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灸疗法》PPT课件.ppt
《《伏天灸疗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伏天灸疗法》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伏天灸疗法,詹金赞,目录,天灸的概念天灸的种类作用机理三伏天灸疗法,16:04:05,天灸:灸法之一,又称药物灸、发泡灸。出自针灸资生经。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所以又称“自然灸”或“自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冷灸”。,一、天灸的概念,历史沿革,1.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的方法。2.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旋即揭出。”,
2、3.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瘰,谓之天灸。”,二、天灸的种类,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
3、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4、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三、作用机理,通过发泡性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活血
4、化瘀、消肿散结的作用。通过发泡药物产生的灼热感起到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通过发泡起到祛腐生新的作用。,从中医方面:,药物本身具有治疗及引经的作用。如天灸的常用药物白芥子“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根据“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理,药物发泡疗法与时间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三伏、三九,其分别是四时阳气、阴气最盛的时刻,此时应使用温阳药物外贴皮肤可使卫表之阳气充足,从而提高抗病力。现代统称之为“药物发泡灸”,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周围的血液供应药物可通过皮肤的吸收到达病灶通过对细胞因子、白细胞、T淋巴细胞、阿片类的调节而作用于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西医方面:,四、三伏天灸疗法,“三伏
5、”的概念适应症药物的选择穴位的选择注意事项,16:04:05,三伏,文言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三伏灸冬病夏治,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按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故伏日必是庚日。古医书载,伏日必是庚,庚属金,与肺相配,祖国医学认为,暑往寒来,时序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伏天灸疗法 伏天 疗法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7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