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煤沉积体系和相》PPT课件.ppt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煤沉积体系和相》PPT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含煤沉积体系和相,煤田地质学,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第八章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一、含煤岩系及其同义词 1.含煤岩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同义词有:含煤沉积、含煤地层、含煤建造、煤系等。含煤岩系的简称即“煤系”。,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2.属性特点:(1)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的沉积实体,是特指含有煤层的一套沉积岩系,是充填于含煤盆地(含煤盆地与聚煤盆地的区别)的具有共生关系的沉积总体。(2)含煤岩系的顶底界面不一定是等时性界面,即可以是等时的也可以不等时的。(3)含煤岩系的形成要求:古构造、古气候、古植物和古地理。,
2、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二、煤系及其岩性特征 1.颜色:主要以灰色、灰绿色及黑色的沉积岩组成,含有一定的杂色岩石。主色调:暗色(有机质)2.岩石类型:各种粒度的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碳质泥岩、煤、粘土岩、石灰岩,以及少量的砾岩等,有的还含有油页岩、硅质岩、火山碎屑岩等,这些岩石一般交互出现。,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3.不同地区岩性差异大: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含煤岩系,其岩性组成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含煤岩系沉积时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含煤岩系岩性组合特征,-以粗碎屑岩为主;-以细碎屑岩为主;一以碎屑岩为主夹多层石灰岩;-以石灰岩为主;-以火山碎屑岩为主(有玄武岩),第八章
3、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4.火山作用对成煤作用的影响:含煤岩系中往往含有厚度不等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因为火山作用可为成煤物质繁衍提供大气及土质条件。5.含植物化石与各种结核:含煤岩系中含有大量植物化石,也有的含有较丰富的动物化石及各种结核。如黄铁矿结核、菱铁矿结核等。6.旋回结构清楚:含煤岩系一般具有较好的旋回结构。因为盆地聚煤作用具有阶段性,煤层一般是在一定的盆地充填阶段形成,煤层就是一个沉积阶段的产物。,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三、煤系的旋回结构 1.含煤沉积旋回 煤系的旋回结构是煤系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煤系沉积层序中有共生关系的岩性、岩相等特征有规律的重复交替现象。2.旋回
4、的类型 反映煤系旋回结构的岩层特征多种多样。例如,根据岩石的粒度特征,称粒度旋回,依据岩层的厚度、层理类型,称为层序旋回,也有的仅依据岩石类型特征等。综合运用多种岩层特征确定出沉积相,从而反映出的旋回称为沉积相旋回。,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3.煤系旋回的划分传统的美国学派将旋回底界选定在有冲蚀作用的河道砂岩之下;欧洲学派将旋回的底界定在煤或根土岩与上覆的海相页岩或石灰岩之间;三角洲学派则将旋回底界选定在海相石灰岩和上覆前积页岩或向上变粗的砂页岩层序之间,不同方法确定旋回界线的比较,1-水道砂岩;2-向上变粗层序;3-含贝壳的页岩;4-含贝壳的灰岩;5-煤;6-根土岩;P-前积相;A
5、-加积相;T-海侵相,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海进-海退旋回的划分 以海退为旋回起点还是以海侵为起点。对于煤系旋回的划分,以海退为起点还以海进(侵)为起点划分旋回,要分析煤层的成因特点与聚煤作用。,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4.煤系旋回结构的成因分析 煤系旋回结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沉积成因、构造成因及气候变化成因。沉积作用因素是指在一种沉积体系内部,其沉积、搬运能量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如:河道的曲流迁移作用所引致的周期变化;决口扇沉积中的周期性洪泛变化中;潮汐沉积中,由于涨落潮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水下重力流的周期性变化;冲积扇沉积中间歇性水流、脉冲流等的周期性变化;三角洲沉积中
6、,在进积、退积中三角洲朵叶的迁移、摆动等周期性变化等。,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旋回结构也是多样的。如,冰川作用和冰川消融作用的交替,影响大区域或全球的海面升降变化,因而造成滨岸沉积的旋回层序。地壳运动因素引起的旋回结构往往分布范围较广,规模较大。与造陆运动的不同周期升降有关。水平方向的地壳构造运动也可引起沉积作用的周期性变化。,第八章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2 煤层,第八章 2 煤层,一、煤层及其形成(一)煤层:1.煤层是一种特殊的沉积岩层:由泥炭层经过成煤作用和沉积作用转化而来,为层状矿床,具有一定的层位和分布空间。,第八章 2 煤层,2.泥炭的堆积保存必须
7、具备的条件:植物的大量繁殖-这是泥炭的物质来源,沼泽水位的逐步抬升-以避免有机质的氧化分解,碎屑沉积物的贫乏-以保证泥炭质量。只有泥炭层堆积界面的增高和沼泽水面的抬升保持均衡,泥炭层才能不断增厚。这种均衡状态一旦遭到破坏,泥炭的堆积过程就随之终止。,第八章 2 煤层,(二)煤层的形成 1.煤层形成的条件:必须具备泥炭堆积的条件,同时又必须具备泥炭层保存的条件。这就是说当泥炭层堆积之后,只有在地壳沉降的构造背景下,泥炭层才会被上覆沉积物掩埋而保存下来。,第八章 2 煤层,2.植物遗体堆积速率与沼泽水面上升速率的关系-补偿关系 也可以用泥炭沼泽基底或盆地基底的沉降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论述。沉降
8、速率堆积速率:欠 沉降速率堆积速率:过 沉降速率堆积速率:均衡-可以形成厚煤层,第八章 2 煤层,3.煤层形成不是单一作用,而是复杂的作用过程:由于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沼泽水面抬升和植物遗体堆积加厚之间的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泥炭堆积的整个过程中,往往是不同补偿方式的反复交替,因而形成不同的煤层形态和煤层结构。厚煤层和巨厚煤层形成的地质条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第八章 2 煤层,二、煤层的结构和顶、底板(一)煤层的结构 1.煤层结构:煤层中是否含有其他岩性层或结核层。(1)简单结构:煤层包含煤分层和岩石夹层,不含夹石层者称为简单结构煤层;(2)复杂结构:含有夹石层者则称为复
9、杂结构煤层。2.煤层中的夹石层:煤层中的岩石夹层俗称夹矸。粘土岩、炭质泥岩或粉砂岩,有时为石灰岩、硅质岩、油页岩、细砂岩或砾岩。,第八章 2 煤层,(二)煤层顶板、底板 1.概念 在正常地层层序情况下,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称为煤层底板;而煤层的直接上覆岩层,称为煤层顶板。2.顶板与底板岩性特征 煤层底板以泥岩、粘土岩最为常见,富含植物根茎化石和不规则滑面,俗称根土岩。但并非所有煤层之下都有根土岩,可能与异地堆积有关。煤层顶板的岩石类型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泥岩、粉砂岩、砂岩和石灰岩,这主要取决于泥炭沼泽所处的沉积环境。,第八章 2 煤层,3.煤层与顶板的接触关系(1)明显接触:明显接触是指煤
10、层与顶板接触界限分明,界面平整,反映了沉积环境的迅速变化(如:灰岩)。(2)过渡接触:过渡接触是指顶板和煤层之间夹有薄层炭质泥岩、泥岩,或炭质泥岩与煤薄层的互层(俗称伪顶),反映了泥炭沼泽向覆水盆地的逐渐演。(3)冲蚀接触:冲蚀接触通常表现为冲积相砂砾岩对下伏煤层的冲蚀(如:冲积河道)。,第八章 2 煤层,三、煤层中的结核、包体和化石 1.煤核:煤层中常常含有各种不同矿物成分的结核,亦称煤核。煤核的形态、大小不一,基质成分也各不相同,主要是钙质、黄铁矿质浸入植物(或动物)残体内部而成。2.化石:煤层中还发现动物化石,例如,我国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浙江长兴煤田龙潭组的煤层中都发现了珊瑚、腕足
11、类和有孔虫化石,是海水内侵泥炭沼泽的证据。,第八章 2 煤层,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必须考虑煤层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和泥炭堆积的几个学说。考虑顶板、底板沉积环境与煤层沉积环境的连续解释。-即原地煤与异地煤的形成问题。,第八章 2 煤层,四、煤层厚度、煤层形态及其控制因素(一)煤层厚度 1.煤层厚度: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垂直距离。依据煤层结构,可将煤层分为总厚度、有益厚度和可采厚度。煤层总厚度是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和夹石层厚度的总和;有益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厚度的总和;可采厚度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适于开采的煤层厚度(目前,我国规定可采厚度为0.7m)。,第八章 2 煤层
12、,2.煤层厚度分级 极薄煤层:0.30.5m;薄煤层:煤厚0.511.3m;中厚煤层:煤厚1.313.5m;厚煤层:煤厚3.68.0m;巨厚煤层:大于8m者为。,煤层厚度,第八章 2 煤层,(二)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影响 1.成因:当泥炭沼泽发育在古侵蚀基准面上时,首先在低洼处生长和堆积了植物质形成的泥炭层,且相互隔离;随着区域性沉降或地下水位抬升,隔离的泥炭沼泽逐渐连成一体,泥炭层才在盆地范围内堆积。,第八章 2 煤层,湖北早二叠世梁山组煤体形态,第八章 2 煤层,2.识别标志:(1)煤层底板或基底岩层界面呈不规则起伏,而煤层顶板界面比较平整,即“顶平底不平”。(2)煤层厚度变
13、化急剧而不规则,且通常位于含煤岩系剖面的底部或下部。,第八章 2 煤层,辽宁阜新煤盆地泥炭沼泽 基底不平图示,(a)-平面图;(b)、(c)-剖面图,1-泥岩;2-砂岩;3-砾岩;4-巷道;5-煤层底板等高线,(3)基底古地形低洼处煤层增厚,向凸起部位变薄或尖灭。煤层的分层或层理被下伏基底岩层界面所截,上下分层呈超覆关系。,第八章 2 煤层,(三)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沉积控制 1.煤层分岔与尖灭 由于楔形碎屑沉积体的插入,有机质的堆积暂时被碎屑沉积所代替,碎屑注入一旦停止 植被重新繁殖,泥炭再次沉积,煤层由单一煤层分岔为两个或以上煤分层或独立的煤层。煤层分岔可以表现为多种样式:单一分岔;多个分
14、岔;单方向分岔;分岔又合并。,第八章 2 煤层,透镜状,连续分枝,之字型,煤层分岔类型,第八章 2 煤层,下斯托克顿煤层剖面图,1-砂岩,2-煤;3-页岩,第八章 2 煤层,原,组,煤,煤,3,3,上,下,1灰,4煤,200m,0,1,2,3,4,5,6,7,8,9,1-灰岩;2-泥质及根土岩;3-灰质泥岩;4-煤层;5-粉砂岩;6-细砂岩;7-中砂岩;,8-黄铁矿、菱铁矿结核;9-植物化石,山东腾县煤田煤层分岔示意图,第八章 2 煤层,(四)煤层形态和煤厚变化的同沉积构造控制 聚煤盆地基底的不均衡沉降,如基底断块差异性沉陷、同沉积褶皱和断裂等,通过对沉积环境的控制,能够对煤层形态和煤层变化产
15、生深刻的影响。1基底断裂系控制的煤层分带 盆缘一侧常常发育正断裂,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干基底断裂。盆地基底又往往被走向和横向断裂所切割,形成基底断裂网络。因此,整个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基底断块的不均衡沉降控制了沉积环境的配置和演变,相应地煤层形态和煤层厚度显示出沿倾向的分带性和沿走向的分区性。,第八章 2 煤层,含煤岩系各煤组由盆缘断裂内侧向盆地中部可大体划分为以下三个带:1)无煤带位于东南盆缘断裂内侧的边缘地带,煤层分支尖灭,被冲积扇砾岩所代替。2)分岔煤层带位于尖灭煤层带的内侧,煤层向盆缘断裂方向多次分岔,形成马尾状分岔样式。煤层层数增多,间距加大,并向扇带逐渐过渡,单层逐渐变薄,分岔
16、位置在垂向上不完全一致。3)聚结煤层带位于盆地中央地带,煤层密集或合并,单层厚度达到最大值,而层间距最小。各层段的聚结煤层带在垂向上不一定重合,与盆缘冲积扇向盆地推进程度有关。,第八章 2 煤层,阜新新丘区海州组横向沉积断面图(分为三个带)1-煤层;2-泥岩、粉砂岩;3-砂岩;4-砾岩,第八章 2 煤层,2盆内次级隆起和拗陷所引起的煤厚变化 聚煤盆地内部往往发育次级隆起和拗陷(或次级同沉积褶皱)对煤层形态和煤层厚度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由于构造分异和沉积补偿之间的不同状态,煤层的发育状况亦多种多样。,第八章 2 煤层,一般情况下,盆地内的次级隆起、同沉积背斜构成蓄水盆地内的浅水地带,沼泽持续
17、发育,出现厚煤层或聚结煤层带,煤层向拗陷部位分岔、尖灭;也可出现相反的情况,即盆地内的次级拗陷部位,湖沼相持续发育,而隆起部位冲积相发育,并存在频繁的层序间断。,辽宁田师傅早、中侏罗世煤系第四含煤段岩相厚度图,1-冲积相;2-冲积及沼泽相;3-沼泽相;4-岩相界线;5-厚线,m;6-厚大于2m;7-厚12m;8-沉积褶皱轴线,第八章 2 煤层,3盆内同沉积断裂活动引起的煤厚变化(1)聚煤盆地内的同沉积断裂活动可以造成含煤岩系厚度和岩相的显著变化,导致煤层形态和厚度的突变。在泥炭堆积最有利的地段,可以形成厚煤带。(2)厚煤带沿断层走向延伸,横越断层则迅速变薄,分岔或尖灭。(3)由于断层的不断生成
18、,已形成的泥炭层又被切割,两盘煤层层位、厚度难以对接。,第八章 2 煤层,德国下莱茵地区第三纪褐煤层的同沉积断裂,1-黄土;2-粘土;3-阶地;4-砂;5-褐煤,第八章 2 煤层,(五)煤层的冲蚀和顶凸构造 煤层的冲蚀是指泥炭堆积过程中或泥炭层被沉积物覆盖以后河流等对煤层的冲刷剥蚀。习惯上将前者称为同生冲蚀;将后者称为后生冲蚀。1.煤层的同生冲蚀 泥炭沼泽邻近同期发育的河道时,河道及其支流可能注入泥炭沼泽,河流充填物与泥炭层之间表现为冲蚀接触和逐渐过渡两种关系。,第八章 2 煤层,垂直古河床边缘的沉积剖面图,1-页岩;2-粉砂岩;3-砂岩;4-煤层,第八章 2 煤层,淮南矿区B11煤层河流冲蚀
19、,特点:1、河道沉积物:砂岩、粉砂岩;沉积物内有煤屑;2、冲蚀范围较小;3、冲刷带不易查明;4、在冲刷带附近,煤质明显变差;灰分增加,煤的光泽变暗;5、煤层与河流冲刷沉积物具有同样的顶板;,第八章 2 煤层,2.河流充填负载构造 泥炭层堆积之后,如果上覆层系为小型河流砂质填积体,在荷载作用下,顶板砂质物便会突入未固结的松软泥炭层,形成一种负载构造,又称顶凸构造。,伊利诺斯盆地煤层中的顶凸构造,第八章 2 煤层,特点:1、冲蚀填积的沉积岩体以河流相砂岩为主,其底部常常含有砾石、泥质包体、煤屑和炭化树干等滞留沉积物,有时显示定向排列;,四川永荣矿区河流冲蚀素描图,1-中粒砂岩;2-细粒砂岩;3-泥
20、岩包体;4-炭屑;5-粉砂岩;6-炭质泥岩;7-泥岩;8-煤层,第八章 2 煤层,2、煤的光泽暗淡,后生裂隙发育,常见方解石、石膏等矿物次生充填,煤的灰分亦相应增高;3、煤层遭受河流冲蚀部分,直接顶板为细砾岩、粗砂岩,切割煤层正常顶板和部分煤层,出现薄煤带和无煤带;4、冲刷的规律性较好,相对较易查明。,唐山矿5煤层顶板岩相图,1河流砂砾沉积物相;2湖泊砂质沉积物相;3湖泊泥质粉砂质沉积物相;4煤层不可采带;5岩相界线;6煤层等厚线,m;7河流流向;8断层线;9已回采区边界,第八章 2 煤层,(六)后期构造变动引起的煤厚变化 后期构造变动可改变煤层的原始产状,也可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特点:
21、1、有煤被挤入顶、底板裂隙中;2、在煤层的增厚、减薄带,煤的原始结构被破坏;3、煤中灰分增高;4、煤层的增厚、减薄在平面上有一定的方向性,厚薄相间出现;5、挤压强烈之处,成串珠状、藕节状;,第八章 2 煤层,褶皱作用引起的煤厚变化,一般在褶曲的轴部增厚,而在翼部减薄或尖灭。煤层由于产生塑性流动,原生结构和构造遭到破坏,形成构造煤。较大规模的褶皱引起的煤层加厚和减薄带在平面上沿褶曲轴方向延伸,煤层加厚和减薄带相伴出现,与主压应力方向垂直。,福建天湖山矿褶皱作用引起的煤厚变化,1加厚带;2变薄带;3煤层;4背斜轴;5倒转产状;6巷道,第八章 2 煤层,伴随纵弯褶皱作用而产生的层间滑动可以派生层间牵
22、引褶皱,规模虽小,但常成组出现,造成煤层顶底板波状起伏,使煤层局部压薄或增厚,煤层呈串珠状或断续透镜体。,湖南永耒矿区溜煤上山剖面图,第八章 2 煤层,(七)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岩浆侵入煤系和煤层是十分常见的地质现象。特点:1、岩浆侵入煤层,使煤层形态和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质都发生变化,有时煤层变为天然焦或被吞食,从而丧失工业价值;2、顺层侵入的不规则岩体形态、厚度和结构产生极不规则,煤层、天然焦、火成岩体和围岩俘虏体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第八章 2 煤层,山东坊子矿闪长玢岩侵入煤层素描图,1闪长玢岩;2天然焦;3煤层;4炭质泥岩;5细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 沉积 体系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3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