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进展》PPT课件.ppt
《《内固定进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固定进展》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瑞金 王蕾,2003.8,骨折内固定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骨科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王 蕾,瑞金 王蕾,2003.8,AO骨折治疗原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对于如何进行手术治疗并没有标准的“法则”。长干骨和关节骨折往往由于骨折病、关节强直、畸形、创伤性关节炎和感染而导致病人肢体残废。AO原则的出现,在当时首次为骨折的治疗确立了标准,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结果。,瑞金 王蕾,2003.8,传统的AO骨折治疗原则1960 解剖复位与重建 骨片加压与坚强固定 保留骨的血运 早期无痛活动,瑞金 王蕾,2003.8,拉力螺丝钉固定(Lag Screw Principle)圆孔接骨板加压器(
2、Plate+Compression Device)动力加压接骨板(DCP)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点接触接骨板(PCFIX)微创固定系统(LISS)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有限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LCLCP),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J.Charnley(1948)膝关节加压固定融合Robert Danis(1949)骨片间加压固定的概念AO/ASIF(1958)拉力螺丝钉原则骨片间的螺丝钉加压固定是最早单独应用于临床的加压固定方法与装置,1960年在此基础上出现接骨板加压器(Compression Device)。,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
3、定,1960年,在接骨板加压器(Compression Device)的基础上1969年出现了动力加压接骨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1981年AO改良了DCP螺钉孔提出了DCU设计概念(Dynamic Compression Unit)。坚强固定/绝对稳定。,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常规接骨板固定的稳定性取决于接骨板与骨面的摩擦力,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绝对稳定/坚强固定术后25月在内植入物附近的骨皮质会发生暂时性的骨质疏松,使骨折愈合的时间延长,并会发生再骨折的危险。根据Wolff定律(1892年),早期多数学者将
4、其归因于应力遮挡作用(Uhthoff-1971、1983,Akeson-1976,Woo SL-1976,Claes L-1981,朱振安、戴克戎-1994)。,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90年代初,瑞士达沃斯AO研究中心的Tepic、Perren 等认识到当接骨板压向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可以提供固定的稳定性,但也会直接干扰接骨板下方骨的血运,造成接骨板下方骨皮质典型的结构性改变。,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1991年,AO研究中心的Gautier E、Perren SM等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即使使用弹性模量较小,应力遮挡作用较小的塑料接骨板时,只要接骨
5、板与骨面间存在较紧密的接触,同样会造成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早期、暂时性的骨质疏松。所以目前认为,坚强内固定后接骨板下方的骨质疏松并非单纯归因于应力遮挡作用,而更多是与接骨板下方骨皮质血供受扰有关。遭受长期应力遮挡而发生骨丢失情况仍可以用传统的Wolff定律来解释。(Huiskes R-2000)。,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基于上述研究结果,AO在传统DCP接骨板的基础上,在接骨板下方制作了切割槽,1990年推出了Limited Contact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即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与传统DCP接骨板相比,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局限性
6、骨质疏松状况得到了改善。,LCDCP,DCP,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为了进一步减少接骨板与骨面的接触,最大程度保留骨皮质的血运,1995年AO提出点接触接骨板PCFIX(Pointed Contact)。,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其实早在1975年,Ganz、Perren 等在坚强固定的动物实验生物力学研究中发现在皮质骨中的内植入物有数个微米的位移,从而引起与其接触的骨皮质发生骨吸收的现象。这种坚强固定后的骨吸收大大降低了整个内固定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会导致不良的治疗效果。,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在传统接骨板螺丝钉固定模式下,
7、由于钉骨界面的骨吸收会造成螺丝钉的位移,固定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下降,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1995年,AO组织Tepic S和Perren SM提出了Locking锁定的概念,以期解决常规螺丝钉固定时所产生的问题。接骨板与螺丝钉锁扣固定的出现是接骨板骨折内固定发展史中的一次革命性的理论变革,从而出现了内固定器(Internal Fixator)。自PCFIX之后,R.Frigg推出了微创固定系统 LIS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内固定器(Internal Fixator)中螺
8、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接骨板与骨面无紧密接触,最大限度保留了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血供。,瑞金 王蕾,2003.8,Bone,Plate,绝对稳定/坚强固定,内固定器(Internal Fixator)中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固定的稳定性不再需要接骨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和预应力。这种新型内固定器原则的稳定性不依靠任何预应力和摩擦力,更多的是依赖于螺丝钉接骨板组合的成角稳定性(Ruedi T 2000)。,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内固定器(Internal Fixator)中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具有角接骨板(Angle Plate)的固定模式。,瑞金 王蕾,2003.
9、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内固定器(Internal Fixator)中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没有解决骨片间加压固定的问题。1999年M.Wagner 和R.Frigg设计了所谓的结合孔,该孔融合了动力加压接骨板DCP标准的动力加压单位(DCU)和微创固定系统LISS螺纹孔这两种设计,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这样可以允许使用标准的螺丝钉或新型锁定螺丝钉。,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骨片间的加压固定是绝对稳定/坚强固定的基础,而骨折的 I 期愈合模式是这种固定方式的理想结果。,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的骨愈合,1963年,Schenk R和Willenegge
10、r H等提出了 I 期骨折愈合的概念(或直接愈合)。稳定的固定和骨片间的加压会导致骨的直接愈合,没有外骨痂的形成。这种愈合模式直接跨越了组织分化、骨吸收与骨形成等过程而直接进入最后骨内哈佛氏管的再塑与重建。,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骨折的 I 期愈合是骨片间的加压和坚强固定的治疗结果,而过多外骨痂的产生说明固定节段仍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早期较为推崇的坚强固定原则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被广泛应用于骨折治疗。由此也发现了许多临床问题。,瑞金 王蕾,2003.8,22例股骨干粉碎骨折使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失败:37%的病例术后无保护负重和股骨内侧骨皮质粉碎或缺损Tong GO,L
11、im SL.(Ann Acad Med Singapore 1982 Apr;11(2):142-4),内固定并发症(11%):松动2.5%,移位 1.0%,内固定断裂 7.5%),延迟连接(3%),骨不连(4.5%),成角畸形(2.5%)股骨不等长(5%).Wagner R,Weckbach A.(Unfallchirurg 1994 Mar;97(3):139-43),32例股骨干骨折使用DCP治疗内固定失败:6.3%,螺钉松动3%,再骨折3%骨不连3%Cheng JC,Tse PY,Chow YY.(Injury 1985 Sep;16(8):529-34),86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
12、内固定 术后随访77例骨折(90%)12-72月(平均 38月)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钢板疲劳断裂Thompson F,OBeirne J,Gallagher J,Sheehan J,Quinlan W.(Injury 1985 Sep;16(8):535-8),Magerl等(1979)报告,并发骨不连的可高达14%,钢板及螺钉弯断的达12.2%,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的问题,感染(包括骨与软组织的感染)内固定失败(内固定物的松动、位移、脱出、断裂等)骨折愈合不良 骨折不愈合 再骨折仔细分析这些问题或失败病例,大多数是节段粉碎性的长干骨骨折,尤其是如股骨等负重较大的肢体骨折。
13、,瑞金 王蕾,2003.8,绝对稳定/坚强固定的问题,固定的稳定性,骨与软组织的血运,瑞金 王蕾,2003.8,Bone Healing=Indication+Biology+Stability,产生问题的原因,瑞金 王蕾,2003.8,问题原因分析,虽然AO在成立之初便将保护骨与软组织的血供作为第3条原则。但是,大多数骨科医生过分追求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忽略了骨与软组织血运的问题。这些并发症基本上可以归因于两方面的因素: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生物环境 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Bone Healing=Indication+Biology+Stability,瑞金 王蕾,2003.8,问
14、题原因分析,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生物环境 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对于复杂的粉碎性骨折,手术时广泛的切口暴露、直接的骨折复位技术、骨膜的广泛剥离、内固定物直接压迫骨面、大量内植入物的使用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局部组织的抵抗力下降,引发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骨坏死、骨折愈合障碍等临床并发症。(Heitemeyer 和 Hierholzer 1980),瑞金 王蕾,2003.8,生物性骨结合术的(BO)概念回顾,Thielemann FW,Blersch E,Holz U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with Reference to Biol
15、ogical Aspects(1988)Gerber C,Mast J,Ganz R.Biological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s(1990)Claudi B,Oedekoven 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1991)Ganz R,Mast J,Weber B,Perren S Clinical Aspects of“Bio-logical”Plating(1991)Gautier E,Ganz R Biological Plate Osteosynthesis(1994)Baumgaertel F,Gotzen L The“Bi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固定进展 固定 进展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