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心病外科治疗讲》PPT课件.ppt
《《风心病外科治疗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心病外科治疗讲》PPT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外科治疗,Surgical Treatment of RheumaticHeart Valve Disease,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董力,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占内科住院心脏病人的44.2%-+64.4%。其中二尖瓣膜病变最常见,占95%-98%(单纯或合并病变),主动脉瓣病变次之,占48.5%,三尖瓣病变多为继发性改变,占12.2%,肺动脉瓣病变罕见。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的联合瓣膜病变发生率占50%以上,单纯二尖瓣狭窄占二尖瓣病变的60.8%,故将它作为讲述重点。,一、病理,急性风湿热是由链球菌感染诱发的变态反应,75%累及心脏造成风湿性全心炎(Rheumati
2、c Pancarditis),包括心肌、心外膜(脏层心包)和心内膜(瓣膜)等。该病变发展过程缓慢,首次风湿热发病平均年龄为12岁。心瓣膜反复炎变导致其交界面和底部水肿与渗出,赘生物形成。,炎症反复愈合过程中,由于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化改变,使瓣膜边缘相互粘连与融合,逐渐形成狭窄,同时瓣膜下的腱索与乳头肌亦逐渐粘连、融合、钙化与缩短,限制瓣膜的活动,最终造成狭窄与关闭不全,血流动力学异常使患者出现相应体征,此时平均年龄约为20岁。,正常二尖瓣长径4cm,横径2cm,面积4-6cm2,瓣膜狭窄分级如下:,二尖瓣狭窄左房排血受阻左房压力增加并扩大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肺淤血和肺水肿(左心功能不全)
3、肺动脉高压右室肥厚与三尖瓣关闭不全右房压力增加并扩大体循环淤血(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左室前负荷减少外周组织器官缺血。,二.病理生理,慢性左房压力增加左房长大(40mm)和左房壁心肌纤维退行性改变最终出现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ation,AF),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中约45%-60%合并AF。AF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如下:心排血量30%,心功能进一步降低;心腔进一步扩大,心脏作功增加;病人出现心悸不适症状,心率变化较大,较难用洋地黄控制;体循环栓塞,发生率约40%。AF患者的病死率是无AF患者病死率的2倍。,评判心功能的标准常采用NYHA法,分为四级。,级:无症状(有相应体征)。级:
4、中等量活动后出现症状。级:轻微活动后出现症状。级:静息时也有症状。,病史:风湿热病史、心房纤颤史、栓塞史、用药情况及心功能情况。临床表现:1.症状:主要为活动后心累,可伴有呼吸困难 与咯血。早期为左心衰症状,晚期为右心衰症状。,二、诊断:,2.体征:,一般体征:二尖瓣面容、紫绀及体循环淤血的体征。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脏抬举样搏动,心尖区舒张期震颤,肺动脉瓣区拍击感。听诊重要: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P2与心尖区舒张期杂音结合判断二尖瓣狭窄严重程度(二者均响狭窄重;二者均轻狭窄轻;P2极度,DM轻狭窄极重)栓塞所致的神经系统体征略,心脏彩超:准确、可靠、定量、无创,是确
5、诊的主要手段。了解瓣膜病变类型及程度、各房室长大情况、有 无血栓赘生物及心功能测定。心三位片:后前位、左斜前、右斜前 了解双肺淤血、心胸比例及各房室大小,对选择 手术入路有一定帮助。心电图:主要判断有无房颤、心房长大、洋地黄中毒及心室肥厚情况。,仅适用于早期病变。主要措施是限制钠盐摄入,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治疗。如有心房纤颤尚需抗凝治疗。内科治疗仅为姑息疗法,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变瓣膜造成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在内科治疗情况下,患者从发生症状到完全致残平均7.3年,10年存活率仅为15%-42%。,三、瓣膜病的内科治疗,二尖瓣狭窄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从根本上解除二尖瓣狭窄产生的机械性梗阻,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6、,恢复患者日常活动与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内科治疗单纯二尖瓣狭窄的5年生存率45%,闭式二尖瓣分离术后5年存活率85%,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8%,10年达96%,15年达89%。据统计术前心功能-级占87.1%的大宗病案中,术后1年心功能恢复至-级者占96%。,四、外科治疗(Surgical Treatment),1925年,Souttar首先采用切开左心耳,右食指插入左心房内分离狭窄瓣孔获成功,开创二尖瓣手术新纪元,Bailey1948年进行推广。1954年,Beiley与Neptune介绍右侧经房间沟分离二尖瓣。1957年Logan介绍经左心尖插入扩张器,结合左
7、心耳内食指引导分离二尖瓣的“闭式二尖瓣分离术”。该术式一直沿用至今,是闭式分离术中最有效的方法。,(一)历史,同年(1957),Lillehei等进行心内直视二尖瓣分离术成功。我国1954年开展二尖瓣闭式分离术,1957年行右径闭式分离二尖瓣术。1960年行二尖瓣直视分离术,1965年二尖瓣替换术成功。,诊断明确并有相应临床症状,心功能-级;无风湿活跃;排除心肌病及其他相关疾病。,(二)手术适应证的一般原则,使用器械将狭窄的二尖瓣口扩开,根据病变情况及医生习惯选用左径、右径或双径,一般左径为主。手术死亡率与直视分离相近,约2%。术后88%的病人可恢复-级心功,但术后远期仍将重新狭窄。10%的病
8、人5年内复发,83%8年内重新狭窄,需手术换瓣。,(三)二尖瓣闭式分离术(Close Mitral Commissurotomy),1.年龄轻、瓣膜无明显钙化、大瓣活动度及弹性尚好。2.二尖瓣狭窄为主,不伴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 瓣关闭不全。3.窦性心律,无栓塞史及房颤史,左房内无血栓。,手术适应证,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适应证同上。术后复发率高于前者。优点是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尽管有一定并发症(房缺、心包填塞、导管嵌顿、心律紊乱),以后再狭窄亦仍需手术换瓣,但由于避免了闭式二尖瓣分离术后再手术换瓣时心包粘连的风险,故现在仍然应用于临床。目前,球囊扩张术已逐渐取代闭式二尖瓣分离术。,需在
9、体外循环下施术,优点是:直视下彻底清除血栓,避免栓塞危险;解除狭窄较彻底(瓣下结构的处理,两个交界充分分离);根据病情尚可换用其他术式。,(四)二尖瓣直视分离术(Open Mitral Comnissurotomy),1.瓣叶条件较好。2.有心房纤颤及栓塞史。3.左心房血栓。,手术适应证:,注意:术中若发现瓣膜病变重,明显增厚伴钙化,且瓣下结构差,关闭不全明显者,应采用二尖瓣置换术。风心病的瓣叶组织及瓣下结构损害常较重,成形或直视分离效果不佳。且直视分离术后仍将再狭窄(时间约8-12年),所需再次手术换瓣风险大、死亡率高,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直视分离术指征掌握较严格。,1.历史 1945年开始
10、从事主动脉瓣替换的研究,因栓塞、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未成功。1960年Starr首次应用笼球瓣成功(国内长海医院首例1965年,患者术后27年死于结肠癌)。,(五)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2.疗效 心脏瓣膜置术是一种有效的瓣膜疾病治疗手段,术前III-级心功的患者术后第1年恢复至-级者96%,病人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明显改善,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12年存活率可达97.6%,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15年可达89%(1997年资料)。,(三)理想人工心脏瓣膜的基本条件,1.良好的机械性能:耐久性好(机械瓣疲劳试验连续启闭40亿次,相当于病人140年
11、寿命)。声音小(有关因素:制作材料,瓣叶启团角度,重量,胸壁 厚度,心功能)。比重应与血液相似:1.055g/cm2。无气穴腐蚀。,2.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开口面积应基本达到生理开口面积(4-6cm2);跨瓣压差小(双叶瓣4-5mmHg);返流量小(10%以内可以接受);能耗低(收缩能耗、关闭能耗与常态能耗);心内占有率低(以免妨碍瓣叶活动或刺激心肌产生室性早搏)。,.组织相容性好:抗血栓性(早期选用金属塑料等,栓塞率10%-30%,近年来采用 热解碳涂层材料,瓣膜缝环Teflon或Dacron表面涂Bielite炭层,栓塞率已降至2%-3%);溶血少即材料表面光滑,避免跨瓣血流障碍。,(四)瓣
12、膜种类的选择,1.生物瓣:包括异种生物瓣及同种瓣 异种瓣 使用生物材料制成,异种瓣目前多用经戊二醛处理的猪主动瓣或牛心包瓣。优点:中心血流、不需终生抗凝治疗,避免了抗凝治疗有关的并发症,生活质量较高。缺点:耐久性差,平均瓣膜衰败时间8-12年,目前有20年的报道。多数病人将面临第二次换瓣。鉴于我国换瓣人群较年轻,故目前国内应用较少(5%)。,同种瓣:包括早年的硬脑膜、阔筋膜等组织,目前多采用同种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采用液氮冷冻和细胞培养技术,可使成纤维细胞存活,植入异体后会增殖产生胶原纤维。据报道Cryopreserved同种瓣寿命可达15-20年,也有自体肺动脉瓣移植至主动脉瓣的报道。,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心病外科治疗讲 风心病 外科 治疗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0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