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防腐剂》PPT课件.ppt
《《食品防腐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防腐剂》PPT课件.ppt(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食品防腐剂,一、教学要求熟悉食品防腐剂和杀菌剂的定义、分类及引起变质的主要原因;了解常用食品防腐剂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掌握食品防腐剂和杀菌剂的应用范围、使用标准和注意事项。,2,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食品防腐与食品防腐剂第二节 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第三节 天然防腐剂第四节 加工设备与贮运环境消毒剂第五节 水果、蔬菜采后常用的防腐剂,3,第一节 食品防腐与食品防腐剂,一、食品的腐败变质二、影响食品微生物繁殖的因素,4,一、食品的腐败变质,成分感官性质,食品,微生物,变化,举例:肉、蛋、鱼腐臭 粮食霉变 水果腐烂 油脂酸败,环境,5,食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污染以后,食品原有色、香、味和
2、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结果使食品的质量降低或完全不能食用,这个过程称为食品腐败变质。由于习惯的原因常常把食品腐败变质称为食品变质,实际上食品腐败是食品变质的一个方面。造成食品变质的原因较多,有物理的、化学的,也有生物的。,6,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啮齿动物,昆虫/寄生虫,食品腐败变质,温度,水分,光照,氧化,酶类,7,1、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其主要变化指标是酸度升高,根据食品种类不同也表现为糖、醇、醛、酮含量升高或产气(CO2),有时带有这些产物特有的气味。,8,2、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各种不同的氨基酸分解产生的腐败胺类和其它物质各不相同,甘氨酸产生甲胺,鸟氨酸产生腐
3、胺,精氨酸产生色胺进而分解成吲哚,含硫氨基酸分解产生硫化氢和氨,乙硫醇等。胺类物质、NH3和H2S等具有特异的臭味。,9,3、食品中脂肪的分解在解脂酶作用下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可进而断链形成具有不愉快味道的酮类或酮酸,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处还可形成过氧化物,脂肪酸也可再分解成具有特殊气味的醛类和醛酸即所谓的“油哈”气味。,10,4、有害物质的形成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分为细菌毒素和真菌毒素,它们能引起食物中毒,有些毒素还能引起人体器官的病变及癌症。,11,二、影响食品微生物繁殖的因素1、食品的营养 食品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因
4、而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很容易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变质。但由于不同的食品中,上述各种成分的比例差异很大,而各种微生物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这就导致了引起不同食品腐败的微生物类群也不同。,12,2、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微生物细胞组成不可缺少水,细胞内所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均以水分为溶媒。在缺水的环境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发生障碍,甚至死亡。但各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所要求的水分含量不同,因此,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决定了生长微生物的种类。一般来说,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细菌容易繁殖;含水分少的食品,霉菌和酵母菌则容易繁殖。,13,食品中水分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微生物在食品上生长繁
5、殖,能利用的水是游离水,因而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所需水不是取决于总含水量(%),而是取决于水分活度(Aw,也称水活性)。因为一部分水是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一些可溶性物质,如氨基酸、糖、盐等结合,这种结合水对微生物是无用的。因而通常使用水分活度来表示食品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纯水的Aw=1;无水食品的Aw=0,由此可见,食品的Aw值在01之间。,14,下表给出了不同微生物类群生长的最低Aw值范围,从表中可以看出,食品的Aw值在0.60以下,则认为微生物不能生长。一般认为食品Aw值在0.64以下,是食品安全贮藏的防霉含水量。,表:食品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生长的最低Aw值范围,15,3、pH条件
6、各种食品都具有一定的氢离子浓度。根据食品pH值范围的特点,可将食品划分为两大类:酸性食品和非酸性食品。一般规定pH值在4.5以上者,属于非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下者为酸性食品。例如动物食品的pH值一般在57之间,蔬菜pH值在56之间,它们一般为非酸性食品;水果的pH值在25之间,一般为酸性食品。,16,各类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pH范围,食品中氢离子浓度可影响菌体细胞膜上电荷的性质。当微生物细胞膜上的电荷性质受到食品氢离子浓度的影响而改变后,微生物对某些物质的吸收机制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物质代谢活动和酶的作用,因此食品pH值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17
7、,大多数细菌最适生长的pH值是7.0左右,酵母菌和霉菌生长的pH值范围较宽,因而非酸性食品适合于大多数细菌及酵母菌、霉菌的生长;细菌生长下限一般在4.5左右,pH值3.34.0以下时只有个别耐酸细菌,如乳杆菌属尚能生长,故酸性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酵母和霉菌的生长。,18,另外,食品的pH值也会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发生改变,当微生物生长在含糖与蛋白质的食品基质中,微生物首先分解糖产酸使食品的pH值下降;当糖不足时,蛋白质被分解,pH值又回升。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使食品基质pH值发生很大变化,当酸或碱积累到一定量时,反过来又会抑制微生物的继续活动。,19,4、温度 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将微生
8、物分为三个生理类群,即嗜冷、嗜温、嗜热三大类微生物。每一类群微生物都有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但这三群微生物又都可以在2030之间生长繁殖,当食品处于这种温度的环境中,各种微生物都可生长繁殖而引起食品的变质。,20,低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低温对微生物生长极为不利,但由于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5左右或更低的温度(甚至-20以下)下仍有少数微生物能生长繁殖,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我们称这类微生物为低温微生物。低温微生物是引起冷藏、冷冻食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食品在低温下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有:假单孢杆菌属、黄色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小球菌属、乳杆菌属、小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
9、杆菌属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假丝酵母属、隐球酵母属、圆酵母属、丝孢酵母属等酵母菌;青霉属、芽枝霉属、葡萄孢属和毛霉属等霉菌。食品中不同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温度见下表。,21,表: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温度,22,高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高温,特别在45以上的高温,对微生物生长来讲,是十分不利的。在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体内的酶、蛋白质、脂质体很容易发生变性失活,细胞膜也易受到破坏,这样会加速细胞的死亡。温度愈高,死亡率也愈高。然而,在高温条件下,仍然有少数微生物能够生长。通常把凡能在45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的微生物,称为高温微生物或嗜热微生物。,23,嗜热微生物之所以能在高温环境中生长,是因为它们具
10、有与其他微生物所不同的特性,如它们的酶和蛋白质对热稳定性比中温菌强得多;它们的细胞膜上富含饱和脂肪酸。由于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形成更强的疏水键,从而使膜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它们生长曲线独特,和其他微生物相比,延滞期、对数期都非常短,进入稳定期后,迅速死亡。在食品中生长的嗜热微生物,主要是嗜热细菌,如芽孢杆菌属中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肉毒梭菌、热解糖梭状芽孢杆菌、致黑梭状芽孢杆菌;乳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中的嗜热链球菌、嗜热乳杆菌等。霉菌中纯黄丝衣霉耐热能力也很强。,24,在高温条件下,嗜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加快,所产生的酶对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的分解速度也比其他
11、微生物快,因而使食品发生变质的时间缩短。由于它们在食品中经过旺盛的生长繁殖后,很容易死亡,所以在实际中,若不及时进行分离培养,就会失去检出的机会。高温微生物造成的食品变质主要是酸败,由微生物分解糖类产酸而引起。,25,5、渗透压 渗透压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如将微生物置于低渗溶液中,菌体吸收水分发生膨胀,甚至破裂;若置于高渗溶液中,菌体则发生脱水,甚至死亡。一般来讲,微生物在低渗透压的食品中有一定的抵抗力,较易生长,而在高渗食品中,微生物常因脱水而死亡。当然不同微生物种类对渗透压的耐受能力大不相同。,26,绝大多数细菌不能在较高渗透压的食品中生长,只有少数种能在高渗环境中生长,如盐杆
12、菌属中的一些种,在20%30%的食盐浓度的食品中能够生活;肠膜明串珠菌能耐高浓度糖。而酵母菌和霉菌一般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如异常汉逊氏酵母、鲁氏糖酵母、膜毕赤氏酵母等能耐受高糖,常引起糖浆、果酱、果汁等高糖食品的变质。霉菌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是灰绿曲霉、青霉属、芽枝霉属等。食盐和糖是形成不同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在食品中加人不同量的糖或盐,可以形成不同的渗透压。所加的糖或盐越多,则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食品的Aw值就越小。通常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常用盐腌和糖渍方法来较长时间地保存食品。,27,三、食品防腐剂的作用(讨论),定义:为食品防腐和食品加工、储运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13、是具有杀死某些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作用的物质。(广义)用途:主要用于糕点、果汁、乳制品、鲜果品、粮食、肉类、蔬菜等食品的防腐保鲜。,28,防腐剂应该符合以下标准:1)合理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2)不影响消化道菌群;3)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4)不影响药物特别是抗菌素的使用;5)对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29,食品中为什么要使用食品防腐剂?防止食品因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在一般的自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保存期。,30,在现代食物加工中,只有具有相当的保藏食品能力才有可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所以,食品都必须使用适当的防腐技术。食品防腐剂的用途:广义地说,就是减少、避免人类的食品中毒。
14、狭义地说,是防止微生物作用而阻止食品腐败的有效措施之一。,31,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结构或者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使微生物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逸出细胞外,导致微生物正常的生理平衡被破坏而失活。防腐剂与微生物的酶作用,如与酶的琉基作用,破坏多种含硫蛋白酶的活性,干扰微生物体的正常代谢,从而影响其生存和繁殖。其他作用:包括防腐剂作用于蛋白质,导致蛋白质部分变性、蛋白质交联而导致其他的生理作用不能进行等。,32,常用食品防腐剂,按作用来看可分为防腐剂和杀菌剂。防腐剂亦称为保藏剂,是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作用的物质。杀菌剂是具有杀死微生物作用的物质。这2种添加剂不易严格区分,所以统
15、称为防腐剂。,33,食品防腐剂可分化学防腐剂、生物防腐剂2类。以化学防腐剂为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无机和有机2大类。,34,无机类化学防腐剂又可分为还原型和氧化型2种,主要有亚硫酸及亚硫酸盐、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二氧化碳、过氧化氢、过碳酸钠等。其中氧化型无机防腐剂如氯,很少直接用于食品而是用于饮水、容器、半成品的消毒。,35,有机化学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及盐,山梨酸及盐,丙酸,乳酸,脱氢乙酸和乙酸衍生物,低级脂肪酸单甘油脂,聚磷酸盐,氨其酸类等。,36,除化学防腐剂外,还有生物防腐剂等。如乳酸链球菌素,是从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肽物质。,37,第二节 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一、苯甲
16、酸及其钠盐 二、山梨酸与山梨酸钾 三、丙酸及丙酸盐 四、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五、脱氢乙酸及脱氢乙酸钠 六、双乙酸钠 七、亚硫酸盐与亚硝酸盐,38,一、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安息香酸)分子式C7H6O2,相对分子质量122.12编码 GB 17.001;INS 210性状:白色,具有光泽的鳞片状或针状结晶,无臭或略带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性质稳定,但有吸湿性,熔点122.4,沸点249.2,相对密度1.2659,约100开始升华,在酸性条件下可随水蒸气挥发。溶解性:常温下难溶于水,水溶液pH为2.8。,39,苯甲酸钠(安息香酸钠)分子式C7H5O2Na,相对分子质量144.11。1g苯甲酸相当于1
17、.18g苯甲酸钠,1g苯甲酸钠相当于0.847g苯甲酸 编码 GB 17.002;INS 211性状: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安息香的气味,有甜涩味。在空气中稳定,露置空气中可吸潮。溶解性:极易溶于水,水溶液PH8,40,防腐机理:,(1)苯甲酸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酸化细胞内的储碱;(2)能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和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3)对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有很强的阻止作用,从而起到食品防腐作用。,41,防腐作用:抗菌有效性依赖于食品的PH值,最适PH为2.54.0有机酸防腐剂抑菌范围:对酵母菌、部分细菌效果很好,对霉菌差一点,PH4.5以下,各种菌都有效。以苯甲酸分子态的
18、抑菌活性较离子态高,故在pH小于4时,抑菌活性高,其抑菌的最小浓度为0.05-0.1%。,42,毒性:1.LD50 大鼠口服体重。2MNL 大鼠0.5g/kg3.ADI 0-5mg/kg(苯甲酸及其盐的总量,以苯甲酸计)(FAO/WHO,1994)。,43,使用:苯甲酸最适抑菌pH为。但在酸性溶液中其溶解度降低,故不能单靠提高酸性来提高抑菌活性。由于苯甲酸对水溶解度低,故实际多是加适量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用90以上热水溶解,使其转化成苯甲酸钠后才添加到食品中。若必须使用苯甲酸,可先用适量乙醇溶解后,再应用。由于苯甲酸对水的溶解度比苯甲酸钠低,因此在酸性食品中使用苯甲酸钠时要注意防止由于苯甲酸钠
19、转变成苯甲酸而造成沉淀和降低使用效果。,44,复配使用: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合用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下表)储存:干燥,包装严密,避免受潮,45,46,47,48,使用注意事项:,(1)在配制食品时,应在配料温度70以下时加入,可以防止苯甲酸随水蒸汽挥发,又可达到较好的溶解度,另一方面避免操作时气体呼入体内。(2)一般汽水、果汁使用苯甲酸钠时,多在配制糖浆后添加,即先将砂糖溶化、煮沸加无菌水稀释后,一边搅拌一边将苯甲酸钠加入糖浆中。(3)配制时要先加苯甲酸钠,摇均后再加酸性物质及其它配料,以免影响苯甲酸钠的溶解度和产生络合物等,因为先加酸性物质或同时加入,苯甲酸钠与酸性物质反应,就会
20、出现絮状物沉淀。,49,(4)酱油、醋等酸性液态食品的防腐,可配制50%的苯甲酸钠水溶液,按防腐剂与食品质量1:500的比例均匀加到食品中。如苯甲酸钠与对羟基苯甲酸乙脂复配使用,可适当降低两者的用量,先用乙醇溶解,将生酱油加热至80杀菌,然后冷却至40-50把混合防腐剂加入,搅拌均匀。(5)低盐的酸黄瓜、泡菜,最大使用量为0.5g/kg,可在包装与装坛时按标准溶解与分散到泡菜水中。,50,(6)低糖的蜜饯等,最大使用量为0.5g/kg,该类产品应根据生产工艺,设计加入方案,一般在最后的工艺步骤中加入,由于有糖渍与干燥工艺,应注意添加量不够或添加过量。提示:使用添加剂时,不应按最大用量加,以免水
21、蒸汽挥发时造成超标。,51,二、山梨酸与山梨酸钾 山梨酸(花楸酸、2,4-己二烯酸)分子式 C6H8O2,相对分子质量112.13编码 GB 17.003;INS 200性状 无色单斜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具有特殊气味和酸味;对光、热均稳定,但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易被氧化着色,熔点134.5,沸点228(分解)溶解性:难溶于水,其饱和水溶液的pH值为3.6。,52,山梨酸钾分子式 C6H7KO2,相对分子质量150.22编码 GB 17.004;INS 202性状 白色至浅黄色鳞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稍具臭味,在空气中露置能被氧化而着色,有吸湿性,相对密度1.363,约270熔化并分解。溶解性:
22、易溶于水,水溶液PH7-8,53,防腐机理:,山梨酸钾的主要成份为山梨酸,其防腐机理如下:(1)与微生物酶系统的巯基相结合,破坏许多重要酶系统的作用;(2)能干扰传递技能,如细胞色素C对氧的传递,以及细胞膜表能量传递功能,抑制了微生物增殖,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54,防腐作用:主要对霉菌、酵母和好气性腐败菌有效,而对厌气性细菌和乳酸菌几乎无作用。山梨酸在微生物数量过高的情况下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它只适用于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微生物数量较低的食品的防腐。酸型防腐剂,其作用受pH值影响。但它的酸性较苯甲酸弱,适宜pH范围较苯甲酸广。山梨酸只有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才能起作用,分子态的抑菌活性比离子
23、态强。,55,毒性:LD50 大鼠口服10.5g/kg体重。MNL 2.5g/kg体重 ADI 0-25mg/kg体重(山梨酸及其钾、钠、钙盐的总量,以山梨酸计,FAO/WHO,1994)。,56,使用:配制山梨酸溶液时,可先将山梨酸溶解在乙醇、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的溶液中,随后再加入食品中。溶解时不要使用铜、铁容器。山梨酸钾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但其1%的水溶液pH等于78,有使食品pH升高的倾向,应予以注意。山梨酸用于需要加热的产品中,为防止山梨酸受热挥发,应在加热过程的后期添加。,57,复配使用:与苯甲酸、丙酸、丙酸钙等可产生协同作用。山梨酸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使用时,抗微生物活性会显著增强。使
24、用量与使用范围:(见下页)储存:不宜长期与乙醇共存,防湿、防热,防氧化,58,59,60,61,62,63,64,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山梨酸钾时,要用15-20倍于山梨酸钾的温水(45-55)进行溶解。(2)山梨酸钾的1水溶液的pH值为7-8,有使食品PH值升高的倾向,应予注意。配料时,应先加山梨酸钾溶解液,后加酸液,以免产生絮状物。(3)山梨酸钾能刺激眼睛,若进入眼中,需立即用水冲洗,然后就医。,65,三、丙酸及丙酸盐丙酸钠编码 CNS17.006;INS 281;CAS137-40-6 分子式 C3H5NaO2 分子量:96.06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或颗粒,无臭或稍有特殊气味,
25、有吸湿性。可溶于水、乙醇中,水溶液呈碱性,10水溶液PH8.50。,66,防腐作用 具有良好的防霉菌效果;对细菌抑制作用较小;对酵母菌无作用。在淀粉、含蛋白质和油脂物质中对霉菌、好气性芽孢产生菌、革兰氏阴性菌、黄曲霉素等有效,具有独特的防霉、防腐性质。毒性 ADI不作限制性规定使用 最大使用量(g/kg以丙酸计):糕点2.5 干酪3.0,67,丙酸钙 分子式 C6H10CaO4 分子量:186.22编码 GB 17.005;INS 282 性状 白色结晶或白色晶体粉末或颗粒,熔点400以上(分解),无臭或轻微特异臭。可制成一水物或三水物,用作食品添加剂的为一水盐,可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乙醇,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防腐剂 食品 防腐剂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