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ppt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品微生物学,绪论,食品微生物学定义:在普通微生物的基础上,采用微生物理论和技术研究与食品有关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点及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在食品制造和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和疾病的传播。,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与食品生产加工、保藏、消费有关的所有微生物。研究内容:1.与食品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形态、生理、生化及在食品环境中的繁殖。(基础食品微生物)2.研究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途径、危害和监控技术。(卫生食品微生物)3.研究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理论和技术(应用食品微生物),第一部
2、分 食品微生物学基础,与食品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形态、生理、生化及在食品环境中的繁殖。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类群及其主要生物学特征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第四章 微生物遗传基础及菌种选育,第二部分 食品微生物污染与控制,第五章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食品微生物污染途径2、食品微生物污染的主要类群及危害3、腐败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控制第六章 致病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控制 1、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危害2、食品卫生指示菌及检测技术3、食品卫生标准4、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第三部分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与贮 藏中的应用,第七章发酵食品微生物学 第八章 微生物源食品添加剂
3、第九章 微生态制剂及功能因子 第十章 生物化工材料及生物质能源,微生物与食品,发酵食品 有益微生物 酶工业 发酵工业食品微生物 食品腐败变质 有害微生物 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传染,有害微生物,致腐性食品微生物 食品腐败、变质致病性食品微生物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食源性传染,食源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凡是通过食品而摄入有害病原体或有毒物质,致使人体患有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之为食源性疾病。主要包括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食源性疾病据病因分类:细菌性:腊样芽孢杆菌、肉毒梭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副
4、溶血性弧菌等。病毒性:甲肝病毒、轮状病毒等。化学性:水产品毒素、重金属(锑、镉、铜、铁、锡、锌)等。寄生虫性:小隐孢子虫、圆孢子虫、梨形贾第鞭毛虫、旋毛虫等。真菌毒素性:霉变谷物、霉变甘庶等。动物性:河豚鱼、高组胺鱼类等。动植物天然毒素性:毒蘑菇、发芽马铃薯、菜豆等。,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食源性传染病:是指通过食物途径而导致使用者感染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相对于食物中毒,食源性传染病通常具有两个特征:1、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型病毒性肝炎等);2、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等)所以,食源性传染病很难确定受污染的食品和发生食品污染的场所,也因为如此,食源性传染病更难于预防和
5、控制。由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可以人传人,常在一个潜伏期内出现多个流行高峰。,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食物中毒:是指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确实含有致病菌,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经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可以统称为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不具有传染性、以急性经过为主。应区别于传染病、食物过敏,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不适等也应区别于食物污染引起的慢性的、潜在性、长期蓄积性中毒;在监督实践中因误食非食品物质者,不应包含在食物中毒的范畴内。,食源性疾病分类,1、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食物过敏:与食
6、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3、食源性传染: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4、慢性蓄积性中毒:因二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1、食源性细菌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坂崎肠杆菌等;革兰阴性弧菌科菌种:如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革兰阳性杆菌和球菌:如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危害:(1)细菌性食物中毒(2)食源性传染病,如伤寒、霍乱、痢疾、出血性腹泻等。,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2.食源性病毒病食
7、源性病毒以食品为传播载体经粪口途径感染人类。目前发现的这类病毒有: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诺若病毒(Norovirus)、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等;此外,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虽主要经血液等非肠道途径传播,但也有经粪口途径感染人的报道。由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性胃肠炎和病毒性肝炎。发达国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已很低,但发展中国家依然有很高的发病率。相对于病毒性肝炎而言,世界范围内由食品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已逐渐成为一种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病原体检测技术要求较高,人们对病毒性腹泻的控制还需经过更多得研究和工作。,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3.食源性寄生虫病经粪口途径感染的食源
8、性寄生虫病,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而越来越少,但施加未经处理的农家肥和不良卫生习惯,常常会经蔬菜引起蛔虫等寄生虫病;生食动物性、尤其是鱼贝类食品非常容易引起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钩虫病、绦虫病和肺吸虫病,吃狗肉易得旋毛虫等;近年来由于生食河鱼、蟹而感染寄生虫病的情况有增长趋势。寄生虫侵入人体,在移行、发育、繁殖和寄生过程中,可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三方面损害:一是夺取人摄入的营养物质、二是机械性损伤、三是毒素作用和免疫损伤。,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4.食源性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疾病。如家畜感染了李斯特菌、肠杆菌科细菌、炭疽、结核、布氏杆菌病后,人吃了病畜的肉或
9、奶而致病;禽类感染了空肠弯曲菌和沙门菌后,人吃了病禽的肉或蛋,也可引起腹泻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的预防,1.选择安全的食品原料或材料:如动物性食品要经过检验检疫为健康动物的食品;2.合理的烹调、加工:要保证产品中含有的有害微生物及成分得以灭活或去除;3.加工后的食品应在安全使用期内消费(尽快食用)。4.安全储存食品:冷藏、冻藏、要注意保质期;5.注意避免交叉污染:生熟案板分开,注意保持厨房清洁,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6.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7.注意人畜共患病: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避免与患病动物无防护时接触。8.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粗
10、略估计,真核、原核、非细胞微生物、生物大分子、分子、原子之间的大小之比,大都以10:1的比例递减。体重:每毫克细菌约含10亿100亿(10910)。面积/体积:若以人体为1计,与人体等重的大肠杆菌的比值为人的30万倍。,微生物的特点,吸收快,转化快生物间:个体越小,单位体重消耗事物越多。1kg酒精酵母一天可消耗几千公斤的糖,产沅假丝酵母合成蛋白的能力是大豆的100倍。,微生物及动植物细胞比呼吸率,微生物的特点,生长旺,繁殖快一般细菌在最适条件下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单个细菌经过24小时可产生47221021个后代,总重为4722 103kg.一个20立方米的发酵罐一天生产的单细胞蛋白的量相当
11、于一头牛。,微生物的特点,易变异,适应性强微生物的变异频率一般为10-510-10微生物的变异性使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变异:菌种退化 菌种筛选 菌种改良,微生物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目前已确定的微生物种数仅十万种左右,但人们估计:目前最多只开发利用了其中的1%。微生物种数大大超过动植物种数。分布于任何地方,几乎无孔不入。如万米深海、8万米高空、300米下冰川、都有微生物的发现。,现代食品微生物发展趋势,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日趋重要。如转基因技术开发新型食品酶源、食品活性成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快速检验致病菌。在对食品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新型杀菌、保鲜技术和设备建立微生物风险评
12、估和预报预测系统利用食品微生物生产功能性食品原料或产品利用微生态保藏食品,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吕加平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其他 原核生物界(立克次氏体、枝原体、衣原体)具有细胞结构 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霉菌)真菌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界 无细胞结构病毒(病毒、噬菌体)病毒界 图1 微生物包括的四个界(按王大六界学说分),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的比较),属的模式,该属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种,即模式种,Bacillus Bacillus subtilis(Cohn,1872)Type str
13、ain:ATCC 6051=DSM 10=CCTCC AB 92068,属 名,种 名,定种人,年代,保藏机构及其保藏号,种的加词Specific epithet,多种微生物的特征区别,原核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微生物染色法,单染色 正染色 革兰氏 复染色 死菌 芽孢染色微生物染色法 负染色 活菌 用美蓝、TTC等 碱性染料(孔雀绿、结晶紫、沙黄、美蓝核酸和酸性多糖)染料 酸性染料(伊红、品红、刚果红蛋白质 其他染料(脂溶性染料如苏丹黑)脂类,细菌的形态,球菌(双球菌等杆菌(链杆菌、乳杆菌)螺旋菌(弧菌、螺菌),各种不同形状的球菌(a)单球菌(b)双球菌(c)四联球菌(d)八叠球菌(e)葡萄球菌(
14、f)链球菌,各种不同形状的杆菌(a)球杆菌(b)单杆菌(c)双杆菌(d)链杆菌,各种不同形状的螺旋菌(a)螺菌(b)螺旋体(c)弧菌,球菌,杆菌,螺旋型菌,球菌的形态,杆菌形态,酸奶中细菌的形态,各种细菌的形态,各种细菌的形态,螺旋菌分类,肺炎链球菌形态,蓝细菌结构,蓝细菌形态,细菌细胞的模式构造,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的结构,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拟核、内含物、中体、核糖体等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绒毛、芽孢等特殊结构。1.细胞壁:(1)革兰氏染色: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基本步骤为:初染(草酸铵结晶紫:1min),媒染(碘液13
15、min);脱色(95%酒精:30S);复染(沙黄染液即番红染料),细菌细胞的结构,1.1.细胞壁结构:肽聚糖 聚糖骨架:1,4糖苷键M:N-乙酰胞壁酸G:N-乙酰葡萄糖胺四肽侧链:L-丙-D-谷氨酸(D-异谷氨酰胺)-L-赖(DAP)-D-丙交联桥:五个甘氨酸组成:交联桥DAP:二氨基庚二酸革兰氏G+菌还含有磷壁酸胞壁酸、D-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磷壁酸是细菌或接近细菌的原生生物细胞壁所特有的化学组分。,M,M,G,M,G,M,G,G,L,D,L,L,L,L,L,L,L,L,D,D,D,D,D,D,D,溶菌酶作用点,青霉素作用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构造,细胞壁类型:革兰氏阳
16、性细菌细胞壁、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细菌细胞的结构,2.原生质体(Protoplast)G+菌溶菌酶 原生质体G-菌溶菌酶 原生质球细胞壁功能:固定型、保护菌体,抵抗低渗,维持动力,决定致病和决定族,选择型通透(分子小于1nm)。用于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工作。无壁细菌:实验室人为去壁(如上)自发缺陷:L-型细菌。自然进化:枝原体,革兰氏G+和G-细胞壁的比较,细菌细胞的结构,3.中体(Mesosome):也称间体,是细胞质膜内陷而形成的一个或数个较大而不规则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物,称为中体。其功能不完全清楚,推测如下:线粒体功能:含有细胞色素氧化酶内织网:它与胞外相同,释放胞外酶。与细胞壁合成有关。
17、含有合成酶并在分裂时在分裂横隔周围较多。与核分裂有关。,细菌细胞的结构,4.拟核和质粒拟核(nucleoid):无核膜,是单纯裸露的长度为2503000微米的DNA环链经高度折叠而成的球型、棒型和哑铃型,在电镜下呈透明区。一个细菌可有2(生长缓慢)25(生长快)个核。质粒(plasmid):是染色体外的环状分子遗传物质,它可以自我复制,也可插入菌体染色体中或携带外源DNA片段共同复制。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接合方式转移,分子量约为106108,只有约1%核基因的长度。使菌体赋予某些对生存并非必需的功能。质粒可自行消失或理化处理消失,但不能自发产生。,细菌细胞的结构,5.内含物颗粒(Reserv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 微生物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