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磁阻抗效应》PPT课件.ppt
《《巨磁阻抗效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巨磁阻抗效应》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巨磁阻抗效应Giant magneto-impedance,巨磁阻抗效应,简称GMI(Giantmagneto-impedance),是指某些材料在通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其交流阻抗随外加轴向磁场迅速变化的现象,常见的这种材料为Co基非晶丝等。它来源于磁感应(Magneto-inductive),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当时材料和应用领域的限制,GMI的应用前景并不明朗,在当时和以后的几十年里未引起人们注意。,GMI的发现,1992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KMohri(毛利佳年雄)等在CoFeSiB软磁非晶丝中发现了GMI效应,即非晶丝在交变电流激发下,其阻抗值随沿丝轴方向施加的外磁
2、场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阻抗变化率ZZ0在几奥斯特(Oe)磁场作用下可达50,比金属多层膜FeCu或CoAg在低温、高磁场强度下观察到的巨磁电阻效应(GMR)高一个数量级,自此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ZZ0一般定义为(ZH-Z0)Z0,其中Z0、ZH分别表示无外磁场和外加磁场下软磁材料的交流阻抗,其比值的大小表示材料对磁场变化的敏感程度。,GMI效应的特点,灵敏度高、响应快、温度稳定、无磁滞等,在低场范围(1Oe左右)范围,阻抗随磁场增加而急剧减小,最后趋于饱和,饱和场约10Oe,磁阻抗最大变化率为100以上。,GMI效应的物理本质还不是非常清楚,但是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GMI效应的出现是
3、在足够高频率下趋肤效应的结果。趋肤效应: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的现象。趋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当频率很高的电流通过导线时,可以认为电流只在导线表面上很薄的一层中流过,这等效于导线的截面减小,电阻增大。,当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趋肤效应,趋肤深度 式中 为丝的环向磁导率,为电流角频 率,为电导率。外磁场可以影响材料内部的等效场,使材料的有效磁导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材料的趋肤深度发生变化,而趋肤深度变化意味着驱动电流流过样品的有效面积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样品的有效阻抗发生变化,最后导致巨磁阻抗效应的产生
4、。,非晶态合金(金属玻璃),一种没有原子三维周期性排列的金属或合金固体。它在超过几个原子间距范围以外,不具有长程有序的晶体点阵排列。原子在三维空间呈拓扑无序状排列,不存在长程周期性,但在几个原子间距的范围内,原子的排列仍然有着一定的规律,因此可以认为非晶态合金的原子结构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通常定义非晶态合金的短程有序区小于15nm,即不超过4-5个原子间距。,(a)晶态,(c)位置无序,(b)成分无序,(d)拓扑无序,和普通晶态金属与合金相比,非晶态金属与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磁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等,通常又称之为金属玻璃或玻璃态合金。可部分替代硅钢、玻莫合金和铁氧体等软磁材料,且综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巨磁阻抗效应 磁阻 效应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