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二01(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ppt
《口语交际习作二01(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语交际习作二01(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口语交际 习作二,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元日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 节,水调歌头(节选)宋 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将节日和对应的时间进行连线,农历九月初九,阳历4月5日前后,农历五月初五,农历八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2、中形成的。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等。,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交流提示如下: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要求: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具体充实;表达是否流畅;语言是否简洁。,习作要求,“百里不通风,千里不通俗。”,通过本组课
3、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你可以写: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调查访问可以亲身经历,民风: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一个民俗的风俗习惯,思路点拨,这种民风民族的特点是什么,通过你的描述,让读者对这种民风民俗有一种清晰的了解。这种民风民俗是怎样由来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的。谈谈你对这种民风民族的感受。(找到侧重点,详略得当。),要想写好节日事情,要注意观察节日的活动。观察时要注意认真地观察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节。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和想。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注意观察
4、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要有条不紊地观察节日的场面。,3观察场面一是要抓住重点场面。4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要注意自己感受,或者说是自己的心里活动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1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互提建议,修改提纲。,巧构思,节日习俗 开头 节日事件 结尾(开头:交代清楚什么节日。节日事件:是活动过程,抓住有趣、有意义、给人教育。抓住细节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结尾:总结,抒发感情,赞美幸福生活。)特色饮食 开头 具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语 交际 习作 01 人教版课 标本 第十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2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