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六课认识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
《复习第六课认识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第六课认识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实践,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特点,含义、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属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思维导图,2,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的指
2、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含义,特点,基本形式,来源,动力,检验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区别和原因,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的需要 认识发展,实践的发展 认识工具完备 认识发展,实践 认识能力提高 认识发展,5,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回到实践才有实际意义,实践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再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对照,则可检验。,6,本考点注意的几个问题,1、“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传递而得。因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7,2、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不是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才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4、认识的根本任务:从感
4、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5、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8,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B C D,易错点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C,典题例练,9,(2012重庆高考)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
5、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B C D解析:社会实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材料表明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正确,故选B。答案:B,10,1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A,11,2、(201
6、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解析】B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干表明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此相同的是B项。A表明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表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表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B,12,(2011山东28):“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
7、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探究一,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思维展示,14,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
8、是唯一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15,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做到主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16,本考点注意的几个问题,1、真理客观性包含两
9、层含义: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第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2、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17,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 第六 认识论 MicrosoftPowerPoint 演示 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