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制品的烧成》PPT课件.ppt
《《陶艺制品的烧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艺制品的烧成》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陶艺制品的烧成,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第二节 陶艺的装窑技术,第三节 陶艺的烧制,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陶艺作品制作完成后,必须使坯体干燥,使泥料颗粒之间的水分从缝隙中排出,以防止烧制时坯体中的水分过多,产生水蒸气,使坯体开裂或炸裂,造成作品不完整或效果不理想。一坯体的干燥工艺 坯体干燥的过程,要经过湿坯至干坯的阶段,此阶段称为皮革硬度阶段。皮革硬度的泥土仍是潮湿的但已没有可塑性,此时如再做挤捏,便会破裂,如果继续干燥,则所有可塑水分会全部脱除,使坯体达到完全干燥程度。当坯体干燥和收缩时,如果干燥不均匀,某些部分干燥较快,某些部分干燥较慢,则作品容易变形。若由于作品厚薄不均,薄
2、的部分已干,而其他部分还处于潮湿阶段,也会使作品破裂。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须使作品慢慢干燥,且尽可能均匀。为使作品在皮革硬度阶段较慢、较均匀地干燥,通常采用自然干燥和烘烤干燥的方法。,1.自然干燥。自然干燥是利用室内的常温和大自然中的弱风,使作品中的水分从泥料间隙中逐渐排出。将做完的陶艺作品放置在不太通风的房间里,避免太阳暴晒和强风疾吹,使作品慢慢地均匀地干燥。优点在于自然的温度和风力对坯体的干操作用是缓慢而均匀的,不会因温度过高和风力过强造成排水不顺、坯体开裂,同时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成本投入。缺点在于坯体干燥速度过慢,特别是南方冬天的气候,湿度较大,坯体的干燥需很长时间,使作品不能及时烧制。
3、(图148),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图148 将坯体放在置物架上自然干燥,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2.烘烤干燥 烘烤干燥主要是利用能源和烘烤箱两种方法来完成作品的干燥。(1)利用能源:对能源的利用在人类开始烧制陶器时就有了。在窑炉烧制过程中,往往会有剩余热量从烟道排出,并从窑炉周边散发出来。在建窑时往往在烟道上方建有烘烤间,烘烤间内放置活动坯架,可充分利用烟道热量将作品烘干。也可在窑炉上方建烘烤架,将未干的作品放置在架中,利用烧窑时的余热将作品烘干。条件是烘干温度不得高于60。(图l49),图149 利用烧窑余热使坯体干燥,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图150 作
4、品坯体在烘烤箱中的干燥,(2)烘烤箱:是专门用来烘烤急需烧制的作品的,主要用天然气、煤气、煤和电作为能源。烘烤箱的修建材料一般用钢材和砖,它的空间大小主要根据坯体大小和日产吞吐量决定,内设活动架,便于作品的取放,从常温到60,温度可自由调节,以电子显示器显示、控制温度。(图l50),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二、坯体的体积收缩 陶艺坯体经干燥和烧成后,体积会发生收缩变化。这是由于泥料中的水分排除,经一系列物理变化所产生的玻璃态物质填充于颗粒之间,使之相互拉紧靠拢所致。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索有矿物种类、配方组成、泥料粗细,含水量、烧成温度等。可塑泥料所含水分,称为可塑水分,一般占总可塑泥料的10-2
5、0。泥土经过干燥和烧成二次收缩后体积约为原来的5/6。在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及烧成过程中,泥料中的水分会自然排出,水分排出的过程就是泥料收缩的过程。l.坯体的干燥收缩比 干燥收缩指作品在制作时和烧制前的干燥收缩,其干燥收缩比是根据不同泥料和颗粒粗细决定的。一般情况下,陶的收缩比比瓷大,其原因是陶泥中水分所占比例和陶泥颗粒间的缝隙比瓷大。大体来讲,粗陶的干燥收缩比在10左右,普陶的干燥收缩比在9左右,细陶的干燥收缩比在8左右;炻瓷的干燥收缩比在8左右,普瓷的干燥收缩比在7左右,细瓷的干燥收缩比在6左右。,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2坯体的烧成收缩比:烧成收缩是作品在烧制过程中的受热收缩,其烧成收缩
6、比是根据不同泥料和颗粒粗细决定的。一般情况下,陶的收缩比比瓷大,其原因一方面是陶泥中水分所占比例和陶泥颗粒间的缝隙比瓷大,另一方面是陶泥中所台有机物比重较瓷大,在高温情况下,有机物会自然挥发。大体来讲,粗陶的烧成收缩比在10左右,普陶的烧成收缩比在9左右,细陶的烧成收缩比在7左右;炻瓷的烧成收缩比在10左右,普瓷的烧成收缩比在9左右,细瓷的烧成收缩比在8左右。陶与瓷的干燥及烧成收缩比总计约为:粗陶20左右,普陶l8左右,细陶15左右,炻瓷l8左右普瓷16左右,细瓷14左右。(图151),第一节 坯体的干燥与收缩,图151 湿坯、干坯及烧成后的收缩比,第二节 陶艺的装窑技术,陶艺作品经成型、装饰
7、、干燥后,需要装入窑炉内烧制。作品的最后完成需经过精心的设计、精致的制作和每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往往装窑时的大意或不小心会给作品带来致命损伤,导致整个作品的损坏,特别是较重,较大的作品,对装窑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对装窑方法有所了解或亲自装窑是非常重要的。装窑方法很多。不同的窑炉形状、不同的窑炉结构,不同的烧制方法,装窑方法各不相同。在这里列举两种常见的装窑方法。,第二节 陶艺的装窑技术,一、气窑的装窑 气窑的燃料主要是天然气或煤气,非常少的二氧化碳大部分已从烟道排出,作品不易直接被烟到因此作品的装窑摆放相对要简单得多。1.装窑的特点 托放作品的窑具主要由栅板和硅架两种耐高温材料组成可以根据作
8、品的高度和体积大小像搭架子一样层层架空。根据需要,可调整棚架高度和宽度,使窑炉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并使热量在窟内均匀分布,达到理想的烧成效果。2.装窑方法 在此介绍的装窑方法是针对建有底板车的窑炉而言。将窑门打开,推出窑底板车。在窑底板车上平放棚板,作为底层,放置作品。根据作品宽度和高度摆放适量的硅架。在硅架上平放棚板,作为第二层。依此类推,使窑炉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将窑底板车推入窑内,关闭窑门。(图152A图152B图152C),图152A 作品装窑,图152B 作品的装窑过程,图152C 作品装窑烧制后的出窑,第二节 陶艺的装窑技术,3.大型作品的装窑方法。大型、异形、较重的陶艺作品装窑就得采取
9、特殊的方法和技巧完成。如一件大型陶艺作品,人力搬不动要将作品放在窑底板车上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特殊的技巧和方法。首先,作品的塑造须在结实的木板上完成,以便搬动。由于底板车有一定高度,无法直接将作品品搬上去,就在紧靠底板车的边沿层层堆放砖块,筑成台。将作品和木板同时抬上台使作品底部与底板车上的棚板保持同等高度。用宽布条套在作品底部;布条两端同时用力向棚扳方向推拉,可使作品无任何损伤、平稳地放置在棚板上(图153A,B、C、D),第二节 陶艺的装窑技术,图153C 双手紧握布条两端,用力拉向棚板位,图153D 作品装窑完毕,图153A 将作品抬置砖台上,图153B 将布条套在作品底部,第二节 陶
10、艺的装窑技术,二、煤窑的装窑 煤窑的燃料主要是煤,煤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浓烟,煤烟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采用氧化焰烧制,在高温下二氧化碳大多已被烧掉,没上釉的素烧作品无匣钵保护也不会受太大影响。但表面作品上了釉,大量的烟在釉表面形成白色物层,就会使釉的光泽和色彩得不到充分显现。1 装窑的特点。素烧作品的装窑可根据形状和大小层层堆放无过高要求。上釉作品的装窑需将作品放在匣钵内,匣钵层层叠放,完全杜绝煤烟浸入,以达到作品和煤烟相隔离的目的。匣钵的层层叠放充分利用了窑内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烧制成本,便于热量均匀分布达到理想的烧成效果。2 装窑方法。将窑门打开,清理窑内在先前烧造中遗留下来的泥釉杂物
11、。素烧作品在窑内可平放,也可用耐火砖做支架,耐火板做棚板层层摆放,以充分利用空间。上釉作品须根据作品尺寸选择匣钵放置。将放置好的匣钵层层叠放,将窑炉内空间装满为佳,关闭窑门。(图l54),第二节 陶艺的装窑技术,3.大型作品的装窑方法。大型、异形、较重的陶艺作品装窑得采取特殊的方法和技巧完成。其力法和技巧与气窑相同,不同的是上釉作品的大小决定匣钵的尺寸,为使上釉作品不受煤烟的熏烤,有时需特制匣钵。个别上釉的巨型作品可在窑中直接制作,减少装窑程序,作品完成后在边缘用泥条层层垒筑,将其围住,解决烟熏的问题。,第二节 现代陶艺的装窑技术,图154 氧化焰烧制,花盆的装窑,第二节 现代陶艺的装窑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艺制品的烧成 陶艺 制品 烧成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