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PPT课件.ppt
《《阅读与写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与写作》PPT课件.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阅读与写作,开放教育小教专业,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无以开阔视野,更谈不上知识的积累。不积累量变无以促质变。因此,应尽量多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文章,从中接受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的各种信息。何况阅读量多了,词汇量也丰富,提炼和概括素材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陆游说:“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应当多读书,多积累,勤观察,勤思考。多思,多想,就会萌动文思,就会有写作实践的欲望,慢慢地就摸索出了写作的“门道”。正如巴金的谈我的散文中所说的那样:“自己的脑子痒了,自己的手也痒了,从中获得灵感的启发。”以读促写,逐步走向会读、善读的境界。,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一般说是“熏陶”、“浸润”、“潜移
2、默化”的。阅读文章,首先要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了解作者的认识。读了,感受了,这就是“吸收”。当阅读了较多的作品后,就有了一定量的“吸收”和“储备”,在写作时就有了发挥“调动”才能的条件。在构思时,思路和视野就会开阔,就能浮想联翩,而不至于写出那些空洞的东西。这样写作就自然成为一件易事,一件乐事,从而产生一种写作方面的表现欲望,这种“调动”不着痕迹,不须挤凑,它是“综合”完成的综合的影响。,在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思想的熏染,生活的教诲,知识的灌输,技巧的吸取,语言的磨砺等各个方面,你很难说清楚哪些方面曾受到阅读的教益,阅读写作的作用是整体性的。这种“整体性”的作用十分符合写作这一复杂
3、思维活动的特征。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写作是阅读的深化。所谓“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等,说的都是“熟”读的重要性。只有“熟”了才能活跃于脑际,流之于笔端。熟读精思,熟读成诵,是获取阅读成果的“金钥匙”。,教材特点:1、理论色彩较浓;2、阅读论中侧重文学作品的鉴赏,写作论中侧重于指导一般实用文 章的写作;3、“教学论”专章充分体现师范性的 特点。,学习方法:1、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有关作品,掌握基本理论。2、认真进行阅读、写作实践,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导论上编:阅读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
4、说、戏剧文学鉴赏儿童文学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阅读教学论,课程结构,下编:写作论,导 论,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以及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以及对人和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教学内容,导 论,第一节 学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阅读与写作: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第三节 阅读与写作: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第四节 阅读与写作的素质要求,第五节 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二、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第一节 学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一、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三、思维能力的训练手段,四、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一、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 1、什么是
5、传播?这是关系到传播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首要问题。西方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等等。这些说法只能说明传播的某些特点或功能,并不能全面地、准确地表述传播的本质。,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2、根据现代传播学的理论,各种信息的传播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领域:,在人际领域,信息传播主要是指一些涉及信息双向交流的形式。(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在广播领域,信息传播不仅包括广播和电视,而且包括现代电子媒介,以及所有的中介传播形式。(电影、演讲),在文献领域,信息传播包含主要通过易于携带的媒介向个人传播实现建构好的书
6、写的或印刷的以及有可视内容的所有的中介传递形式。(报纸、杂志、网络),阅读与写作属于文献领域的信息传播,二、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社会交际方式:1、口头的和行为的方式,2、书面交际形式(人类交际的主体和主要方式,是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三、思维能力的训练手段,阅读与写作离不开语言,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和外壳。阅读需要思维整合。写作需要思维创造。培养思维能力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核心和关键,第二节 阅读与写作: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阅读是主体由外而内吸收和重构,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和表现,第三节 阅读与写作: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阅读与写作和素质教育思想息息相关阅读是人
7、类文化的传承写作是精神创造的渊薮,高尚的思想人品开阔的文化视野艺术的审美趣味敏感的语体把握自觉的文体意识隐性的非智力因素电脑的知识技能,第四节 阅读与写作的素质要求,高尚的思想人品,乐观精神强烈的求知欲现实态度健康的心理状态坚韧不拔独立性一颗博爱之心,适当依靠他人发怒能自控宽容精神有长远打算热爱自己的事业善于休息和娱乐,开阔的文化视野,文化视野就是一个人对文化理解的深广度,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民族文化感知的自觉度。它来源于理性的文化意识和观念。,艺术的审美趣味指人们理解和评价艺术对象的审美能力。,具体包括: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正确理解,对作品艺术品格的辨别,对作品空间尺度的艺术把握,对作品色彩、旋
8、律、节奏、基调的感知,对作品审美评价和情感投入的价值取向等。,敏感的语体把握,语体:指由于交际场合、目的、内容、对象等的不同而在文本中所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和熟语材料的选择、语法结构、词音手段选用等方面。,语体的发展性与稳定性相统一,语体的排斥性和渗透性相统一,自觉的文体意识,阅读和写作文章时,应根据不同的体裁来运用相应的方法。“作文必先定体”,第五节 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课程的结构体系 1、导论 2、阅读论(1-6章)侧重文学作品的欣赏 3、写作论(7-13章)侧重一般文章的写作 4、附录,课程的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整体有机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
9、读与写作三者互动关系从语文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出发,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小 结,本章内容是学习本教材的总体论述。它阐述了阅读与写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阅读与写作两者的辩证互补关系,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功能,阅读与写作对人的多方面素质要求,以及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学习方法。,重点 要领会阅读与写作对人的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要求,其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多学科的渗透和整合。同时要正确把握学习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学习的针对性。,第一章 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文章阅读的定位与功能文体论阅读社会学与文化学阅读语义学与接受美学阅读电脑文本阅读,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阅读的实质含义和重要功能。2、掌握文章阅读各种方
10、法的基本功能、主要局限及其独特视野。,第一节 文章阅读的定位与功能,一、文章阅读的理论定位,阅读应该理解为是一种通过文本媒介,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复杂过程。可以理解为三个层次上的理发或情感上的活动:,1、获取信息2、处理信息3、创造信息,注重对知识的吸收,注重对其所获得的知识积极的互动,产生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二、文章阅读的本质功能,信息解码文化浸润心灵沟通,理解文字承载的意义内涵,接受特定文化的过程,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与融通,第二节 文体论阅读,文体论阅读的功能定位,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
11、产物。,1、文体模式能为写作提供编码程序,2、文体模式能给阅读暗示解码方式,3、文体论阅读是信息解码的预设和导向,4、文体论阅读就是根据文体的结构模式,去解读文本所携带的信息,二、文体论阅读的基本方法,把握不同文体的表达手法:,1、线性流程的叙述(记叙类文体),2、事理概念的揭示(说明文),是一种具有时间向度和维度的人物和事件叙述,具有时间的线性流程和空间维度的转换。,揭示各种概念的内涵,是议论的基础。,3、进行判断和推理(议论文),4、情感的宣泄和抒发(抒情文、记叙文),5、设置情节和塑造人物(小说和戏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叙事抒情借议论抒情借说明抒情借景物抒情,偏重于文学叙述和描绘的
12、手法,建筑在说明的基础之上,表达作者的观点,具有较强逻辑性。,思考:1、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实际谈谈怎样把阅读与写作要面地结合起来。2、为什么说阅读与写作是住处时代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核心技能?,二、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3、认识流程式,记叙类文体,常表现为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延伸,议论类文章,部分之间是一种逻辑关系,说明类文章,根据认识的条理和程序安排文章结构,1、时空交叉式,2、逻辑式,6、综合式,4、情感式,5、情节式,诗歌、散文类文章,根据作者情感流动方向安排文章结构,小说、戏剧类作品,文章结构跌宕起伏,多种结构方式交错、重叠,三、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政论语体文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
13、个性化语体,运用范围、语言特点,四、再现不同文体的主题形态,思想意义的间接凸现,记叙性、议论性散文,观点主张的直接表达,知识信息的传递,蕴藉情感的抒发,充填主题的艺术空筐,议论类文章,说明类文章,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体裁的分类 文学作品一般以体裁分类。文学体裁就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形式,是组成文学作品的要素之一。文学体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对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也就不同。我国古代有人曾根据语句有否押韵,把文学作品分为韵文与散文两个大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一般采用“三分法”或“四分”分类。,所谓“三分法”,就是依据文学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它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
14、大类。叙事文学包括神话、史诗、小说、叙事诗、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叙述故事,并塑造人物形象。抒情文学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它们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要特色。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它通过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所谓“四分法”,就是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把文学作品分成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类。其中诗歌类包括抒情诗和叙事诗;散文类除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外,范围很广,游记、小品、杂记、杂文、报告文学等,都归于此类;而小说则成为独立的一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是我国文学理论界较多采用的分类法。,(1)就文章的样式(
15、体裁)分,有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并列的四种文学样式。(2)小说以塑造人物现象为中心,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称为小说的三要素。(3)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4)小说中的“我”并非作者自己,一般是由作者虚构的。并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人物现象。,(5)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小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烘托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方面有重要的作用。、(6)由人物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构成小说的情节,而连贯这一过程就是小说的线索。(7)小说中的情节线索对生活矛
16、盾的揭示,对人物性格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8)诗歌的语言特点:凝练。所谓凝练,就是用精练而优美的语言,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感情。(9)诗歌的押韵,韵脚:诗句的末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就为押韵;句末押韵的字就称为韵脚。(10)词是古代韵文的一种形式,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调子,可以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而又叫长短句。词有上下阕之分。,(11)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记人,叙事,也可以写景,状物。散文中无论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所记叙或描写的人,事,景,物为依托。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的深化。散文中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几种表达方式
17、常常是综合运用的。(12)戏剧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13)供演出用的剧本,即戏剧作品。主要特点: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来;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口语化。(14)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由于演出的需要,剧本里有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叫做“舞台说明”又称“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
18、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舞台说明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第三节 社会学与文化学阅读,一、社会学阅读二、文化学阅读,1、社会学阅读的功能定位,注重开掘文章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强调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其主要方法是体现时代性,强调政治性,注重社会性,挖掘思想性。两方面内涵:,超越个人看整个社会以及组成社会的群体,着重于个人的行动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试图了解社会因素是如何通过人们的行为反映出来的。,2、社会学阅读的基本特征,注重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作品与创作年代、社会环境的关系,关注作品作者的文化背景,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说明和解释。,在什么时代创
19、作出来的,具体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强调文章产生的即时性或历时性的社会价值,正确的应该重视当下状态文本的思想和政治意义,社会学解读的主要方法,体现时代性强调政治性注重社会性挖掘思想性,凸现其鲜明意义和明确标志,使文章在历史的时空轴上有准确的定位。,善于挖掘其中的政治内涵,显示其强烈的政治色彩,注意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解读这种关系之下的文化内涵。,对作品中原有思想的再理解,二、文化学阅读,文化的理论定位 文化是社会成员的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它是人类的精神生产领域,是观念形态的反映;是人类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是人的生命活动发展的特殊方式,是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物质
20、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2、文本深层结构的文化底蕴,民族思维方式精神价值体系民族群体的稳定心态和心理层次,主要指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它指的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和特定方式。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不喜分析,长于直觉而短于逻辑思考。,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天人合一的思想辩证直觉的思维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胸襟开放进取的心态崇实尚礼的作风注重传统、追求稳定的历史,3、文化学解读的方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其文化内涵通过习俗制度透视其思想原则通过经济结构透视其价值观念通过科学技术透视其哲学基础通过文学艺术透视其审美趣味,第四节 语义学与接受美学阅读,语
21、义学阅读的基本特征 主要方法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 主要方法,1、以文本为中心 把文本看成封闭的客体,不探讨其与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联系。2、通过语义分析把握作品的意义 细读法和语义分析 3、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 4、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一、语义学阅读的基本特征,语义学阅读的主要方法,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全力开掘多侧面的主题内涵,二、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以读者中心文本的召唤结构(未定点和空白图式结构)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一极是具有未定性的文学文本,一极是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具体化),接受美学阅读的主要方法,建立自觉的
22、期待视野 个人期待视野 公共期待视野词语内涵的再理解 复义现象人物情节的形象化 在自己的生活和艺术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美学原则而想象创造出来的。主题意义的新创造 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对作品进行独特的解读与隐含读者的结合,第五节 电脑文本阅读,电脑文本阅读的主要方法 1、非线性顺序的个性化阅读 超文本结点的选择,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2、多感觉通道的文本意义开掘 背景、音乐、朗读 3、超文本的意义拓展和辐射 突破个体文化背景局限 4、特定主题的定向检索性 超越时空、瞬间,第二章 诗词、散文鉴赏,第一节 诗歌鉴赏概说第二节 古诗鉴赏第三节 现代诗鉴赏第四节 词鉴赏第五节 散文鉴赏第六节 叙事散文
23、鉴赏第七节 抒情散文鉴赏第八节 议论散文鉴赏第九节 科学散文鉴赏第十节 文言文鉴赏,思考练习,第一节 诗歌鉴赏概说,诗歌鉴赏侧重点:一、感受节奏美和音乐美 二、体验强烈的抒情性、浓缩的社会生活 三、领略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 四、品味诗歌语言的神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要点:要重点理解诗歌对生活的浓缩反映,夸张的艺术想象,凝练的语言韵律。,第二节 古诗鉴赏,古体诗,古代格律诗(近体诗),唐以前的诗(除“齐梁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律诗,绝句,古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一、古体诗,古体诗同近体诗相比,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杂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比较自由。,古风其十九
24、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二、古代格律诗,律诗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句,邻句,相对,相粘,旅夜抒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律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明为写景实为抒情,移情于物,心念亲人,叹息衰老,望,情,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25、,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绝句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均有一定规则。包括五绝和七绝,前者四句20字,后者四句28字。委婉曲折,语言简洁,似绝而续,一般以第三句为主,诗句承接宛转变化。,鹿 柴 王维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正面,反衬,对比,绝句,要点:古诗鉴赏不能局限于那个时代的历史环境。我们要在具体的艺术画面中寻找那些具有穿透力的、超越历史时代的文化精华,从而得到思想和哲理的启迪。步骤:直译诗意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第三节 现代诗鉴赏,自由诗是现代诗的主要形式,是自由抒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与写作 阅读 写作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7528.html