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实施和评价.ppt
《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实施和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实施和评价.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实施和评价,王 琼 研究馆员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2010.10.12,2,本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学科馆员评价的难点是什么?,学科馆员制度的基础和功能?,国内开展学科馆员制度的共同点?,学科馆员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学科馆员制度三代范式的转变。,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实施和评价,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评价,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实施和评价,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评价,规划从制度本身谈起,制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狭义和广义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是一个社会
2、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了克服人的弱点或不足。,制度的功能,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保证图书馆员通过有为有位,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提高图书馆的价值正常、文明、有序的良性运转的控制手段,制约各个环节中人的行为图书馆重要的管理方法保障权力主体的利益得以实现,顶层设计合理性现实性发展性预见性,制度安排,学科馆员制度,抛开具体的制度内容,而从广义上理解和规划学科馆员制度一定条件下图书馆与社会各方面形成的关系图书馆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规则图书馆自身发展和管理需要所做出的规定,学科馆员制度,不同叫法,常见的有:如学术联系人(Acade
3、mic Liaison Librarian)、联系人(Liaison Librarian)、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Faculty Librarian)等等。起源:最早出现在美国、加拿大等一些欧美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里定题服务的延伸1981年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推出跟踪服务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出击,图书馆的外在环境受到挑战,上世纪70-80年代,图书馆事业呈现滑坡态势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读者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能力得到极大改善非图书馆的网络化信息服务以其简单、易用、交互、集成、融合等特点更具吸引力
4、,图书馆学术环境的去中心化或边缘化图书馆的生存受到威胁,图书馆面临的发展机遇,从完善自身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到倡导一站式整合服务,以读者为核心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上馆员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LIB2.0的概念、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使图书馆管理发生颠覆性变革IC等设计思想使图书馆成为最理想的学习场所总之,图书馆面临严峻挑战,学会了把握机遇,第一代制度范式,专业参考咨询数据库检索用户信息素质的培养学科联络机制对口院系联系收集资源建设意见,第二代制度范式转变-1,建立嵌入用户科研过程的集成化学科服务机制贯穿项目申报、进行、结项过程项目及衍生物报奖、查新新产品研发、申请专利,第二代制度范式
5、转变-2,从文献服务走向信息环境的构建服务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推广用户信息环境的规划设计科研过程中资源的推送与合作,第二代制度范式转变-3,建立基于学科的资源和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平台机构仓储学科导航开放获取,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实施和评价,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评价,确定目标,确定图书馆近期、长期、中长期发展目标与图书馆长远规划有机结合作为有机组成部分与图书馆长远规划有机结合确定学科馆员最终服务的目标,健全组织机构、制度,成立学科馆员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团队运作学科馆员+咨询馆员+参考馆员+?,模式的建立,专职兼职图书馆员+图情顾问(清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
6、、南开),确定服务重点,面向重点学科面向全校面向社会,人员的选择,条件:对口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专业技术职务学历结构年龄要求,角色定位,角色定位:推销员、尖兵、助手、信息导航员和指导者、信息环境顾问,知识定位具有某一学科的专业背景 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角色定位,能力定位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信息素质科研能力综合判断能力,角色定位,角色定位,意识定位具有快速反映应急意识。融会贯通图书馆的知识与服务,把内部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展示给用户;将用户利用图书馆过程中的问题反映给图书馆;灵活处理读者提出的各种咨询,以用户满意为终结,有甘为人作嫁衣的思想。,角色定位,工作内容定位打通图书馆与
7、对口院系之间的服务链。掌握、了解对口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了解对口学科用户情况,根据对口单位的科研实际开展工作,完成岗位所规定的职责。,工作内容定位,国内 1-7 国外 1-101、电子资源评价2、编写参考资料、资源使用指南3、网络、电子资源等用户培训4、征求对口院系对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意见5、课题的文献检索6、建立学科导航7、与学院定期交流,为院系提供图书情报方面的咨询8、专业课程咨询9、大型课题的文献综述、评价给出科研建议和意见10、课题的长期文献跟踪。,总 结,学历+资历+能力+精力+耐力图情专业背景+对口专业背景信息素质+外语水平,哇!打着灯笼也难找!,实现服务的最重要保障-机制,及时了解
8、用户信息和服务需求及时反馈给图书馆相关部门提出并落实解决方案,全程监控解决过程,及时了解用户满意度及进一步需求打通服务链,提供集成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建立快速流畅的服务反应机制,实现服务的最佳途径-渗透,嵌入教学 将资源与服务嵌入学校教学平台BB将专业课程嵌入文献检索知识渗透科研 介入科研过程将文献管理软件融入用户 合作授课不仅包括物理空间,还应包括虚拟空间,实现服务的最重要形式-互动,引导用户参与关注用户体验增强与用户互动重视用户反馈提高沟通技巧,实现服务的最佳手段-个性化,用户需求是个性化服务的前提创新个性化实现方式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推送、个性化检索建立LIB2.0个性化服务平台,上岗后的
9、几个重要环节,寻求系所的支持 馆里出面做的工作学科馆员积极与院系建立联系,学科馆员推荐函,上岗后的几个重要环节,上岗前及上岗过程上的培训工作 馆里提出上岗要求参加馆里组织的各项培训参加系所组织的科研活动,上岗后的几个重要环节,定期研讨两个月左右进行一次学术研讨,上岗后的几个重要环节,考核与评价 对能力对流程对目标,总 结,从有限到无限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环境多样化方向转向复合、协同从整体性满足到追求个性化需求从单打独斗到馆内协同甚至多馆合作从数量保障到质量满意,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实施和评价,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评价,学科馆员制度的评价,总原则:用户满意用户满意度测评
10、双向考核:图书馆+用户评价原则:定性+定量质+量,定性考核内容,学科馆员是否已经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学科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是否与对口院系用户初步形成密切联系、动态跟踪和不断更新的方法和机制。学科馆员是否熟悉相关的核心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和检索与处理工具。学科馆员是否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学习与更新的机制。,定量考核指标,对口学科内重点机构建立联系的数量;重大研究项目的跟踪服务数量;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用户服务数量;广播式服务的范围和推送服务数量;用户满意度测量;培训活动数量与规模;需求调查次数和范围;学科分析和馆藏发展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案例分析:业内学科馆员制度实践及思考,几种典型模式,清华大学图书馆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科 馆员 制度 规划 实施 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