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规范》PPT课件.ppt
《《预防接种规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接种规范》PPT课件.ppt(1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 防 接 种 规 范,楚州区疾控中心,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一、预防接种单位,1、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2、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由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根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护士执业证书并注册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2、经区卫生局注册的乡村医生,必须接受系统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三、工作职责,区卫生局负责全区范围内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1、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2、提出免疫规划疫苗的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3、开展冷链监测,保证冷链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4、进行常规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5、开展健
3、康教育和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6、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7、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一、疫苗分类,按照预防接种经费来源和任务性质等因素,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二、疫苗的免疫程序和使用指导意见,(一)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1、疫苗种
4、类: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以下称卡介苗,BC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脊灰疫苗,OPV)、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称百白破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称白破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以下称麻疹疫苗,MV)。,2、免疫程序:分为基础免疫、加强免疫 基础免疫(1)卡介苗:接种1针;(2)乙肝疫苗:接种3针(3)脊灰疫苗:口服3剂(4)百白破疫苗:接种3针(5)麻疹疫苗:接种1针加强免疫(1)脊灰疫苗:口服1剂(2)白白破疫苗:接种1针
5、(3)白破疫苗:接种1针(4)麻疹疫苗:复种1针,使用规定,1、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如未在12月龄内完成的应尽快接种。2、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的第1针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3、脊灰疫苗与百白破疫苗各剂(针)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4、乙肝疫苗第1针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免疫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第1针和第2针间隔应28天。第2针和第3针的间隔应60天。5、白破疫苗可使用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
6、风二联类毒素。,6、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疫苗。7、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5种疫苗可以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但不得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8、为避免出现差错,可在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后的其它时间接种卡介苗。9、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二)扩大免疫规划疫苗,1、疫苗种类: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可以根据本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适当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类。目前推荐列为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为:乙型脑炎疫苗(分为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7、以下称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以下称风疹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腮腺炎疫苗)。2、推荐免疫程序:分为基础和加强。,基础免疫,(1)乙脑灭活疫苗:接种2针(2)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1针(3)A群流脑疫苗:接种1针(4)风疹疫苗:接种1针(5)腮腺炎疫苗:接种1针,加强免疫,(1)乙脑灭活疫苗:接种2针(2)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针(3)A群流脑疫苗:接种2针(4)风疹疫苗:接种1针(5)腮腺炎疫苗:接种1针,使用规定,1、乙脑减毒活疫苗基础免疫注射1针;乙脑灭活疫苗注射2针,针次间隔710天。2、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间隔不少于3个月;3岁时接种第3针,与第
8、2针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针,与第3针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年。3、AC群流脑多糖疫苗的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接种要求为:,(1)2岁以上者已接种过1针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2)2岁以上者已接种2次或2次以上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最后1针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3)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4、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的加强免疫可使用单价疫苗或含有其成分的联合疫苗。,(三)其他第二类疫苗使用原则,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传染病流
9、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另行制定。,三、疫苗需求计划的制订,(一)第一类疫苗需求计划的制订1、制订计划的依据疫苗消耗系数: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接种服务形式、接种周期、疫苗包装大小等确定。疫苗消耗系数=疫苗分配数(或领取数)/(基础免疫每人份疫苗接种剂量基础免疫人数+加强免疫每人份疫苗接种剂量加强免疫人数),2、制订计划的内容,疫苗品种、规格、数量、供货渠道和供应方式等。疫苗需求量按下述公式计算:(1)疫苗年需求量=(基础免疫需求量+加强免疫需求量+特殊免疫需求量)-上年底库存量;(2)基础免疫疫苗年需求量=(出生儿童数+流动儿童数+漏种儿童数)每人次剂量免疫次数消耗系数;(3)加强免疫
10、疫苗年需求量=加强年龄组人口数之和每人次剂量免疫次数消耗系数;(4)特殊免疫需求量=特殊免疫人口数每人次剂量免疫次数消耗系数。,制订疫苗需求计划时,除按上述公式计算外,还要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机动疫苗和突发疫情应急接种的疫苗。,四、疫苗的管理,1、接种单位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疫苗的贮存、分发和运输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2、疫苗的接收 接种单位在接收疫苗或购进疫苗时,应查看疫苗的冷藏条件。在规定的冷藏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
11、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购进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的证明文件,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年备查。,3、疫苗的贮存与运输,各防保所应根据当地的免疫策略、年度工作计划、接种服务形式、冷链贮存条件以及应急接种需要等情况确定免疫规划疫苗贮存数量。原则上各级可供一定时间内使用的疫苗贮存量为:具备冷藏条件的乡级不得超过1个月。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并按照失效期长短、进库先后,有计划地分发。疫苗贮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第一类疫苗中的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第二类疫苗中的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8的条件下贮存和运输;第一类疫
12、苗中的脊灰疫苗和第二类中的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贮存期在3个月以上,在-20条件下贮存;不具备在-20或低温条件下贮存的,在28短期贮存。其他第二类疫苗的贮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运输。,4、疫苗的分发领取,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分发疫苗记录。记录应当注明疫苗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
13、销、分发)单位、数量、价格、(购销、分发)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接种单位要经常核对疫苗进出情况,日清月结,每半年盘查1次,做到帐、苗相符。,第三章 冷链系统管理,一、冷链系统及其装备,(一)冷链系统1、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冷链设施、设备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疫苗冷藏箱、疫苗冷藏包、冰排等。2、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3、冷链系统的作用:保
14、证疫苗质量,使儿童得到有效的接种;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提高免疫接种率;提高免疫规划和其他疫苗针对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疫苗使用的计划性,减少疫苗浪费。,(二)冷链设备的装备,各接种单位冷链设备的基本装备:普通冰箱、低温冰箱、疫苗冷藏包、冰排。二、冷链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1、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2、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3、各级冷链管理、维修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设有专人负责管理与维修;,4、制订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或检验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5、对冷藏
15、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运行状况进行温度记录;6、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7、对所使用冷链设备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定期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冷链设备运转情况;8、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三、冷链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设备应安装(或存放)在保持通风的专用房间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每台设备安装专用插座,不可与其它设备或电器共用插座。,四、常用冷链设备使用与维护,冰箱1、使用冰箱贮存疫苗时,注意应将卡介苗、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存放在底部,并将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将冷藏保
16、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2、冰箱内贮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3、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4、每台单温冰箱必须配有1支温度计和1张单独的温度监测记录表;双温冰箱必须配有2支温度计和1张温度监测记录表,2支温度计应分别放置于冷藏室与冷冻室内。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疫苗冷藏箱和冷藏包1、运送和贮存疫苗时,应在冷藏箱(包)的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吸水和防止疫苗破碎;2、冰排应在低温条件下冻制至结露(“出汗”)状态后,放入冷藏箱(包)。冰排整齐地摆放在箱内四边和底部,
17、中部摆放疫苗,上面覆盖冰排。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3、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后保存。,冰排1、冻制冰排程序:冰排内注入清洁水,注水量为冰排容积的90%。注水后冰排直立放置在低温冰箱或普通冰箱的冷冻室,冻制时间应不少于24小时。2、在冻制冰排时,冰排与低温冰箱箱壁之间应留有35cm的间隙。3、每次冷链运转结束后,应将冷藏箱(包)内冰排的水倒出,清洗干净、晾干后与冷藏箱(包)分开存放。,五、冷链系统的监测,监测类型 1、常规温度监测:冰箱等冷链设备在使用时,应配备温度测量器材,每天进行温度记录。2、监测记录内容:疫苗名称、生产企业、数量、批号及失效期、启运时间、启运时疫
18、苗贮存温度和环境温度、到达时间、到达时疫苗贮存温度和环境温度、途中累计时间、运输工具名称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监测用温度计,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指针温度计可用于测定冰箱温度;液晶温度计仅适用于测定冷藏箱温度,不适于冰箱。,监测注意事项,1、温度记录表: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如有问题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领导。每台冰箱/冰柜都必须设有一张独立温度记录表。2、冰箱/冰柜:将推荐用的温度计置于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普通冰箱配的2支温度计分别放置于冷藏室与冷冻室内。3、冰箱或冰柜的温控器:多数冰箱和冰柜都装有温控器。调节温控器,以使温度达到正常
19、。某些温控器在控制旋钮上带有刻度或数字,这不是所显示的真正温度,而是制冷的等级,数字越大越冷。如果温度过低,必须通过逆时针调节旋钮减少制冷量。,第四章 接种服务,一、接种组织形式,(一)常规接种1、接种单位根据本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按照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第一类疫苗的基础免疫(初种)、加强免疫(复种)和查漏补种以及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2、承担第一类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每年至少应提供24次接种服务。,(二)群体性接种 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对某种或者某些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三)应急接种 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
20、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四)门诊接种1、城镇的接种单位,应根据责任区的人口密度、适龄人群数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接种。2、在乡、镇卫生院设立预防接种门诊,以乡为单位实行集中接种,每月2次门诊。3、预防接种门诊标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条件见附件二。,出生时接种为保证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新生儿在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二、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一)儿童预防接种证
21、、卡(簿)的建立1、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2、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3、设有产科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4、户籍在外地的7岁及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寄居地的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5、预防接种证、卡的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印制。,(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1、接种单
22、位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2、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3、儿童迁移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4、接种单位至少应每半年对责任区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簿)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的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5、接种单位在儿童入托、入学时,应配合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免疫规
23、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补种。6、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加盖公章。预防接种卡(簿)城市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级预防保健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三、注射器材的管理,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注射器材有自毁型注射器、普通一次性注射器,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使用。做好使用情况记录。,四、接种实施,(一)接种前准备工作1、确定受种对象2、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3、分发和领取疫苗4、准备注射器材5、准备药品、器械,五、接种时的工作,(一)接种场所要求1、接种场所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供
24、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条件。2、接种场所应当按照咨询、登记、体检、接种、记录、观察等服务功能进行合理分区,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3、接种室与办公室分开,在接种室/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4、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5、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挂牌上岗。6、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2)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3)第二类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
25、种服务价格等;(4)告儿童家长书;(5)接种服务咨询电话;(6)宣传资料。,(二)核实接种对象1、接种工作人员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接种对象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接种对象,应接种何种疫苗。2、接种工作人员发现原始记录中接种对象姓名,出生年、月、日有误,应及时更正。3、对不属于本次接种的对象,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4、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三)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1、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接种规范 预防接种 规范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