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程建设》PPT课件.ppt
《《共享工程建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享工程建设》PPT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罗云丹,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现代技术,整合一定范围内的文化信息资源,将其数字化,通过网络等传播渠道,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二、我国主要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介,一、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背景,三、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共同特点,四、借助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我州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状况2 由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图书馆、文化馆(站)的建设情况资源的利用情况,1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状况,截止2000年底,全国有:144个县无公共图书馆108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无馆舍 15
2、9个县级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低于300平方米756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2000年底,全国有:57个县无文化馆、5000多个乡镇无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站)的建设情况,图书、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 129533万(约12.9亿)人。2000年公共图书馆的到馆读者18854万(约1.9亿)人次,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5%;2000年全国文化部门演出场次6.4万场,观众3738万人次,直接到剧场观看演出的人次仅占全国人口的3%;2000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17752个,共8540万人次参观,仅占全国人口的6%。可见,当时各种信息资源的受众面是非常之低!,
3、数据充分表明了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信息传播和利用存在着储多问题。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如何消除数字鸿沟,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播,使普通大众也能享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精品,以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信息需求,已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文化部、财政部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国性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信息需求。,2 由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影响,传统图书馆主要以印刷型文献为主,实
4、体馆藏是其生存的物质基础,馆藏数量的丰富与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图书馆的规模与实力的标准。传统图书馆往往是靠自己采集、自己加工、自己利用为主要形式,从而形成独立而封闭的馆藏模式。读者必须亲自走进图书馆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存储与传播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字化技术使得信息的类型和数量越来越丰富,面对信息资源的持续大量增加,靠单个图书馆的资源和人力已可不能满足本馆读者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界开始寻求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来较好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随之图书馆联盟应运而生。,我国早期的图书馆联盟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合作,例如:因没有OPAC
5、,读者无法快捷的知晓他馆的资源,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是读者凭通用借书证自己去各个图书馆借阅图书资料。,数字图书馆出现,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生了质的改变。依托数字图书馆技术,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理想平台。,数字图书馆是指对图像、文本、语音、视频等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存储、组织,以计算机网络的方式提供给本地和远程用户存取,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1)信息资源数字化(2)信息传递网络化(3)信息利用共享化(4)信息内容多元化,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具有以下特征:,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界共同追求的目标
6、,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图书馆技术,高效便捷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分步实施,形成了国内三个影响较大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公共图书馆的共建共享工程,1.工程概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4月起实施,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手机等新型传播载体,
7、依托各级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建共享。,工程整合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形成包括图书期刊、舞台艺术、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科普知识、文物鉴赏等内容的文化信息资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启动以来,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将工程列入我国重要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组织管理机构示意图,国家管理中心,省级分中心,县(市)支中心
8、,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村/社区基层服务点,(1)制作、征集、整合加工优秀健康的数字资源,并通过卫星、网络、移动硬盘、光盘等方式传送到各级中心及基层服务点。(2)采购软、硬件设备,并把它们安装于全国各级中心及基层点。(3)铺建基层服务点。各级中心及基层点依托现有图书馆、文化馆站建设。(4)培训各级中心尤其是基层计算机、卫星接收操作人员。,2.文化共享工程的具体任务,3.工程实施进展,“十五”期间(2002-2005年)计划:一、完成网络联网135计划:建成1个国家中心、30个省级分中心、5000个以上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基层网点的联网;二、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和“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
9、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即完成100万册文献、1000台优秀地方剧目、1000件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并提供网上服务;三、通过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建立网上文化信息导航系统,利用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以及基层中心组成的网络开展服务。,十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2002年4月工程启动;7月国家中心在国家图书馆挂牌成立;2002年底,建立了20个省级分中心,635个基层中心签定了试点实施协议,并开通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国家数字文化网:)截止2005年12月,建设了1个国家中心,32个省级分中心,1560多个市县级分中心,2600多个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点;整合汇集了全国公共图书馆、
10、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等机构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完成数字资源加工34TB,其中,6440余部视频、5万幅图片、46亿文字。,“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计划完成数字资源不少于100TB,网络框架县县建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中心、5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基础服务点。,截止2010年12月,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覆盖率达100%),2867个县级支中心(覆盖率达95%),2296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67%),59.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98%),累计为9.6亿人次提供了服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总量已达到108TB,整合制
11、作优秀特色专题资源库207个。,“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达到530 TB(百万兆)字节;服务网络实现从城市到农村的全面覆盖,公共电子阅览室基本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和街道、社区,入户率达到50%。,“十一五”,工程在黔东南实施情况:凯里、天柱、从江、榕江、三穗、锦屏、雷山、台江等完成县支中心电子阅览室建设,并投入使用,村级服务网点基本建成。,目前,国家中心和省中心已建资源主要以卫星传输,互联网传输,硬盘传递,光盘传递,有线数字电视等技术手段向基层站点提供。,4.工程资源传播途径,(1)卫星传输,国家中心根据各地需要,向具备卫星接收条件的基层服务点进行资源传送,基层服务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享工程建设 共享 工程 建设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