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充电的基本要求》PPT课件.ppt
《《对充电的基本要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充电的基本要求》PPT课件.ppt(2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10,全国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第二讲,蓄电池对充电和放电的基本要求,要 点 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是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的技术关键。蓄电池应用技术,是蓄电池成组应用研究的依据。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特性,是研究蓄电池应用技术的基础。本讲将对三种蓄电池充放电特性和对充电和放电的基本要求进行讨论。,当前,主要应用的蓄电池可以分为三类:(1)非密封富液蓄电池。(2)密封和阀控密封蓄电池。(3)高性能绿色新型蓄电池。,第 1 类:非密封富液传统蓄电池:如铅蓄电池、镉镍蓄电池等。,这类蓄电池的显著特点是:结构简单;优良的自动均衡功能;最简单的成组技术和成组应用技术;最简单
2、的充放电技术和设备要求;至今仍有大量应用。,这类蓄电池主要缺点是:污染严重、储能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维护工作量最大。,随技术发展,这类蓄电池的应用,处于快速萎缩状态。,当前充放电技术和充放电设备,都是基于这类电池的特点和当时技术水平形成的。其充放电控制方法的著特征是采用“基于单体电池”,第2类:密封和阀控密封技术的传统蓄电池:阀控铅酸蓄电池、碱性密封蓄电池等 这类蓄电池是第 1 类蓄电池的改进型产品。,这类蓄电池的技术特点是:采用氧循环技术;实现了蓄电池的密封或阀控密封。,与第1类蓄电池比,具有:少维护、低污染、储能高效率、使用寿命长等显著特点,已经得到得到迅速推广。,其中,阀控铅蓄电池是当前
3、铅酸体系蓄电池的主流产品。但污染问题仍没有完全消除。与锂离子蓄电池比:制造成本低;储能效率低20%以上;生产能耗高34倍;全生命周期内使用成本高一倍左右;存在铅、酸污染。,蓄电池成组应用中,应注意:阀控铅蓄电池与铅蓄电池的技术特点;虽然同属于铅酸蓄电池体系,铅蓄电池具有很强的自动均衡充电特性,宜采用基于单体电池充电方法和恒流充电模式;而阀控铅蓄电池自动均衡能力十分有限,不能采用恒流充电模式,当前普遍采用的基于端电压的恒流限压充电模式,也不适用于蓄电池组的充电。两者成组应用技术存在巨大差异。,第 3 类,是绿色高性能新型蓄电池。这类蓄电池主要有:锰酸锂蓄电池、磷酸亚铁锂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
4、池等。,这类蓄电池显著特点是:绿色无污染、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使、储能效率高等。,其中,锂离子蓄电池是新型蓄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节能与新能源产业技术和产业竞争的焦点;,也是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掌握了新型储能产业关键技术,就掌握了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竞争的主动权。,蓄电池的成组技术和成组应用技术,是储能电源系统的技术关键。是当前制约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瓶颈。,蓄电池成组技术、成组应用技术和设备研究,是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是为蓄电池安全运行(即充电和放电)提供技术条件的相关设备的集合。了解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特性,及
5、对充放电设备的要求,是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研究的基础。,下面将从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充放电方法及对充放电设备的基本要求入手,讨论:蓄电池充放电特性;蓄电池成组技术;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对充放电设备的基本要求。,铅蓄电池对充电和放电的基本要求,铅蓄电池 即是普通非密封富液铅蓄电池。这类蓄电池由于性能落后、酸污染严重、使用寿命短、维护管理工作量大,应用范围已经大幅萎缩,已不是本关注的重点。,为了认识充放电技术和设备的现状,便于理解阀控铅蓄电池对充电和放电的要求。仍有必要对铅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特性,及对充电和放电的基本要求讨论。,铅蓄电池主要包括:启动型铅蓄电池、动力型铅蓄电池、船用铅蓄电池、固定型铅
6、蓄电池 电动车辆用铅蓄电池等品种。,2.3.1.1 铅蓄电池对充电的要求,蓄电池产品技术文件中,对充电、放电和维护都有具体要求。相关标准中对技术要求、环境要求等也有具体规定。蓄电池的充电、放电和维护管理技术要求,用户都可以从产品技术文件和相关产品标准中详细了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规定和要求都是对(单个)蓄电池的要求。单体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方法,不适用于成组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也不适用于成组蓄电池充放电设备的研究。,成组技术和成组应用技术研究,主要是研究在蓄电池成组应用时,满足蓄电池应用技术要求的方法和技术措施。下面的讨论,都首先对各种蓄电池的不均衡性适应特性进行重点讨论。,铅酸蓄电池的特点是
7、:在充电过程中具有 良好的自动均衡能力。,图2-5 铅蓄电池充电反应特性曲线,有效充电反应,在充电末期(电压上升到约2.4V),PbSO4 已经趋于全部转化为PbO2和Pb,充电过程电极反应已基本结束。由于超电势有限,H2O分解仍较弱。,若继续通过充电电流,超电势将继续升高,水的分解逐步加强。当充电完结后,充电电流将全部用于电解水。,铅蓄电池充电特性可以简化为如图2-6的等效电路描述。,等效电路的电压电流曲线,铅蓄电池的充电电压特性曲线属于如图2-1(a)。当完全充电后,蓄电池电压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电压值,不再有明显升高。,图2-1(a),当充电电流通过电阻R1向电容器C充电时,电容器C
8、上的电压将缓慢上升。当电压上升到电水电解电位(等效为压敏电阻R2的额定电压)后,充电电极反应剩余的电流,将被电解水(等效压敏电阻R2)全部吸收。并减缓电容器C上电压上升速度。,随充电电极反应电流逐渐减小,蓄电池充电电压继续上升。当充电电极反应完全结束后,充电电流将全部用于电解水,超电势基本稳定,蓄电池充电电压基本稳定,等效稳压管D的稳定电压值。,铅蓄电池的水解反应可消耗很大的电流,使其具有很好的自动均衡特性。,简单的恒流充电和两阶段恒流充电,即可满足铅蓄电池对充电的要求。(如图2-7)。,恒流充电方法是铅蓄电池基本充电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一个恒定的电流对蓄电池充电(图2-7的0-3区间)。当蓄
9、电池进入“沸腾状态”,且连续两小时所有电池电压基本不再上升时(图2-7的3-4区间),充电结束。,这种充电方法简单,能够将所有蓄电池完全充电。主要缺点是:充电效率很低,后期大量电能用于电解水;电极的腐蚀十分严重,电池寿命短。,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之后改为两阶段恒流充电,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两阶段恒流充电方法是:先以恒流的方法进行充电(图2-7的1-2区间);当蓄电池进入“沸腾状态”后(图2-7的2时刻),将充电电流减小到初始充电电流的一半继续进行充电。当再次进入“沸腾状态”,且连续两小时所有蓄电池电池充电电压不再升高时(图2-7的2-6区间),充电结束。,这种充电方法与恒流充电比,充
10、电效率、蓄电池腐蚀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但只是程度减轻而已。在汞整流器、硒整流器和硅二极管技术时代,在只能采用可变电阻器或抽头变压器、磁放大器调整电流的技术条件下,已是最先进的充电技术和充电设备了。,上述两种充电方法的充电终结条件。都是以所有蓄电池单体均处于“沸腾状态”,且充电电压连续两小时不再升高为充电结束条件。即充分利用其足够大的“自动均衡能力”,使全部蓄电池完全充电。,随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可控硅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和大规模推广使用,充电设备的控制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为连续自动调整电压和电流成为现实,随之出现了控制技术更先进的多阶段自动恒压充电方法和充电设备,自动恒流限
11、压充电方法和充电设备,实现了调节自动电压和电流。,恒流压限自动充电模式,恒压值等于:蓄电池的额定充电电压乘以串联蓄电池个数。,采用这种充电控制方法,则出现以下问题(如图-8):当蓄电池组的端电压等于额定充电电压值,即平均电压等于恒压充电压值时,其中一部分电池充电电压等于或高于平均值,能够完全充电;另一部分蓄电池充电电压将低于平均电压而不能实现完全充电;由此产生了落后电池。,恒流限压充电模式,不适用于铅蓄电池。,图2-8 恒流限压充电模式蓄电池的电压,恒流充电方法和分阶段恒流充电方法的特点是,存在严重的过充电。过充电对铅蓄电池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如图2-9)过充电7.6%时,充放电循环减少30%
12、左右。,图2-9 过充电系数与放电深度对循环寿命的影响过充电系数X:1-0;2-0.076;3-0.107,主要原因是:(1)过充电时会产生大量气体析出,会冲刷活性物质,造成活性物质松软脱落。(2)过充电时正极板栅合金受到严重氧化而腐蚀。当过充电系数为10.7%时,循环寿命下降40%以上。,综上所述,铅蓄电池对充电的基本要求是:(1)充电电流应根据用户对性能的要求合理确定,但不应超过供应商提供的最大允许充电电流,一般应控制在6I20范左右,即可满足蓄电池性能要求。充电开始阶段应防止电流过小。,(2)蓄电池温度对蓄电池使用寿命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可能确定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但不应超
13、过蓄电池供应商提出的温度控制范围,一般不要超过60为宜。,(3)恒压限流充电,不能实现所有蓄电池完全充电,不适用于铅蓄电池。若必须采用恒压限流充电,应定期进行均衡化充电。铅蓄电池均衡化处理可以采用分阶段恒流充电即可。,2.3.1.2 铅蓄电池对放电的要求,对铅蓄电池的寿命影响最大的是:放电电流大小;放电深度;蓄电池温度。,(1)放电深度对寿命的影响,铅蓄电池放电深度对寿命影响很大,随放电深度的增加,适用寿命随之减小。正常使用的铅蓄电池,额定放电深度为80%。,图2-10 铅蓄电池放电深度对循环寿命的影响,(2)放电电流对容量和寿命的影响,放电电流对寿命也有重要影响。放电电流密度对PbSO4在正
14、极分布的影响如图2-11。图中可以看出,在电流小于4I20时,PbSO4在整个电极厚度内均匀分布。,图2-11 电流密度对PbSO4在正极分布的影响1:1.4A/m2 1I20 2:60A/m2 4 I20 3:300A/m2 20I20 4:1800A/m2 120I20,随放电电流增加,PbSO4在电极厚度内的分布不均匀度增大,在靠近电解溶液两边的PbSO4浓度较大,而电极厚度的中部PbSO4含量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越靠近中心部位,电解液中H2SO4越不能及时补充,反应速率下降,电化学产物减少。放电电流密度越大,反应越趋于电极表面。,当放电电流较小时(7I20),活性物质结晶细小、致密、分
15、布均匀、结合牢固,能较好地展现蓄电池的各项性能。,随放电电流增大,活性物质结晶颗粒增大、疏松、容易脱落、在电极内分布不均匀度增大,寿命缩短。,不同放电率对容量的影响如表2-3。放电电流对蓄电池性能影响是很大。,(3)温度对寿命的影响,表2-3 温度对铅蓄电池寿命的影响,图2-12 温度对牵引铅蓄电池寿命的影响,用于电动车辆的牵引型铅蓄电池温度为5060时使用寿命最高,可达到1万公里左右(100%),温度超过70时,使用寿命低于400公里(仅为4%左右);当温度低于30,使用寿命低于2000公里(仅为20%左右)。,铅蓄电池对放电的要求:(1)放电深度应控制在80%以内。单体蓄电池最低放电电压不
16、应低于产品说明书的规定。(2)放电电流不应超过蓄电池产品说明书的规定。(3)若需要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则应相应减小放电电流,或降低放电深度。,(4)蓄电池的温度应控制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5)放电后,应及时补充充电。若放电深度过大,应尽快补充充电,若超过24小没有补充充电,电极将产生不可逆硫酸盐化。,2.3.2 阀控铅蓄电池对充电和放电的基本要求,自 1860 年铅酸蓄电池研究成功以来,经过 150年左右发展,技术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至尽仍是应用最广泛的蓄电池产品。,铅蓄电池存在两个主要缺点:(1)充电过程中存在电解水过程,虽然具有自动均衡的正面作用,但同时使充电效率降低,充电后期,超过9
17、0%的充电电能用于电解水,充电效率不到10%,不仅产生大量氢气和氧气,造成不安全问题,而且水消耗量很大,需要经常补充水,电解液调整困难。(2)排出的酸雾和溢漏的电解液造成的酸液腐蚀和污染十分严重。,1912年Thomas Edison 提出第一个在蓄电池上部安装铂丝或海棉状物,使充电过程电解水产生的氢和氧再化合成水返回电解液中。到1971年美国盖茨公司研制出第一个园柱型密封铅蓄电池,其后20年间,阀控蓄电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阀控铅蓄电池不仅克服了铅蓄电池的两个主要缺点,性能得到很大提高。,阀控铅蓄电池虽仍属于铅酸体系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电极反映机理仍与铅蓄电池相同,其特点是,采用氧循环技术和贫
18、液技术,实现了阀控密封。具有使用寿命长、少维护、少酸污染等显著特点。结构、工作机理和特性发生了重大改变。,阀控铅蓄电池充特性简化等效电路如图2-37。,等效电路电流电压曲线,2.3.2.1 氧循环基本原理,表2-4 阀控蓄电池氧循环原理,从表中反应式看出,在碱性蓄电池中析O2消耗的OH-与在铅蓄电池中析O2消耗的H2O,均在负极中获得再生。,一般认为,在密封蓄电池中,负极起着双重作用,即在充电末期或过充时,负极一方面与正极传输过来的O2起反应而被氧化,另一方面又接受外来电路传输来的电子进行还原。这一反应在铅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中是一致的。,上述氧循环的机理称为化学机理,即负极活性物质与氧进行化学
19、反应的中间步骤。,阀控蓄电池氧循环原理 电化学机理,但也有认为是电化学机理,即如表中最后净反应那样,氧直接在负极活性物质上进行还原。,阀控蓄电池氧循环原理 化学机理,铅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虽然氧还原机理相同,但密封方式是有区别的。,在碱性蓄电池中,由于镉的平衡电势比氢正约100mV,所以不会析出氢气;而铅的平衡电势比氢负350mV,充电态超过90%就有氢气析出的可能。为了安全,不能让氢气在电池中积聚,此外还考虑到有机物在正极氧化产生CO2。所以铅蓄电池采用阀控密封结构,而碱性蓄电池一般采用全密封结构。,认识氧循环机理,对研究阀控铅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具有有十分重要意义。,2.3.2.2 贫液技术,
20、若要使氧的复合反应能顺利进行,必须使氧能够从正极移动到负极。氧的移动越容易,越顺畅,氧的复合就越容易。单位时间内氧从正极向负极迁移的数量越多,允许充电的电流就越大。,氧的迁移有液相通道和气相通道。液相通道受液体扩散速度和隔板孔隙率及孔隙通道的限制,迁移数量十分有限。富液电池只能在液相中进行氧迁移,只能在很低的电流水平下进行氧的复合。,阀控铅蓄电池采用孔隙率达到94%。由大小不同孔径的超细硅硼钎维制成的隔膜。其中小孔充满电解液,较大的孔留做气体通道,使氧可以在气相状态迁移,可以实现很大的电流充电。,电解液的饱和度与复合电流的关系如图2-13,图2-13 隔膜不同侵透率时的复合电流,为了保持足够的
21、气体通道,必须严格限制电解液的加注量(通常控制在60%90%之间的贫液状态)。,采用氧复合技术实现阀控密封;为了提高充电电流,即在更大的充电电流下仍具有高效氧循环能力,阀控铅蓄电池采用贫液技术,使氧在气相态下迁移;采用氧循环和贫液技术,是阀控铅蓄电池的显著特点。,影响氧复合的主要因素,了解影响氧复合的主要因素,是研究阀控铅蓄电池充放电技术,正确使用阀控蓄电池的基础。,影响阀控铅蓄电池氧复合的主要因素有:(1)超细玻璃钎维隔膜被电解液饱和的程度。电解液饱和程度决定了复合电流的大小。过度饱和变成了富液电池,氧只能在液相态下迁移,氧复合能力很差,实现完全氧复合充电电流很小,对蓄电池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22、,电解液饱和度过低,电解质和H2SO4 的溶解量过少,不能达到额定容量。图2-14给出了电解液加注量与容量和氧复合度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饱和度为80%,充电电流为1I20时,产生的氧可全部被复合,可提供总容量的75%。,图2-14 阀控铅蓄电池电解液体积对氧复合和容量的影响,(2)氧分压对氧复合的影响,从图2-15可以看出,氧分压与氧复合电流大小有直接关系。提高氧分压,可以提高氧复合效率。但为了安全,氧分压不能过高。国家标准对氧分压有明确规定,在修改铁路用阀控铅蓄电池时,为了提高氧复合效率,提高了氧分压。,图2-15 氧分压对氧复合能力的影响电解液密度1.310g/cm3,隔膜饱和度9
23、3%,负极面积0.218m2,充电电压2.34V,表2-5 是铁路机车用阀控铅蓄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浮充电电压时,氧分压数值。,表2-5 不同温度时不同浮充电电压时的氧分压kPa,(3)隔膜的压缩率 对氧复合的影响,超细玻璃钎维隔膜必须与电极紧密接触,使电极与隔膜的孔隙小于超细玻璃钎维隔膜中的大孔。若隔膜与电极间隙过大,正极产生的氧将由该空隙向上排泻到电池顶部空腔内,而不能迁移到负极进行氧复合。,一般压缩率在15%20%最好,10%30%还能保证性能。若电池变形,使隔膜压缩率降低,将严重影响氧符合。防止电池变形造成隔膜的压缩率减小,对防止阀控铅蓄电池早期失效有重要作用。,(4)充电电流对氧
24、复合的影响,在充电时,正极上的析氧速率与施加的充电电流成正比(如图2-16),即充电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析出的氧越多。,图2-16 充电电流与复合率的关系,受氧由正极传输到负极,并在负极表面液膜中进行还原的速度的限制,即氧复合的速度慢于氧析出的速度,充电电流必须限制的合理水平。若充电电流大于可接受充电电流,氧复合效率会显著降低。,可接受充电电流:一般规定初始充电电流不应大于6I20左右。不同蓄电池和同一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不同时刻的可接受充电电流是不同的。蓄电池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充电电流值,仅是参考值。实际应用中,确定蓄电池组实际可接受充电电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问题。,在1987年,第二炮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充电的基本要求 充电 基本要求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