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理论专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特理论专题》PPT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周莉莉 邮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三、中国的经济发展,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
2、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国模式”在经济建设上主要体现为“四主型制度”。一是公有主体型的多种产权制度,即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这表现在资本结构、就业结构、GDP结构、税收结构、外贸结构等多方面。二是劳动主体型的多种要素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并重的制度。三是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即多结构地发展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廉洁、民主、高效的基础上发挥国家调节的主导作用。四是自立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即处理好引进国外技术和
3、资本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效利用本国资本的关系,不断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四大问题:其一是最基本的理论层次经济制度问题,即所有制和分配问题。其二是体制问题,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三是关于发展方式的问题,即发展问题,具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后是对外开放,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问题。,本专题的基本思路,为了区别于本科教材,体现出内容的层次性、针对性,我们将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所有制的效率问题:公有制与私有制谁更有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怎样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经济发展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
4、:谁是转变的主体?转变需要哪些条件?对外开放问题:如何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提高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本专题的基本思路,一、历史回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些根本性的原理,如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缩小和最终消除城乡差别、体脑差别,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新路。,一、历史回顾,(一)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内在关系的理论创新,“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天国是
5、彻底的幻想,矛盾永远存在,所以,没有什么终极目的,有的,只是进步。”顾准,顾准(1915.7.11974.12.3),上海人,字哲云,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我一不改志,二不改行,三不改变观点。”孙冶方在20世纪50年代指出,价值规律不但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发生作用,就是到了共产主义,只要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只要生产还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个部类进行,商品流通就会发生,价值规律就仍要起作用。,197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研讨会,主题是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会上多名经济学家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
6、经济,同时也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调节的作用进行了肯定。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经济界和理论界多年的争论作了总结,以党的决议的形式,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内在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回答了为什么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等基本理论问题,而且阐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路径,解决了如何搞市场经济这一实践难题。,一、历史回顾,(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与发展,“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
7、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一、历史回顾,(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与发展,第一阶段:突破了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一、历史回顾,(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不仅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而且提出了贯彻实施这一基本经
8、济制度的基本方针和措施。它在所有制结构、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所有制实现形式等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建立了一个新的所有制问题分析框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生产力落后状态的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一、历史回顾,(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其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过大,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三是坚持将公平原则贯彻收入分配
9、全过程,不仅在再分配上注重公平,初次分配也注意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二、关于所有制的效率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居于支配地位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该所有制结构的性质。,二、关于所有制的效率问题,(一)关于所有制的两种分析思路,两种分析视角,马克思主义,所有制与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10、盾运动,能否确保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所有制效率的高低,产权关系 是否清晰,西方经济学,马克思: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更高的效率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所有制都曾经是高效率的所有制;同时,历史上出现的不同所有制都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变化,由高效率的所有制变成低效率的所有制,从而被另外一种高效率的所有制所取代。公有制从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它能更好地协调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的和谐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两种不同结论,西方经济学:私有制效率更高竞争是动力的源泉,而竞争的必要条件就是使每一个经济主体都要有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在私有制条件下,每一
11、个经济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从而具有内在的竞争力以及充分的动力。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决策所承担的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因而也必然会更加关注效率。,两种不同结论,二、关于所有制的效率问题,(一)关于所有制的两种分析思路,(二)思考体会,所有制性质不是影响效率的唯一因素。公有制和私有制都可以是高效率,也可以是低效率。,几点思考体会,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自身的优势,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社会公共领域,公有制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这些领域的范围越大,公有制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大。,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基础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
12、题,到目前为止,包括美国、日本及欧盟等有大约30个左右、全球3/4的“高收入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问道:“假如发生了雪灾,每个人都需要雪橇铲雪,商店能不能加价把雪橇卖出去?”,台下的中国学生默默地举手投票,90%的人支持加价。“这真太有趣了。当我在加拿大、德国和瑞士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绝大部分的人都反对加价,他们觉得这既不公平也不可接受。”桑德尔看着台下沉默的学生,笑了起来,“现在我明白了,看样子,中国真是无可否认的市场经济。”,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框架:,
13、制度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目前的关键问题:,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解决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问题准确定位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兼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一)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传统观点:两者无法兼容现实选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反对私有化,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
14、题,(一)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实践探索:微观:公有制(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宏观:收缩公有制战线,“抓大放小”,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我国公有制企业的绝对实力和数量规模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壮大。1998 年,全国所有国有企业一年总利润只有 213.7 亿元,如今中央企业月利润即可实现近千亿元;到 2010 年底,全部122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 24.3 万亿元,上交税金1.4 万亿元,超过全国税收的六分之一。中央企业目前超过 80%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和通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以及运输、矿业、冶金和
15、机械等支柱行,承担着全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 60%,发电量约占全国 50%。此外,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航天、电力、通信等领域取得的科技创新进步令世人瞩目。,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一)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当前的主要问题:微观层面:国有企业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尚存在可以大有作为的空间宏观层面:我国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以及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于其他经济成分持续下降的趋势值得警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
16、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1年,我国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低于GDP增长率0.8个百分点。在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城镇居民人均
17、总收入的四个构成要素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全国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幅的1.76倍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幅的1.39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12月当月实现利润7907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当月实现利润1446亿元,同比增长31.4%。,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低”现象:居民收入在我国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低工资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低劳动要素在企业内部分配格局中的
18、比重低,主要问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首要因素是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在私有经济中,雇主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必然极力压低工资,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好处尽量为雇主和资本所得,从而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必然越来越低。当前,中国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强调更多地发展私有经济和对外招商引资,现存的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大量被股份私有化,这必然会导致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程恩富,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相关对策:改革初次分配制度,打破“地板工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集体工资协商机制;建立健
19、全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作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企业不合理的加班和变相加班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三)准确定位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公益人角色,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调节收入分配,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管制人角色,防止垄断防止过度竞争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守夜人角色,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和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调控人角色,保持宏观总量平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20、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指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转变或从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的转变,还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基本转变:,向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并举以及经济结构的全面优化转变向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转变向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以及发展目标的多元化转变,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还涉及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2001年至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4.1%、11.1%、10.3%,经济增长主要依
21、靠工业带动的状况没有改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由2002年的44.8%攀升到2006年的48.9%,而同期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则由41.5%下降到39.4%。投资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2.4%迅速增加到2006年的41.3%,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由65.1%下降到39.2%。我国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少世界知名品牌,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换取微薄的利润,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出口商
22、品中90%是贴牌产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
23、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党的十八大报告,长期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主要问题不在于人们主观上不想转变,而在于转变的条件不充分,影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推进。要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要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二)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条件,市场条件: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
24、和市场体制的完善来倒逼企业主动调整发展模式体制条件:通过完善投资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科研成果转化体制来为转变创造体制条件政策条件: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和微观政策规制来激励市场主体转变发展方式,四、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问题,“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
25、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课后思考,党的十八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请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课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分析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这一状况的对策举措。,下次课任务:,自行观看视频:民主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民主:山内先生的选举战、为什么要民主:请为我投票、奥巴马胜选连任演讲 请围绕以下几个层面准备讨论:什么是民主?为什么需要民主?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怎样才能构建起我们所需要的中国式民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