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疾病》PPT课件.ppt
《《颈部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部疾病》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颈部疾病,第一节 甲状舌管囊肿与瘘管甲状舌管未退化或未完全退化,在下移的路径上形成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常开口于舌盲孔临床表现 颈前正中无痛性包块,边界清,随吞咽上下活动。形成瘘管常有分泌物。诊断 病史、体征,B超囊性肿物治疗手术治疗。,第二节 颈部肿块,“七”字理论:七天病程者,多为炎性肿块;七个月病程者,多为肿瘤性肿块;七年病程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字理论:颈部肿块中新生物性肿块与炎症性肿块之比为80比20;新生物肿块中,恶性与良性之比为80比20;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之比仍为80比20;颈部转移灶原发灶在锁骨以上与锁骨以下之比为80与20之比;恶性肿瘤中男女之比同样为80比20
2、,,一、颈部良性肿物,(一)颈动脉体瘤(二)神经源性肿瘤(三)甲状腺肿瘤,(一)颈动脉体瘤,概述:颈动脉体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少数可发生恶变。无年龄及性别差异。病因不清。正常颈动脉体是一个细小的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粉红色组织,平均体积为642mm左右,位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鞘内。为人体内最大的副神经节,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快、加深。病理:经动脉体发生瘤变后,肿瘤为棕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纤维镜下可见成群的肿瘤细胞排列及血管丰富的基质成分,,临床表现:颈前三角区肿块。质地中等。易侧方移动,不易垂直活动;部分肿块可扪及搏动和闻及血管杂音,血管杂音主要是肿块
3、丰富血供所致。早期多无症状。肿瘤增大时可累及第9、10、11、12对脑神经以及交感神经,引起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伸舌时舌尖向同侧移位及霍纳综合征等。,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 2、临床检查 3、影像学检查:颈部CT扫描除可了解肿瘤部位、范围外,并有助于明确肿块与颈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颈动脉造影:肿块富含血管;“高脚杯”征;MRI:瘤体富含血管高信号,血管流空可见“椒盐”征。4、病理学检查:(1)穿刺活检法:细针穿刺抽吸(2)切开活检法:应慎用,治疗:采用动脉膜下肿瘤切除术。手术难度较大,术前需作好输血准备,术中仔细操作,以免发生以外。与颈动脉粘连,或包绕颈动脉者,需将肿块连同部分颈动
4、脉一并切除,然后作动脉端端吻合。手术危险性较大。故有人主张除非肿瘤发生恶变,一般不予手术切除。,(二)颈部神经鞘膜瘤,概述:神经鞘膜瘤(schwannoma)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可发生于迷走、舌咽、副、膈、颈交感、颈丛、臂丛等神经,颈部占全身的10%20%,颈部交感、迷走神经多见;3040岁男性多见;病理:神经鞘瘤有完整的包膜,大小不一,质实,呈圆形或结节状,常压迫邻近组织,但不发生浸润。切面为灰白或灰黄色略透明,切面可见旋涡状结构。镜下分两型:甲型:细胞互相紧密平行排列呈栅状;乙型:细胞稀少,排列成稀疏的网状结构。,临床表现:1.症状:多数为孤立性肿块,生长缓慢,有完整包膜,很少发生
5、恶变。肿块较小时,常无症状,有时病人无意中摸到肿块。肿块较大时压迫神经出现相应的神经受压症状,如压迫迷走神经出现声嘶,压迫舌下神经出现伸舌偏斜,压迫颈丛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膈神经出现病侧膈肌升高。肿块位于咽侧间隙者可向咽侧壁突出,引起吞咽不畅及讲话含糊不清。,2.检查:根据肿块起源的神经不同,肿块位于不同部位,起源于迷走神经者,多位于颈动脉三角区;起源于舌下神经者,多位于下颌角深处;起源于颈丛者,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部;起源于臂丛者,多位于锁骨上颈后三角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右活动好,上下活动范围较小,质地中等,有囊性变者,可触之波动感。,诊断及鉴别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颈部疾病 颈部 疾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