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呼吸》PPT课件.ppt
《《麻醉与呼吸》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与呼吸》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麻醉与呼吸,实用临床麻醉学,生理学正常情况下,脑干呼吸中枢的神经冲动决定了通气的容量和类型.该神经冲动受颈动脉和中枢化学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本体感受器和大脑皮质层传来的冲动影响.神经冲动从呼吸中枢发出,通过脊髓和外周神经到达肋间肌和膈肌.如果吸入气流可通过结构上正常,无阻塞的气道到达通畅,灌注适当的肺泡时,即产生正常气体交换.正常情况下,肺泡通气和灌流匹配良好,并且与代谢率呈比例,动脉血气张力维持在一个窄小的范围内。,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血液和吸入气体之间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通常把呼吸分为四个过程:将空气吸入肺内,同时把肺内气体排向大气的过程称为通气(ventilation);吸
2、入肺内的气体分布到肺泡的过程称为分布(distribution);通过肺泡毛细血管壁从肺泡向血液或从血液向肺泡的气体移动过程称为弥散(diffusion);流经肺泡表面毛细血管的血液,能使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肺灌注(perfusion)。任何一个过程出现障碍,均可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蓄积,导致呼吸功能和内环境紊乱,1.气管:气管分叉部为隆突,体表投影在第二肋软骨水平。成人气管长度约为916cm,直径约2.02.5cm,由1620个C形软骨环组成,因此软骨环并不完全包绕气管,在气管后部是以膜性组织与食管相邻。气管容易受外来压力影响,受压5070cmH2O即可引起气管萎陷,颈部肿
3、瘤、血肿压迫等常引起气管狭窄。,2.主支气管:气管于第56胸椎之间,相当于胸骨角水平分叉为左右主支气管。在成人,右支气管较左支气管短粗、陡直,平均长2.53cm,与气管纵轴夹角为20o30o。左支气管长约45cm,与气管纵轴夹角为40o50o。因此气管插管过深或吸入异物时易入右主支气管。3岁内的儿童左右支气管与气管纵轴夹角基本相等,约为55o。,4.小支气管:肺段支气管以下,大致从第四级分支到第九级分支通常称为小支气管。小支气管越分内径越小,但其整个横断面积明显增加,通气阻力相应减小。在第七级分支以下的小支气管管壁上,软骨片逐渐消失,失去软骨支撑的小支气管易受到胸内压的压迫。临床上把内径在2m
4、m以下的无软骨支撑的气管称为小气道。失去软骨支撑的小气道必须依靠气道周围组织的放射状牵引力来维持开放。小气道的特点是极易受压,阻塞性呼吸道病变的早期即可反映在小气道的功能变化上。,1.呼吸肌:引起呼吸运动的肌肉为呼吸肌。使胸廓扩大产生吸气动作的肌肉为吸气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胸廓的整体成圆锥形,其下部的横截面积较上部大,因此膈肌位置的改变对胸腔容量的变化有着主要的影响。吸气时,膈肌中央部位下降,腹腔内容物受压,腹内压升高,所以腹壁与胸廓的同步起伏常是膈肌收缩有力的体征表现。肋间外肌起自上肋下缘近脊椎端而止于下一肋上缘的近胸骨端,收缩时提拉下一肋骨向上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增加。平静通气时,7
5、5%的肺通气量是依靠膈肌收缩所造成的膈肌下降来完成,而需增加呼吸运动时,肋间外肌的作用得到加强,呼吸类型也随即转变为胸式呼吸。当麻醉抑制呼吸运动时,通常肋间外肌先被麻醉,如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时,胸式呼吸明显减弱。,使胸廓缩小产生呼气动作的肌肉为呼气肌。平静呼吸时,呼气是被动的,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胸廓依靠吸气时所储备的弹性势能而复位。只有用力呼吸时,呼气肌才参与收缩,使胸廓进一步缩小。呼气肌主要有腹壁肌肉和肋间内肌。,自主呼吸时,吸气是由胸腔负压引起,是负压呼吸。机械呼吸时采用的是间歇正压呼吸,气体是被压入肺内的。吸气时,气体进入肺泡直到肺泡内压与上呼吸道压力相等;呼气时,气道内正压消失或
6、减小,气体流出肺泡。机械通气所致的肺内压和胸腔内压力的增高,是间歇正压呼吸对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基本原因。,3.顺应性:一般用顺应性(compliance)来度量弹性阻力。肺、胸壁组织类似弹性体,在生理弹性限度内,气道内压越大,肺容量增加也越大。外力和容量之间的关系代表肺与胸廓组织的弹性,即单位压力变化(P)引起肺内气体容量的改变(V)称为肺-胸顺应性(CT),即:CT=V/P。临床测定时,胸廓容量的改变可以用肺容量的改变来代替。,顺应性的意义在于管理呼吸时,以适当的气流压力来维持满意的通气量。CT的变化与通气量成正比,与气道压力成反比,所以肺-胸顺应性降低时,可能是因压力增加而通气量不
7、变,或通气量减少而压力不变。麻醉中应根据呼吸环路中压力及容量改变,来粗略估计肺-胸顺应性变化。如麻醉中胸腹壁肌肉紧张,肺-胸顺应性降低,应加深麻醉或给与肌松药来提高病人的肺-胸顺应性;如病人的肺组织纤维化,肺-胸顺应性降低,应提高通气压力来维持足够的通气量。,4.气道阻力:气管内径是气道阻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气道的阻力主要来自大气道,也就是来自上呼吸道,包括鼻、口腔、咽喉和气管。用鼻呼吸时,鼻腔阻力占全部气道阻力的50,用口呼吸时,咽喉和气管阻力占全部阻力的2030%。剧烈活动每分通气量增加时,阻力可增加50。,气道阻力的临床意义:气道梗阻如异物、舌后坠、鼻(口)咽部肿物、喉水肿、气管受压狭窄
8、或扭曲及支气管痉挛等均使气道阻力增高。气道阻力增加导致病人通气量减少,病人将用力呼吸以克服气道阻力,由此可产生:胸腔内压变化,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可出现锁骨上窝凹陷,同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呼气时胸腔内压明显增高,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肺泡充盈时间延长;呼吸肌作功及耗氧量增加,呼吸阻力增加,如不及时解除,常因呼吸肌疲劳而导致呼吸衰竭。,另外,还应注意麻醉器械引起的气道阻力增加。吸入麻醉装置故障,可使气道阻力增加。导管过细、过长或扭曲,气道阻力增加更为显着。因为气流在直导管流动时,其阻力与导管长度及气流速度成正比,而与导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正常时气道阻力约为13cmH2OL-1s-
9、1,全麻后可达36cmH2OL-1s-1,如加上机械阻力,总阻力可达10 cmH2OL-1s-1以,(1)潮气量(tidal volume,VT):指平静呼吸时,每次所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因如潮汐涨落而得名。男性为350550ml,女性为260540ml。小儿潮气量可按68ml/kg计算。VT也是机械通气时,应维持的每次通气量。,(5)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指平静呼气后存留在肺内的气量,即FRCERVRV。男性为21003500ml,女性为15002400ml。FRC是反映气体交换功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同RV具有相同的生理意义,可对吸入到肺
10、泡内的气体有缓冲作用,可使肺泡O2和CO2分压保持相对稳定。RV和FRC能反映肺泡膨张程度,是目前判断阻塞性肺疾患最可靠的指标。已知的影响FRC的因素包括:体型:FRC与身高呈正比;体重:FRC与体重呈反比,这同肥胖导致胸廓顺应性降低有关;性别:女性FRC比男性降低10%;体位:由直立位改为仰卧位或俯卧位时,FRC降低,这是由于腹腔内容物向上压迫膈肌使胸廓顺应性减少;肺部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内存在广泛性肺不张时,FRC减少明显,这是由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使肺、胸廓或二者的总顺应性下降;膈肌的紧张性;麻醉:仰卧位麻醉诱导后通常可以使FRC较仰卧位清醒降低15%20%,这与麻醉
11、后膈肌后部的位置上升有关。,肺功能,3)用力肺活量FVC,也称时间肺活量,是指受试者尽量吸足气,然后尽快呼气且尽量呼完的气体容量。将FVC按呼出时间分割,测出某一特定时段内呼出的气量,即为时间肺活量。正常人第1、2、3秒时间肺活量分别占FVC值的83%、96%和99%,正常人应能在四秒内呼出全部肺活量。在这些指标中最常用的是第1秒时间肺活量,也称1秒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统计结果正常男性为7010%,女性7210%,所以FEV1.0正常值应大于60%。,(4)通气储量百分比:衡量呼吸代偿能力。一般正常值为93%。当此值降至70%60%时,病人接近气促的阈值。肺切除术前如果通气储量百分比低
12、于70%,术后应警惕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如何看肺功能结果报告单,常规通气功能:所有的指标都要在预计值的80以上,一秒率要在70以上(因为低于70就是COPD).FVC低于80,诊断限制性通气;一秒率低于70,MVV低于80而高于70,FEF25%75%均低于80,诊断阻塞性通气;一秒率低于70,MVV低于70,FEF25%75%均低于80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上述都有则为混合性。用力呼气肺活量中段的平均用力呼气流量是指肺量图曲线上FVC25%和75%两点连线的斜率(FEF25%75%),肺功能检查几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有FEV1、MVV、FVC、FEV1/FVC1、FEV1正常范围:男;女。临床意
13、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2、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正常范围:0.80。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3、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正常范围:男:104+2.71L,女:
14、82.5+2.17L。临床意义:本项检查实质是通气储备能力试验。用以衡量胸廓肺组织弹性、气道阻力、呼吸肌力量。医学上多用实测值与理论预计值的比例来表示其大小。正常大于80%,低于60%为异常-通气储备能力降低。4、用力肺活量(FVC)正常范围:男:3.179+0.117L,女:2.314+0.048L。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5、残气量肺总量比值 正常范围:男0.307;女0.29。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在过闭合等。残气量及肺总量明显增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肺心病
15、等。残气量肺总量比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而增加,老年人可达0.50。,6、气体分布 正常范围:一次呼气(氮稀释)法 0.015;重复呼吸(氮清洗)法 0.025。临床意义:由于气体分布异常可在无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出现,故是较敏感的通气功能测量指标。7、肺弥散功能测定 正常范围:2537MLCO/毫米汞柱/分。临床意义:弥散功能减退多见于肺间质疾病,如肺纤维化、矽肺、石棉肺、因呼吸膜增厚而造成,肺泡毛细血管阻滞、气体弥散受阻。此外,肺气肿、肺炎,血气胸等因弥散面积减少,弥散量也降低。8、无效腔气量潮气量比值 正常范围:0.30.4。临床意义:比值增加:表示有效通气量下降。9、通气贮量比 正常
16、范围:0.93。通气贮量比(最大通气量静息通气量)最大通气量。临床意义:.为通气贮备不足。常用于胸外手术前的肺功能评估及职业病患者的劳动力鉴定。,1.死腔通气:呼吸过程中,进入呼吸道内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通气称为死腔通气。充填通气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功能的气道称为死腔(dead space简写VD)或生理无效腔,其含气量称为死腔量或生理无效腔量。正常人生理无效腔量相当于潮气量的30%,即死腔量/潮气量(VD/VT)的比值为0.3,它反映通气的效率,比值越大,通气效率越低,麻醉过程还存在一种机械死腔,如应用面罩等装置进行呼吸时,面罩内腔则为机械死腔。例如病人潮气量为400ml,其解剖无效腔为150m
17、l,当用内腔容量为250ml的面罩呼吸时,则肺泡通气量为4002501500,这时虽有呼吸动作,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发生缺氧、窒息是必然的后果。所以在临床上重视病人的通气量,更应重视有效肺泡通气量,有效肺泡通气量:又称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气体交换主要取决于肺泡通气量,而肺泡通气量直接受潮气量、死腔量和呼吸频率的影响。如果麻醉过程中出现呼吸抑制,潮气量减少,常以呼吸频率加快来代偿,但这可能会出现每分钟通气量不降低,而有效肺泡通气量下降的可能。例如:某成人的潮气量500ml,死腔量150ml,每分钟通气20次,通气量为10000ml,有效肺泡通气量为(500150)20=7000ml。如呼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醉与呼吸 麻醉 呼吸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