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ppt
《《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亚病毒感染因子 Subviral agents,非细胞生物,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一种组分 prion,亚病毒:Subvirus,至少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类病毒:只含具有单独侵染性的RNA组分 viroid,卫星病毒、卫星RNA:天生缺陷病毒,satellite virus 包括卫星RNA,真病毒:Euvirus,疯牛病(Mad Cow disease),一、类病毒viroid,1922年发现,减产20%-70%潜伏期长,提纯和电镜观察无病毒粒子瑞士学者年发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原是一种只有侵染性小分子RNA而无蛋白质的感染因子,称为类病毒(viroid)PSTV。,类病毒经带毒叶片
2、、种子以及媒介昆虫传播,可引起马铃薯、西红柿、苹果、柑桔、椰子等多种经济植物严重病害,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PSTD,T.O.Diener几项研究试验(1967-1971,用番茄研究),1、超离心:2、有机溶剂处理:3、酚处理:4、核酸酶处理:5、密度梯度离心:,105 000g 仅10%在沉淀中,(去脂肪)沉降系数不变,RNase处理,丧失活性,(蛋白变性)侵染活性更高,PSTV沉降系数710S,定 义,类病毒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它能感染寄主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自我复制使寄主产生病症。类病毒的分子量小,仅为最小RNA病毒的十分之一,约10万Da,类
3、病毒是共价闭合的单链环状RNA分子,大小为246-399个核苷酸。所有的类病毒RNA没有mRNA活性,不编码任何蛋白,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提纯后的PSTV在电镜下观察(脲展层):长50nm的棒状dsRNA分子,由2个互补的半体组成,一个含179个核苷酸,另一个含180个核苷酸,两者间有70%的碱基以氢键方式结合,形成122个碱基对,整个棒状结构中有27个内环,最大的螺旋含8个碱基对,最大的内环含有12个核苷酸。,PSTV的结构,类病毒的分类,目前ICTV公布的类病毒有27种,分为2个科、7个属:1、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科
4、 5属2、鳄梨白斑类病毒科 2属,类病毒病诊断和鉴定,Kochs postulates1、在病体中找不到细胞和体细胞的致病因子,可机械摩擦或昆虫媒介传染2、检测小分子核酸5S7S,区别于植物的RNA PAGE 浓度5%、10%、20%(一般病毒2%)3、接种 电泳带酚抽提液接种敏感寄主4、提纯,生产实际诊断的几种方法,1、指示植物2、凝胶电泳(应用广,但手续复杂)3、互补DNA(精确,适用)分子杂交,有已知类病毒RNA,类病毒的提纯,酚相(去掉)样品 上清(去掉)酚相(去掉)水相 沉淀 离心 水相 离心,上清 沉淀,上清(去)沉淀(类病毒),(RNA),乙醇,(各种RNA),DNaseSDS
5、酚,LiCl,大分子RNA,buffer酚、SDS,冷乙醇,破坏寄主DNA去酶蛋白,类病毒致病性机理,类病毒RNA分子直接干扰寄主细胞的核酸代谢类病毒也能结合到前mRNA的识别位点上,干扰mRNA的加工类病毒的+RNA 和-RNA还能作为寄主基因组DNA模板的竞争者,与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结合,使之指导类病毒的复制,破坏了mRNA的合成。,类病毒复制,类病毒的遗传信息不足以编码任何复制酶健康植物中含两种类型的RNA合成系统:1、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和2、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类病毒RNA在分子内的高度碱基配对和G:C含量,使其非常象DNA分子,寄主的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
6、可能以其作模板合成类病毒的RNA,类病毒复制的滚环理论:,+RNA-RNA寡聚物+RNA寡聚物,裂解成+RNA单位长度的线状分子,共价闭合环状分子,类病毒前体,末端修饰,环状类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以(+)链类病毒为模板转录生成多个单位长度的(-)链复制中间体,其(-)链复制中间体有两种可能的命运:先被切割,再环化:(-)链复制中间体先被切割生成单位长度的线状(-)链分子,再自我环化,然后以环化(-)链为模板转录出多个单位长度的(+)链复制中间体,再进一步修饰和连接,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单体环化的类病毒分子;先转录,再被切割修饰:多个单位长度的(-)链复制中间体直接转录生成(+)链复制中间体的模
7、板,然后剪接修饰。鳄梨白斑类病毒ASBVd(+)链和(-)链复制中间体中均发现有锤头样核酶结构,因此推测ASBVd可能是采取第一种复制途径,而PSTVd可能是利用第二种复制途径。,类病毒复制的滚环理论,类病毒的起源,推测、设想:1、原始生命形态非生命类病毒病毒原始细胞2、起源于寄主核酸存在于细胞核,与寄主核酸同源性高3、起源于病毒核酸缺失编码外壳蛋白的基因,RNA噬菌体核酸复制,类病毒病的防治,1、综合防治 避病、防侵染、培育无病种苗、防治传播介体2、抗病品种3、药剂:微量元素ZnSO4、H3BO3、CuSO4 等4、弱毒株保护,二、朊病毒prion,美国动物病毒学家Prusiner1982年
8、研究羊的瘙痒病(Scrapie)病原(核酸酶、蛋白酶、紫外线和其它化学因子处理)时发现的一种对人有侵染性的蛋白质颗粒,称为“Prion”(Protein infection的缩写)或“Virion”,译为“朊病毒”,或“毒朊”。Prusiner1997年因此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2004年Prusiner证明,将提纯的朊病毒注射到基因工程小鼠的脑中时,可以引起脑病,该项研究发表于2004年7月30日Science。,二、朊病毒prion,人和哺乳动物朊病毒病的潜伏期特别长一般为数月乃至数10年时间,病程进行缓慢,由朊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病理学特点为:神经原、神经轴索、星状细胞、树枝细胞呈
9、进行性空泡化 神经胶质增生;细胞外淀粉样变性蛋白沉积,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病理学特征 如羊搔痒病呈现羊搔痒病相关纤丝(scrapic-associated fibril,SAF)CJD则表现为淀粉样蛋白斑(amyloid plaque),其实质均为传染性朊病毒蛋白的团块。,朊病毒在电镜下呈杆状颗粒,直径25nm,长100-200nm(一般为125-150nm),杆状颗粒不单独存在,总是呈丛状排列,其大小和形状不一,有的丛含有多达100个杆状颗粒。,朊病毒蛋白(PrP)是由一种分子量为33-35kD的正常细胞蛋白prpc发生构型转变形成的,由于它类似于羊搔痒因子,故又称为prpsc。,朊病毒蛋白(p
10、rion protein,PrP),prpsc是prpc 的异构体,2者的一级结构和分子量大小完全相同。prpsc在蛋白酶解作用下切去N端序列,可生成prpsc 27-30kD。prpsc 27-30kD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proteinase-resistant protein),该蛋白能够聚合成电镜下可见的棒状淀粉样蛋白。正常的prpc与prpsc之间在构型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螺旋含量减少,折叠的含量增加。,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侵染性的朊病毒的单体含有3个或少于3个prp 分子,而杆丛聚合体可能含多到105个p
11、rp分子,其半感染剂量(ID50)介于10-100个杆状体。朊病毒的分子量为27-30 kDa。提纯的朊病毒用刚果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许多无定形结构,大小为1-20m。Prp具两种形式prpc 和prpsc。来源于同一个基因,宿主染色体基因编码,人的prp基因定位于20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prpc是一种细胞膜结合的糖蛋白,但通过膜内陷可进入细胞内,通常位于细胞内的prpc是可溶性蛋白。在神经系统中的可能作用:参与神经系统功能的维持 通过抗氧化途径而保护神经系统细胞免受氧化损伤,PrPc通过与铜原子形成复合物而发挥抗氧化活性参与淋巴细胞的
12、信号转导 参与核酸代谢 PrPC可能具有调整程序细胞死亡的功能,PrPc的生理功能,PrP2730是羊搔痒症致病因子证据,1、核酸酶、蛋白酶、紫外线和其它化学 因子处理2、用生化方法与搔痒因子共纯化,其浓 度与传染力在正相关3、PrP2730的分解动力学与传染性相同4、亲和层析纯化的PrP2730具有传染性5、用中和抗体中和PrP2730其传染性消失,-,+,溶于非变性洗涤剂,+,-,与特异的抗体反应,不释放,可从膜释放,依赖GPI(糖基磷酸肌醇)附着细胞膜,-(部分耐受),+,蛋白酶消化,prpsc,prpc,性 状,Prp 构型变化导致蛋白质性质变化,prp功能:学习和长期记忆的保持所必须
13、 CJD、GSS痴呆这些功能的丧失,朊病毒蛋白的传染过程,少量PrPSc与细胞PrPc结合后,以PrPSc为模板,使PrPc发生明显的构象改变而转变为PrPSc;PrPSc传染扩增,最后使PrPc全部转变成不溶性的PrPSc;脑组织形成淀粉样斑块直至死亡;PrPc转变成PrPSc后造成PrPc缺失,使得:神经细胞SOD酶活性下降,从而对超氧化物等所造 成的氧化损伤的敏感性增加神经细胞对高谷氨酸和高铜毒性的敏感性增加,综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变性,PrP c分子(圆圈左侧)与PrPSc分子(圆圈右侧)相互作用,并转化为后者的循环过程。PrPSc分子通过形成长纤维(右)的方式破坏正常的脑组织(左)。,
14、2005/4/22cell,传染过程,PrPc,PrPsc,朊病毒蛋白质的构象转变假说,1、“种子”模型 2、重折叠模式,1、“种子”模型 prpsc 充当“种子”,prpc单体构象比prpsc更稳定在没有“种子”存在时,固有的PrPC和极少量PrPsc单体之间发生快速的可逆性构象变化。当条件适宜时,PrPsc分子之间可互补缔合而变得稳定。从而使平衡式向PrPsc方向反应,直至形成一稳定的“种子”。这个“种子”可通过互相粘着而继续生长,最后碎裂成小的感染单位。此模式能解释经脑内潜育后才发病的朊病毒疾病。已有科学实验支持。,2、重折叠模式 模板介导的转换过程依靠催化PrPc或一个不稳定的中间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亚病毒感染因子 病毒感染 因子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