气瓶的充气工作。2.1.5 负责空气呼吸器气瓶的专业管理和产权管理工作。2.1.6 编制气防急救预案,定期组织气防演练。2.1.7 制定和落实值勤制度,负责公司突发急性中毒事件的救援工作。2.1.8 建立气防档案、管理台帐。,2.2 设备管理部职责2.2.1 负责对空气呼吸器维修费用审核,下达年度设备检维修费用计划。2.2.2 审批空气呼吸器补充、更新计划。2.2.3 负责空气呼吸器贮气瓶的压力容器(气瓶)监督管理工作。2.2.4 负责对气防安全分析检测仪器、监视测量仪器的设备和计量管理,
15、并按要求组织定期计量校验工作。2.3 生产技术部负责气防器材检测专项费用的审核,下达年度检测费用计划,并负责对检测费用报销的审核工作。2.4 发展计划部负责建设项目立项、报(审)批及投资计划管理等工作中气防器材“三同时”的组织工作。2.5 工程建设部负责公司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气防器材配置“三同时”的基础设计工作。2.6 企业管理部负责按绩效考核管理要求对气防安全考核情况进行审核。2.7 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气防安全培训计划的审批工作。,2.8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气防安全的管理。其职责是:2.8.1 执行公司气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级气防安全责任制。2.8.2 负责本单位的气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本单
16、位区域内外委检修人员的培训及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气防安全活动。2.8.3 对气防点进行管理,定时巡检,确保气防器材完好有效。(各前纺装置直接相关)2.8.4 建立本单位气防档案、台帐。,3 管理内容与方法,3.1 气防点的设置3.1.1 公司依据生产和储存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特性、危险性及发生火灾后的风险性等因素确定气防点。3.1.2 气防点的设置标准3.1.2.1 可能持续释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3.1.2.2 有可能产生大量酸物的场所。3.1.2.3 有可能产生气相热媒的场所。3.1.2.4 发生生产工艺事故后氧含量急剧下降,有可能窒息的场所。3.1.2.5 关键生产装置或密封性的建筑
17、在发生火灾后有可能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烟雾以及影响公司生产的场所。3.1.2.6 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场所。,3.2 气防安全培训3.2.1 消防气防中心负责编制年度气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气防安全教育培训。3.2.2 气防知识与气防器材操作应列入三级安全教育和考核内容。气防点的岗位职工在上岗前须接受气防教育培训,达到“气防一能”(能正确操作气防器材)的目标,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3.2.3 有气防点的单位应将气防知识与气防器材操作纳入员工教育培训计划,每年至少组织1次气防教育培训,有气防点的岗位(班组)每季度不得少于1次学习与训练。,3.2.4 下列
18、人员必须参加气防知识和气防器材操作培训:3.2.4.1 配置气防应急柜的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纺丝)3.2.4.2 专(兼)职气防管理员和专(兼)职、志愿气防人员。(安全员)3.2.4.3 有气防点装置的装置长、装置技术人员及值班长。(装置长、技术员、值班长)3.2.4.4 对进入密闭空间、有毒有害场所进行危险性作业的外委施工检修人员在作业前须进行危险性告知,并进行防护器材操作培训。,3.2.5 气防安全培训的内容3.2.5.1 公司气防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3.2.5.2 本单位生产现场有毒有害物质的识别、防护知识、现场中毒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现场急救方法。3.2.5.3 气防器材的作用、技术性能
19、、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3.2.6 专(兼)职气防人员的培训由消防气防中心组织培训和考核,专(兼)职急救人员必须进行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培训,取得红十字会签发的“救护员证”后持证上岗。3.2.7 兼职气防管理员的气防安全培训和气防点岗位职工“初级救护员证”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牵头、消防气防中心组织培训和考核;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志愿气防人员、外委施工检修人员的气防知识与器材操作培训由各单位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培训并考核。,3.2.8 气防点岗位职工必须进行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培训,培训率须达到100%,当班职工有效“初级救护员证”持证率不低于60%。3.2.9 从事气瓶充气的操作人员须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取
20、得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上岗。未经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不得进行气瓶充填。3.2.10 从事气防器材维修人员须经气防器材生产企业培训合格,并取得授权委托维修许可后方可进行维修操作。3.2.11 各单位应建立气防安全教育培训台帐。,3.3 气防预案与训练3.3.1 消防气防中心须编制气防急救预案,并每月单独或配合消防演练进行1次气防演练。3.3.2 设有气防点的单位应编制现场气防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1次气防演练。3.3.3 消防气防中心须编制气防训练方案,专(兼)职气防人员应加强训练,不断提高抢险救护专业技能。3.3.4 各单位应经常组织志愿气防人员进行训练
21、,消防气防中心负责指导、监督和考核。,3.4 气防监护3.4.1 进入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内进行检修等较大危险性作业时,应严格执行仪化公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好预防措施和应急办法,并指派专人进行监护。3.4.2 监护人在工作时,必须配备齐全防护器材,做好气防急救准备工作。安全措施未落实,急救措施未到位的,不得进行作业。3.4.3 需要消防气防中心专职气防急救队伍现场监护时,由需监护单位向消防气防中心提出申请,填写消(气)防监护申请单。,3.5 气防应急处置3.5.1 突发急性中毒事件时,发现者、事故单位应立即报警,同时组织抢救、自救互救工作。3.5.2 固定电话报警号码为“119”
22、,手机报警为“0514-83231119、0514-83232119、0514-83233119”。医疗救护急救电话为“120”,手机报警为“0514-83223120”。3.5.3 报警人报警时要讲清事故单位、部位和详细地址、事故物料性质和事故状况(包括有无中毒人员及数量)、报警人姓名和报警电话等。,3.5.4 消防气防中心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坚持“立即、就地、先救命后治伤”的抢救原则,针对受害人员损伤程度和中毒出现的症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紧急抢救。对现场难以急救的重度中毒者,一边采取应急救护措施,一边组织送医院抢救。3.5.5 抢救人员必须佩戴好防护器具后方可进行抢救,抢救现场要
23、留有预备抢救人员,保证抢救工作不间断。,4 气防器材管理,4.1 气防装备器材是指气防抢险车、气防应急柜、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苏生器、专用安全绳、有毒气体防护服、有毒气体检测仪、担架等防护器具。4.2 气防装备器材必须时刻处于良好备勤状态,只能在抢险救援、培训、演练时使用。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挪用。消防气防中心在气防抢险、演习等特殊情况下有权调用各单位的气防器材。4.3 气防抢险车及车载气防抢险急救器材纳入消防车辆设施管理。,4.4 气防应急柜4.4.1 气防点应配备气防应急柜,应急柜的设置位置须与危险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4.4.2 气防应急柜设置位置必须醒目,便于捷径取用。禁止置于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防安全培训 安全 培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