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经济难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大经济难题》PPT课件.ppt(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两大经济难题:通货膨胀和失业,2,教学目的:认识通胀的类型和原因;明确通胀的经济影响及对策;了解失业的种类和原因;把握菲利普斯曲线。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胀的原因;菲利普斯曲线总课时:4,3,课时:2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度量、类型和原因 通货膨胀的含义和度量;类型和原因(重点)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及对策 经济影响;对策,4,导 言,通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两个重要研究课题,是不断困扰着各国政府的两大经济难题。通胀使货币购买力降低,使所有人痛苦;而失业是失业者丧失工作,使相对于就业者是少数的人痛苦,但生活无着。,5,西方国家将通胀率和失业率合称社会的“痛苦指数”。即痛苦指数用一国的消费者价
2、格年增长率与失业率之和表示。当指数超过20%,表示该国经济处于悲惨状态;10%20%之间为一般,尚能承受;10%以下表示经济表现优秀。,6,通货膨胀的历史回顾,通货膨胀与市场经济的历史几乎一样久远。从1270年至今,英国的商品价格几乎上升了400倍。早期的价格上升与货币供给的增长相联系,如,发现新大陆和拿破仑战争时印刷货币,增加了货币供给。,7,美国从南北战争时期到1945年,价格一般是在战时上升,战后经济萧条时又回落。二战后价格和工资却出现只升不降的趋势,只是经济衰退时上升的慢一些。,8,通胀类型有温和的,价格上涨较缓慢且能预测,通胀率为一位数,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20世纪90年代主要工业国
3、都经历过这种通胀。,9,有急剧(超速)的,价格以每年2位数、3位数速率上涨。阿根廷、巴西等拉丁美洲国家在70和80年代通胀率曾高达50%700%,有时更高。意大利和日本在早期也糟遇过这类通胀。,10,致命的通胀是恶性的。萨缪尔森说,它像癌症一般,这致命的通胀会使整个经济窒息。价格以每年100万%,甚至10亿%的速率上涨,致使市场经济形势变得一无是处。,11,案例1:描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部发生的恶性通胀的情形:过去在兜里装着钱去购物,将买到的食物装在篮子里。现在,用篮子装钱再用衣兜装回所买的食品。除了纸票子以外,一切都十分缺乏!以前一顿饭的价钱和一张歌剧票差不多,现在却几乎是原来的20倍。,1
4、2,案例2:20世纪20年代,年轻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无法借到款项也征收不到足够的税款,以偿还债款。于是政府印刷钞票,从1922年初到23年12月,货币发行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1922年1月到23年11月,价格指数从1上升到10亿。1922年初拥有一张3亿元的债券,两年后用这么多钱连一块糖也买不到。,13,案例3:90年代初期的塞尔维亚政府通过印刷钞票筹集资金,为人们上了一堂超速通货膨胀课。1993年初,贝尔格莱德一家商店,1个巧克力棒600万第纳尔,1台录像机20多亿第纳尔。,14,1兑1200万第纳尔,地下交易则为1兑1700万第纳尔。据说,政府的印钞厂一天24小时印刷第纳尔,力图与加速
5、的通货膨胀保持一致,但这又加速了通胀的上升。,15,案例4:1987年的巴西,通胀率为365%,1988年为934%,1989年竟然高达1765%。巴西的经济学家卡洛斯兰戈尼说,“当你发现最好在午饭第一道菜上来之前付款,而不是等到甜点之后”,16,从1989年的11月中旬起,超级市场的价格平均上升218%,股票、黄金市场的价格上升了175%,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价格上升了163%,隔夜账户上升了137%,人们将钱存入该账户作为保值措施。,17,对于降低通胀的代价,有研究表明,美国用提高失业率的方法使惯性通胀率(将解释)每降低1%,就使年GDP减少4%。具体地说,按1996年价格计算,通胀率降低1%
6、损失大约3000亿美元。通胀率降低1%每年GDP降低的百分比叫“牺牲率”。,18,惯性通胀,是指可预期并且纳入合同和非正式协议中的通胀率,一般持续不变,直到需求和供给等某种冲击使其提高或降低为止。,19,例如,对每年稳步上升的3%通胀率有所预期,3%通胀率就被写在工资协议中,或政府的财政计划中。惯性通胀就像一只原地不动的懒狗,受到猫的吸引可能去追猫。后来又躺下,到下一次受冲击为止。,20,第一节 通胀的度量、类型和原因,一.通货膨胀的含义指货币(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货币需要量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理解这一定义要注意:,21,通胀指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和持续的上升。部分
7、、个别的商品涨价,季节性的价格调整,暂时的物价上涨,都不算作通货膨胀。是商品或劳务价格上涨,有价证券等价格上涨不归此类。,22,物价水平的上涨,有公开形式、变相形式、隐蔽形式。如票证制,物价管理制等。货币过多是通货膨胀的总体特征。,23,二.通货膨胀的度量衡量通胀的物价指数有3个: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表示城市居民直接消费的一定种类和数量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标。是影响面最大,人们最关心的指数。,24,例如,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包括了364种不同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是从91个领域的21000种商品中收集的。,25,举 例,以1998年为基期,每种商品的价格均为100,以保证
8、商品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价格指数。假定消费者只购买三种商品:食品、住房和医疗,在三种商品上的支出占其全部支出分别为20%、50%、30%。基期(1998年)的CPI:100=(0.20100)(0.50100)(0.30100),1999年食品的价格上涨2%,升至102;住房的价格上涨6%,升至106;医疗的价格上涨10%,升至110。根据数据计算1999年CPI和通胀率:CPI(1999)=(0.20102)+(0.50106)+(0.30110)=1064通胀率(1999)=(1064100)/100 100%=64%,27,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
9、段上获得的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主要反映厂商销售商品价格变动情况。,28,GDP紧缩指数,指名义GDP除以实际GDP。GDP紧缩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因为物价指数基期为100,所以要乘以100.,29,其优点是包括的范围广,除了消费品和劳务之外,还包括资本品以及进出口商品等。因而能全面反映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30,三.通胀的类型依据价格上涨速度、通胀预期和原因等不同的标准对通胀进行分类。见下表。,31,32,从价格上涨速度对通胀加以分类,一般认为,每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率在1%至3%(即一位数),不会导致通胀预期的出现。这是温和通胀。,每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两位数是急剧通胀。5
10、0年代70年代拉美国家,物价涨幅在10%100%之间,这种在较长时期所发生的一般价格水平以较大幅度的上涨称作急剧通胀。将年物价上涨率两位数以上的通胀称之为恶性通胀。,根据物价上涨是否可以预测,区分预期和非预期通胀。能预期到的通胀对经济几乎没有影响。而通胀往往不能预期的,而当非预期通胀产生时,因为没有预测到价格上升,就会对财富带来损失等不利影响,四.通胀产生的原因通胀产生的原因也是一种分类标准。目前,对于通胀产生的原因,有四类:需求拉动上型、成本推进型、供求混合推进型、结构型通胀。,36,(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图81所
11、示。,37,E0,38,AS曲线表现为水平(或平坦)、向右上倾斜、垂直三种形状。AS曲线在水平时,产出水平较低,总需求由AD0右移至AD1,只有产出的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产出在达到Y1之前,将保持稳定的价格水平;在AS曲线向右上倾斜时,随着总需求的增加,AD1右移至AD2,由于需求的增加一方面引起产出增加,同时又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39,这种伴随着产出的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上升的现象凯恩斯将其称为半通货膨胀;随着总需求曲线AD的不断右移,经济达到甚至超过充分就业水平或者潜在产出以后,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40,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从AD3右移至AD4,则与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相交,
12、结果是产出不变,而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产出不变,只有价格上升的现象,就是凯恩斯所说的真正的或纯粹的通货膨胀。,(二)成本推进型通胀成本推进型通胀在市场经济早期并未出现,首次发生是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60年代末以来,许多工业国在总产量下降的情况下,一般价格水平也在上升即“滞胀”。对此,需求拉动的通胀理论却难以解释。,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导致滞胀最根本原因是总供给水平的下降,也是AS曲线向左上移动。于是,经济学家提出了成本推进的通胀,又称供给冲击的通胀,是指不存在过度需求,由于供给方面生产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工资是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高工资必然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例如
13、,198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10%时,工资上升了5%。经济衰退时工资仍继续增长,因为价格受到管制难以下降,以及削减工资会遭到强烈反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本大幅度提高是来自石油和食品价格的剧烈变动,或者来自汇率的变化。例如,每个时期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都无例外的引起经营成本上升,从而是成本推进型通胀的产生。,45,46,经济初始于均衡点E0,此时产出和价格水平分别为Y0和P0。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AS曲线从AS0向上移至AS1,新的均衡点为E1,在这一点上产出由Y0降为Y1,而价格水平则由P0升至P1。,注意两点:与需求拉上型通胀不同,成本推进型通胀其价格和工资的上升是在充分就业之前就
14、开始了。成本推进型通胀的价格变动特征是沿着同一方向,即经济衰退时上升,而经济繁荣时更上升。,(三)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胀该类型的通胀是将供求双方的因素综合起来,说明通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导致的。在现实经济中,通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而往往两者混合。如图83所示。,49,在初始状态,AD1与AS1交于均衡点A,对应的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为Y1,价格为P1。假设由于工资的上升,使得AS曲线左移,从AS1移动至AS2,但总需求曲线AD1保持不变。,51,在价格为P1的水平下,AD大于AS,引起价格上升,直到P2,AD与AS又相等,达到新的均衡点B,对应的产出水平为Y2
15、,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1。从A到B就是成本推进的过程。,52,由于此时产出低于Y1,导致失业增加。而政府为了降低失业,通过刺激有效需求,使AD曲线右移,从AD1右移至AD2。,53,这时因工资等成本因素不变,因而AS曲线不变,仍为AS2。AD2与AS2交于新的均衡点C,对应的价格水平P3,产出为Y1,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经济从B点到C点的过程是需求拉上的过程。,(四)结构型通胀 有经济学家认为,70年代的滞胀是由于市场结构不完全或不完整造成的。提出了结构型通胀概念,认为70年代通胀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个别市场结构不完整。,55,市场结构的不完整造成了工资和某些商品价格的刚性。当局部市场结构
16、不完整时,市场机制受到破坏,最终使总价格水平上升。同时,工资和产品价格刚性会在AD提高时,造成AS曲线上移,使产出减少,价格进一步提高。如图84所示。,56,最初经济处于衰退状态,AD曲线为AD1,AS曲线为AS1,产出和价格水平分别为Y1、P1。如果市场结构完全,价格和工资不存在刚性,AD1 右移至AD2时,价格有较小幅度提高(P1P2),产出有较大增长(Y1Y2)。,58,但在市场结构不完全时,价格和工资存在刚性时,当AD1 右移至AD2时,由于成本上升,会使AS1上移至AS2,产出有小幅度增长(Y1Y3),价格却有大幅提高(P1P3),即“滞胀”。,59,第二节 通胀的经济影响及对策,一
17、.通胀的经济影响(一)通胀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1)通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生活的人,这些人主要包括领取救济金者、退休者、一些雇工等。,60,由于货币收入的固定,随通胀率上升,其实际收入不断下降,导致生活水平下降。,61,相反,那些获得可变收入的人特别是企业主则可从通胀中获利。能获得可变收入的人,可根据通胀水平不断调整货币工资,有时甚至可保持实际工资上升,而企业主由于支付的工资成本落后于物价的上涨,可以获得更多利润。,62,(2)通胀引起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收入的再分配。假设为购买住宅借款10万,每年偿还按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额为1万。,63,当通胀使工资和收入都翻了一番以后,虽然需要偿还贷款还是
18、1万,但通胀使贷款的实际价值减少一半,只需付出过去一半的劳动来支付1万,从而使财富增加了。所以,通胀对于债务人来说是“意外收益”。,64,结论:通胀有利于债务人,而债权人受损,尤其是在固定利率情况下,通胀引起货币的贬值,实际购买力下降,债权人收回债权所得本息购买力下降,遭受损失。,(3)通胀增加纳税人负担。因为大部分国家对所得税实行累进制征税,随着货币名义收入越高,征缴的税率越高,加大企业纳税负担。,66,政府作为最大债务人在通胀时期总是从中得到好处。税收是按名义收入计算,较高名义收入在累进税制下,进入较高的课税等级,自动增加了税收份额,降低了私人的收入份额。,67,讨论:“通货膨胀税”,通胀
19、税是政府通过印刷货币增加的收入。与其他税相比,表现形式隐蔽,没有税单。当物价在一定水平上,政府又印刷货币物价会上升,人们持有的货币贬值。因此,通胀税是无形中向每个货币持有者征收的税。,68,通胀税因通胀率高低而不同,因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其作用而不同。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通胀率比较低,通胀税不足政府收入的3%。,69,但在18世纪70年代期间,美国大陆国会由于新政府通过正常的税收或借款筹资不足,主要依靠通胀税支付军费开支。其结果是几年内按大陆美元衡量的物价水平上涨了100多倍。,70,凯恩斯曾写道,“据说列宁曾声称,摧毁资本主义的最好方法是摧毁其通货。通过一个持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
20、秘密而隐蔽地把其公民的大部分财富收归国有。”,(二)通胀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损害经济效率。主要是通胀对价格信息扭曲。通胀较低时,买卖双方能够正确地对商品市场价格做出反映。如,当牛肉价格提高时,用鸡肉替代牛肉。但当通胀较高时,难以区分相对的价格变化和整体的价格变化,使相对价格变得混乱而无所适从。,72,通胀还会扭曲货币的使用,从而产生“皮鞋成本”,即如果人们要避免支付通胀税,其方法就是经常去银行,把更多的货币存入有利息的储蓄帐户上。这种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称为通胀的“皮鞋成本”(用磨损皮鞋产生的成本,形容通胀的成本)。,通胀还存在“菜单成本”(餐馆印刷新菜单的成本),通胀使企业经常调整价格,以便与其
21、他经济中的价格保持一致,这种调整价格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通胀越高时,调整价格的次数越多,“菜单成本”也越高。,74,二.反通货膨胀的政对策1.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所有国家反通货膨胀的传统政策措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其直接效果是降低总需求。,75,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或贴现率等,其直接效果是利率的提高,进而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减少。,76,在反通货膨胀的政策中,有时也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相结合以抑制通货膨胀。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实施抑制通货膨胀的“双紧”政策时可能会带来的经济衰退和失业。,2
2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对工资与物价的控制,以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在收入政策中有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上升的做法,即由政府规定一个允许货币收入增长目标值。每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应等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趋势,并且不允许超过,从而维持整个经济中每单位产量的劳动成本稳定,使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78,还有实行工资物价管制的做法,即政府颁布法令,强行规定工资、物价上涨幅度,在某些时候,甚至暂时将工资和物价加以冻结,这是一种战时常用的经济统制措施。,79,收入政策在早期曾被广泛采用。主要采取语言劝告、法律控制或者其他激励措施来进行。但是,由于人们的规避行为,价格管制措施往往无效。而且
23、除非伴随着严格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否则价格管制措施不可能放慢价格和工资的增长速度。因此,现在很少用管制价格和工资的办法来抑制通货膨胀。,80,小 结,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反通货膨胀的政策。,81,课时:2第三节 失业种类;自然失业率第四节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应用;修正;滞胀理论,82,第三节 失业,高失业率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经济问题,失业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如,大危机时期,平均失业率达182%,GDP损失占当期GDP的385%。,83,是政治问题,它使千百万人收入减少而痛苦挣扎。高失业的损失比微观经济中的垄断等效率损失大得多,
24、并且可以统计。但是,失业给人们造成的心理痛苦,却不能用确定的美元数额衡量。,84,一.失业的种类1.摩擦性失业是指因劳工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85,由于劳工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厂商找到所需的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因而在任何时期,摩擦性失业总是存在的。如,从大学毕业到找到工作之前的时间。,结构性失业指因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兴衰的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但空缺岗位所需要的劳动技能与失业者所具备的劳动技能不相符合,或空缺岗位不在失业者所能居住区等。如,手工织机被淘汰。,周期性失业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AD下降而造成
25、的失业。这种失业和经济周期变化联系在一起。当AD下降时,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也减少,这种最终需求的变化又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周期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区别:后两者即使在劳工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也存在,而周期性失业则是劳工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愿意工作人都没有就业机会。因此,周期性失业属非自愿失业。,将失业区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条件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水平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得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在摩擦性失业中既有自愿失业因素,也有非自愿失业因素,并且难以分清摩擦性失业者是自愿失业还是非自愿失业
26、。结构性失业属于非自愿失业。,二.自然失业率失业问题通常分两类,即长期和短期问题,周期性失业与经济活动的短期波动有关,而失业的长期问题就是自然失业率的存在。,1.自然失业率概念由于充分就业情况仍然存在失业,而这种失业又是无法避免的,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称为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的大小用自然失业率(或正常失业率)。,93,“自然”并非必然,是在长期也不会消失的失业。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自然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是维持通胀不变时的失业率。公式:,94,95,“自然失业率假说”(随后介绍)指出: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并不稳定;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权衡关系”充其量只在短期存在;从长期
27、看,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是不可能的。,96,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二战以来,西方国家自然失业率普遍上升,其原因: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使许多劳动力不能适应新就业岗位,提高了结构性失业比重,从而提高了自然失业率。,97,失业救济金的增加。救济金的水平越高,失业救济的期限越长,失业者寻找工作的积极性越降低,失业时间增加,提高了自然失业率。,最低工资上升。各国法律都规定了最低工资水平,而最低工资水平往往高于均衡水平。最低工资上升会影响雇主雇用劳动决策、降低岗位中所需劳动数量,从而引起岗位空缺率的下降,从而导致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增加,提高了自然失业率。,最低工资
28、法对劳工市场影响:最低工资法迫使工资高于均衡水平时,增加了劳动供给量,但减少了劳动需求量,即产生失业。最低工资法的影响,对于劳动的价格决定,是微观经济学问题,对于失业的分析则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100,劳动供给结构变化。二战后不少妇女加入了劳动力供给行列,而妇女的失业率往往高于其他人口组别,增加了自然失业率。,101,第四节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起始于在伦敦经济学院工作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主要讨论菲利普斯曲线及其经济学家对这一曲线的理解。,一.菲利普斯曲线及应用1958年,菲利普斯通过整理英国1861年1957年的资料,发表了使他成名的论文18611957年英国失
29、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存在的负相关或交替关系。,在菲利普斯的论文发表两年之后,萨缪尔森和索洛在美国经济论坛上发表了反通货膨胀政策分析,用美国的数据也得出了同样结论。萨缪尔森和索洛把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104,横轴U为失业率,纵轴W/W为工资增长率。PC是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U低,W/W高;U高,W/W低。这种“顾此失彼”两者不可兼得的关系称为“权衡关系”。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解决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曾经遇到过这一难题。,106,菲利普斯认为,如果英国失业率维持在5%的水平,货币工资就会稳定不变;如果
30、失业率保持在2.5%,货币工资增长率不会超过2%到3%,即不会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工资是成本的主要构成,从而也是产品价格的主要构成。工资的增长直接导致了物价上涨即通货率的上升,可以用通胀率来代替货币工资增长率,两者关系表示:通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108,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看作需求管理的工具。政府在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这一政策工具制定经济政策时,首先要确定“临界点”。,“临界点”是政府对于通胀率和失业率社会可忍受或可接受程度的理解。即在“临界点”上的通胀率和失业率,是社会可忍受或可接受的,此时,政府可不采取任何政策措施对经济进行调整。如87所示。,110,假定4%的通胀
31、率和4%的失业率是社会可接受的“临界点”,那么,对4%以下的通胀率和失业率,政府不必采取调节干预措施。菲利普斯曲线上a点表示的通胀率和失业率就是“临界点”。,超过“临界点”,政府就应采取必要的调节干预措施。如在b点虽然失业率低于4%,但通胀率却高于4%,是为社会不能接受的通胀率。政府应采取限制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增加失业率,降低通胀率。,在c点,虽然通胀率低于4%,但失业率却高于4%,是为社会不能接受的失业率。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提高通胀率,降低失业率。,二.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和修正以上描述的通胀与失业的关系是早期菲利普斯曲线和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七十年代后,曲线表
32、示的通胀和失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主要是后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其观点是,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仍存在着交替关系。但与以前相比,要降低通胀率就需以更高的失业率为代价;而要降低失业率就需以更高的通胀率为代价。即要确定新的“临界点”。,图87中,菲利普斯曲线由原来的PC1向右上方移至PC2。此时,无论采取什么政策措施,都不能同时将通胀率和失业率下降至4%以下,即不能使通胀率和失业率回到原来的“临界点”以下,因此,只得把社会可接受的通胀率和失业率都提高到6%的水平。,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主要:货币主义的观点;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货币主义是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先驱。,
33、1.货币主义的观点认为在长期内通胀率和失业率不存在交替关系。货币主义引进预期说明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以往经验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据此,把菲利普斯曲线区分为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胀预期。当人们预期通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胀率,由于工资是按预期通胀率制定,因而在实际通胀率高于预期通胀率时,工人的实际工资会降低,从而使厂商利润增加,于是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实际通胀率已发生变动而预期通胀率尚未作出调整的短期中,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这样,在短期内,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提高通胀率,减少失业会是有效的。,
34、但在长期中,工人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预期的通胀率迟早要与实际通胀率一致。这时工人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而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胀就不会起减少失业的作用。,长期啊长期啊!,122,这时,菲利普斯曲线变成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即不论通胀率怎么变动,失业率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见下图。,123,货币主义认为,在长期中失业率是一个既定的数值,形成经济中失业队伍的“硬核”。货币主义认为,以通胀为代价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能减少失业的,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性。,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菲利普斯曲线被认为是“在不同程度的失业率和价格稳定性之间
35、作出选择的菜单”。但货币主义认为,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决策者选择的菜单是危险的。用下图说明(图88 的具体化),126,127,假设经济处于低通胀和低预期通胀的自然失业率,即A点。假设,决策者要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利用通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达到其政策目的。,128,短期内,当预期的通胀为既定时,从A移动至B,失业率降低到自然率以下,而通胀上升到超过预期的通胀。,129,随时间推移,人们习惯了较高通胀率,而且提高了通胀的预期。当通胀预期上升时,通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向上移动了。经济在C点结束,这时候通胀高于A点,但失业水平不变。,130,货币主义结论:决策者面临着通胀与失业之间的
36、交替关系是短期的,这种关系在长期就不存在了。,131,“自然率假说”,对于以上结论,就是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在1968年的预言:如果想通过选择较高的通胀以减少失业,他们减少失业的成功将只是暂时的。,132,预言表明,无论通胀率如何,失业最终要回到其自然失业率,被称为“自然率假说”。这一假说提出几年后,有一次实验,实验室是美国1970年左右的经济。,133,背景:1958年菲利普斯提出了通胀与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用美国的资料证明了这一关系。当时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打破菲利普斯曲线这种负相关关系似乎是荒唐的。,134,自然率假说批评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权衡关系,这种关系只
37、在短期内存在,而在长期不成立。弗里德曼认为,一个经济不可能长期偏离其“自然率”。,135,提高价格水平之所以能够减少失业,是由于人们在短期内没有预料到价格水平的上涨,即工人要求提高工资时,预期的价格上涨率低于实际价格上涨率,从而货币工资增长率低于价格上涨率,雇主愿意增加产量,就业增加。,136,而当长期内价格水平上涨之后,人们预期的价格水平也会上涨,货币工资进一步上升。当实际工资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时,雇主就因工资上升而减少产量,解雇工人,使失业率又回到“自然率”的水平。,137,由于自然失业率的存在,扩张的货币政策不但不能消除失业,反而会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引起通货膨胀。,138,但60年代末开始
38、,扩张的经济政策,包括随越战升级增加政府支出;货币政策是联储在面临扩张的财政政策时想降低利率,M2供给量在197072年每年增加13%(60年代初每年增加7%)。,139,结果是通胀率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每年达到5%至6%,而60年代初是1%至2%,失业并不降低。证实了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的预言。,140,理论的发展,经济学17版,萨缪尔森不满意“自然失业率”的提法,于是将其改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指在没有向上的通胀压力的情况下,能够长期维持的最低失业率。经济处在这种失业率时,通胀是稳定的,141,通货膨胀稳定的条件是,没有超额需求和没有供给冲击。存在这两个条件时,实际通胀就一直保
39、持原有的惯性比率。,142,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该学派在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滞胀”背景下兴起。提出理性预期。认为人们已掌握了充分信息,有过去的经验,形成一种理性预期,无须对政府经济政策先经历适应,形成适应性预期,可以提前采取防范措施用理性行为对抗这些政策。,143,他们认为,货币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不仅根据过去的经验,还要考虑事态的发展。,144,由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公众性预期的存在,使政府试图用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的政策是无效的。菲利普斯曲线变成一条正相关的曲线,即通胀率越高,失业率越高(滞胀)。反映了凯恩斯需求管理的失灵。如图89所示。,145,146,“在以前的那些美好日子里,只要进行微调,就可以实现我们所认为的理想状况。可是现在。”你能听明白这段略带心酸的对话吗?,三.滞胀理论(了解)新古典综合派提出滞胀理论。滞胀理论从供给方面研究通胀和失业并存问题,该理论分析了滞胀的原因。主要理论观点:,148,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供给冲击),主要是指生产资源的供应情况发生了异常的变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变化,如美国增加国防投资,影响了产出的增加。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性变化。,149,小 结,失业的种类;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和修正;滞胀理论。,15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