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PPT课件.ppt
《《食品卫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卫生》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食品卫生,2,第一节 食品卫生与安全性,一、食品卫生的概念 食品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它提供人体各种营养物质,满足人体的需要,保障人体的健康。但如吃了不卫生的食品,使人体健康受到危害。俗话说“病从口入”,这是人们对食用不卫生食品的形象描绘。食品卫生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安全,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繁衍。所谓食品卫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所下的定义是:“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之间,为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完好而采取的所有必要措施”。,3,二、食品安全性 食品的安全性是指:食品在消费时没有受到任何有害的化学物或微生物、放射性物质污染。食品危害的潜在来源分为三类:内源性危害:食品
2、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成分。如:海豚毒素。外源性危害: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如经口传染的病菌、细菌毒素、霉菌毒素、添加剂的亚硝酸盐,食品中残留农药、烟熏食品中的多环芳烃还有重金属等。诱发性危害: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诱发食品生成有害物质,如油脂氧化等。天然食品中化学组分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因而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污染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不断增加。,4,允许量是食品添加剂或污染物能安全地摄入的估计上限。常用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表示,以相当人体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mg/kg)来表示。我国从1980年开始提出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初步工作急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 毒性试验及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 实
3、际上食品中天然的或添加的某种成分,只要摄入量充分大和食用时间足够长,都会在一些人身上引起有害的结果。也就是说所谓“安全”是相对的。,遗传毒理学研究,代谢研究,5,三、环境污染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而环保的发展跟不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再加上有些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使之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而人类健康与空气、水、食品等环境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交通运输业中如汽车排放的废气,人类生活都市化所形成的大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所造成的农药残留污染,以及人为地大肆毁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可使维持人体生命的食物遭受侵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4、。目前世界环境污染的特点:,6,化学污染 A.农药污染,化肥污染。B.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生活垃圾污染。C.工业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污染 汽车排放废气污染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的一些污染。如:大量伐木,使江、河、湖的泥沙增长,促使水资源的污染等。这一切环境污染的结果是导致动植物物种灭绝,人类病谱发生明显改变。,7,四、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的概念 食品污染是指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正常食品的过程。食品从原料的种植、培养到收获、饲养、捕捞、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某些有害物质污染。,8,食品污染的分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细菌和细菌素
5、污染,霉菌和霉菌素污染,病毒污染,寄生虫及虫卵污染,昆虫污染,工业“三废”污染,农药残留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污染,包装材料及工具和设备污染,亚硝胺、苯并芘污染,食品污染,9,食品污染的途径,生产加工过程污染 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容器、工具、管道清洗不净 或使用不当,造成其中的有害物质析出,形成污染;还有生产 原料,生产工艺不符合卫生要求也会造成食品污染。运输污染 由于车船等运输工具不洁造成的食品污染。如用装过农药 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船不经彻底清洗就装运食物;同车混 装食品与化学物品,生熟食品混装等。人为污染 以次充好,以假代真,人为地掺入有毒、有害物质。如以 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兑制饮
6、料酒,造成消费者失明甚至死亡;在牛奶中加水等。,10,意外污染 发生地震、火灾、水灾、核泄露等事故所造成的食品污染。食品污染的特点 污染日趋严重及普遍,以化学污染占重要地位,污染物可 形成生物链。污染物含量少、浓度低,以慢性中毒为多。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富集,使之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五、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1,急性毒性 污染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在短时间内造成机体损害,出现临床症状,称为急性中毒。慢性毒性 由于食物的污染含量少,在摄入人体后在体内进行富集,长时间后出现慢性中毒,对机体损害。致畸、致癌、致突变 如由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农药中一些有机氧污染等引起。,12,第二节 食品的微生
7、物污染,一、食品中的细菌污染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小,用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才能看见,一般以um表示其大小。食品中的细菌主要来自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烹调等各个环节的外界污染。污染食品的细菌主要有三类:致病菌 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条件致病菌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致病,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13,非致病菌 与食品腐败变质有直接关系,如假单胞菌属。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 原料污染 食品原料在采集、加工前已被土壤或水中的微生物污染。食品在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的污染。人为污染。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14,食品细菌污染的指标,细菌总数 食品中的细菌总数是
8、指每克固体或每毫升液体或每平方米面积上,食品所含的细菌总数。单位:个/g、个/ml或个/cm2。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食品卫生质量鉴定的重要指标。表示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我国采用每100g或100ml或100cm2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近似数来表示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致病菌 致病菌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指标菌,国家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各种食品不得检出致病菌。目前食品中经,15,常检出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志贺氏菌等。二、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的特性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下,所发生的酶性、非酶性变化及夹杂物的污染
9、,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或完全丧失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坏了,有的长霉、有的发臭、有的腐烂、有的变色变味。其次是食物的组成成分发生分解,如蛋白质的分解、脂肪的氧化、糖类的酵解等,还有维生素、矿物质的大量破坏和流失,使食品营养价值降低。,16,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食品自身的因素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都是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并引起食品成分分解的先决条件。环境因素 食品腐败变质还取决于食品所处的环境,如温度、湿度、pH、光线、空气以及存放时间。,17,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10、最重要的措施是尽可能减少微生物污染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其次是对食品采取抑菌或灭菌的方法,控制食品腐败变质。常用的食品保藏方法有:冷冻及冷藏、加热(高温灭菌保藏)、脱水保藏、盐渍、酸渍、糖渍、辐照保藏、添加防腐剂等。三、霉菌和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概况 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大多数对人体无害,有的霉菌对人体有益,如:酿酒、酿醋、制作酱、腐乳都需要霉菌。但有,18,的霉菌对人体有害:有的霉菌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毒 素污染食品,当人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后,会使人引起各种中毒症状。T-2毒素是40多种单端孢霉素的代表,其毒性最强,可抑制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破坏软骨细胞的正常生长机制,致使关
11、节透明软骨组织变性坏死。大骨节病病因是通过病区产的谷物如麦类、玉米传病,但大米不传病,病区麦类、玉米污染镰刀后,产生大量T-2毒素致病。目前已被证实致使实验动物致癌或病变的,存在于人类食品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黄米霉素、赭曲霉毒素、岛青霉毒素、展青霉素、镰刀菌毒素等。,19,黄曲霉毒素(AFT)污染食品的情况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或寄生曲霉的菌株代谢的产物。它们的孢子广为分布,特别在土壤中,。已鉴定出黄曲霉毒素是包括17种在化学结构上相关的毒素或衍生物,其中以黄曲霉B1在食品中最常见,其毒性很强。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花生、玉米、大米、棉籽、小麦、黄豆、马铃薯、高粱、香肠、咸鱼、辣椒等。
12、任何食品只要产生霉变,就可能是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出率较高,而东北、西北及华北地区除了个别样品外,不易检出黄曲霉毒素。非洲某些国家花生和玉米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为严重,有的国家食用花生中15%样品污染黄曲霉毒素达1000ug/kg 2.5%样品可达10mg/kg。,20,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及致癌作用,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其毒性比氢化钾还高。损害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肌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人大量摄入黄曲霉毒素会引起急性中毒,微量摄入会引起慢性中毒。经研究,家禽中喂以含有10100mg/kg或更少的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即可产生中毒症状。黄曲霉毒素是
13、已知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经常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将大大增加肝癌发生的危险性。,21,防霉、去毒措施,加强粮油及其制品的保管,严格控制霉菌生长条件。贮存温度降至10。C以下或采用化学熏蒸剂及-射线照射均 可有效地防止粮食霉变。剔除霉粒、搓洗是日常生活中去毒的最好办法。油脂要精练。特别是花生油、玉米油中黄曲霉毒素检 出率较高,通过加碱精练,可除去大部分毒素。利用紫外线照射,高温、高压处理,盐炒法等方法去 毒。,22,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食品卫生,随着工业高速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发展严重地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困扰,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
14、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人类生活都市化,使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进入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这些有害的或者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物质污染了食物、饮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有害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途径,大都是经过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物在沿食物链的转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生物浓集作用,再进入人体后进一步浓缩、蓄积,最终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23,如:有机氯农药DDT依次从“湖水湖泥虾鱼”这个食物链浓集,最后在鱼体内DDT的含量可达到原来的150万300万倍。一、工业污染物对食品的污染 工业“三废”对人体危害主要取决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污染量。目前,公认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工业污染物有:汞、
15、镉、铅、砷、铬及多氯联苯等。汞 有机汞(甲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毒性更大,由于工业上三废排放,汞污染是污染中的一个主要问题。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量少时可引起慢性中毒。如:神经系统中,24,毒、肝、肾等脏组织内蓄积。如:有机汞中毒的临床表现为:肢体末端和口唇周围麻木,并有刺痛感,甚至有的会出现全身瘫痪,精神紊乱。汞污染的来源:食盐电解工业、油漆、矿石开采、冶炼排放的三废。我国规定汞含量(限量指标),mg/kg计,不能超过以下标准:粮食0.02,薯类、果蔬、牛乳0.01,鱼和其他水产品0.3,肉、蛋、油0.05,肉罐头0.1。镉 海产品,肾脏、肉类镉含量高,蔬菜中,甜菜、洋葱豆类和萝卜最易受污染。长
16、期摄入镉含量食品会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为肺气肿、肾功能损害、支气管炎、高血压、贫血、牙齿颈部黄斑最严重的是“痛痛病”。,25,污染主要来源:采矿、冶炼、电镀、蓄电池、油漆、陶瓷工业的三废。镉含量以mg/kg计,不得超过:大米0.2,杂粮0.05,蔬菜0.05,肉、鱼0.1,蛋0.05,水果0.03。铅 铅在人体内具有蓄积作用,90%沉积在骨骼中。铅对人体毒性主要表现症状为:食欲不振、失眠、头昏、头痛、腹泻、便秘、贫血等症状。铅主要损伤儿童脑组织、使智力发育迟缓,形成癫痫,脑行瘫痪等永久后遗症。污染来源:冶炼、印刷、塑料、橡胶等“三废”污染。我国规定食品中铅最大限量以mg/kg计:冷冻食品、罐头、
17、豆制品、火腿、糖等1.0,发酵酒、汽酒、麦乳精、乳粉、焙烤食品0.5,色拉油0.1,茶0.2皮蛋3.0。,26,砷 海洋生物对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可浓缩达3300倍。慢性中毒表现为:皮疹、皮肤色素沉着、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等。并且致癌。污染来源:砷农药、化妆品、食品加工中某些砷含量高的 化学添加剂。以及工业三废污染。毒性最大:三氯化二砷(砒 霜)主要蓄积在人体的毛发和指甲中。其次是皮肤,内脏组织 均有分布。我国规定允许最大限量mg/kg计:粮食、果蔬、肉、蛋、鱼、皮蛋、酱腌菜,茶叶等0.5,牛乳0.2,植物油0.1,海产品 中鱼0.5,贝类和其它海产品1.0。,27,铬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
18、素之一。当环境遭到严重铬污染时,会造成人体的损害。铬毒性最大的是6价铬。慢性中毒症状为:鼻粘膜损害、皮炎、头痛、消瘦、贫血、消化道发炎,溃疡。6价铬具有致癌作用。实验室用的铬酸盐和氯化铬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致癌物质。多氯联苯(PCBs)多氯联苯是氯化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从理论上讲,PCBs可能存在有210种异构体。PCBs造成的环境污染于1966年在瑞典被证实。1968年初,日本九州福冈县发生了“米糠油”公害事件(又称油症事件),就是由于一家食用油工厂的热交换器渗漏,使多氯联苯污染了米糠油,使受害人数多达13400余人,其中死亡16人。,28,美国FDA规定了食品中PCBs的暂时允许量mg/kg计
19、:牛乳1.5,乳制品1.5,家禽3.0,蛋类0.3,鱼和贝类2.0。我国规定海产品中PCBs限量卫生标准为0.2。二、化学农药的残留与毒性 目前全世界实际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品种达五、六百种,大量使用的有100多种。年产量在500万t以上,其中主要是化学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粮食防虫剂和灭鼠药。化学农药按其成分可分类为:有机氯(DDT、六六六等),有机磷(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汞(西力生、赛力散等),有机硫(代森锌、代森锰),有机砷等。,29,农药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喷洒直接污染农作物,农药沉积于土壤中,被植物吸收摄入植物体内,喷洒时污染空气、水、土经雨水冲洗,
20、污染江河、湖泊中水植物,水生物,畜禽吃了被农药沉积了的植物,转入动物体内或乳和蛋中。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药80%90%为有机磷农药,大量生产的品种至少有60多种。有机磷农药一般化学性质不稳定,在自然界易分解满载生物体内能迅速分解,残留期短。有机磷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一般根类、茎类作物比叶菜类或豆类的豆荚部分残留时间长。有机磷污染的蔬菜、水果,经过710天大致能消失一半,低毒性残留品种,在植物性食品中经数天至23周可能全部降解。,30,为了防止和减少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尽量减少使用合成化学农药,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在使用农药时要采取如下措施:农药种类选用要适当。使用农药时应尽量选用对虫害毒力强而对人畜毒
21、性低的品种。严格控制用量及注意间隔期。根据虫害的危害程度及作物品种作出决定,要注意发现虫情早用药,可减少用药量。健全农药保管、使用和操作制度。防止由于工作过失而导致农药污染食品。注意食品烹调食用方法,也可减少农药的残留。,31,三、放射性物质污染,食品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小剂量的,长期内照射作用,其污染症状主要为:诱发症状,致畸、致突变、缩短正常人的寿命。例:86年,前苏联乌克兰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40年代美国在日本投入的原子弹。四、亚硝胺对食品的污染 亚硝胺是一类强致癌物质,是指含有N-NO结构的亚硝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目前有300多种。其中90%以上可使动物致畸、致癌。,32,它不
22、但长期少剂量可使动物或人慢性致癌,而且在所试验的动物中,没有一种能耐受亚硝胺而不致癌的,只要依次较高剂量的冲击也可引发致癌。亚硝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们实际上具有对任何器官诱发肿瘤的能力。任何场合若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和可硝化的有机化合物存在时,就有可能生成亚硝胺。在肉制品腌制加工中,常采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起抑菌和发色作用。致使含有一定量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有:咸鱼、虾皮、腊肉、香肠、火腿、豆制品、酱油以及用蔬菜制作的酸菜。有人研究食道癌的高发区的人们喜欢吃泡菜(如四川某些地区)。,33,预防亚硝酸的危害有:改进食品加工工艺配方。严格限制亚硝酸盐,硝酸盐 的添加剂。在食品加
23、工过程中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E,抑制或减 少亚硝酸胺的合成。使用钼肥。降低果蔬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提高维生 素C的含量。曝晒污染食品和饮水。用紫外线分解亚硝胺。五、苯并()芘对食品的污染 苯并()芘(简称B()P)是多环芳烃类物质的典 型代表物。B()P是一种强致癌物。它可通过皮肤、呼吸,34,道和消化道及被污染的食品等途径进入人体,或沉积于肺泡,或进入血液,严重地危害人体健康。B()P化学性质很稳定,在烹调过程中不易被破坏,经口服可导致胃癌、腺体癌、血癌等。食品中B()P的来源主要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造成 的污染。食品在烧烤、烟熏、烘焦时与燃料燃烧所产生的 B()P直接接触而受到污染;烟熏食品
24、在放置过程中,B()P可自表层渗入内层。食物中的脂类在高温下可以热聚合成B()P,烘烤肉类时滴在火焰上的油滴也可聚合成B()P吸附于烤肉表面。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某些机械传动部件密封不良,润滑油中的B()P也随润滑油的滴漏而污染食品。含有B()P的工业“三废”的排放造成,35,的环境污染,也是食品中B()P污染的重要来源。经食品检测发现,凡B()P含量较高的食品,一般多为烘烤制品和烟熏制品,如用煤炭等烘烤、熏制的食品中,含B()P约50ug/kg,若已烤糊的食品其含量可高达数百毫克以上。预防B()P污染食品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防止环境污染,治理工业“三废”,加强环境污染的管理和监测工作。改进食品
25、烹调加工过程,防止食品直接污染及减少食品成分的热解及热聚。烘烤食品、烟熏食品时应改进燃烧过程,选用电炉、远红外烤炉或优质燃料。改良食品烟熏制,采用“短时熏制”或“冷熏制”的方法。,36,去除食品中的B()P。活性炭是除去油脂中 B()P的优良吸附剂,油类可加活性炭吸附B()P;粮谷类用碾磨加工去皮,可降低B()P含量,日光或紫外光也能使B()P的含量降低。不吃炸糊的肉、鱼、蛋,烧焦的锅巴等食物,象烤羊肉串,烤甘薯等一类烘烤食品多吃无益。六、环境卫生对食品的影响 有害动物和昆虫 食品企业中的苍蝇、老鼠、蟑螂及蛾、甲虫等动物和昆虫是造成食品污染,传播疾病,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媒介,对食品卫生是个严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卫生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