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孟德尔式》PPT课件.ppt
《《非孟德尔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孟德尔式》PPT课件.ppt(1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非孟德尔式遗传,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以分为两部分,大部分存在于核或核质体中,小部分存在于核或核质体外。与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有关的遗传现象称为染色体外遗传或非孟德尔式遗传。,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原核微生物(细菌和放线菌)的质粒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器DNA(如叶绿体和线粒体)酵母菌的“质粒”类似物等,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的质粒,质粒:存在于原核微生物细胞内,染色体以外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能够独立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DNA代号:为ccc 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le。大小:约为2-100106Dalton,质粒携带有数个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基因。,可以在细胞质中独立
2、于染色体之外独立存在(游离态),也可以通过交换掺入染色体上,以附加体(episome)的形式存在;质粒是一种复制子(replicon),根据自我复制能力的不同,可把质粒复制的控制形式分为严紧型和松弛型两种,-严紧型质粒的复制受细胞核控制,与染色体DNA复制相伴随,一般一个寄主细胞内只有少数几个(1-5)个拷贝;-松弛型质粒的复制不受细胞核控制,在染色体DNA复制停止的情况下仍可以进行复制,在细胞内的数量可以达到10-200个或更多。,质粒性质:,质粒性质:,质粒可以通过转化或接合作用而由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个菌细胞中,使两个细胞都成为带有质粒的细胞;质粒转移时,它可以单独转移,也可以携带着染
3、色体(片段)一起进行转移,所以它可成为基因工程的载体。质粒对于细菌的生存并不是必要的在质粒之间、质粒与染色体之间基因可发生重组。,质粒控制的遗传性状:,控制宿主细胞的致育性;控制对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抗性;控制抗生素、细菌素或毒素蛋白的产生;控制特殊高分子有机物质的降解;控制生物固氮作用及对植物的致瘤作用,一、质粒的研究方法和命名原则,(一)质粒的研究方法研究质粒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可以采用质粒消除法和转移法.,1 质粒的消除(curing)和转移(transfer),1)质粒的消除质粒的消除:细菌质粒常因自发或诱发等原因从部分细胞中丢失,并同时失去其控制的表型性状或功能。质粒消除的理化因子:高温、
4、吖啶橙、丝裂霉素C、溴化乙锭和利福平等。,理化因子作用机制:对质粒的复制和分离产生抑制作用;高剂量理化因子会导致DNA突变.例1:吖啶橙对F质粒的消除,在42为100%;例2:原生质体诱导消除质粒:先用溶菌酶处理细菌脱除细胞壁,去除质粒,然后使其细胞再生。该法已经在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杆菌得以应用。,2)质粒的转移,质粒的转移:有些质粒(如F质粒和R质粒)带有转移基因,能通过接合作用向受体菌转移,小质粒(如Col质粒)受基因容量的限制一般没有自我转移能力,可以通过转化、诱动转移或高压电脉冲等特殊手段来进行质粒的转移。,质粒转移的实验:用含有的R质粒(ampr)的大肠杆菌为供体,带有萘丁酮酸
5、抗性基因(nalr)的根瘤菌为受体进行的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图)从含有Amp和Nal的双抗平板上很容易筛选出接受了R质粒的受体菌。,(二)质粒的命名原则:,1)质粒的名称一般应由三个英文字母及其编号组成,第一个字母一律用小p(plasmid)表示,2)后两个字母应大写,可以采用质粒的作者和实验室的英文缩写。,3)三个英文字母后的编号为阿拉伯数字,用于区分属于同一类型的不同质粒,如pBR322、pSC101,pUC18和pUC19等。4)质粒的名称应放在其宿主菌名称后面的括号中,同一菌株含有多个质粒时,每一个质粒均应用各自的括号.如E.coliC600(pBR322)(pXY1234),5)菌株的
6、原有质粒被消除后,应在其质粒名称的右上角加-”号表示,。E.coliC600:K12(F-)(-),代表C600是一个消除了F因子和噬菌体的多重缺陷型K12菌株。6)质粒DNA的部分缺失以“”符号表示,质粒中插入其他DNA以“”符号表示,并应在它们之后用括号标明缺失位点或插人的位点及外源基因,pXY9109质粒可写成FtraA3(63.164.0kb),表明它是一个缺失了转移基因A3的F质粒,缺失部位从63.1 到64.0kb。pXY2101可写成pSC101(0kb:k12,hisA,1.5kb),表明pXY2101是在0kb位置上插入了来自大肠杆菌k12菌株l.5kb的hisA基因的pSC
7、101质粒,二、质粒的类型,致育质粒(Fertility plasmid,F质粒)抗性质粒(Resistance plasmid,R质粒)细菌素质粒(Bacteriocin production plasmid)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降解质粒共生固氮质粒,1致育质粒,F因子:又称致育因子,大小约100kb,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现象(接合作用)有关的质粒。相当于核染色体DNA2%的环状双链DNA,其中1/3基因(tra区)与接合作用有关。存在于肠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奈瑟氏球菌、链球菌等细菌中,决定细
8、菌性别。,有关内容在讲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时已介绍,2.抗性质粒(R质粒),抗性质粒:携带抗性基因,使其宿主微生物对抗生素、化学药物或重金属离子等杀菌剂表现出抗性的质粒。自1957年瓦特拉比首次从流行性痢疾志贺氏菌中分离出抗药性R质粒,后来发现抗药性R质粒还存在于Salmonella、Vibrio、Bacillus、Pseudomonas和Staphylococcus中。,带有R质粒的细菌也很少具有性菌毛,只有0.01的细胞才能向受体菌转移。R质粒包括两部分:抗性转移因子(resistence transfor factor,RTF)和抗性决定因子(r-determinan
9、t),,Structure of R Factors(抗性质粒),RTFConjugative plasmidTransfer genes,R determinantResistance genesTransposons,由于抗性基因大多由转座子所携带,很容易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转移.在细胞内的copy数可从1-2个到几十个,分为严紧型和松弛型两种,R100质粒(89kb)可使宿主对下列药物及重金属具有抗性:汞(mercuric ion,mer)四环素(tetracycline,tet)链霉素(Streptomycin,Str)、磺胺(Sulfonamide,Sul)、氯霉素(Chlorampen
10、icol,Cm)夫西地酸(fusidic acid,fus),代表性的R100质粒的基因见图,3、细菌素质粒(Col质粒),这类质粒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中而得名,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菌素的基因,-大肠菌素(colicin)是一种细菌蛋白,包括ColEl、ColE2、ColB、ColI和Colv等质粒。只杀死近缘且不含Col质粒的菌株,而宿主不受其产生的细菌素的影响。由G+细菌产生的细菌素通常也是由质粒基因编码,-细菌素(bacteroicin)是细菌产生的一般只能抑制或杀死种内不同亚种或菌株的多肽类代谢产物。例如一种乳酸细菌产生的细菌素NisinA能强烈抑制某些G+细菌的生长,而被用于食品工业的保
11、藏。,细菌素的抑菌作用,4降解质粒,降解质粒:携带降解酶基因,与微生物降解某些特殊的难分解的有机物质的能力有关的质粒。主要存在于假单胞菌中。降解有机质的种类,CAM(樟脑)、OCT(辛烷)、XYL(二甲苯)、SAL(水杨酸和TOL(甲苯)等。应用:将复杂的农药和化肥降解成能被其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的简单形式,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资环学院研究农药降解菌.,5 致病性质粒 1)致病性质粒:是宿主微生物对人、动物或植物具有致病性,这些致病菌的致病性是由其所携带的致病性质粒引起的.因为这些质粒具有编码毒素的基因,其产物(毒素)对宿主(动物、植物)造成伤害。,Ti质粒(tumor inducing
12、 plasmid)-存在于根癌农杆菌中。能在某些植物根、茎部产生冠瘿瘤,Ri质粒-存在于发根农杆菌中。能在某些植物根、茎部产生毛发状根,Ti质粒分子量为120MD,大小约为200kb,是一个大型质粒。Ti质粒也具有与F质粒相似的自主转移能力,(图),致病性质粒,根癌农杆菌侵染烟草产生冠瘿瘤,发根农杆菌感染烟草产生发状根,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转移特性,一些具有重要性状的外源基因可借DNA重组技术设法插入到Ti质粒中,并进一步使之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以改变该植物的遗传性,达到培育植物优良品种的目的。,根癌农杆菌侵染烟草和Ti质粒的转移过程,Ti质粒的转移,根癌农杆菌,毒素的基因,2)苏云金芽胞杆
13、菌的毒素蛋白基因大多也是质粒编码的,消除质粒的苏云金芽胞杆菌同时也失去了对昆虫的毒力。,苏云金杆菌含有编码-内毒素(在伴孢晶体中)的质粒,伴孢晶体的结构基因及调节基因位于质粒上。毒素基因已经成功转移到大肠杆菌、假单胞菌中,以及棉花、玉米等植物中。,伴孢晶体,苏云金芽胞杆菌 毒素蛋白基因,6 共生固氮质粒,该质粒存在于根瘤菌中,能控制该菌与相应豆科植物进行共生固氮作用。目前研究较深入的有苜蓿根瘤菌、豌豆根瘤菌(PRL1J1)、三叶草根瘤菌。少数共生固氮质粒还能自主经接合作用向其它根瘤菌或农杆菌转移。多数质粒可以被诱动转移.利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进行共生固氮可以将空气中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7、代谢
14、型质粒,控制微生物的某一特殊代谢过程的质粒。例:沙门氏菌含有乳糖发酵基因,该基因由质粒编码。大肠杆菌含有发酵蔗糖基因,该基因由质粒编码。,三、质粒的大小和数量,质粒的大小常用分子量MD或碱基对数kb来表示。lMD的双链DNA1.66kb。常见质粒大小的范围为1200kb,个别大质粒可达8001000kb。,1、质粒大小测定方法:,1)电泳方法:将纯化的质粒与已知大小的标准DNA(marker)比较;2)也以将提纯的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分解后,与标准DNA的酶切片段在同一电泳条件下比较计算,marker,质粒,质粒酶切,电泳测定质粒大小,marker,DNA样品,3)可以通过精确测定未知与已
15、知质粒DNA电镜照片上的DNA链长度来推算。,2、质粒的数量:,质粒的数量:指质粒在每一细胞中存在的拷贝数(copy number),与质粒分子量成反比,F因子:1-2个/细胞ColE1:10-100个/细胞,间接法测定质粒的数量:繁殖代数法:采用质粒复制抑制剂(如吖啶橙、溴化乙锭等)或突变株(如温度敏感突变株)使质粒处于不复制的状态下,通过测定开始出现不含质粒供试菌时所经历的分裂代数,即可推算出质粒在原菌株的拷贝数。,TS214中的DNA聚合酶对温度敏感,两种质粒ColDF13-M3和ColDF13都不能在DNA多聚酶发生缺陷的细菌中复制。,对于:3代后出现不带质粒的细菌(不产细菌素),原来
16、约有22个质粒对于:7代后出现不带质粒的细菌(不产细菌素)。原来约有26个质粒 即原来细胞中含有为2n-1个质粒.,四、细菌质粒的转移类型,从转移性来讲,F因子、SCPl等都属于转移性。R因子主要是由于抗药性的转移而被发现的。ColEl是属于非转移性的,ColV2和ColIb属于转移性。在能转移的质粒中,其宿主范围也有差别。例如在假单胞菌属中有两类质粒 P1一类的质粒能在假单胞菌属中进行种间转移,也能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个别质粒(例如RP4)能转移到下列各属细菌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变形杆菌(Proteus)、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根瘤菌(Rhizobium)P2
17、一类的质粒的转移范围则不超出假单胞菌一属。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aureus)的质粒pUB110则可以转移到枯草芽孢杆菌中去。,五 不亲和群,1 能并存在同一细菌中的质粒属于不同的不亲和群,不能并存的质粒属于同一不亲和群,fi+表示对致育因子F具有抑制作用。属于fi+类型的R因子当和F因子同处于一个细胞中时,F因子的许多表型效应会遭到抑制,包括细胞接合能力,接受雄性专一噬菌体感染的能力等。fi+类型的R因子在抑制F因子的同时也抑制它自己,一般认为这就是所谓低频转移的原因。所以把对F因子没有抑制作用的质粒称为fi-。,2 fi+和fi-,fi+表示对致育因子F具
18、有抑制作用(fertility inhibition)。所以把对F因子没有抑制作用的质粒称为fi-。属于fi+类型的R因子当和F因子同处于一个细胞中时,F因子的许多表型效应会遭到抑制,包括细胞接合能力,接受雄性专一噬菌体感染的能力,为F专一抗体凝集的能力等。fi+类型的R因子在抑制F因子的同时也抑制它自己,一般认为这就是所谓低频转移的原因。,3大肠杆菌K12为宿主的一些质粒的分群,4、质粒的不亲和性,是指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能够在同一个寄主细胞系中稳定地共存的现象。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其中必有一种会被逐渐地排斥(稀释)掉。这样的两种质粒称为不亲和质粒。,质粒不
19、亲和性的原因,质粒不亲和性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复制功能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大多数质粒都会产生出一种控制质粒复制的阻遏蛋白质,其浓度是与质粒的拷贝数成正比的 由于每一种质粒的复制速率拷贝数控制,都是由一对不相容质粒产生的阻遏蛋白质总浓度联合调控的,这种交叉抑制的结果,使细胞中质粒拷贝数,比其单独感染状态下的正常拷贝数减少许多。,质粒的相容和不相容性,不亲和群:特性和来源相近的质粒通常属于同一个不亲和群。特性和来源不相近的质粒通常属于不同的不亲和群。相容性:表现为不同质粒在同一宿主细胞内的共存性,能在同一细胞内共存的质粒应属于不同的不亲和群。不相容性:即属于同一不亲和群的质粒(亲缘关系近)不能在同一
20、细胞内共存。,六、质粒的复制,1、质粒的复制类型严紧型复制质粒:质粒复制受到细胞核严格控制,复制与染色体同步,质粒分子量较大但拷贝数较少。如F质粒。松弛型复制质粒:质粒复制不受到细胞核严格控制,复制与染色体不同步,质粒分子量较小但拷贝数较多。如ColE1为代表。,例如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停止了分裂,同时也停止了染色体DNA的复制,可是ColEl质粒可持续复制1015h,直到每一个细胞中含有10003000个质粒。,2、质粒的复制受到双重控制的证明,1)通过诱变剂的处理,筛选温度敏感的F-lac+菌株。把经诱变剂处理的lacF-lac+细菌涂在培养基表面;待生长出菌落后影印到两个含乳
21、糖的EMB培养皿上,把一个放在30中培养;把另一个放在42中培养。经过培养以后,选取在30中显示红色而在42中显白色的菌落。这些菌落有两类。第一类在42中呈白色,再把培养皿放回到30中时菌落转变为红色,这是乳糖发酵结构基因的温度敏感突变型。另一类在42中呈白色,再把培养皿放到30中后菌落并不转变为红色,这一类细菌中F-lac的复制呈温度敏感突变状态。在42中F-lac不能复制,因此所有的细菌都成为乳糖不发酵者,这些细菌再在30中培养时菌落都呈白色,因为F-lac已在42培养时由于不能复制而消失。,2)用吖啶橙处理温度敏感的lac+F-lac+细菌,使它成为失去F-lac+的乳糖不发酵细菌lac
22、。-然后使它获得非温度敏感的lacF-lac+细菌的F-lac+质粒,变成lacF-lac+菌株,观察这些细菌的乳糖发酵特性是否为温度敏感性。-如果是温度敏感的,就说明温度敏感这一特性不属于F-lac本身而属于宿主染色体,-如果是不敏感的,则说明在这一温度敏感细菌中这一特性可能属于F-lac本身。,3)使非温度敏感的lacF-细菌获得温度敏感的lacF-lac+细菌的F-lac+质粒而成为乳糖发酵细菌。-这一发酵特性如果是温度敏感的,就说明温度敏感这一特性属F-lac质粒本身。这一质粒称为Fts-lac。否则反之。-上述实验证明除了乳糖发酵结构基因的温度敏感突变型以外,另外还存在着F因子复制的
23、温度敏感突变型,其中一类是由于染色体基因的突变而使F因子的复制呈温度敏感状态,另一类则属于F因子本身的温度敏感突变型。-由此可见F因子的复制受染色体和因子本身的双重控制。,3一个能复制的和一个不能复制的复制子相结合后,复制由前者所控制,1)例1-F因子复制的温度敏感细菌有两种,这两种细菌在42中生长时菌落都呈白色。其中一种是F因子突变的结果,这种细菌可以写作lacFts-lac。-lacFts-lac细菌在42中培养时偶尔出现个别红色的菌落。这些红色菌落中的细菌已经变为Hfr。这说明Fts-lac和染色体相结合,使它的复制由温度敏感变为非温度敏感。-这些Hfr细菌的Fts-lac已和染色体相结
24、合,它的复制为染色体所带动而不受它自己的控制。染色体和Fts-lac这两个复制子已结合成为一个复制子。,1)例2-大肠杆菌突变型dnaA在DNA复制发动方面有缺陷。这一突变型是一个温度敏感的突变型,所以写作dnaAts。带有F-lac+的这一菌株可以写作dnaAtsF-lac+。-这一菌株不能在42中生长,因为它的染色体不能在42中复制。-选取个别能在42中出现的菌落,发现这些菌落中的细菌也变成了Hfr细菌。-在这些细菌中染色体DNA复制的发动已为F因子所控制,或者说突变基因dnaAts已为整合到染色体上的F因子所抑制。,3一个能复制的和一个不能复制的复制子相结合后,复制由前者所控制,4 两个
25、都能进行复制的复制子结合后,复制又由谁控制呢?,pSCl01和ColEl是大肠杆菌的两种质粒。pSCl01和ColEl结合起来的质粒称为pSCl34。,在具有正常的DNA聚合酶I的细菌(CR34polAl+和C600polAl+)中,pSCl01可进行正常的复制,每一细胞中可产生相当于每一染色体的pSCl01质粒5个,它所带有的四环素抗药性因子使宿主细胞所呈现的抗药性为25-30单位ml。,ColEl和pSC101能够并存在同一细胞中,作为属于不同的不亲和群的两个质粒,它们的复制彼此不相干扰,每一细胞的质粒数是两者之和。只有pSCl01带有四环素抗性基因,所以带有这两种质粒的细菌的抗药性并不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孟德尔式 孟德尔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